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奖互动 | 有娃儿的生活,不止是糖盐酱醋尿不湿!

2017-09-01 悦儿 养育科学研究院 养育科学研究院

文 | 悦儿      制作 | 张海燕

这次我们想聊聊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话题——仪式感。我们每个人一生中会经历许多仪式,生日聚会、入学仪式、婚礼、节日庆典,等。这些仪式让365天中的某一天显得如此得闪闪发光,让我们在匆忙而重复的日子里怀着对它的期待,等待和准备这类仪式的过程本身就能人带来幸福感。


如果说以上仪式标志着某个阶段的“开始”,那还有些仪式象征着“结束”,比如毕业典礼、葬礼,等。葬礼的意义,不仅是为祭奠那些逝去的故人,除去有些过于繁琐、守旧的环节,有些仪式化的行为的确可以慰藉那些亲人,这些仪式化的行为给了这些悲伤的人一个充足、完整、相对隔离的时间,与逝者好好地告别。就比如当一段恋爱关系即将结束时,有些人会有些固执一定要当面和对方说一句:“我们分手吧!”,这虽看似一句无意义的累赘却给悲伤的人安全感,给了他重新走入下一个阶段的决然与勇气。


上述的仪式不论“开始”或“结束”,它都在引领着我们走入一个又一个未知阶段。在谈论“仪式”这个话题时,我们务必要对“仪式”正一下名哦!


仪式,我灵活着呢!



仪式是可变通的,就拿那个被人人向往,又害怕的“婚礼”来说吧,有些地区的婚礼那可真是繁琐而又冗长,但这不是婚礼本身的问题。就拿小编的婚礼来说,我自视是一位仪式感很强的人,婚礼怎么可能少呢?但是它明明可以不一样嘛!比如小编的婚礼就没有司仪,新郎新娘自己就是主持人;没有让婚庆公司安排唱歌、杂耍的环节,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当下的主角;没有交换戒指的环节,更多是对父母的感恩与对自己爱情之路的回顾。


所以,如果你有些抵触“仪式”,或许并不是“仪式”本身的问题,而是它被附加了太多的脚铐。


仪式,应该盛开在细水流长里




小编再来抛个砖(笑脸)——


因为先生做鱼很好吃,所以我们约定周三就是我们的“吃鱼日”,每周三先生做鱼吃可是一件雷打不动的事儿。就像小王子一样,我每次到了周二,就开始期待能吃到周三的鱼了,是不是很幸福?再比如我们相约每天晚上睡前必须要有goodnight kiss,这才标志了我们奔波的一天结束了;每天晚上睡前要给肚子里的宝宝读诗,一边听柔曼的钢琴曲,一边听先生对着未来的宝宝念诗,那是每天我们美好的时刻。


因为“仪式感”真的很重要,它点亮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滋润我们的家庭关系,温暖我们的孩子,它对孩子的影响力比你想象得要大得多。所以,我们决定做一期“仪式感”的专题,一起聊一聊“仪式感”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希望你能开始重视起生活中的“仪式”


有奖互动


1.互动方式:


在文末直接留言,留言内容为:专属您家的那些家庭仪式!

 

2.奖品来啦:

 

留言内容最精彩的5位爸爸妈妈将有机会获得2017年11期《父母必读》杂志(含“仪式感”专题刊,引导您寻找属于您与孩子的日常仪式,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小确幸”)您的故事还将有机会登上杂志,同时附赠《童年清单》一书。


童年清单


作者简介:


[德]多纳塔•艾申波茜,博士,一位有3个儿女的母亲,供职于德国青少年研究院,一直从事国际比较教育和早期儿童教育的研究。曾发表过多部专著。


图书介绍:


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应该经历过什么?学会了什么?又应该知道些什么?或者至少应该接触过什么?而你作为一个家长、一个指导者又应该站在哪里?怎样看待孩子的那些探索和成长?这本书的69项认知世界清单给出了答案,这些体验涉及生活实践、社会意识、身体运动机能、生理认知和审美观等方面,是一个孩子成长的缩影。当家长看的更高、更远,可以带领孩子到达未来的彼岸,寻找美好而丰富的人生。



3.留言截止时间:2017年9月7日12:00

你们有没有那些特别的家庭仪式(包括夫妻之间,与孩子之间)呢?快来和我们分享吧!让我们一起回忆、记录下最暖心的家庭仪式片刻。


 


更多精彩内容

孩子经常撒谎,家长应该怎么办?听专家为你解开宝宝撒谎行为背后的秘密

专家为你打开一个早期阅读的新视角

学会取舍,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课(文末有彩蛋)

想让孩子成才,又不想剥夺他的童年,我该怎么办?


 

养育科学研究院

让育儿生活科学而美好

投稿、转载、合作请联系:

1023293404@qq.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