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涉法热点事件该如何报道?这里有些思路供你参考

骆孟成 传媒茶话会 2019-09-02

近期,“西安奔驰车维权事件”、“视觉中国事件”等社会事件引发全民关注。


《传媒茶话会》注意到,媒体介入仅一周时间,奔驰车女主维权事件就有了满意的结果,《法制日报》4月17日刊发了《奔驰女车主维权和解是谁的胜利》一文,讨论事件背后存在的法治问题。


涉法热点事件该如何进行报道?主流媒体借热点事件如何普及相关法治理念?


4月18日,《传媒茶话会》对话《法制日报》总编辑张亚,法制网总编辑马岳君。


如何抓住涉法报道的“牛鼻子”?

 

1.对事实真相高度警觉,尽最大可能核实事实。


在涉法的热点事件报道中,事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们要始终对事实真相保有一种高度的警觉。《法制日报》总编辑张亚告诉《传媒茶话会》,所有的新闻报道,无论在何种平台上进行传播,其中最基本的,还是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涉法新闻报道也不例外,本质上还是在做新闻的报道。


一个社会热点的出现,往往事实真相或多或少都会存疑,甚至会打相当大的折扣。张亚表示,如果主流媒体在新闻事实真相这一点上,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够在这一点上体现出主流媒体的价值观和水平的话,其他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涉法热点事件的报道,首要关注的就是事实。


我国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在涉法热点事件报道中尤为重要。

法制网总编辑马岳君表示,往往一个事件发生后,我们得了解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哪怕是按照现有的事实,也要明确区分哪些事实是可以确定的,哪些属于人们的猜测。至少,对事实得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那么,该如何对事实进行判断?这就必须对事实进行核实。


“对事实存在的多种可能性,从一开始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这个实践来看,对我们在一系列的涉法突发事件的报道当中,正确地掌握方向起了很大的作用。”张亚告诉《传媒茶话会》,热点事件发生后,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主流媒体很难在第一时间就介入整个事件的报道。因此,主流媒体往往是通过其他媒体已经报道或者已经评论当中显示出的事实,来做基本的判断和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可能对事实进行核实。


法制网总编辑马岳君表示,主流媒体要发声,就要发声准确。这就要求我们把事实看明白,将事实弄清楚,这是准确发声的首要前提。

 

2.牢牢抓住事件核心,准确把握事件本质。


根据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越来越多的社会事件是由网民参与引发舆论狂欢。


在纷纷扰扰的情况下,涉法突发事件的本质,它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决定事件本身的本质和核心的内容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张亚告诉《传媒茶话会》,无论是最近发生的视觉中国事件,还是西安奔驰车维权事件,围绕着事件的枝枝叉叉非常之多。当事人在事件发展进程当中,其主张也多种多样。


张亚表示,主流媒体在介入这类事件报道当中,必须紧紧地、准确地把握住事件的本质和核心,以此来决定主流媒体根本的立场。

 

3.不回避热点问题,要主动担当作为。


涉法热点事件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巨大的社会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常常就是敏感话题。


   面对着“烫手的山芋”,主流媒体是接下?还是不接?


“现在两个舆论场的存在,甚至更多的舆论场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张亚告诉《传媒茶话会》,对主流媒体来说,多个报道场、多个舆论场当中,如何体现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担当和作为,是主流媒体不能回避的一种选择。





如何做好涉法报道?

八点建议供参考

 

就怎样做好涉法热点事件的报道,张亚向《传媒茶话会》分享了八点建议。


第一,做好涉法报道,媒体要努力追求:“深一点、高一点、远一点。


张亚表示,所谓“深一点”,即主流媒体尤其是法制报道领域的权威媒体,一定要求要比其他媒体的报道、分析、评论要深一点;“高一点”就是在分析问题的立场方面要站得高一点;“远一点”,即对事件的走向和前景要看得远一点。


第二,把法治精神、法治理念融入报道和评论。


第三,把法治思维和新闻报道思维相结合。


第四,要把握好报道介入的时机,有利于对舆论热点的分析和把控。


脱离了热点,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把握好时机,把握好节奏。对于以自媒体为主体的舆论场来说,主流媒体的介入,不论是澄清新闻事实,还是将法治理念融入到报道当中,热点的阶段是介入的最好时机,也是报道有效产生影响力的最好时机。在若干个重大报道当中,我们要求要有提前预判,有一系列周密的策划作为报道保障。像突发性事件“响水化工厂爆炸事件”、“西安奔驰车维权”、“视觉中国事件”,我们强调了对报道时机的把握。


第五,报道内容涉及法治的知识普及,要与法治理念的解读相结合。


第六,有情感有情怀,但绝不被情绪所绑架,所左右。


第七,不把话说满、说绝,不把话说过、说死,也绝不能把话说错。


第八,灵活运用各种新闻报道题材与全媒体的报道题材,做到各展所长。



若不想让读者翻篇,

将专业术语转化成通俗语言

 

“我们新媒体的很多稿件,都采取了这样的方式。”马岳君告诉《传媒茶话会》,这是近几年法制日报新媒体的一个特色。一个热点事件的报道,我们要求记者采访完专家,不能将专家的话原样刊发。而是必须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去写。这个内容,再反馈给专家去看。获得专家确认后,再进行刊发。这样的文章,我们在最后都会注明咨询律师,或是咨询专家。


“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我们要让受众看明白。”马岳君表示,“我们要求记者打比方,举例子,哪怕用最通俗的语言讲都可以。我们开玩笑地讲,记者把这个稿子做完之后,把这个事说给旁边不懂法的人,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他听懂了,这个稿子就过关。听不懂,这个稿子就写得不行,就必须推倒重写。


这样做,为什么?


马岳君表示,专家对事件进行解读,如果使用很专业的术语,读者下意识就会想翻篇。但我们写的东西不能让人翻篇。怎么办?就得跟人“唠家常式”地说事情。


这样做,难吗?


“难,这里有两个难点要克服。”马岳君告诉《传媒茶话会》,一个是要求记者编辑对事件、相关法律条款理解得非常透彻;另一方面,对于突发性事件,这样做拉长了成稿周期。


“大力推进新媒体转型,不只是物理反应,也要变成化学反应”。马岳君告诉《传媒茶话会》,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如何用最通俗的语言把事情讲明白。在这过程中,媒体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专业人士与群众之间,两者需要进行沟通,媒体就要将专业知识转化成老百姓需要的东西。这就是对媒体人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出的要求。


编辑 | 骆孟成


请扫码添加小编微信(请注明单位~姓名)

小编将邀请您进群~~




我们将综合留言走心程度和获点赞数(不低于15个),从每日留言中选出一位茶粉,送上一本精美书籍。每日获奖名单将在次日推文文末公布,请大家及时关注。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和垂询邮箱:cmchh1@126.com


近期热门文章


1.实操手册!手把手教你玩转音频新闻!

2.传媒茶话会微博今日正式开通!

3.司法解释第七条第二款不废止?图片争议判决还可能继续!

4.别让正当的版权保护跑偏走歪!

5.被怼上热搜第一名!视觉中国错哪儿了?


《传媒茶话会》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公开发表过),稿件写作主题围绕媒体采编、经营、融合、版权等方面进行,一经采用,稿费最低300元,上不封顶。同时欢迎提供选题和线索,一经采用,定当奖励。稿件及选题线索可投邮箱:cmchh1@126.com或后台直接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