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道“冒名顶替”,媒体如何独立调查?

刘万永 传媒茶话会 2021-02-02


6月29日晚,新华社发布了《山东两起冒名顶替上学事件调查处理结果来了!》一文,对山东通报聊城市冠县、东昌府区两起冒名顶替上学问题调查处理及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两起事件中,共46名相关人员被给予不同程度处分。应该说,《通报》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的关切,但公众对冒名顶替上学事件的关注却没有因这份《通报》画上句号。

公众对冒名顶替上大学新闻的关注很容易理解。作为现阶段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手段,高考、招生的公正公平历来备受关注,也深得公众的认可。冒名顶替上大学,是断人前途的事,恶劣程度远甚于谋财害命。


而据南方都市报6月19日报道,在2018年—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其中有242人被发现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取得学历。这篇报道就像一枚炸弹,引爆舆论,迅速将山东省推向了漩涡。

很多媒体也对冒名顶替上学的事情进行了跟踪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部分事实,但我们认为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什么叫“冒名顶替上大学”?简单说,A要用B的高考分数、身份上大学。要实现“冒名顶替”,必须突破哪些关卡呢?从高校录取新生的流程上看,至少包括:截取录取通知书、派出所更改身份信息、毕业高中更改档案、通过录取高校两次身份审核。当然,还有的需要打通省级招办投档、录取高校点招等。

当B说自己被A冒名顶替了,记者应该怎样报道呢?

按照记者挖掘新闻的难易程度,我想大概可以分三个阶段:1.核实是否是冒名顶替;2.怎样冒名顶替的;3.哪些人应该负责,制度上应如何完善。

新闻追求时效,调查性报道需要时间,在传播渠道、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两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牺牲事实核查追求时效似乎变得理所当然了。

翻阅关于山东济宁苟晶连续两年高考被顶替的相关新闻报道,很遗憾地发现,多数报道,包括文字报道和音视频报道,基本上都是苟晶的自述,记者的工作只是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报道中,甚至看不到记者最简单的核实——比如,苟晶说班主任给她写了道歉信,记者至少应当给班主任打个电话核实一下。

这其中也有做得好的媒体。比如《中国经营报》的记者就履行了记者的职责,除了采访苟晶,还采访了她的家人,联系了苟晶的班主任(尽管对方没有回复)。记者还查看了班主任去杭州与欲与苟晶见面的监控视频,报道了班主任说的“苟晶和自己的女儿有矛盾”等内容,这些都反映出记者在努力接近事实真相。

通常来说,调查性报道有三个特征:一是选题事关公共利益,二是真相被遮蔽,三是记者独立调查。独立调查,需要记者具备相应的能力,符合相应的要求,比如对核心事实的认定,需要独立信源的交叉印证,至于需要三个还是五个独立信源没有硬性规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把采访对象的自述直接变成新闻,违背了基本的采写规范。我想表达的是,即使最后证明苟晶所有的讲述都是准确无误的,也不能说明这样的报道是可以接受的。

也许有人会问,官方正在调查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为什么记者还要独立调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由此可知,记者的调查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在《关于冒名顶替,以前有一个鬼故事》中,讲述了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2011年,四川农业大学大三女生雷梦莲发现自己被冒名顶替了,冒名顶替者以她的高考分数、身份早一年上了西华师范大学。事情败露后,冒名顶替者竟然编造了一个离奇的故事,称是在学校门口偶遇的一个人手里买到的雷梦莲的高考信息,自己领取的录取通知书等。这个荒诞程度远超《聊斋志异》的谎言,得到了西华师大甚至是四川省教育厅调查组的认可。

2009年5月5日,《中国青年报》特别版独家刊发《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对此事进行关注并引起了巨大反响。时任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的孟建柱,批示要求严肃处理,湖南省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调查。不难想象,如果缺少了媒体的独立调查,真相可能就永远湮灭了。

回到苟晶事件,应该怎样调查?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给媒体老师理一理思路。

截至目前,我们可以确认的信息是,23年前,有一个叫苟晶的人考取了北京的一所学校,学校的名字我们不知道。

方法一,通过学信网、公安部门查询苟晶的信息,冒名顶替者应该在里面。
方法二,搜集整理网上的公开信息,比如是否有当年高校录取的信息等。

查到录取高校,再去查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新生资格审核等,脉络会逐渐清晰。
当然,这需要团队的配合和记者的跑动。

因苟晶的报道和媒体老师沟通时才知道,一些媒体没有报道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新闻是因为记者不便出差。希望新冠肺炎疫情能尽快过去。

刘万永

中国青年报深度调查部原主任,高级记者。中共十八大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专业硕士业界导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硕士业界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专业硕士联合导师。


代表作有《一个退休高官的生意经》、《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等。2015年出版专著《调查性报道》(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年出版《新闻采访与写作》(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十三五”规划教材核心教材,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中图片来自花瓣美素
编辑| 刘娟 土豆君

关注“传媒茶话会宠粉号”,热点文章及时送达

传媒茶话会宠粉计划正在进行中!

我们会在每周一公布前一周

茶茶阅读最多、分享最多、精选最多、留言最多的

前十名茶粉,送出独家“茶”礼~

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参与吧!



近期热门文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ASM0CJZ5】获取授权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