什么是甸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一起来看看
近年来,云南全面加强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力度,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金撬动,通过“治水、治污、治景、治村、治人”五项举措,大力推进甸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使之成为弥勒“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和“争创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生动实践。
王予波代省长批示“甸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现了系统思维,在理念和方式上都有创新,有推广价值”。
一起来学习借鉴一下吧~~
甸溪河,古称八甸河(巴甸河),是弥勒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经弥阳镇、新哨镇、竹园镇、朋普镇,自朋普镇领格村以南进入南盘江,全长195.7公里,径流面积196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6.5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8.07亿立方米。甸溪河被誉为弥勒人的“母亲河”,带给了弥勒坝区世世代代的灌溉之利、鱼米之裕。
然而,由于弥勒过去的城市发展忽略了甸溪河流域环境保护,河流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特别是流经弥勒城区的河段(24.8 公里),常年野草丛生、泥土淤积,沿河群众环境保护与文明卫生意识淡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无序倾倒河边阻塞河道,大量工业、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造成河水污染、水质恶化,河道雨季泛滥、旱季断流,这条世代滋养弥勒人民的“母亲河”逐渐成为一条人们不愿接近的“臭水沟”。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甸溪河及其周边环境“脏乱差”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梗阻和弥勒人民心中的梗刺,更与弥勒的城市定位与形象极为不符。如何让“母亲河”重现生机、再显生态活力,成了弥勒人民急切的渴盼,甸溪河治理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2015年,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储银行等部门、单位,推出了专项建设基金,解决项目资本金短缺问题。为了抓住这一政策窗口期,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省发展改革委指导各地谋划包装了一大批项目。在此背景下,甸溪河治理提上了日程。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专项建设基金的要求,在省、州发展改革部门的谋划和指导下2015年9月弥勒市发展改革局审批了甸溪河综合治理项目可研报告。
全面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进行局部扩宽改造,河道最宽处达100米,建成12.4公里防汛道路、36座景观溢流堰,甸溪河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
02实行雨污分流,建成截污管道超过1万米,同步推进沿线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增强污水管网配套性和处理设施功能性。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改造生态林及村庄污水垃圾处理,取缔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保持Ⅲ类,清清河水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当中。
结合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全面开展村庄生活垃圾治理,形成完整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面遏制了生活垃圾河岸乱倒的现象。对周边村庄违章建筑严格管控,禁增量、消存量,规划开展村庄风貌改造提升,为周边群众创建干净宜居的美丽新家园。
构建生态廊道、创建湿地公园、建设旅游休闲设施,美化、亮化、绿化甸溪河河道沿线。共栽种雪松、刺桐、香樟、银杏等10余万棵,绿化种植54万平方米、 草坪种植56万平方米。根据不同河段用地性质和主要景观功能,将河道分为峡谷溪流段、田园风光游憩段、生态湿地休闲段,通过景观精巧布局,使甸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与两岸景观融为一体,打造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动样板。
大力扭转和培养周边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破除一系列损害自然生态的陈规陋习,养成群众文明自觉,督促各家各户落实门前四包责任, 做好家庭卫生。全面落实“河长制”,设四级河长39 名,督查长、监督员、保洁员110名,建立“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督查”的督查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沿河基层党组织作用,强化河流巡防巡查,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常态化,全面推动“政府治河”向“全民治河”转变。
常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致使甸溪河治理难度增大,再加上红河州、弥勒市财力不足,要完成河道治理64公里、岸坡支砌128公里、规划总面积7700余亩、总投资20余亿元的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难度极大。
对此,省发展改革委指导红河州、弥勒市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通过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解决项目资本金后,再进行银行贷款,筹措到的资金先用于甸溪河城区段的治理。
2016年,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专项建设基金4.26亿元,成为了撬动项目建设的“第一杠杆”,撬动农发行贷款达3亿元。2020年,省发展改革委又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5160万元,启动了新一期工程的建设。
截至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约6.5亿元,完成城区段7.3公里 河道治理,形成了防洪排涝、生态保护、绿道康体、文化展示、商贸旅游、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河绿色发展空间。
一次工程投入、效益多重叠加,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甸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成为了弥勒市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一是打造生态宜居的沃土。前所未有的治河力度使得沿线河流污染源全部清除,沿岸垃圾实现100%清运,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自然生态空间不断拓展,河道拓宽保证水流量的同时,设置了多处景观堰以缓解洪涝灾害,功能性与景 观性齐抓,以浑然天成代替人工雕琢,融入精心设计的生态泊岸、多元树种等元素,尽目植绿、步步美景,一条污染破败的“臭水沟”华丽蜕变成为绝美标致的生态“画廊”。
二是打造滋养民生的乐土。甸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的完工,使之成为弥勒市继庆来公园、湖泉生态园、红河水乡之后,又一个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弥勒市民和四方游客观光休闲、健身娱乐的“新地标”。周边居民更是共享这一生态福利,实现了“出门即是公园、身居山水林间”。同时,治理工程充分考虑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吸收周边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常态化绿化养护、观光车售票、环卫等工作,为周边村民提供超过200个就业岗位。
三是打造产业蓬勃的热土。甸溪河治理项目盘活用地近8000亩,周边土地升值到200万/亩以上,依托良好的生态、自然资源禀赋和治理工程带来的开发前景,成功吸引了融创中国甸溪河文旅康养项目、重庆新鸥鹏教育小镇、红河养园、红河未来城等大项目落地,企业通过有序的商业综合开发,带动周边发展“热起来”、“活起来”。同时,甸溪河以生态治理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引导河道沿线村组大力发展草莓、葡萄、玫瑰花等观光农业,建设生态农庄,打造一批乡村田园旅游综合体,促进农旅融合、产城融合,带动周边居民在蓝天碧水间增收奔小康。
四是打造文明新风的净土。工程项目的实施,全面改变了群众生活习惯,市民自觉爱护来之不易的甸溪美景,自觉培养文明新风,合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周边群众在政府宣传引导下,文明意识得以充分激发,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陋习得到彻底整改,闲暇之余的休闲娱乐活动从喝酒打牌变成了散步跳舞、观景畅聊。村民自觉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并严格遵守,定期组织集中清扫和志愿管护,生产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也迎来了新时代文明思想的根植与延伸。
(资料来源: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辑:云南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