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学风采丨“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 往期回顾(四十五)

2017-05-21 专业专注教师教学 外语教学网


陈海涛  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综合课组二等奖

陈海涛,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现任教于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年获得广东财经大学“十佳授课青年教师”称号,2015年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分赛区亚军,2016年获得第七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



  参赛感言:We came, we shared, we made it. 



点滴在心

每次参加教学比赛,都是在否定与肯定中前进,这次比赛更是如此。整个 比赛从5月持续到11月,坦白说,备赛期间,一颗悬在半空的心时不时提醒着我。比赛终于结束,虽说比赛于自己有困惑之处,但也收获颇多。


说有困惑之处,在于对比赛章程的理解,也在于自身教学理论的不足。出身于非师范专业,先天的教学理论不足在备赛期间表现了出来。好在广财大外国语学院的教学团队给予了大力支持,让我尽快从理论上建立了信心,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有理有据。但是对于比赛章程的理解,一直有些疑惑,这也许正是举办全国高校外语教学 大赛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说,决赛规则要求,“授课应为有完整内容的一节课......授课时间为20分钟”。对于这一点,我一直举棋不定。后来参考了往届参赛选手的视频材料和专家点评,并基于此,学院的教学团队和我倾向于将决赛规则理解为一堂真 正的课堂教学展示课。因此,在进行授课设计的时候,考虑到有效时间不超过20分钟,我决定舍弃很多内容,例如Lead-in, Global Analysis等,尽可能呈现一堂仅仅不到20分钟的真实课堂教学。关于这种有些冒险的教学设计,赛后一些观众同行与我进行了探讨。


当然,参加这次比赛更多的是收获。获得总决赛第五名,毫不讳言,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收获。在一定意义上,获奖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可,更是对背后教学团队的肯定。参加这次比赛,让我对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为将来的教学之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在本次比赛的授课和说课环节,通过运用综合教学法,我相对突 出了语言层面的教学,这主要源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过于注重交际而忽视语言基础的现实。通过现场的展示,不少同行赛后与我探讨并表示了认可,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另外,比赛期间,通过观摩来自全国各省市选手的授课和说课,可谓收获良多。有的选手语言能力非常突出,有的选手教案设计非常新颖,有的选手授课方式别具一 格,有的选手主题理解打破常规,有的选手发挥自如等等。在比赛期间和赛后选手朋友们的聊天中,大家相互分享,不知不觉中有了思想的碰撞,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带来了新思路、新想法等等。


感谢广财大外国语学院给予的大力支持,陪我一路走出学校,走进省赛,并最终与来自全国各省市的选手朋友们相聚于上海。同时,感谢外教社为全国高校外语教师 搭建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1授课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04fqh5uw&width=500&height=375&auto=0

授课点评

点评专家:刘正光教授


本授课体现出陈海涛老师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 快速理解和概括课文的能力,花费了很多心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体现出他有效 处理教学任务、充分利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本授课内容有三个任务:理解课文、学习语言点、读出深意。下面以分别点评。 一、关于课文理解用故事中的有关四方作为主线把整个课文内容串联起来,比较有创意,能够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课文大意和有关各方的关系。用一张PPT总结课文的核心意思,并要求学生填写关键词,效果不错,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但有几点可以改进:


1) 相关信息的补充应该紧扣课文,如一张有关DuPont的PPT里呈现的是烟雾,但 如果呈现的是变色的河水,则直接与课文内容相关,更直观。


2) DuPont, Authority, Bilott三方的所作所为各用一张PPT概括性呈现,虽集中体现他们各自的关键性内容,但应该更进一步,再用一张PPT将三者之间的行为与结果关联起来,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课文理解花的时间太多。既然是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可直接让学生概括出三方的所作所为,这样可以匀出一些时间给另外两个任务。


二、关于语言学习


陈老师主要讲解了left and right, gag order, pore over三个语言点,但本课的语言学习重点和处理方法值得进一步思考。


1) 动词短语更应为重点关注的内容,因为它们是语言学习中最困难的部分,其使 用牵涉到更多的因素和条件。本课的动词短语:name…… after, stumble upon, pore over, decide against, file a federal suit against等等。它们中绝大部分都是法律用语中非常有 用的表达式,但陈老师却未提及。这些短语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还可帮助他们习 得特定内容的表达,培养不同的文体表达能力。


2) 集中、重点处理效果也许更好。陈老师大概用五分钟零零散散随课文的发展 讲解了left and right, gag order, pore over。这样处理有肢解课堂节奏的感觉,而且不能突出重点,难以形成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习效率低。


三、关于读出深意


陈老师在授课的结尾说明了本课的言外之意:保护环境应该是政府、公司、专业人士、个人共同的责任。这样的解读比较宽泛,并不是本课文所特有的言外之意。


1)真正的言外之意在于职业良心与社会责任意识。课文的最后三段,陈老师在理 解课文阶段基本没有涉及。其实这才是本课的关键意义之所在。律师Bilott并没有止于这个官司,而是凭律师的职业良心为整个环境的保护,将与该案相关的其他案情持 续地关注下去,直到彻底解决。这就是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每一个公民都应树立起 环境保护的意识。


2)写作练习应该升华课文的内涵。陈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写一篇题目为“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的作文,重点是“we”。这样的作文题目过泛了,只要与环境有关的话题,都可以用。课文中的思想观点、语言资源不能成为写作任务的有效支撑,不能有效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度思维习惯。


最后一点,本授课有点做作,学生回答问题后,要求同学鼓掌以示鼓励。这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是极少出现的。



2说课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04mafbm0&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说课点评

点评专家:尚新教授


陈海涛老师在说课环节的课堂设计涵盖了两大模块:一是阐述他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二是教学计划(teaching plan),其中包括:1) lead-in, 2) explore the text, 3) discuss and re-check on the text, 4) writing technique, 5) assignment。这与他在授课环节的设计大同小异。他侧重交代了在1)、2)、3)三个部分里,他将如何组织学生观看视 频材料、进行分组讨论、展示汇报以及他将怎样进行点评,体现了他的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除了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处理显得比较精当之外,陈老师还将explore the text与language di culties融合在一起,并采取任务型教学法,包括课后作业、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去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融合和贯通的能力,对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来说是很难得的。


陈老师还展示了他在说课过程中把“虚”与“实”进行有机结合的思路和能力,也就是说,他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而是用具体的例子来体现他是如何有效 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的,比如对第五段中的长句理解处理就 是其中一例。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将文章中的writing technique与布置给学生的writing assignment进行对接,而不是仅限于给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这种形式上的体现。


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在说课环节里,陈老师似乎比授课环节增加了不少压力,无论是在说课还是在回答评委提问,比起授课环节来,显得不是那么潇洒自如了,甚 至把intentional反复错读成了international,直至评委老师提醒两遍后才恍然大悟过来,反应的敏捷程度也降低了。这些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加以锻炼和磨炼,还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