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法的真谛只存在于上师心里。它的传承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以心传心】希阿荣博堪布

2016-09-17 全球生死超越功德藏


佛陀的教言可以通过文字流传下来,而佛法的真谛只存在于上师心里。它的传承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以心传心。


当你放下成见、伪装和打算,不再牵挂、焦虑和希求,你的心才真正敞开。只有到这时,你才有可能去接收上师一直在试图传递给你的信息。


敞开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它意味着淡化你我之间的界分,而我们的生活却是建立在分别心上的。整个人生似乎都耗费在分别这个、那个,好、坏,接受、拒绝上了。


我们把事物与概念联系,把概念与情绪、态度联系。如果你的分别能力稍弱,别人就会把你看成智力低下。正是因为全社会都极力推崇分别心,人与人之间才会这样疏离,世界才会这样四分五裂。


分别心使我们用孤立、分离的眼光看待事物,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结便在我们眼中消失了,所以我们很难以包容的心面对世界,而且相信自私就是利己。


有人不知道怎样印证自己的修行是否有偏差,方法其实很简单:看看你的“自我”是否依然强大,你与他人、与世界之间的界分感是否依旧强烈。


上师帮助我们弱化分别心,训练心的开放能力,有时候,他会采用激烈的手法,像帝洛巴对待那诺巴那样。看上去帝洛巴上师一直在想方设法虐待他的弟子,而那诺巴毫无怨言地全部接受下来。暂且不谈这两位大德各自的成就,单是他们之间的默契交流已经令人叹为观止。


帝洛巴以常人无法接受的方式,一次次想探底那诺巴心理承受力的极限,而那诺巴,这位出色的弟子,一次次向上师证明他的心足够开放。他不愧为帝洛巴法脉的继承者,在他的心与上师心之间,沟通至为彻底。


我们认为自己相当开放,没有多少分别心,可当上师吩咐我们去做什么,第一反应仍然是要判断,有时还会因为不认同而犹豫或拒绝。不是说我们不信任上师,而是无始以来形成的习气,遇事一定要作评判,稍有不顺就要反弹,问题就在这里。


上师是我们决心恭敬、友善相对的人,对他尚且如此,对其他人、其他事会有什么反应可想而知。因此,上师让我们以他为对境,学习以开放、柔韧的心待人处事。“不违背上师教言”,不是要树立上师的权威,而是为了培养我们平静接受一切际遇的能力。


前辈大德曾建议想跟随上师学法的弟子,要像渡船那样被人呼来唤去而毫不厌倦,或像铁匠铺里的铁砧被冷的热的轮流打击而真心不改。


世间万物相互联系,我们如果能对一个人完全敞开心扉,就能对整个生活开放;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与一个人沟通,就能和整个世界沟通。我们将习惯于欣赏和尊敬周围的每一个人,就像多年以来欣赏和尊敬我们的上师,那份开阔而谦卑的心,直接来自上师。


我们这时才知道寂天菩萨所说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当你看任何一位众生,都怀着真诚和慈爱去看,并且观想:依靠仁慈的众生,我将大彻大悟。

願以此功德 遍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愿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全球生死超越功德藏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明 · 全球反堕胎联盟功德藏

   圆明.全球反堕胎功德藏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全文】参与“ 千万人签名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