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赚钱与学佛矛盾吗?答案就在你心里!【济群法师】



佛教并没有简单地将金钱视为万恶之源,

事实上,它同样可以成为造福大众的净财。

但很多人做不到善用金钱,

而是将积聚财富当作生活的唯一目标,

这便是南辕北辙了。

就金钱观相关问题,

济群法师做出了解答。




问:我发现,企业行为和佛法有很多矛盾。经商要有两个重要素质,一是形势导向,不断确定目标;二是以各种手段达到目标,但难免会伤害他人、巧取豪夺等。如何用佛法指导我们不那么罪恶地经营企业?


答:今天的社会尚未建立非常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做好企业确实不易。我经常感慨,现在很多人因为做事把心做坏了。


面对恶性竞争,企业不这样做就面临生存问题,这样做了又内心不安,确实处于两难境地。


每个人的做事方式,是由价值观决定的。过去,我们衡量一个行为成功与否,更多是从客观结果来考核,考核投资获得多少回报,比赛取得什么成绩。


除此之外,有项重要投资往往被人忽略,那就是心的参与。


我们做每件事都有心的参与,相应的,每件事都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客观结果,一是心行结果。也就是说,我们以什么心做事,最后会强化或成就某种心态。





若以不良心态做事,就在强化负面心态,最后事情做成了,心却做坏了,这是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


很多人事业有成,却感受不到人生快乐,这样的成就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要学会算账。


社会上精明的人虽然多,但从佛法眼光来看,若不能看破轮回的虚幻假相,而是沉迷其中,把暂时当作永久,忽略生命的真正意义,不管多么聪明,其实都是傻瓜。


因为你所追求的只是虚幻的泡沫,其意义甚至不足几十年。当你离开世界时,这些成就都和你了不相干,于了生脱死更是一无用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事业成就越大,死时可能更痛苦,因为实在是舍不得,实在是放不下。


相反,流浪汉临终时可能还自在些。


所以,如果我们能从较高的角度审视人生价值,就能看清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就懂得怎么去做了,抉择时也就不会茫然,不会患得患失。




问 :那在传统的儒家哲学中,往往将义和利对立起来,至少表面上,似乎金钱就是庸俗的代名词。这种思想显然不符合进步的社会观,请问从佛法角度如何看待金钱?也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吗?


答 :金钱何以会成为万恶之源?首先是来源问题,这在拜金主义盛行的今天尤其值得重视。以往的生活条件虽然不富足,但在安贫乐道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人们依然知足常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从道德社会转向功利社会,金钱诱惑和贫富分化带来的危机感双重困扰着人们。在利益推动下,很多人为谋取财富而不择手段,又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财富。


虽然拥有大量钱财,却没有健全的心智,没有处之泰然的超脱,就很可能在金钱的蛊惑下失去理智。


如果说贪、嗔、痴三毒是潜伏在我们生命中的危机,那么使用不当的财富往往是引发它们的导火索。


我们可以看到,每次金融危机时,总会有人因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走向毁灭。


由此可见,如果将积聚财富当作生活的唯一目标,一旦失去财富,就等于失去全部精神支柱,这样的人生太可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财富本身并无善恶之分,而是取决于用途和我们对待钱财的态度:为富不仁者用它来作恶,慈悲众生者以它来行善。


因此,佛教并没有简单地将金钱视为万恶之源,事实上,它同样可以成为造福大众的净财。



问 :那么追求利益和修行是否对立呢?


答 :有些人学佛后觉得世俗生活毫无意义,因此使社会上有人以为学佛是消极厌世的表现,是对人生责任的逃避,这是对修行的误解。


《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如果我们只把修行理解为念佛、拜佛和打坐、诵经,这是狭义的、形式上的修行。


惟有以佛法智慧改造自己,从思想上摆脱贪嗔痴烦恼,从行为上不造作恶业,进而以无常见、无我见了知一切有为事相皆如梦幻泡影,才是最好的修行。



问 :当今社会,不少企业家也是在家修行的居士,那么佛弟子该如何追求财富呢?


答 :首先要明了因果。佛法告诉我们:如是因感如是果,世间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


认识到这一点,就知道赚钱同样有它的因缘因果之道。其中的因,既包括往昔种下的业力,也包括今生付出的努力。


然而,同样的付出,却不会有同样收获。


为什么有些人事事如意?这不是上天格外恩赐,也不是命运特别垂青,而是他们往昔种下的福田使然。我想,无论经商还是做人,信誉都是极为关键的。


用现在的话说,信誉就是品牌,就是无形的资产。


信誉从哪里来?在激烈的商战中,能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都是那些拥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因此,追求财富和学佛是不矛盾的。


为学佛就是帮助我们建立如法的行为准则,建立面对顺逆境界而不为所动的良好心态,这对我们追求利益尤其是长远利益,将有莫大帮助。



问 :世间财富在流转,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手中的财富永远增值而不亏损?


答 :一味享用财富,福报总有耗尽的一天。一味积蓄财富,也未必能属于我们所有。佛法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钱财,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所有。


现代人追求财富,总是停留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以为拥有物质财富就有了人生的一切。其实,物质财富只能满足人生的基本所需,是生命的低级需求。


如果一个人只会追求物质财富,只能说明他的生命层次很低,一味停留于物质财富的追求,生命层次永远无法得到提升。如果说有什么财富可以成为人生的固定资产,那么只有功德法财才是当之无愧的。


它无形,却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不会随着生命形式的转换而失去价值。


因此,我们要培养心灵深处的慈悲和爱心,培养生命内在的信仰与智慧。对于人生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是永远可以从中得益的源泉。


很多人都以为,财富是自由的保障,似乎有了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事实上,占有越多越不自由。


因为欲望是被逐渐激发出来的,占有的越多,期待和牵挂也就越多。


所以我们必须对财富有正确认识,才能懂得如法求财,合理使用,才能从容地驾驭它,成为财富的真正主人。


愿大圆宗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愿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推荐阅读

全球免费恭请解脱资具!!!

当轮回的生命与圆明事业相遇【生死超越】

如果有轮回,你准备好了吗?—— 【生死超越】

成佛并不遥远——因有佛陀【生死超越】

忆念伟大的上师——顶果钦哲法王【生死超越】

真实的场景告诉你:人的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即便这个世界一切如你愿,又能怎样?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是生命,不是生活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圆明生死超越|优雅的离开,最后的嘱托

宗萨仁波切:不管你是不是喜欢死尸,你现在就已经带着一具

念诵《金刚七句祈祷文》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吗?

听清楚啊:得人身却没有修行,往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夏札仁波切

宗萨钦哲仁波切:维摩诘对话持世、善德《维摩诘经》

祖古•乌金仁波切生命最后两年重要开示(摘录)

琉璃光王的十二大愿

敦煌宝藏 | 极为殊胜的唐密不空绢索观音曼荼罗绢画,世间只此一幅

宗萨钦哲仁波切:思议不可思议之事 《维摩诘经》

很多时候,我们忘记了需要上师的真正目的【宗萨钦哲仁波切】

当和尚遇到钻石:赚钱也是最深刻的修行!

圆明《般若号角 》| 唤醒沉睡的心灵,用梵音传遍世界

仔细领会莲师的伏藏教法,多么奇妙呀!【祖古乌金仁波切】

僧侣与哲学家的对白(一个生物博士和院士父亲的深度对谈)

般若号角世界巡演正式开启,有你所在的城市吗?

全球免费、免邮恭请

陀罗尼经被、念佛机、佩戴咒轮、金光明沙


没有一种布施

大过于帮助临终者

扫码随喜    备注姓名

                     

扫码关注-选择宗教关怀-

    我要恭请 -填写收件人信息-完成恭请     

                   

关注订阅号  

了解生命实相  中阴救度  超越生死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圆明佛行事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