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行记:建水,一座离昆明不远但却容易被忽视的宝藏古城

Yuan 戏行漫记 2022-09-26


建水,在我们昆明的四日行程里,是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割舍的目的地。经过了各种讨论权衡,最终被贴上了不得不去的标签。

朝阳楼下着民族服饰的本地人

为了方便回忆,特意把于坚的《建水记》看了一遍。

我看书有个坏毛病,爱记笔记,结果这本书看完,写的最多的笔记,就是尼采的《瞧,这个人!》段落。

隐藏在民居之间的建水之塔
(无法参观,闭门谢客)

大作家的书,需要耐着性子看完,但是,对于建水的看法,我们却十分相似。

这座城,非常值得去,值得一次,两次,多次,频繁的去,甚至住上一段时间,或者很长的时间都是好的。

因为,被现代人遗忘的生活的样子,在这座城里,被封存并保留了下来。

街头的车水马龙,突突车很多,很东南亚

还是那句话,访古要趁早。建水,正在改变,虽谈不上大兴土木,这一路上见到的各种旅游地产项目,方兴未艾。

昆明去建水现在十分方便,高铁只要2个小时。那一日,我们出发的很早,是酒店早餐的第一波客人,微凉的吃食,太阳还未升起。


西南高铁的穿山之路

石板路街心的凉亭,是居民休闲聊天的场所
像不像古罗马广场



出租车在这条有点拥挤又嘈杂又极容易堵车的石板路上颠簸了5分钟后,古城楼抬头可见。

下车的一瞬间,仿佛看到了真实版《瑞鹤图》。古城楼巍峨高耸,檐上喜鹊喧闹萦绕。同上次去代县边靖楼的场景异常相似。忽然恍惚了一下。



朝阳楼是朱元璋时期建造的古城四座城楼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建筑,它是古城的边界线,是一个守门人,和广场对面的金拱门无声对峙,守住身后700年的时光。


从城楼向北面的广场望去

城楼的二三楼有照片展,展示了建水的过去和一些民族特色,很有趣,很特别,参观顺路也设计的合理。对于建水的认识,立体了许多。

在朝阳楼远眺建水之塔—崇文塔
(元始建,明重修,十七层密檐式塔)

正午时分,烈日灼烤,临安观光小火车,即将发车。

临安?是那个临安么?对,就是那个临安,就是杭州的那个古称临安

小火车是著名的摄影打卡地

建水在明代的时候就叫临安,应该和明朝大批内地居民,迁住边疆维稳有直接的关系,临安这个地名也被打包带到了这里。应该和越南的太原,是一个道理。


这个观光小火车是最近几年做旧资源整合,整出的一个新旅游项目。它本来是1915年建的个碧临屏铁路的一部分,是中国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民营铁路。

最初时,它的轨距是600毫米,为了防止敌方入侵。后来70年代,改成了米轨,无缝接入了滇南经济大动脉,滇越铁路。

车站的建筑很法式

铁轨两侧尽是旅拍工作室

小火车算是国庆期间建水最热门的打卡地。在现场没有买到车票的我们,只能各种拍照和摄像留念,然后转身离开去觅食。

云南高原,十月的天气太恐怖了,热浪暴击!


在古城主街永宁街附近吃了远近闻名又齁甜的木瓜老店木瓜水,又去上过《舌尖》和《锋味》的临安饭店排队吃鸡。每日限量十几份的汽锅鸡,也没有等到我们。无妨,5块钱一碗的小锅米线也不错。想开点吧。


说到百年以前,建水因为贸易做的好,民富地强,高门大户非常多,其中的佼佼者非朱家花园莫属。



纵四横三的十二个院落,次第排布,格局宏大,走入其中有点分不清方向。这些院子大致看起来有点雷同,细看却各有千秋,可以看出古人置家的态度,每一个细节都十分考究。

此为绣楼,是待字闺中女子的全部天地

四面方形柱础
每个面的雕刻手法,都蕴含着家族秉承的信念

卷棚顶的祠堂侧面,书满了名言警句

这里的很多细节,都体现着汉地传统的传承。置身其中,我好几次都觉得,并没有离开包邮区。



朱家祠堂和戏台之间,有一个方形的水池,四周已经坐满了等着看戏的人们,这个戏台如今依然被使用,每到节假日,各种地方剧目和传统活动,接连上演。

站在戏台看祠堂

一转头看到戏台的这副楹联,立马想到了四爷
步步惊心既视感

祠堂南侧的整面墙,不出意外,书写着朱子家训

后花园的设计亦十分江南。


水榭亭台,长廊奇石,异木奇花,江南造园手法一应俱全,这哪是像江南,根本就是江南啊。

参观朱家花园有个感觉,这简直就是一场汉地传统文化暴击!

说了百年以前,继续说说数百年前的明清时期,这里有个“临半榜”的美称。科举里面,云南一榜举人中,有时候一半的人都来自临安。名副其实的滇南邹鲁,文献名邦。


牌匾的背后一定书着文献名邦,赌一杯咖啡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就是临安学子参加科举的地方,这里已经变国保了。


两侧展厅的内容和上海嘉定的科举博物馆大同小异,没有激发出肾上腺素。

高温,干燥,大太阳,暴走。体能暴击!体力值已经低于阀线了。

学政考棚的出口处,有一个街角的咖啡店,我义无反顾的一头扎了进去,留下烈日里迷惘的大飞,他需要独自前行,继续奋战到下一站。

我们兵分两路,一个休息喝咖啡乘凉恢复体力值,一个去指林寺大殿参观拍照。

咖啡店里的老牌匾

没能想到,这成了我在建水最难忘的时刻。冰美式,空调房,顺手拿起的《建水记》,看着学政考棚进出的游人。忽然天降大雨,人们四散奔逃,看着热闹就忘记了自己也是个游人。

不到20分钟,大飞回来了,带着他对指林寺的复杂情感。

正在修整的指林寺和进出的工人

背后看山门

山门的雕刻细节

大飞很有经验的说,这个指林寺建好以后,肯定不会再免费开放了。

时不时来点太阳雨

日头逐渐西斜,需要加快脚程去文庙。


建水的临半榜,确实名不虚传,这里重视教育的程度,从这座文庙就能看出一二。文庙的规模非常大,大到逛完条就空了。

它是全国第二大文庙,规模上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进门之后直面一个如海的泮池,真真是应了学海无涯苦作舟。

儒家圣地在彼岸

建水文庙不只是规模大,建筑制式,空间布局,细节装饰等等,都可以和曲阜文庙相媲美了。

高大雄伟,石雕精致

太喜欢这个棂星门了

通天柱上覆的是明代盘龙青花瓷罩

2000年重建的杏坛,有点缺少了古朴的意味


宋高宗御题《孔子像赞》

《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满汉双语
乾大爷的个人宣传栏


大成殿前正中的不计成本制作的乾隆铜鼎

泮池中间的思乐(luo)亭

状元桥与远山

这节日遍插的龙旗,有点让我出戏。


文庙街边一个巨大又复杂的牌楼

在太阳雨中走完了文庙,到了国保们关门的时间。下饭店成了唯一选择。


古城最出名的豆腐坊,就是曾上过《舌尖》的板井豆腐坊。应该没有人不知道,豆腐的好坏取决于水吧。板井豆腐知名的秘密,就是大板井的水。

正研究千年板井奥秘的两位游客

建水城里的井,随处可见。很多人都说,建水人的一天是从打井水开始的。此话不假,我在板井探究的时候,看到了好几拨来打水的居民。

大板井,是建水最大最老的井,大约千年左右。井水十分清澈,水里还有一条锦鲤。没想到,还真有人会问,为什么有鱼这个问题。

城东的东井和各代建造碑记

在建水的这一日,内容实在丰富。

从中国唯一的一条民营铁路,到有小天安门之称的朝阳楼,再到培养出无数滇南名士的学政考棚,还有全国第二大文庙,几百年的老街,千年的古井,建筑物上一辈子也看不完的古诗词和醒世恒言等等。

我经常在偶尔转头时,忘记自己是在云南,在滇南腹地,在有着26个少数民族的边疆。我日行千里来到的地方,居然和包邮区也没什么区别,还把汉地传统传承的更加彻底。

建水,它像是从天而降的一个江南城镇,在滇南腹地横空出世,实在很奇妙。在建水得到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上的震撼,即便是在此之后去待了5天的丽江古城,也无法与其媲美。

此次从昆明一天往返建水,事实证明,时间还是太过仓促,以至于留下了三大遗憾。

前两大遗憾,就是之前提到的没有亲身体验一趟驶入建水城外传统古村落的建水小火车,以及没有吃到建水远近闻名的汽锅鸡。

此行最大的遗憾,其实是错过了建水另外一处极为重要的古迹,也算得上是建水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那便是位于建水古城西边不远的,载入了中国建桥史的双龙桥

跟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一样,建水的双龙桥也是一座十七孔桥。它的艺术价值和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只怪要赶晚上回程的火车,只怪那天体力已接近透支。没能得见,万般遗憾。

不过没关系,就留待下次再去弥补吧。毕竟,建水这座藏在云南的宝藏古城,值得你一去再去。

用一分钟的视频带你一探建水


相关阅读

云南行记:探索藏在昆明两家博物馆内的“国家宝藏”
云南行记:昆明访古(下篇)
云南行记:昆明访古(上篇)
云南行记:来到昆明,你怎能不与翠湖深情相拥
云南行记:一份独家的“最云南”榜单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