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做自己的蚁王

QAF嗑学家 QAF中文站 2023-04-01


作为年终发布,我们选择了《蚁王》。这部师生恋电影讲述意大利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提名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平权电影。


希望明年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让我们相约2023!


           

意大利同志电影《蚁王》,根据共产主义诗人、蚁学家阿尔多·布莱班蒂的真人真事改编。六十年代布莱班蒂与23岁的男友兼学徒埃瓦尔同居,结果被后者的家人以“思想剽窃”罪名入禀法院,指控他“出于邪恶目的奴役他人思想”,换而言之,即埃瓦尔是被洗脑才走上了同性恋的道路。


埃尔瓦被家人绑架关进精神病院,遭受多次电击和休克治疗。他始终拒绝指认布莱班蒂,最后在被非法拘禁15个月后获释;布雷班迪则是被法院判刑九年。该判决引起国际关注,在意大利社会亦产生激辩。联合报记者恩尼奥在追踪报道此案时,对布莱班蒂的遭遇感到同情,他用社论抨击“思想剽窃”这一荒谬的法西斯罪名,最终见证了该罪名在1981年被废除。



平行母亲

 电影里最冲击我的其实是阿尔多·布莱班蒂的母亲这个角色。她出场的时间并不多,但每一幕都让人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在教堂中被质问时的从容不迫;送阿尔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时的包容与决然;独自一人收到来信后看到家门被涂鸦的侮辱性字样,然后在震惊中缓缓走到太阳底下坐在地上哭泣。


当阿尔多站上法庭接受审判时,她也只是用坚定的目光看向他。甚至当最后审判结果出来之后,她还给予那些为阿尔多抗议的人以安慰和鼓励,留下一个瘦削又坚强的无声背影。最后她死去,没能看到阿尔多重获自由。片中有很大的篇幅展现记者恩尼奥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为阿尔多发声,但对于阿尔多的母亲来说,她却始终是孤身一人面对一切。然后对比埃托尔的母亲,不由得会阐发出很多关于“母亲”“母爱”甚至“爱”本身的思考。



都说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最伟大的人是母亲,但显然对阿尔多和埃托尔来说情况大不相同:

阿尔多的母亲给予他一种纯粹的理解、支持、包容、认同,这是一个母亲能够给予儿子的最大自由,也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大的尊重;而埃托尔的母亲(以及父亲、哥哥),她们在埃托尔的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傲慢又无情的压迫者。在法庭上法官质问埃托尔和家庭的嫌隙从何而来,是不是阿尔多的教唆挑拨和强迫,这里真的能把人气笑。



但即使是近60年后的当下,这种令人窒息的“母爱”与“亲情”依然存在。他们打着爱与责任的旗号,把自己的价值观与取向强加给自己的孩子,把偏见与歧视的利刃亲手插入自己孩子的胸膛,然后摆出一副无辜又痛心疾首的受害者模样。他们其实从未将自己的孩子看作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是附属品、是提线木偶。顺从他们的心意时,可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旦出现忤逆或违背他们的时候,孩子就需要被送到电击室里被“治愈”了。

当然这与个人的价值观、是非观、受教育程度等等紧密相关,但在同样的时代背景和宗教信仰下,两个母亲竟可以有这样的天壤之别,还是让人唏嘘不已。(当然这里所说的母爱并非无条件的溺爱,和社会新闻里的太子妈们不是一回事,不再赘述)

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都与母亲有过拥抱的镜头,一个温情一个压抑。

关于记者

 
恩尼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配角,他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现象或许也代表了一个群体与一种社会力量,新闻和报纸的力量;而他的无奈与挣扎也反映着整个社会的病态。

我感触比较深的其实是恩尼奥醉酒然后女友去找他的那场戏,他说“上诉必须顺利”,为啥,其实前面演讲抗议的时候就已经说出来了。他为这件事如此奔走,不光是出于做新闻的职业道德和新闻理想,也不光是在为阿尔多和埃托尔发声,其实也是在为他自己发声。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那段著名的纪念碑铭文,“最后当他们奔我而来时,却再也没人站出来为我发声了。”就像人们常说围观本身就是一种参与,而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帮凶。

师生柏拉图

 最后再说一下电影里的两个主人公,比起以往我所看到的同性伤情故事里,这两个人的相识相知相爱相守都透着一种别样的清新和唯美。整部电影里最亲密的镜头或许就是两人开头的共枕而眠和最后的拥抱,没有任何大尺度的画面,大概这也是对历史人物的一种尊重。



而这并不影响对两人感情的塑造与刻画,也更突出阿尔多和埃托尔在精神上的契合,更突出这种亦师亦友亦soulmate的感觉,和埃托尔的家人和所谓的治疗机构给他精神上的摧残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当埃托尔出现在法庭上时,之前那样一个明媚阳光的人被所谓治疗折磨得不成人样,太阳穴的血痂那么刺眼,想必也刺痛每个观众的心。而在埃托尔遭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的同时,阿尔多也同样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我还挺喜欢恩尼奥第一次去说服阿尔多时说的其中一句话,大意就是“我知道你不屑于把自己拉低到和审判你的那些人一个level,但是正因如此你才得为自己发声辩护。”其实这样让他明白他代表的不光是他自己,还是整个群体。



其实对主人公这种相互救赎的美好爱情俺真的除了祝福,没啥可说的,就算是遥遥相望也还算圆满。然后就是最后一段字幕又给我重重一击。原来在那场雨中的简单交谈之后,阿尔多和埃托尔再也没有相见。现实果然就是比影视作品更会虐人啊啊啊啊啊!我心好痛啊啊啊啊啊!!写到这里写不下去了,想说的也都差不多了。


还有就是那场雨的确挺妙,不是什么瓢泼大雨,没有雨滴重重地砸在脸上来渲染气氛,只是斜风细雨,小小的雨点迷了人的眼睛,弄花了人的眼镜,就像这部电影带给人的感觉一样。(突然想起《莫里斯》里最后的那场大雨戏,人家起码he了啊,唉。)

还有最后的最后埃托尔望着阿尔多离去的面部表情特写,又让我想起埃利奥看着火堆的那段长镜头(不好意思我看啥电影都忍不住想扯上CMBYN),总之都有一种无声胜有声、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力量感,俺很喜欢!


作者:啊千kk


豆瓣同名作者。


QAF中文站开辟了「嗑学家」专栏,分享中文世界的美好影评。感谢「嗑学家」啊千kk为同志影视做出的贡献,🌈🌈🌈因你而更美丽!


公众号内回复蚁王有惊喜,简繁体均可,文字前后都不加空格哦!因公众号关键词回复数量有上限,我们只能保留最近半年左右的自动回复。本文涉及的更多影片请前往论坛qafone.co自行检索。


手机直接点击链接有一定几率显示失效,请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系统浏览器(ios平台为Safari)打开即可。另外请仔细阅读下载说明

轻点一下广告

就能支持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