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幸好花心的不是我”,短视频如何更加“年轻态”?

宋婧 传媒茶话会 2019-08-30

2019年,有人说,短视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同场竞技,“年轻态”逐渐成为制胜法宝。


年轻态体现在什么方面?如何让内容年轻态?


7月中旬,《传媒茶话会》对话新华网融媒体产品创新中心总监马轶群、封面新闻总编辑助理崔燃,一探短视频“年轻态”的秘密。


 

短视频 “一个网红的诞生”

 

现在,打开你的社交软件,为你点赞的两个人中,至少有一个是“年轻人”。当然,首先得有两个人为你点赞。

 

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20-39岁青年群体在全国整体网民中占比高达50.3%。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8%,学生网民群体在这个年龄段的网民中占据重要地位。

 

由此可见,网民在结构上仍然呈现低龄化的态势。

 

那么,青年群体占据“半壁江山”,“小鲜肉”迎头赶上的网络新时代,对短视频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作为中国网民构成的主力军,青年网络用户更偏好简洁、碎片化的表现方式以及娱乐化的内容形式。而短视频平台以其“短平快”特性,配合“一个人战斗的草根”UGC、“专业运作,草根气质的”PGC、PUGC(UGC+PGC)等多种内容生产模式,带着“接地气,有人味儿,展现每一个人眼中的世界”的观念,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契合了移动互联时代下广大网民的社交和内容消费需要。

 

有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5.94亿,占网民总数的74.1%。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App已经成为很多网民居家旅行必备的手机应用。

 

慢慢地,有许多人发现,如果你好几天不刷短视频,就听不懂同事的段子了。

 

回顾短视频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见证“一个网红的诞生”。


一个“网红”的诞生


2013-2015年,以秒拍、小咖秀和美拍为起点,短视频平台逐渐进入公众视野,短视频这一传播形态开始被用户接受。


2016年,短视频爆红,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获得资本青睐,“短视频元年”正式到来,泛资讯类短视频悄然萌芽。


2017年,10万+对于短视频而言已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数据,亿级流量才值得打开香槟。


2018年,短视频走进普罗大众的生活,成为一种“日常”。所谓“红得发紫”,可能就是这样吧。


2019年,有人说,短视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短视频成为年轻一代的流量收割地,垂直细分不断深化。




新华网:“年轻态+正能量”

 

短视频年轻化,有力量,像是一匹野马一样,需要驯服。

 

去年年底,新华网融媒体产品创新中心总监马轶群谈到短视频时这样表示:

 

“新华网融媒体产品的定位是‘高品质、重创意、正能量’。优质短视频的生产和布局对未来一定是比较好的事情,会为将来做很多铺垫。要提高正能量内容的制作水准,通过小切口、生活化的场景入手,以更加生动、活泼的角度切入,做情感化的表达,引发受众共鸣。表达要有创意,要有网感,要用更年轻态的表达方式传播正能量内容。”

 

对于新华网而言,“年轻态”体现在什么方面呢?马轶群总结了三点告诉《传媒茶话会》:

 

“一是内容的年轻化,新华网生产的创意短视频,都是围绕当下热点议题展开,比如进博会、世园会、高考、人工智能、攀登珠峰等等,我们打造的一些系列短视频节目也是聚焦年轻受众关注的话题,邀请年轻人欢迎的各个领域正能量名人,其内容本身就具有年轻活力。”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之际,新华网拍摄推出公益广告片《幸好,花心的不是我》。通过精心策划的小故事,表达出近年来我国主动扩大进口、降低关税等政策实施之后,百姓拥有了来自世界各地更多元化的选择和更高品质的生活。

 

马轶群告诉《传媒茶话会》:“视频从很多人都有的‘选择困难症’切入,通过在一张桌子上的置景,展现出进口商品的琳琅满目,使用MOCO设备加探针镜头,完成了常规拍摄无法实现的运镜轨迹。配合风格化的三维后期,增强了全片的趣味性。作品全网总播放量超过5000万。像这样以内容创意取胜的作品,我们还创作了很多。”



“二是表现手法的年轻化,新华网坚持以‘传媒+科技’的思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设备、新技术在融媒体领域的新应用。由新华网创建的国内首个媒体创意工场,致力于视频内容精品创作,引入顶级装备和技术,为优质视频产品的创意孵化和常态化生产提供了实践基础,不断尝试以融合跨界思维,运用MR智能演播厅、MOCO设备等前沿技术,运用一镜到底、反转比例、全息交互等表现手法,给受众打造全新的视听体验,让内容得以更好的呈现。”马轶群如是说。

 

为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华社推出首部创意微电影《我梦想 我奋斗 我奔向》,运用一镜到底拍摄方式将四十年间的重大事件串联起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回忆与时间穿越。

 

马轶群告诉《传媒茶话会》:“微电影全程采用MOCO拍摄设备和世界最长的MOCO拍摄轨道,实现拍摄中14个不同场景间的无缝衔接,制作出长达8分钟的“一镜到底”,完全突破了传统拍摄技术的瓶颈。作品一经发布就长时间高居各大网站首页和社交平台头部位置。作品全网总播放量达1.5亿。”

 


“三是语言风格的年轻化,我们的全媒团队以年轻的新媒体人为主,目前拥有一支60人以上的全媒体团队。团队熟悉当下年轻人的话语表达方式,擅长以网言网语的语言风格,提升作品的亲切感、网感,更易拉近与年轻受众的距离,生产出更具吸引力、感染力的作品。”

 


当新华网所提倡的“正能量”要与“年轻态”结合起来之时,从内容角度来看,又该如何做呢?

 

马轶群告诉《传媒茶话会》:“新华网一直以来都把短视频正能量内容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提升正能量短视频的整体品质,让短视频给受众带来健康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就内容角度来讲:一是丰富正能量内容体裁的类型。新华网形成了较丰富的正能量内容矩阵,一方面精心策划重大主题短视频产品,让主旋律、正能量的作品富有思想和高度,又接地气、有生气,达到思想性与传播力的有机统一。”

 

同时,新华网也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题材类型,持续打造“小而美”的正能量短视频作品,策划一系列贴近大众生活、讲述百姓身边故事的视频节目,以小人物见大主题、以小记录见大时代。

 

“除了聚焦重大题材进行内容策划,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打造一系列轻量化、有价值、易传播的短视频作品,包括文化类、生活类、历史类,等等。比如,我们从2016年开始就推出的《国家相册》系列微纪录片,第一季播出了100集,今年又推出了第二季,用平民化的视角讨论国与家的变迁,非常好地传播了我们国家的当代史、发展史、奋斗史。”马轶群如是说。

 


“目前,我们正在开发的系列正能量短视频节目,有讲述普通百姓奋斗故事的《追梦中国人》,有分享知识观点的《有话》《组局》,也有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仪式感》《温故知新》,等等。这些常态化的短视频节目,从不同方向加强了创意融合产品的制作和输出,从数量上形成规模,支撑正能量融媒体产品供给,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
 

二是不断提升正能量内容的制作水准,从角度、表达、手法、技术等方面创新。

 

马轶群告诉《传媒茶话会》:“角度上贴近受众,以真实、生动、温暖、人性化的内容让受众产生共情;表达上用时代性、时尚型的创新性表达,赋予正能量内容更强的传播力;手法上不断拓展,以影视片、公益片、广告片等手法,给受众营造新鲜感、趣味感;技术上更是加大创新力度,大胆跨界融合,运用新设备新技术增强视频制作的技术水准,以更前沿、更新颖的方式打造创意短视频。”马轶群说。

 


封面新闻:“题材广+技术新”

 

新华网在驯服短视频这匹“野马”时,凭借优质的内容,优秀的创意,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公信力,跑在队伍的前面。而在今年宣布全面视频化的封面新闻,是否会成为队伍里的一匹黑马呢?

 

今年5月,封面新闻5.0版本正式上线,全面实现视频化。

 

此次迭代升级,封面新闻在“智能+智慧+智库”三位一体的智媒体模式基础上,完成了全频道的视频化建设。

 

据介绍,5.0版本实现了业内最新的沉浸式观感与年轻态交互:横屏竖屏兼容、拇指上下滑动切换视频更容易;放大的交互按钮让点击、点赞、转发、评论、分享更轻松,更贴合用户习惯。同时,此次全新升级进一步优化了个性化算法推荐,强化模型分类和内容标签化,让分发更精准。

 

那么,如何更深层次地理解“年轻态”?封面新闻总编辑助理崔燃告诉《传媒茶话会》:“封面短视频的年轻态,在于题材涉猎广泛。从今年来越来越火的电子竞技到潮人改造、美妆、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都有涉猎。

 

题材有多广泛呢?崔燃举了两个例子:封面新闻“打娱”视频,作为一档针对文化、艺术、明星进行深度访谈的话题类节目,“打娱”一直在流量舆论场里“打渔”,寻找话题,打造精品。

 

“打娱”的访谈类视频最高播放量现已超过50万。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iosapp&id=1252466&userId=NjMwNDQ=j)



理解了年轻态,如何做到“年轻态”?崔燃告诉《传媒茶话会》:“封面短视频做到年轻态,有四点原因。”

首先,团队年轻。招募的视频专业人才平均年龄只有25岁;


其次,生产手段年轻。充分运用了3D、虚拟引擎、动画制作等全新的视频技术;


再次,拍摄手法年轻。在VLOG、抖音短视频等形式上都有相关的产品进行生产;


最后,参与对象年轻。我们举办的VLOG大赛,长期有高校的推广活动,每月都会产生大学生的获奖作品。视频的社会生产团队绝大部分是年轻人组成的。



综合这些手段,封面新闻从驱动、生产、参与等全方位进行了视频年轻化改造。

 

利用3D技术和虚拟引擎,今年4月2日,封面做出了《3D还原 木里森林火灾因何起、轰燃从何来?》的新闻报道,已获316.5万次观看。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即可观看)

 

这篇3D报道,由封面视频的4位3D建模技术的制作人员耗时3小时制作而成。崔燃讲了它的独到之处:“第一,这是封面视频在大型灾难报道中首次运用3D技术对火灾成因进行还原;第二,视频比文字叙述更加直观,能让受众迅速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

 

7月22日,中东局势骤然紧张,封面新闻发布《3D还原|伊朗扣押英国油轮,中东迷局何去何从?》的新闻报道。

 

(https://m.thecover.cn/new_video_details.html?from=timeline&videoType=0&id=2355624&userId=NjU2NjQ=j)


崔燃告诉《传媒茶话会》:“没有新闻现场也必须还原出现场,是新时代新闻的新要求。这就是封面做3D新闻报道的初衷。

 

谈到资金成本,设备配置等话题,崔燃卖了个关子并未细讲。也许,等封面新闻的短视频发出更大的声音、被更多人看到时,这些珍贵的“机密”,就会像沉甸甸的财富一样,留给下一代的掘金者。

 

在短视频的时代,只能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


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短视频更加“年轻态”呢?

 

《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从5.94亿到6.48亿,短短半年时间,短视频用户激增5400万。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世界是“短”的!


在日均使用时长上,迅猛发展的短视频已超过长视频。与此同时,在“小屏”一统天下中,短视频贡献最多。华为测算在智联网时代,媒体终端将有400亿块屏。5G将打破时空纬度的限制,为短视频传播提供无比广阔的舞台。


但是,短视频下半场,内容生产的专业度与垂直度加深,同质化内容已无法立足,优质内容必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为锁定主要集中在90后、00后的忠实用户群体,主流媒体在短视频生产传播上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发展的方向。


《传媒茶话会》总编辑:陈银峰


校对 | 罗会

图片、视频来自 | 新华网、封面新闻

更多及时资讯欢迎关注《传媒茶话会》微博:@传媒茶话会


请扫码添加小编微信(请注明单位~姓名),小编将邀请您进群~~


我们将综合留言走心程度和获点赞数(不低于15个),从每日留言中选出一位茶粉,送上一本精美书籍。每日获奖名单将在次日推文文末公布,请大家及时关注。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和垂询邮箱:cmchh1@126.com



近期热门文章


1.连发百篇批评稿,总编哪来这个胆?
2.传媒茶话会粉丝将破八万!数万元大奖等您来拿!
3.同样是打虎,武松打出的影响力为何甩李逵几条街?
4.孙宇晨千字致歉信,老编辑随手改出不下50处差错!
5.papi酱公司短视频配乐被诉?这些侵权行为要当心!


《传媒茶话会》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公开发表过),稿件写作主题围绕媒体采编、经营、融合、版权等方面进行,一经采用,稿费最低300元,上不封顶。同时欢迎提供选题和线索,一经采用,定当奖励。稿件及选题线索可投邮箱:cmchh1@126.com或后台直接留言。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访问yuanben.io查询【1IJB60TP】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