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唠叨是教育的大忌
教育·美文·感悟
写打动人心的文章,做百分之百的原创。
交流/合作-微信:hbliuchanghai QQ:466015734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明珠絮语
壹/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唠叨是爱情的坟墓。在家庭教育中,也未尝不是如此,父母的唠叨,往往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育场景:父母苦口婆心,孩子桀骜不驯,家长付出得非常多,但孩子一点都不领情,一家人天天一肚子气。
这其实不怪孩子,而是怪大人。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超限效应”,源于和马克·吐温有关的一则故事: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而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俗话说“常打不怕,常骂不惊”,就是这个道理。就算是再正确的话,你天天重复,时时刻刻强调,也会让人厌烦,也会让孩子难以接受,甚至产生逆反。
美国专栏作家陶乐丝·狄克斯在论述婚姻时认为,如果一位太太脾气急躁又唠叨,还没完没了地挑剔,那么即使她拥有普天下的其他美德,这些美德也都等于零。
其实这个观点同样也适用于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十次八次重复同一件事情,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结果是对于那些已经把耳朵磨出了茧子的话听而不闻。
最终,是父母越生气越唠叨,越唠叨孩子越不听,孩子越不听父母越生气,生气了就接着唠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肆/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反反复复说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也就是明明在听,却根本到不了心里。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度,否则,过犹不及。说得太多,嘱咐得太细,只会起到反作用,还不如少说甚至不说。
当你天天事无巨细的叮嘱,在孩子眼里只不过是一个罗嗦的唐僧,你一开口,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烦人,这实在是教育的失败。
其实教育的大道理孩子都懂,学会倾听,学会谈心,多了解一点孩子的内心世界,少一些居高临下的反复命令或要求,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
相关文章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共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商业网站、传统媒体等)转载需联系作者授权并支付报酬。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
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