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终与死亡的忠告:从佛性到证悟之间的每件事都是中阴

2016-08-29 宗萨钦哲仁波切 全球生死超越功德藏



现在我们要讨论细节部分。对于许多佛教上师,尤其是那些崇高的、已经证悟的上师,语言是非常模糊的。对这些伟大的上师来说,我们流利的英式英文、中文或其它语言,比起呢喃的儿语相差无几。可是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当然需要用语言来沟通。对于一个受过训练的修行者,对于他们的听觉来说,生与死没有丝毫差别。举一个好的例子,在英文中,goodbye 这个字有特定的意涵,不丹语或藏文里就没有这个词,中文有goodbye 吗?我想他们会说「请慢走」。所以,人类语言的运用差别很大。


这可不是小事,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中诠释语意是很重要的议题。在某些文化里,某个字眼可能很粗鲁,但在别的文化这个字可能就可以被接受。我来分析一下,譬如英文里的「注意(attention)」,「请注意」的「注意」,在古典的印度文,譬如梵文里,他们有不同的说法,他们会说「给我你的…本性」、「给我你的悲心」之类的话。如果你是英国人,当我说「你眼睛里有污泥(here's mud in your eyes)」,你懂我在说什么〈译:比喻「看走眼了」〉;或「打断你的腿(break your legs)」,是干杯时祝彼此好运的意思。对修行者而言,生与死的差异并不那么大。我们为生而欢呼:「噢!一个新诞生的宝宝!」对于崇高的上师也许是:「噢!就要死了!」语言的诠释各不相同。




藏文里「中阴」一词,相信你们已经听过上千次,这可不是美国牛仔裤的品牌GAP!它真正的意思是「间隔」。「间隔」这个词其实是众多模糊语汇中的一个,但它是非常有力量的一个。对某些人来说,「中阴」算是重要的。「中阴」到底是什么意思?「二者之间」、「间隔」的意思。我说「中阴」是个模糊语彚是因为根本没有「这」或「那」。「间隔」的意思应该是在二者之间,但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二者的存在。然而我们有「间隔」这种概念,而这是解释中阴状态、解释死亡与临终状态的一个好方法。我举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我们进行「毘婆舍那」观的修行时,我们理应住于现在,住于过去与未来之间。这多么讽刺、多么愚蠢!过去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到临,究竟何谓「现在」?住于现在,住于当下,这种说法多么模糊却又如此有力!所以我们要来讨论这个「间隔」。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必须假设有开始与结束这两个端点,以便呈现出间隔。从佛教的观点,我们正在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中阴。不同于一般认为中阴发生在死亡之后,我们说每一件事都是中阴。所以你会问:「好,如果每一件事都是中阴,那么这个间隔的始末两端是什么?」别忘记,它们只是为了讨论的方便。从佛性到证悟,这之间的每件事都是中阴。




願以此功德 遍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愿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全球生死超越功德藏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明 · 全球反堕胎联盟功德藏

   圆明.全球反堕胎功德藏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全文】参与“ 千万人签名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