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后记——《创作基础》
好多年没有上选修课,这个学期又开了一次。这次的主题是关于"生活的基础"。
报题目,教务的同事说这可不行啊,要和专业相关。我说好吧,那就叫“创作基础”,够有关吧。
因为创作的基础就是生活。
创作人应该先弄明白怎么活,怎么活好。
从小到大的教育里,基本没什么人教过我们生活。其实只要稍微退远一点看一看,就会发现,我们学的都是些什么,对于真正的生活,哪些有用。越来越发现,工作和谋生,甚至艺术生涯,从来不是最主要的。活着,最首要。
这样说不是苟且,而是,之前上课打过一个比方,我们的创作,可以说是屎,是生活的副产品。一个人的艺术成果,是他生活状态的正常表达,是吃下去足够多的,被消化后排出来的东西。这个过程是自然的,如果你有足够多的东西不吐不快,必须表达,那就表达,但不是为了屎去吃饭。虽然我们经常是倒着来的。
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有很多基本而重要的东西,老师从来没教。比如说,如何选择朋友,如何说“不”,如何在生活中做取舍,如何处理金钱,甚至如何正确的放松和休息,照顾自己的身体。
所以,这个课是一个创作实验。我的班永远是实验班。
有一天我们去西湖边做实验,做观察练习。
以下是一个同学的记录:
这个中年男子看上去像一个人来遛弯的,
大腹便便,手里拿着茶杯,左顾右盼,很闲散。
没想到,他身后五米的地方跟着一个女人,
一个带着印有广告太阳伞的花衬衫女人。
难道…他也被另一个人跟踪着?女人一边抱怨天气炎热一边慢慢靠近这个男人。男人看了她一眼又快步向前走去。
几个反复后。终于,男人回头和女人争辩起该往哪个方向去的问题。
后来又找到了一对年轻夫妻作为跟踪目标。发现男人依旧走在前面,但是会不时回头拉一拉他妻子的手牵着她走向对的方向。
再跟踪的一对年轻情侣手牵手甜腻的不肯分开。
这简直就是恋爱三部曲嘛。
两个人的激情退去,慢慢的耐心也减淡, 剩下的是什么在支撑两个人呢,多年以后,两个人还能这样一直牵着手么?
世界多美好,开心就好。
在二十个同学的不同观察中,我们发现很多议题得以慢慢展开。我们在其他人身上看到自己。
在追踪,想象中,看到很多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事实上,无论是设计还是传达(比如漫画,比如影视,比如写广告文案)你所熟悉的那个人群,你能够准确的抓到它的心动之处的人群,才是你真正能够服务的群体。那么,你是从谁身上开始了解这个人群的呢?
你自己。
烨飞同学画的,自己的眼睛,瞳孔中映射的是某一刻看到小侄女那纯真无邪的眼睛。另一只眼睛是在小女孩眼中看到的,过去的那纯真的自己。
烨飞同学的自由绘画,问与答
摘录几篇课程小结:
这是一段很奇妙的旅程。
顶楼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穿过尘埃射在地上形成了,这两周的光迹 。
一个学期的繁重学业一点点的消磨了我对生活的期待,每天活在赶作业出图的死循环中,也曾好几天不出门,闷在寝室里。身心俱疲,可能相比之下我不是最累的那个,也许也就差骆驼背上的最后一课稻草了。
它很特别,这阶段的创意基础课程。本想学一个可以偷偷逃课吃一下午芒果冰的轻松课程。却发现,这堂课里的信息量太大太多了。三盘芒果冰都抵不住。宁可在三十多度的骄阳之下汗流浃背的尾随陌生人在西湖转悠也乐此不疲。二十多个认识不到两周的陌生人竟然都互相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仿佛在每一节课的讨论中大家把心都装在玻璃瓶里放在了我们课堂中央。我很感谢。感谢大学以后的所有人和事。渐渐地我看到了一点社会的雏形,一点点的残酷,一点点的温暖,还有一点迷茫和疑惑。跟心走,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啦。以前逼自己委曲求全现在想想都是自己太忽视自己,这是病,得治。很羡慕老师过着我认为很有闲趣的生活。其实日子过着过着很多事情就想明白了,走着走着自己就知道路了,所以也不再发牢骚。自己好好学下去,踏实走下去就好。最后谢谢老师,这么热的天来给我们上课。让我们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课堂氛围。
——W同学
PS.其实我不闲趣,但是现在挺快乐的。因为做的都是喜欢的工作。
创作的出发点可以很多。觉得这个课程是在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关心生活。
听到很多同学说自己的故事,慢慢有愿意去信任的感觉,很欣喜。能跟老师同学说的东西有共鸣,很欣喜。
希望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作业《告白》
笨蛋同学,向过去的好友告白,长久以来的心结解开,感到很大的安慰。
用创作记录的是与最好朋友之间的一段故事。
“她曾经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而我也相信我们两个会一直为各自的梦想奋斗下去。高考时我们两个人的精神都比较紧绷,以至于关系有点疏远。直到填完志愿我才发现,我去了我想要去的学校,而她没有。一直以来都没有敢问她还记不记得当时说过的话。直到之前与她进行了一次长谈,才发现她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其实,对于老师来说,我不在乎这个漫画是否精美,而是它的内容,和背后的深度。
因为课程的重心不是讨论形式,是关于你在哪个层面在创作,在表达。
如果学生的层面进入的很深、很坦诚,那么这样的创作就会呈现、打开和理顺很深的问题。我深信,这样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是有益的。
在我的课程中,评分的标准、或者说最终的评价依据,一向不是最后的画面呈现。学生的基础和起点不一,有的人很有绘画经验,有的人很生涩;但作为“人”,是公平的。我在意的是:学生的投入、精进程度,和开放自己的程度。
唯有坦诚和投入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结果。这就像我们的生活。
课程小结
当初报这个课程是冥冥之中觉得自己如果不报的话就会错过什么,所以便阴差阳错地选了。第一次见到老师的时候很兴奋,以至于之后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说话都没什么条理。机会难得我就把老师的所有课程的感想都写下来吧。
然后想了半天,其实自己不是特别擅长用文字表达想法。总得来说,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程,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看清了许多东西。之前的自己走在一个怪圈中,好像有目标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做,也不知道如何给自己一些正面的反馈。但我知道自己必须逼着自己走出来。上完课之后觉得自己能够走出第一步了,我把这个视为自己最大的进步。
之前从来没有上过这样像座谈会一样的课程,如果我当时心情不好的话应该会完全听不下去的吧。而事实上听了听别人的人生,别人的想法,确实帮到我许多。有的时候自己待人待物不会像在课上一样思考得很用力,于是演变成自己对于生活缺乏基本的感知,这堂课可以说是帮我唤起了那份感受生活的心情,对创作来说很重要的心情。
因为这堂课而改变了对许多事情的看法,我都一一把它们写在日记本里了。
——可儿
在美院读了两年的书,听过很多节课,可能只有老师的课直达内心,或者说使我自己思考如何加有趣的生活。真的很感谢老师。曾经在公交车上很绝望的想,无法学习动画是多么令人难过,但是如今也能接受建筑专业并且用心学习建筑。现在看来只要有体验生活和创作的心情,就能保持“表达”的初心。这是老师教我的,十分感谢。我们专业有些忙,落过几节课,很愧疚也很难过,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上老师的课。
感恩~
——文同学
写出十件喜欢的事情和十件不喜欢的事情,并探索其中喜欢的品质和不喜欢的品质。
“因为躺在柔软的云中什么都不想能给我一种非常放松和安心的状态,同时绿色是我非常喜欢的颜色,能让我觉得很舒适,此外我还很喜欢金鱼这种很安静的动物,所以我把这些元素加入了进去。”
当初选到阮老师的课其实超级兴奋的!因为在很早之前就有在杂志上看过老师的图,感觉很多年过去居然可以上老师的课所以很激动!这个课程叫做创作基础,虽然第一节课老师也说本来打算叫生活基础的来着……这两周的课程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发现自己,探索自己与周遭关系的过程,课程结束之后我确实觉得自己更加坦诚和明朗了。这大概是我来美院后最开心的两个星期。
因为我从小都是一个很按部就班的孩子,一直以来都很听从老师与家长的安排,虽然我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向来都是以学业为先,之后才会挤出时间在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选专业的时候也是听从老师和家长的建议报了建筑系,然而在进入正式的学习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喜欢这个专业,我非常想要画画,但同时又要学好自己的专业,所以过的很累,自己的内心也非常矛盾。但是听了阮老师的课之后感觉自己还是要努力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的人生自己要负责,所以感觉内心顿时明朗了很多,也没有那么纠结矛盾了。在很多事情上人还是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的声音自己才能过得更好。算是打开了我上大学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心结,真的非常开心。
每节课都有很多小课题要完成,比如写下一个困扰自己的问题然后和别人交换画画,写出关于钱的十个信念,跟踪别人等等……/w\感觉每一次都是对人性的探索嗯,也让我揭开自己的表皮正视了自己很多……上课的时候大家在一个完全自然的教室里围坐成一圈,相互坦诚的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和同学直接很交心的沟通与交流等等,这种方式也让我觉得非常的舒适自然与享受。此外,课程中的一些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探讨,不同的看法与见解我也做了一些笔记,相信在以后的创作中也能用到,同时,让我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身边的人的关系也更加明确了些,总之能在大二选到这个课真是太幸运啦~
我没办法记住每节课所有的内容,但确实在某些的点上深受触动,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很多小毛病与不自然,感觉以后能够更加真诚的面对自己和他人了,同时我对自己的画也更加的自信,我以后也一直会画画的。
——若琳
《告白》
泠丽同学写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向一个眼睛有残障的同学坦白她一直想说的话,告诉她,她的眼睛有多美。
小结
在合适的时间,选择了一门合适的课。这是我直观的感受。认识真正的自己是我所学到的最有收获的东西,
从一开始的写出自己喜欢的和讨厌的情景开始,到一点点整理自己的东西,自己困扰的问题,对金钱的认识,观察路人,告白。一步步一步步,都是指向自我的真实。
在看完自己所举例的喜欢和讨厌的东西时,感觉是很明晰的,或许中间的感受有一大片的混沌,但是端点的事务总是呈现出一种清明的状态。从来未曾有过这样的尝试,这样也让我更直接了当的明白自己的喜恶。很好的一次梳理。
整理房间,一开始听到这样的作业任务还是蛮惊讶的。回去开始好好整理。整理的过程中一些东西就好像沉在裹在淤泥里的浮木,去除了表层的泥沙,终于挣脱开来,浮于表面。原来以前的自己更本不是在整理东西,至是一股脑地将一些不是经常用的物件放在了一起。而事实上,东西它有着本身应该有的位置。最喜爱的东西总是在我们的周围,然后是常用工具,再是不常用的工具或是书,还有一些隔很久时间再翻看的带有回忆性质的物件。倒可真是所谓的大扫除了。
将困扰的问题相互交换,然后画画回答对方的答案。这份尝试最大的感受倒是:原来每个人都有着他们自己的困扰。不仅仅只是自己有。这个年纪大家也是困扰着类似的问题,感觉突然就轻松了很多。
对金钱的认识,只能说作为一个还靠着家里养的人来说。更多的是安全感吧。没有太多的概念,它就是一种通行工具,但是却有迷惑人心神的能力。有时会忘记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将来在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的日子里不要忘却本心。
观察路人和告白,都是指向对象的。一个是陌生人,一个是认识的人。在这两个课程中倒是觉察到了两个看起来似乎对立的,但是又奇妙的融合在一起的认识:虽然活在同一颗星球上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同的。而另一个则是,人与人之间某些东西是相通的。
结束了这个课程,我感觉自己更自信了,往后的日子,我想能一步步活出真正的自我,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两周的课程,很大的收获是明白了感受是真实的,是感性的、直接的、与逻辑无关的存在,使得自己站在一个之前未到过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了解到了一直以来自己 对自己的评价存在的偏差和交往过程中的弊病,也初步明白了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并选用自己的一种方式来表达,尽管表达出来仍然很稚嫩,但这为以后的生活起来到了很大的帮助,更在心理上放下了一个压了很久的包袱——我才大三,还有很多的时间去探寻。
——凯
两周的课程,是一个开始。
探索的开始,它是指引,也是一种示范,如何去面对自己,面对创作,如何认清自我的真相,生活的苦恼。
这样的教与学,是一个深水池,对于没有做好准备的,或是想要有所保留的,继续维持角色扮演的同学,可能会辛苦,会不适应。越来越觉得,我的课程不是适合所有人的,它需要有所筛选,愿这种能量与深度,遇到真正需要它的人。
祝福各位同学。
7月我在大理的艺术创造力释放与静心工作坊,仍有少量名额,详情请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