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门事件”记者再爆白宫丑闻,美国名记如何做调查新闻?

刘娟 传媒茶话会 2019-09-03

“新书展示了白宫令人恐惧的画面”“特朗普的白宫已经开始晃动”……


尼克松“水门事件”的曝光者、普利策奖获得者伍德沃德即将出版的新书《恐惧:特朗普在白宫》尚未正式销售,部分爆炸性内容被媒体曝光后就已经震动华盛顿,并使得特朗普陷入新的危机。


伍德沃德是如何做调查新闻的?



白宫:杜撰的!瞎编乱造!


据昨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伍德沃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本长达448页的书是根据数百小时的采访与数十名特朗普圈内人谈话的录音撰写的,这些人都具有“深层背景”。此外,该书还参考了众多秘密会议记录、私人日记和政府文件。


新书部分摘要被媒体报道后,特朗普连发10条推特进行反击,凯利、马蒂斯、白宫新闻秘书桑德斯等高级官员以及特朗普的前私人律师等都进行了否认。



但是,美国媒体却对伍德沃德的新书表示信任。


美国有限电视新闻网(CNN):伍德沃德是一名口碑良好的调查记者,是过去40年白宫历史上最出色的作者,他写作的真实性足以让许多人信服。


“美国之音”称,对于伍德沃德新书的真实性,前总统小布什的新闻秘书弗莱彻表示,他本人在伍德沃德之前的一本书里被当成攻击目标,“书中引的话,我不喜欢。但我认为伍德沃德从来也没瞎编过”。弗莱彻在推特上说:“虽然匿名消息源的可能不会太严密,也许会有发挥,但是伍德沃德总是有话直说,是有人告诉他这些内容。”




嗅觉灵敏、触角发达的伍德沃德


1972年美国大选期间,共和党人尼克松利用其竞选班子刺探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窃听器。事后,《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两名记者经过22个月的持续采访、调查,最终导致尼克松辞去总统职务。


《华盛顿邮报》因此影响力陡升,并因此获普利策新闻奖,两名记者也名扬天下。


那么,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究竟是如何解开这桩惊天大案的呢?



1972年6月17日凌晨,5名“窃贼”潜入民主党总部所在地水门大厦,被值班警察当场抓获。


6月18日早晨,《华盛顿邮报》总编辑霍华德·西蒙斯得知一伙“窃贼”潜入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房间的消息后,立即派出两名记者去采访。


通过警方的犯罪记录簿,记者采写了《企图在民主党全美委员会驻地安装窃听器的五名罪犯》的新闻消息,明确指出,这5名“窃贼”携带了电子窃听器和照相机,其中有一名前中央情报局特工。


当时这条消息并没有得到公众的重视,但职业敏感告诉《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这可能并不简单。


果然,当晚《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从警察在“窃贼”身上搜出的两本通讯录上,发现写着白宫顾问霍华德·亨特的名字,并注有白宫字样。


伍德沃德嗅觉敏锐地抓住了这条线索不放,并千方百计查明了窃贼与白宫顾问霍华德·亨特的关系。


6月20日,《华盛顿邮报》发文《白宫顾问与窃听嫌疑犯有联系》,消息一出,极大地振奋了《华盛顿邮报》的新闻记者们,他们始终认为,这件事与尼克松有关。


7月,随着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召开代表大会,“水门事件”有渐渐被淡忘的趋势。《华盛顿邮报》毅然决定,成立伍德沃德——伯恩斯坦采访小组,继续调查“水门事件”。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从地址簿和银行簿入手,进行全面、繁琐的调查采访工作。7月下旬,他们从窃贼的脏物中发现了一张支票,最终经过调查发现了“窃贼”与“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的联系。


8月1日,《华盛顿邮报》发文《窃贼嫌疑犯的报酬竟在竞选经费中开支》。自此,《华盛顿邮报》便卷入了同白宫的对抗之中。


随着调查的深入,《华盛顿邮报》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1972年的下半年里,美国几乎只有《华盛顿邮报》一家报纸在继续坚持调查“水门事件”。


为了获取更多的内幕信息,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向四处伸出自己的触角,最终获得了“深喉”的重磅爆料。尽管“深喉”向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提供了很多独家内幕,但他们并没有单凭“深喉”的爆料就发布新闻,而是一一查实后再进行报道。


10月10日,通过“深喉”提供的线索,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撰写了报道《联邦调查局查明尼克松的助手们对民主党进行破坏活动》,直接点名尼克松周边核心人士。


10月25日,《华盛顿邮报》以《证词表明尼克松的高级助手同秘密基金有关》的大字标题报道揭露尼克松的两名白宫事务高级助理,质疑用白宫特别经费进行政治刺探活动。


同时,随着《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调查越来越深入,尼克松政府也开始策划反驳和诋毁《华盛顿邮报》。



1973年1月,伍德沃德证实了窃贼与白宫顾问存在实质性联系,从而使得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终于将最终调查目标锁定在尼克松身上。于是,1972年6月的一桩普通的盗窃案成为了美国1973年最大的新闻和政治丑闻。


与此同时,法院对窃贼的审讯也终于开始。2月7日,参议院决议成立埃文委员会就此事进行专门调查。3月,水门窃贼之一首先供出真相。随着越来越多的事实被公布,“水门事件”的真相终于浮现在公众面前。


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8月8日,尼克松宣布将于次日辞去总统职务。


1973年,《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获得普利策公共服务奖,赢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被奉为调查性报道的典范之作,成为了全世界新闻学院的经典教学素材。这一事件的报道同时也掀起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媒体界的调查性报道热潮。


参考资料:

【1】王敏.“水门神话”再审视——兼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调查性报道的改革[J] 新闻界, 2016.04:8.

【2】陈力丹 费杨生.隐匿权·新闻真实·审判公正——从水门事件中的“深喉”说开去[J]当代传播,2005.06:22.

【3】记者独立性视角下的匿名消息源使用——以《华盛顿邮报》“水门事件”报道为主要案例[J]新闻世界,2009.05.

【4】刘其杰.《华盛顿邮报》与水门事件[J]世界历史,1995.05:96~98.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告诉你一个“立体中国”

 

我们将综合留言走心程度和获点赞数(不低于15个),从每日留言中选出一位茶粉,送上一本精美书籍。每日获奖名单将在次日推文文末公布,请大家及时关注。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和垂询邮箱:cmchh1@126.com

                   

近期热门文章


1、年轻记者,新华社高级记者”极度调查“六招全给你!

2、舆论真能绑架司法吗?

3、人民日报:自媒体,造假算盘不能打

4、中国新闻奖定评!评委点评:获奖消息稿共同点就俩!

5、网络“洗稿”成产业链:几秒炮制爆款文章 月入上万


《传媒茶话会》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介绍各媒体经验做法的文章均属于行业研究,不收取任何费用,望大家监督。另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公开发表过),稿件写作主题围绕媒体采编、经营、融合、版权等方面进行,一经采用,稿费最低300元,上不封顶。同时欢迎提供选题和线索,一经采用,定当奖励。稿件及选题线索可投邮箱:cmchh1@126.com或后台直接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