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驱除愚痴黑暗 —— 戒 定 慧 | 希阿荣博堪布

2016-10-19 希阿荣博堪布 全球生死超越功德藏


如何开发智慧

希阿荣博堪布 | 【生命这出戏】

开发智慧,首先需要定,一步一步清除掉内心的干扰、杂念。没有定作为基础,一颗心恒时处于散乱攀缘当中,即便生起一点点智慧,也是力量极其微弱,犹如风中之烛,无法驱除愚痴黑暗。


定分为止和观。止,偏向于不起分别,专注一境;观,是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分别止分别。


止观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如果单修止,不修观,容易堕入无想定,空心静坐,一坐千年也还是在痴心里打转。


得定需要心理条件和生理条件,身心都要宁静、专注、敏锐,不紧不松,恰到好处。做到这样是需要持戒的。持戒,即通过持续、清醒的觉察规范自己的言行。


如果连身体也管不住,如何去调伏比身体更难以捉摸的心呢?管不住心的话,定就无从谈起。所以,定的基础是戒。


戒并非像有些人认为的是佛陀根据自己的好恶,硬性制定的律法,没多少理由地规定必须这样,不准那样。佛教戒律完全不是如此。


当年佛陀通过智慧和神通看到有些行为会造成恶性后果,使人远离安乐并障碍解脱。出于悲心,佛陀为大家开示了行为取舍的道理。这就是戒律的由来。制定戒律是为了帮助众生断除烦恼,灭诸过失。


受戒是自愿宣誓,表示自己决心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没有人强迫和命令你必须这样那样。一旦你自己发下了誓言,就该恪守之。没做到的话要忏悔,并不是因为不忏悔你就会触犯某个主宰者的权威而受其惩罚,而是因为不当行为会带来恶性后果,伤害到你自己,所以要通过忏悔,通过心的改变去改变缘起,并最终改变结果。


众生持守戒律的能力有强有弱,佛陀因而制定了不同的戒律,使众生得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能力,有选择地受持,可以受一条、受多条,也可以受一天、受一生。



戒、定、慧在佛教中称为三无漏学,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依此而断烦恼,出生死。


理论上说,戒、定、慧有个先后顺序,这是便于解释其内在关系,而实践中并没有截然分开的三个阶段,先戒,再定,再慧。


在较深刻的层面上,戒定慧一体无二。清净持戒,便是定,便是慧。定,便在戒中,在慧中。无漏智慧显发出来,便无时无地不在戒、定。


认为随心所欲,根本不需要约束自己,不用放弃任何享受和俗世的追求,就能领受佛陀教法的真谛,这是对佛法修行莫大的误解;然而这种误解现在很流行。


初学者尤其应该牢记,持戒是一切修行的根本。《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


               ——希阿荣博堪布

願以此功德 遍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愿大圆宗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愿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全球生死超越功德藏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明 · 全球反堕胎联盟功德藏

 圆明.全球反堕胎功德藏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阅读全文】参与“ 千万人签名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