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两会报道,智能媒体将扮演什么角色?

叶莉 传媒茶话会 2021-02-02



由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今年全国两会,会期压缩,上会记者人数受限,面采变成“云”采。这种情况下,智能媒体“大显身手”。

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智能媒体主要负责什么?将发挥哪些作用?
5月18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技术项目部工作人员,新华智云会议机器人业务线负责人周劼人,以及封面新闻内容平台部总监余行。


智媒体赋能生产内容

当大量媒体只能“云”跑全国两会时,一场脑力赛、技术赛就拉开了序幕。尤其在内容生产方面,借助智能媒体从一样的会议内容里,做出有见解、有深度、有价值的融媒体报道,成了这场比赛的关键。

新华智云会议机器人业务线负责人周劼人认为,技术可以帮助优化报道的表达形式,并快速抓住会议现场的重要信息。

“两会机器人”定制化微专题H5

4月28日,新华智云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推出了“两会机器人”。

它不仅可以一边直播一边剪辑,并通过掌声、笑声、关键词定位等方式,帮助记者、编辑快速发现金句、找到精彩段落,提升编发速度;还准备了50多组智能模板,如“卫星定位模板”“异地多屏互动模板””数据可视化模板“等,即使是完全不懂视频制作的“小白”用户,也可以一键套模板,智能生成精美短视频和数据可视化视频,而且不需要复杂昂贵的硬件设施,全部在云端低成本快速实现;同时,“两会机器人”推出的智能H5微官网更是支持一键生成“短视频直播流+专题页面”,可以省去大量开发移动端页面的工作量。
 
“‘两会机器人’打造的是全流程的智能生产和智能传播,直面媒体使用场景,不搞噱头,样样落地!”

周劼人说,智能技术让记者、编辑将更多时间留给思考和内容创作,从而赋能思想传播。


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则推出全新5G+AI模式,如5G+AR采访眼镜和智能云剪辑师。

5G+AR采访眼镜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5G+AR采访眼镜,可帮助一线记者在会场实时了解人物信息资料,还可以第一视角进行现场直播。记者只需手势或语音控制即可完成视频录制、拍照、直播等工作。同时,拍摄时还能与后方编辑实现屏幕共享、实时互动。

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iMedia智能媒资系统


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iMonitor传播力分析系统



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iNews智慧新闻大数据引擎


“记者将在一线获取的视频素材回传至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打造的智慧平台iMedia、iMonitor、iNews后,这些智慧平台将第一时间对素材进行处理,用智能剪辑、智能导播等方式更高效、更准确地制作视频新闻,来实现对新闻采编发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则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5G+8K实时传输和快速剪辑集成制作。利用“5G+4K/8K集成制作”技术,通过5G+8K背包可以对8K外景信号实时传输,同时可以对收录的8K信号快速编辑;利用“AI云剪辑”技术实时收录多路信号通过人工智能计算,进行人脸检测、动作检测、镜头质量评测等主要算法逻辑生成AI剪辑成片。



据了解,全国两会期间,总台将利用5G网络开展直播连线,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两会新闻;总台摄制的8K实时视频将同步在新媒体平台和全国各大城市的40多万个超清大屏展示。


封面新闻“智媒云3.0”


封面新闻内容平台部总监余行介绍,针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新形势和新热点,封面新闻将调用“智媒云3.0”总体架构中的20多个功能模块,如“小封写作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等智媒体产品,赋能智媒编辑部,赋能智媒演播室,并以此为基础,生产各种网络融媒产品。


AI主播齐上阵,新闻生产更搞高效

新华社“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

两会期间,新华社还推出了“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这是新闻界首次运用人工智能和3D技术融合打造的智能化产品,也是继2018年,新华社发布全球首位“AI合成主播”,“克隆”出与真人主播拥有同样播报能力的“分身”后,新华社AI合成主播家族的又一位最新成员。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技术项目部工作人员表示,“新小微”的原型是新华社记者赵琬微,采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克隆”而成。从外形上看,“新小微”高度还原真人发肤,不仅能走动和转身,还能摆出各种复杂动作和姿态,在立体感、灵活度、可塑性、交互能力和应用空间等方面,较前一代AI合成主播(2D形象)有了大幅跃升。

该位工作人员说:“作为新闻界首位由人工智能驱动、3D技术呈现的AI合成主播,‘新小微’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可量化生产新闻播报视频。”


技术助力“云访谈”

由于大会期间实行全程封闭式管理,记者只能“云”采访代表委员。那么如何增强采访的现场感就成了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新华社智能化编辑部推出了新应用“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邀请来自基层和抗疫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讲述履职故事。

“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

在5G全息异地同屏访谈间中,真人等比例大小的‘代表’将被实时投放至异地演播间,‘代表’的语音、表情、动作实时呈现,与记者握手、交谈、互动十分自然。同时,代表与记者‘面对面’实时交流毫无阻碍,5G网络的千兆级超高带宽和毫秒级的低延时,打破了地理和空间上距离的限制。”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技术项目部工作人员说。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引入“全息+5G+4K+AR+AI”等新技术手段,再造采编播流程,优化调配全网资源,实现新闻内容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分发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如“两会‘云’访谈”系列运用5G全息虚拟投影新技术;运用H5交互技术推出两会主题的微场景、微海报、微表情、手绘动漫等。


余行透露,封面新闻也将首次采用“云访谈”的方式采访代表委员。

封面两会日报

‘云访谈’是封面新闻2020年最新推出的云发布技术——通过三维实景建模、平面动画结合实景拍摄的线上三维立体虚拟场景,将对代表委员进行远程访谈,并将采访内容三维可视化。同时,也可进行虚拟现实演讲、高清视频发布。”


记者、编辑会被取代吗?

“云会议”形式下,各家媒体纷纷运用了智能媒体,记者、编辑就会被取代吗?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技术跃动向前,并不代表新闻工作者会被取代。技术将成为记者、编辑的好帮手,将进一步提高策划、采访、编辑、评论、发布的效率。而解放的双手才能更多地投入到内容创新、形式创意这些创造性工作当中。

周劼人同样表示,“工具和形式还是要服务于内容,再好的数据分析工具,都不能替代记者、编辑对于数据的‘洞见’。再丰富的智能模板,也无法取代记者、编辑对于内容表达的创意。基于现有的技术和产品创作更多更好的内容,激发更多的创意,让工具为我所用,才是做好融媒体报道的关键”。

余行建议,在充分利用新技术服务全国两会报道的同时,仍要注意报道和创新应紧密围绕会议的中心内容进行,“运用智能媒体报道,主要是为了方便受众了解全国两会的诸多内容。全国两会是政治生活的大事,不能一味为了使用技术和手段而喧宾夺主,也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游戏化、娱乐化会议内容”。

文中部分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记协”

记得点“在看”哦!另外,把公号加星标,新文章才不会漏。

更多及时资讯欢迎关注《传媒茶话会》微博:@传媒茶话会

请扫码添加小编微信(请注明单位~姓名),小编将邀请您进群~~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和垂询邮箱:cmchh1@126.com

近期热门文章

1.46家党报今日头版报道你pick谁?
2.云采访究竟怎么采?茶茶带你看记者跑两会!
3.@新闻人,请收下这份两会报道“秘籍”4.快看!全国两会新闻媒体记者采访最新安排!
5.全国两会怎么报道?10条“避雷”小建议请收好!

《传媒茶话会》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公开发表过),稿件写作主题围绕媒体采编、经营、融合、版权等方面进行,一经采用,稿费最低300元,上不封顶。同时欢迎提供选题和线索,一经采用,定当奖励。优质原创来稿我们将会推荐选刊至《新闻战线》。稿件及选题线索可投邮箱:cmchh1@126.com或后台直接留言。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4KQ82PHI】获取授权

点亮“在看”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