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都不认识,真没见识!

2016-06-16 苗酱 京城好去处


转载自电影烂番茄




他五官精致,邪魅帅气。



他年轻,青春。



他文艺范。



他绅士范。



他时尚前卫范。



你会问:这是哪个富二代?明星?模特?


如果番茄君告诉你,这是一位导演呢?


是的,你没看错,这个年轻、颜值逆天的小帅哥。


真的,是一位导演!!!!!




(认真起来更帅哦)


“自古英雄出少年”,有些电影导演年纪轻轻,就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989年出生的加拿大导演泽维尔·多兰就是其中一位。




2009年,年仅20岁的泽维尔·多兰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我杀了我妈妈》,在第62届法国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首映时,获得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反响热烈。



(我杀了我妈妈)


该片以具有吸引力的片名、情节和较高制作水准,而最终斩获第62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三项大奖


多兰被称为“天才导演”。



《我杀了我妈妈》中男主角于贝尔并没有杀了妈妈,影片实则讲述了母子之间的矛盾。


单亲家庭成长,母亲对自己同性恋身份的不认同,母子缺乏沟通,加上正处于叛逆青春期,这使得男主角在心理上不止一次杀掉了妈妈。




惊世骇俗的片名,初看容易误以为是讲述弑母故事的青少年犯罪题材电影。


母子俩整天争吵,恨对方,但还是深爱着彼此。



电影里的风格有王家卫导演的痕迹。



多兰在16岁就创作了电影的剧本,对于一个接近90后的年轻人而言,对家庭关系能有这样思考和自省真的很难得。


2010年多兰再次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幻想之爱》。



这部电影的剧本成形于他在2009年携《我杀了我妈妈》参加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时,从家乡驶往多伦多的火车上。


影片讲述了一对好朋友同时爱上了一个漂亮、心思捉摸不定的乡间男孩。



随着交往的深入,这对密友被无数明显或想象的迹象搅得心神不宁,陷入各自的幻觉中不可自拔。



爱情对决也开始威胁到他们坚不可摧的友谊。


《我杀了我的妈妈》和《幻想之爱》来看,他的影片表现手法创新,充满现代感,主题是年轻人和接地气的日常生活。


年轻青春却不会显得浮躁、俗气、商业化,还带着点文艺气息。




《我杀了我妈妈》取材平凡,讲述母子矛盾,但叙事新颖,广受好评。



《幻想之爱》题材是流于俗套的三角恋,但表现手法不俗,色彩上的大胆运用,慢镜头的使用,颇有王家卫的风格。



在这部电影中,Francis在壁炉边对Nicolas说“我爱你,我真的很想吻你”的那一幕。



借鉴了范·桑特《我私人的爱达荷》里Michael在篝火旁说喜欢Scott的那一幕。


(多兰很像Michael扮演者瑞凡·菲尼克斯)


2012年《双面劳伦斯》,以时间为轴心展开,讲述了变性人劳伦斯和他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画面风格,真浪……)


一对深爱彼此的情侣因为其中一人的变性,关系开始分崩离析,从热恋、争执、动摇、变质、重建到最终的彻底破碎,无法挽回。


劳伦斯在追求自我和妻子间挣扎,两人痛苦煎熬。



多兰的第四部作品《汤姆的农场旅行》。




明显内敛了不少,影片情节紧凑精巧,经得起推敲和考究,拍摄手法也没有过多的炫技,只有荧幕尺寸的变化比较突出。



冷静成熟的镜头,深刻尖锐的主题(现代人的孤独感)见证了多兰的成长。



多兰是善于学习和借鉴的。他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到:


“对我来说,我的电影知识相当有限,但这其中对我有直接影响的,就是王家卫,我的影片有他的痕迹。之后通过其他电影,我试图发展自己的风格。”



《汤姆的农场旅行》这部电影中多兰已经成熟了,慢慢脱离了王家卫的影响,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王家卫很多电影都体现了现代人的孤独,色彩的鲜艳运用也始终如一,保持自己的色彩美学。


(很喜欢哥哥跳舞这段……)


在这部电影中多兰同样是表现现代人的孤独感,但在色彩上,采用了沉闷昏暗的色调。



另外配上空旷的道路,大片的玉米地,荒凉的农场,隐忍的人物,哀伤的配乐等艺术性元素。


同时又具备了能迎合市场商业性需求的悬疑惊悚元素。



有着SM,暴力恐同,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俄底浦斯情结元素等。



纵观多兰的前四部电影《我杀了我妈妈》、《幻想之爱》、《双面劳伦斯》和《汤姆的农场旅行》都涉及了同性元素,很多人认为这是基于多兰本人的同性恋身份。



(我杀了我妈妈、幻想之爱、双面劳伦斯、汤姆的农场旅行)


可是番茄君却不这么认为。


正如同性题材电影《周末时光》的导演安德鲁·海格所说:


“同性恋的身份更能放大他们内心的感受。”



(安德鲁·海格)


他并非仅仅想讲述同性恋者之间的故事,他想讲述的是:


“一个诚实、亲密和真实的爱情故事,表达面对新事物、新机遇时的那种恐惧与兴奋并存的状态。”




同样的,多兰电影蕴涵同性元素,却不止于同性元素,同性元素只是表达电影主题的一个手段。


再者,多兰在同性元素上的热衷其实反映了许多导演都有的一个情结,即用自己熟悉的资源创作电影。




如意大利导演卢奇诺·维斯康蒂因为其贵族的身份,深受意大利古典文化熏陶,以致电影生涯的后期作品侧重表现死亡,颓美,带有深厚的欧洲古典文化印记,没落情怀(电影《魂断威尼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少年时期的维斯康蒂贵族气质浓郁)



(《魂断威尼斯》中体现了颓美,死亡,没落情调)


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出身贫寒,很早对真实世界和宗教价值产生怀疑,所以电影着重表现欲望,暴力,宗教等话题。



(鲜艳的色彩、女性、同性恋、变性、异装癖是阿莫多瓦电影的标签)


要说年轻带给多兰什么局限的话,那就是他的人生阅历,还不足以让他在题材上有多大的突破。


可是拍出好的电影除了人生阅历外,还有感悟人生的敏锐触觉。


同性元素能作为噱头,吸引部分观众,这使得多兰的电影在寻常主题中表现出对于生活和人性思考,从而具有一定深度的同时,又存在着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2014年是多兰最意气风发的一年。他凭借电影《妈咪》一举摘下第67届戛纳电影节第二重量级大奖“评审团大奖”

(第67届戛纳电影节,戈达尔和多兰)


在今年过去没多久的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上多兰凭借电影《只是世界尽头》再次获得“评审团大奖”。



不同于2014年《妈咪》的众望所归,这次他的新片差评如潮,嘘声一片。


以致很多人质疑多兰,认为戛纳“老了”,才把这个奖颁给多兰,更戏称多兰是戛纳的“亲儿子”。


多兰在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时特别激动,几乎哽咽着说:


“我永远会对我自己的创作和自我忠诚,而不是人们的评论。 ”



戛纳向来以开放包容闻名,在电影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它能很大程度的给予尊重,能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电影,挖掘电影内涵。


这也是为什么贾樟柯借一位法国作家所言


“我愿意在一个尊敬电影的地方失败,也不想在其他任何地方成功。”


多兰曾经说过:


“我的电影就是我的生命。”




在当今电影渐趋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还有多少年轻人能像多兰一样,抱有对电影最纯粹的爱呢?!


多兰对电影的热爱体现在他对电影每个环节的亲力亲为,常常是导演,编剧,主演,剪辑,服装一人包办。



(拍摄电影时,多兰少了平时的欢脱,变得特别认真专注)



(拍摄《幻想之爱》时,多兰给演员和现场工作人员指导拍摄工作)


他还敢于尝试。


他曾经说过:


“我怕红毯摔跤,我怕说话结巴,但我从来不怕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


(他在2013年摄影师Shayne Laverdiere的拍摄下展现出来的性感妩媚的一面)



(多兰女装照片登上了 Candy Magazine,被评价为性感秒杀安妮·海瑟薇)


他的电影取自生活,接地气,青春气息十足,自然符合了观众审美要求。


加上他年纪轻轻,才华横溢,拥有一副好皮囊,品味也和他的美貌一样让人满意(从他电影的配乐以及他平常时尚的打扮都可以看出他的品味不俗)。


所有这些满足了观众对一个导演的所有想象。



他曾经得到过认可,即使现在被很多人冷眼嘲讽也不会影响到他的才华,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会在时光的雕琢中越加散发光芒的。


(多兰,加油!)


推荐阅读:

宝贝,你为什么还是颗单身的剩蛋

北京夏天不撸串儿,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一碗芋圆儿,嗅到了整个北京的夏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