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大央媒集中发力布局智能生态,智能编辑的潜力有多大?

曾祥敏 冯楷 传媒茶话会 2021-02-02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云计算,大数据让传媒的边界一次次突破,而当媒体触发人工智能,更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科技赋能催生媒体变革,人工智能助力提质增效,万物互联促进社会大生产——人机协同的智能场景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提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以高站位、高起点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方向。作为媒体生产的“领军者”,国内三大央媒全面探索“媒体+AI”的智能生产与传播,展现出传媒前沿发展的“头雁”效应:



9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网共建的“人工智能编辑部”首批重点产品《课本里的新中国》和与百度智能云合作打造的“AI帮你找”在第十六届国际影视节目展上率先亮相;在10月底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央视网董事长、总经理钱蔚向业界全面披露了“人工智能编辑部”的全部内容和战略规划;9月19日,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成立,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秘书长丁伟介绍了人民日报客户端7.0版、“人民日报+”短视频客户端、融媒体创新产品研发与孵化项目、人工智能媒体实验室等相关项目的具体情况;12月,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系列创新产品发布。三大央媒发力AI,不断打造引领主流媒体“智慧+”变革的新引擎,全面引领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互联共享为本质的智媒时代。


(总台“人工智能编辑部”部分产品)

01

人机协同再造全流程
三大央媒找准各自发力点


“Media+Tech=未来媒体,媒体人+科学家/工程师=未来媒体人”,央视网董事长钱蔚提出了一个很形象的论断。科技赋能前所未有地重塑媒体基因,革新生产者,激活生产要素,再造生产流程,促进媒体全面发展。


智能融合贯穿新闻采集、生产和传播链条的各个环节,实现产业链的全贯通。在向智能化迈进的过程中,三家央媒均依托着自己的传统资源优势,拓展媒介定位,基于传播链条的不同环节发力。





1.新华社——生产分发的全智慧化探索


作为智能技术深度应用的主流媒体之一,新华社曾先后推出“现场云”、“媒体大脑”、“AI合成主播”等产品,而在今年,他们的旗下公司新华智云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25款媒体机器人,涉及热点识别、内容搬运、智能剪辑等,再造新闻生产流程的要素。

目前来看,新华社对智能产品的布局涉及方向广泛,贯穿全流程,创新样态多元,并与实际的生产传播需求进行了有效精准的对接,着力提升了通讯社的信息聚合能力、内容产出能力。



2.人民日报——主流价值观引领智慧化传播

人民日报组建智慧媒体研究院,联合国内顶尖企业共同建设高水平媒体技术创新平台,并继续强化“党媒算法”,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以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与互联网商业平台不同的是,主流媒体不仅需要考虑抢占流量入口,更需要综合评估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在此方面,人民日报的智慧化应用显然更有发言权。






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造智慧视听新场景


总台在视听资源的存量和专业制作的水准上都有着明显优势,由此,驱动着他们集中发力视听应用新场景。比如《经典咏流传》第二季采用智能主播技术仿真撒贝宁;2019春晚采用智能语音转写技术制作小品字幕;国庆阅兵期间,央视网携手百度智能云首次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到短视频剪辑当中,实现自动生成。在总台“5G+4K/8K+AI”的战略布局下,将全新打造智慧视听场景。正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分党组成员姜文波所言:“人工智能将彻底重构电视媒体的生产传播,建立精准传播体系,增强用户的收视体验,支撑总台从传统媒体向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转型升级。”

(《2019年网络春晚》虚拟主持人"小小撒")

02

加速建设智能编辑部
打造“媒体+AI”生态共同体


技术的集群需要找到彼此连接的关键节点、产品聚合的通道,才能形成高持续运转的生态体系。人工智能激活媒体业务流程也是如此,一个“媒体+AI”生态共同体不仅仅是依托单个创新实践产品,更应打造出具有标准模式,批量生产能力的智能编辑部,融通在线新闻生产的“最后一公里”,使智能化的应用要件在实体物理空间的协调运作下发挥出最大效能。而智能编辑部的落地,也是三大央媒今年重点发力的方向。





1.人民日报,人工智能媒体实验室启用


人民日报新媒体的业务发展需求为基础,研究一系列关键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媒体技术服务。




2.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前序技术开发的基础上,新华社持续提升其系统性。在采集环节,智能化编辑部升级前期既有产品“媒体大脑”、“现场云”等,提升采集效率;在生产环节,利用智能化工具和平台,全程人机协作,人工审签;在分发环节,面向终端受众,基于用户画像技术,实现对象化精准推送;在反馈环节,依托智能版权评价系统和区块链技术,精准评估传播效果。






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编辑部”集大成,打造系统平台


致力于打造独具总台“智造”特色的产品创新基地、面向行业输出AI工具库技术服务的赋能平台,并力图通过开放合作构建一个“媒体+AI”生态共同体。从今年下半年起,总台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的概念和理念已多次对外使用和阐述,12月25日,其系列创新产品正式对外发布,致力于将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于新闻实践。与其他两家央媒不同的是,总台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有着一定的差异化特色:



一是产品矩阵的多维化。未来智能编辑部的体系建构,需要依托精品产品实现对外分发。总台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以前瞻意识,初步形成时政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台网互动、垂直服务等智能创新产品矩阵。其中,国内首个AI时政创新产品——“I学习”重磅上线,其拥有最全面的智能化时政素材数据库,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于时政报道。在重大主题报道产品上,“课本里的系列”等首批重点产品已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明年两会期前,总台“三网”还将建设推出“决胜——脱贫攻坚智惠媒体平台”,它将是国内首个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支撑的主题主线互联网产品。



二是工具技术的标准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总台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打造了人工智能编辑工具库,集智能策划、智能采集、智能生产、智能运营、智能审核于一体,将AI应用到新闻生产全流程并且实现标准化、产品化,精准提升了总台及其三网在视听领域的供给效能。以覆盖全球的智能传播效果评估系统“智晓”为例,它能够对热点事件的传播强度、趋势、效果进行实时可视化呈现,帮助编辑快速判断选题、紧跟舆论热点。



三是数据处理的驱动力。总台央视网积淀了200万小时的视频内容数据、1亿多的用户行为数据、超过100个优秀的算法模型,具备每天处理100亿条数据的强大算力,为“人工智能编辑部”搭建了强大的基础支撑平台,助力其成为主流媒体中数据处理量最大的数据中台。


四是生态共建的领导力。总台三网以两个强劲抓手推进“媒体+AI”,一为智能编辑部的实践抓手,二是宏观抓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媒体+AI”深度融合委员会已正式启动,致力于建立行业标准,引领行业发展。通过这两大抓手,在战略引领和前沿实战两个方面凝聚合力,推动整体行业生态健康高速发展。



除此之外,未来还将以人工智能编辑部作为底层技术输出,统筹三网多种牌照,联动行业伙伴,布局“亿万智慧屏”工程战略,为主流媒体抢占全媒体入口。


由此看来,智能理念的落地与应用,需要在一个集中的物理场域下建立运转枢纽,智能编辑部的深层价值便在于此。其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显然,三大央媒已经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开始对未来的智媒传播生态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远景规划和积极作为。


03

抢占未来传播格局入口
三大央媒智能化布局有深意


纵观2019年三大央媒的智能生态布局,传媒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与趋势值得注意。





1.激活传统优势资源基础上的共享共建

媒体融合并非一家之事,开门办媒体,开门建平台,开门强技术成为媒体转型的重要加持,三台在长期的内容生产中,均有一定的资源与经验基础。尤其是人才资源雄厚,无论是熟知政策和信息分发的人才,还是运用数据计算提高传播能力的技术人才,均为智能编辑的未来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融合智能创意策划、智能审核风控等前沿工具,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工具的应用上,相关科技企业的搭台助推合作双赢的发展。新华社合作强技术,新华社今年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5G+新媒体”,创新5G新闻应用场景;人民日报协同建平台,人民日报与百度合作为AI实验室搭建技术搭台,结合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的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 AI 技术,支持人民日报新媒体创新业务的研发;总台开放引主流,总台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不仅在各个方向的设计上与相关企业协同共造,更在关键技术端口对外开放,他们与业内顶级云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启动“融媒智控云矩阵”联盟,充分发挥国内主流媒体中首个具有自主研发完备知识图谱和主流算法模块的人工智能产品“融媒智控云矩阵”的优势,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激活社会各要素的协同大生产

未来媒体将充分调动各方面生产积极性,激发社会产能,促进社会化大生产。 


一方面,人工智能编辑部普惠于行业发展。标准化的智能编辑服务于不同层级媒体,成为他们的中央编辑室,具有普遍推广性。比如,总台央视网的“人工智能编辑部”,除了生产模式上的创新引领,还联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组建“媒体+AI”深度融合委员会,力图把技术标准向全行业普及,提供标准流程与解决方案,使得智媒的生产理念以模块化的形式打包输出,为同业态建立可供借鉴和复制的人工智能视听内容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在大众传播所提供的“拟态信息”环境中,激活个体能动性成为媒体连接受众的渴求。而走向智媒时代,媒体不仅成为他们发表评论,反馈信息的平台,也应当成为服务于他们个人化生产、社交分享和发布信息的高地。比如,总台央视网的“人工智能编辑部”将成为普通用户的生产工具,实现对社会各类信息的采集和生产。普通使用者通过消除技术屏障,激活内生动力,为社会正向舆论引导和价值提升提供基础。在此过程中,媒体与用户不仅各自满足了新技术环境下的需求,也达成了深层的交互。目前三大央媒的相关建设,已经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3.激活底层技术潜能的主流价值版图扩展


5G、物联网等新技术将持续影响未来的传播生态,在智能化的视域下,数据将更高效采集、内容将更高质量生产、信息将更精准分发,底层技术潜能将有机会深刻浸入媒体发展的现实路径,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的最终落脚点是赋能更美好的社会。智能媒体的高效推进,将打造出更有竞争性的主流流量入口,突出主流价值观在未来的重要引导力,即个人信息选择与社会重大利益的平衡。并以此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的生态布局刚刚开始。技术产生融合,技术促进连接,但技术终归是为人服务的、是为社会良性发展而服务的。在人工智能的布局大潮中,三大央媒前瞻性的平台、技术与工具引领必将带动主流媒体的群体效应,但这背后的理性创造与生态建构才是题中要义,这也是媒体转型的自省自觉的健康发展之道。
(作者曾祥敏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编辑 | 安木青

更多及时资讯欢迎关注《传媒茶话会》微博:@传媒茶话会

请扫码添加小编微信(请注明单位~姓名),小编将邀请您进群~~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和垂询邮箱:cmchh1@126.com


近期热门文章


1.大讨论 | 记者该不该给采访对象审稿?
2.媒体人必备!2020新闻日历3.民航总院医生遇害离世,医患纠纷究竟该如何报道?4.2019总台融合发展四部曲!5.2019年媒体常见差错99例!你错了几个?

《传媒茶话会》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公开发表过),稿件写作主题围绕媒体采编、经营、融合、版权等方面进行,一经采用,稿费最低300元,上不封顶。同时欢迎提供选题和线索,一经采用,定当奖励。优质原创来稿我们将会推荐选刊至《新闻战线》。稿件及选题线索可投邮箱:cmchh1@126.com或后台直接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