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看到”到“做到” ——漫画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阮筠庭 阮筠庭
2024-09-08

自2002年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创始以来,我一直负责漫画课程的创立与建设,这篇文章关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写于2012年,曾发表于《道阻且长论文集——人文动画的探求与思索》一书,




2010年 写生


这些年在漫画教学和自己的漫画创作实践当中,我常常感到,明白某种知识体系,或是明智于解释、解构概念或作品,其实并不能代表可以做出一个好作品。因为明白和懂得之间,是有一个相当大的鸿沟的,是从“看到”到“做到”的距离,也是从脑到心的路程;我越来越明晰的感受到,我们的生命,不是用来知道或是明白,而是用来创造的。

 

在创作中,任何明白、见解,都不能代替“做到”,哪怕是一点点的迈

教学同样是一个创意的实践过程,在明晰漫画究竟是什么之后,我越来越发现,概念、理念、流派、技术的讨论,不足以完全支持一个好作品的诞生,甚至,过于理性和冷酷的解构,力求完美,会伤害一个稚嫩而敏感的艺术幼芽。创作的学习与知识点的掌握不同,在所有可以被命名的概念背后,有一些对创作的流动更为重要和本质的东西,它们是朴实而难以名状的,无法被概念化,可以说,是一些关于如何去“做”的事。

 

漫画,是中国美术学院插画漫画专业本科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它的前期课程是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漫画史和漫画语言,分别为期一周和四周,进阶课程为三年级的漫画创作,时长六周,较完整的解决关于漫画的创作问题,是插画漫画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这一系列课程的寄望,是令学生对于漫画有一个较为专业的认识,解决基本的表达问题,和经历相当程度的创作实践。

二年级的“漫画语言”课,是漫画创作的前身,基础课程,虽然同为实践课,重心有别,“漫画语言”的主要侧重,在于解决学生对于何为漫画的困惑。

 

漫画的定义是中性的,即非社会一般通俗概念中的低幼读物,也不一定是服务大众的商业艺术(虽然市面一般见到的漫画多为此种),或是非黑即白的、非主流的地下呐喊。在课程中,首先第一天的工作,便是打破学生头脑中的这些是非概念和判断,由此,我们才能敞开心灵,去接纳创作的无数种可能性。

漫画与小说、诗歌或是电影一样,只是种媒介,讲述方式,需要被更加客观的看待,接纳它的所有特征,擅长与短处,无需比较,也无高下之分。它有其独特的抒情或叙事方式,但都是基于人类普遍而共通的生活经验与感受的基础,关键在于,在一部作品当中,作家想要表达什么,思考的层次,表达的艺术,是否恰如其分,是否触动人心,真诚或是敏锐,这些处理是有水平高下之分的,但实在无需将一种媒介神话化或是贬低,任何先入为主的判断、分野、好恶概念的存在,都会阻碍学生完整的投入对此种艺术门类的感受和实践活动。


在课程中,我主要把漫画的语言分为画面和文字两方面来讲授,前者主要包括:分格、符号线条、程式化表演,后者分为吐白框和拟音词,是漫画这种无声影片中的声音出现方式。此种分法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漫画研究专家张坤老师的研究为基础⑴,分别令学生看到符合规则的范例和破除一般套路而又合乎规则的创意例证。课程中,建立新观念与破除旧概念始终是相伴相随的。


在推进的过程中,配合知识点的教授设置不同的主题和要求,有课堂作业,也有课后作业,在每一个作业之后都有一个全体同学参与的“presentation”的环节,这种展示作业的方式,是我受到在罗德岛美术学院学习漫画的经验的启发,具体来说,是由全体同学一起仔细的观看所有作品,然后由每一位同学解说自己的作品,分享这一次的创作体会,老师征询观众的建设性意见,讨论作品,针对在各种情境中出现不同的应用问题提出设问,启发大家思考和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的过程。整个展示过程需要老师的充分临在和把控,以轻松而认真,严肃又活泼的方式来进行。

这个展示讨论方式的好处,主要有三:其一,是可以让每一位年轻作者,直接面对读者对自己叙述努力的反应,看到表达的效果,对学生是个宝贵的经验;其二,令学生直接在他人的经验中学习。现在的美院学生,彼此间交流不多,更羞于把作品完全的展示给别人看,这个方法迫使他们面对每一个细节,练习表达自己的创意,客观的反馈,和接纳他人的意见。其三,在课程讲授中虽然会举许多大师的例子,但看到伟大创举的触动,往往不如见到自己的同学向前迈进的一小步创新,更加的醍醐灌顶。看到和做到是两回事,知道和懂得之间有莫大的距离,这其中需要老师有充分的耐心,支持和鼓励每一个小小的做到,令学生对艺术表达一步一步建立起信心。


在这个“presentation”的过程里,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难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长久的集中起来。其中有客观的原因,比如说学生人数众多,一个班级有二十多个人,比起美国一个班十来个学生,一个一个讲过来时间相当长,听者容易分心和疲惫。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在一直以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被给予足够的个人表达空间。他们比较没有给予他人耐心、关注和空间的习惯,对自己也同样缺乏耐心;这同样反应在学生于所有环节中急于要求成果,很难安驻的急躁。

尽管,学生对表达自己显得很不习惯,令这个练习在开始时相当困难,但要成为创作人,其核心便是勇敢的表达自己、在世界的中央发出声音因此,这个关于勇气的练习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过程中,学生从习惯于只使用粗砺和通俗的概括,被鼓励使用更为精确丰富的语言,逐渐可以用更加富有细节和创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让学生明白,分享,即是付出,不必高谈阔论,只是真实的分享自己的感受,对彼此便是一种给予,对人对己,都是一份收获。

事实上,这种没有功利性的讨论,更接近于艺术创作的本身:享受过程,分享感受。通过每一天的分享,引导学生看重真实的感受,尊重自己的直觉,细腻的体察五感,对他人的需求也更敏感,逐渐使班级的气氛变得开放起来,彼此建立起安全感,从而学生越来越有勇气给予他人意见,坦诚自己的想法。而这种信心,是一个年轻艺术家对于世界的安全感;创作者对于观众的信赖,是其自信表达的开始。


建立起这个分享作业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在最初几周的课程中,开放度在慢慢的累积,学生也在逐渐适应这个新的挑战:不是只听老师讲话,而是需要自己站出来、表达,同时时刻展示出对他人的友善和耐心。这个过程需要老师小心和专注的引导,即不评判、不打击和嘲讽,对每一个同学的分享有一个充分的尊重,和公正、善意的态度,每当发现一个小小的进步,充分的肯定永远不为过,因为从学生的自我阐述中,很容易发现,大部分中国学生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对自我过分苛刻,只寻找错误,严重缺乏自我鼓励和肯定的模式当中。真诚、恰如其分的肯定有利于帮助学生平衡内在长久以来的失衡模式,帮助他们建立创作的自信和安全感。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令学生感到至少在教室里,开放自己是受到欢迎的,被尊重和安全的。

由于这和他们以前在学校得到的经验非常不同,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可能暂时无法敞开、或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可以展现勇气、耐心和责任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老师带头做到这些,在不断地真诚的展现、言行一致的示范和带动下,逐渐的,自由活泼的气氛便会在班级中流动起来。



作业在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目的是尽可能有创意的配合当日讨论的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个温和的挑战。这当中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可发挥的空间,甚至在作业要求上面可以模糊一些,鼓励学生跨界和冒险,老师应当留意尽可能放下批判,欣赏学生的勇敢,鼓励创意,而不要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开放和信任。在漫画作业的评论中,我最常设问的是这两个问题:其一,“这个故事对你来说清楚吗?”其二个是,“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

这两个问题是漫画创作的核心,并且有其前后的顺序,它们暗示了对一部漫画作品的判断与基本要求。在叙述的基础上,故事的内涵,思考的层次才会被读者顺利的发现,这是下一步讨论的内容。每一个讨论,都是一个自始至终的要求:先学懂规则,遵守游戏的方法,之后才可以自由的遨游于世界这个大实验场。对于初学者,了解这些,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令朴实简洁、有效的价值观在学生心中扎根,对于之后的漫画创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之后进阶的漫画创作课中,将讨论关于创作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个课程用不仅使用漫画的练习,也包括即兴表演,心理分析,实验性的练习,调查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看”的能力,即对他人和自我的觉察力,对世界的洞察力。“对于会看的人,作品会揭露它自己。寻找真相,然后作品会塑造自己。”⑵ 教导如何过滤偏见,培养学生照见整体的能力。


此外,对创作动机的讨论在漫画创作课当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背后,是为何要去解决,改变路途最快的方法,就是改变目的地。进阶课程的第一堂课,便是与学生探讨为什么要画漫画,为什么要创作,乃至我们为何要表达。这个出发点决定了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一个更高远的视野,是否可能用人性化的角度去关照事件和对象,乃至于对艺术家本身。“我可以教你画漫画,但我不能告诉你为什么要画一个漫画。”这是对学生的一个警醒和追问

老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责任的界限,对教学来说是重要的,划清边界,指出真相,将责任归还给未来的艺术家自己,促使他们去思考创作工作的真正目的。在这些教导当中,没有唯一和标准,只有客观的展示。之所以需要去检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因为“为何去画”,是幕后的最高原则,它直接的决定了后面的“画什么”、“怎么画”。传统的教学往往侧重于后面两者,然而这些范畴均为河流的下游,并非源头。创意的初衷,令我们最终的作品可能成为一份精心制作给世界的的礼物,抑或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灾难。



漫画创作的教学是一个十分细腻的过程,需要老师不断的观察和自我觉察。以上所讨论的问题,大多不会被列举在漫画教材中,然而在教学这个“人” 对象的工作里,面对敏感,复杂和脆弱的内在艺术家,需要教师创造性的运用自身成长的经验,同时尊重每一个个体有其独特的道路与速度。

创作的教导,不仅来自于老师的解说和范例,更来自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老师对人性的理解和呈现。

 

 

 

 

⑴张坤:《漫画的独特语言》,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年。作为中国早期公派日本学习漫画的专家,她的著作《漫画的独特语言》中对漫画的表现手法,有简明独特的解析。

⑵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阮筠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