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三农新媒体年创收500万,这家行业报咋做到的?

付明丽 传媒茶话会 2018-10-26

行业报可以说是离市场最近的媒体,因其内容的相对专业也易为大众忽视。但与其它传统媒体一样,同样面临着转型难题,自负盈亏的行业报亟需创新营收方式。


作为农资行业的专业媒体,《农资导报》自2010起正式成立新媒体部,一路摸爬滚打,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模式。近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传媒中心副总编辑郑红艳。


两个公众号+一个APP全年创收500万 


10个人,两个微信公众号《农资导报》官方微信和“种植大户参考”,一个金草帽APP,一个网站,30万精准粉丝。新媒体部全年实现创收近500万元。同时,新媒体部还向报纸提供约60万字的稿件。


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传媒中心副总编辑郑红艳告诉《传媒茶话会》,目前,两个微信公众号是主要的创收来源,去年创收近300万。


与此同时,《农资导报》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举办各种贴近市场的活动和会议,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15年,《农资导报》推出金草帽APP,金草帽的创建是为了解决新农人进入农业生产后农业知识贫乏、种植技术缺乏、市场信息匮乏等痛点。这样一个有着政府背景和大量专家资源、内容权威的平台,应该是无数经销商和农户的福音,可由于受运营资金所制,金草帽的推广还是处于一种自然增长的局面。目前各板块的阅读量和互动量不太高。

金草帽APP首页

不过,郑红艳告诉《传媒茶话会》,目前他们正在申请一个“新农人农化服务云平台”项目。如果项目申请成功,将得到政府3000万的平台建设资金支持。“这样,我们会把‘金草帽新农人资讯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让它成为一个真正为‘三农’服务的互联网+农业平台。”

线上招商+线下活动

《农资导报》新媒体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我们的新媒体跟市场走得比较近。”郑红艳告诉《传媒茶话会》,“这些年,我们积极投身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虽然走过不少弯路,但经过几年的摸索,慢慢形成了现在的运营模式。”


从聚焦增粉到盘活粉丝


“以前我们的聚焦点在增粉上,从2017年开始,我们充分挖掘了新媒体资源,利用不同粉丝群体的价值,有针对性地展开活动。”郑红艳说,以两大微信号为例,“农资导报”聚焦批零商,“种植大户参考”聚焦新型种植主体,精准传播,成功盘活粉丝,实现二次经营。

农资导报官微

从2016年开始,《农资导报》与菌肥企业陕西枫丹百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提质增效中国行 优质菌肥下乡村”大型活动。该活动以寻找最美果园作为切入点,成功帮助企业迅速在行业内建立品牌,并拓展全国市场。


郑红艳告诉《传媒茶话会》:“记得活动之初,我们以‘菌肥好不好,尝尝果子就知道’为主题,在微信上帮企业招募经销商,短短一个月,为企业收集到3000多个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国化工报社发起供给侧调研,《农资导报》系列微信号配合化工报社微信矩阵进行全媒体传播。调研组先后走访14个省份的30余家化肥骨干企业,全面摸清了行业家底和存在问题。在整个活动中共发布几十次调研宣传稿件,每个关键节点都有破万级点击量。


从单纯硬广转向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招商


郑红艳对《传媒茶话会》说,之前《农资导报》微信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去年《农资导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互动性强的特点,开始组建微信农资招商团队,从品牌推广、宣传策划到线下活动,为企业提供招商全链条服务,深受成长性企业欢迎。


2017全年为20多家企业的多类产品进行过在线招商的策划,解决了农资生产企业招商难和一线用户交流难的问题。


“未来,我们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企业通过在线招商的创新业务,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抢占新战场。”郑红艳说。


从探路电商到打造行业精品活动


“我们2014年到2016年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农资电商大会’,在行业里引起巨大反响。记得2014年我们举办第一届电商大会时,只能容纳250人的会场硬是挤进了近600人。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之后,引发了行业对农资电商的关注,出现了一批探路者,如农一网、农商一号、阿里巴巴村淘、田田圈等。”郑红艳告诉《传媒茶话会》。

农资导报官方网站农资商城


在这期间,《农资导报》新媒体部也探路过农资电商,举办过在线团购等,但是电商这条路,并不好走。对于整个农资行业来说,目前农资电商仍处于探路阶段。


“所以从2015年开始,我们开始回归媒体本身,把新媒体的这种互动性发挥出来,去举办一些精品的行业活动。”郑红艳告诉《传媒茶话会》,中国有机肥产业调查大型活动、成长之星评选活动、金草帽百名农化专家评选活动、中国生物刺激剂高层论坛等,都是《农资导报》新媒体主抓的品牌活动。

媒体融合最大困难在于找到好的商业模式


虽然《农资导报》新媒体做得有声有色,但是郑红艳表示媒体融合仍需探路。她认为当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虽有赢利,但是还不足以支撑平台和团队的快速发展。


“目前行业报都在探路媒体融合,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希望找到一条适合报社发展的新路子。”郑红艳说,《农资导报》当时也想过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去做像《人民日报》一样的中央厨房。但是,与《人民日报》这样的传统媒体不同的是,行业媒体完全自负盈亏。


“思量很久,我们还是决定像目前这样,在保持报社基本架构不变的情况下,派出一批人来探路新媒体,寻求报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相信,通过这种滚雪球似的发展,当雪球滚到一定程度,新媒体一定会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所以我们对‘金草帽新农人云平台’项目充满期待!”

 

关于《农资导报》

《农资导报》创刊于2004年,其前身是《中国化工报*农用化学品周刊》,创刊以来,《农资导报》凭借“导报架金桥,连接产销用”的办报宗旨,已成为农资行业第一媒体。

截止到2017年底,《农资导报》邮局发行量达7万多份,农药和化肥企业代办发行量为7万份左右。读者以农资生产企业、经销商和新型种植主体为主。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和垂询邮箱:cmchh1@126.com


近期热门文章

1、除了“刚刚体”,新华社微信公众号编辑是这样改标题的

2、反洗稿(一)| 差评洗稿糗大了,你确定知道啥叫洗稿?

3、人民日报评公众号洗稿:戕害原创精神 侵害他人权益

4、微信又更新了!以后可以边看文章边聊天,还有这些棒棒的功能

5、以慰安妇幸存例证性别优势,Ayawawa“下限”在哪里?



《传媒茶话会》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公开发表过),稿件写作主题围绕媒体采编、经营、融合、版权等方面进行,一经采用,稿费最低300元,上不封顶。同时欢迎提供选题和线索,一经采用,定当奖励。稿件及选题线索可投邮箱:cmchh1@126.com或后台直接留言。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45JC92HL】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