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台“真香”?媒体建中台好使吗?

陈莹 传媒茶话会 2021-02-02


“中台战略”于2015年由阿里巴巴提出,此后“大中台、小前台”的组织架构被大量互联网公司采用。过去几年,随着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部分媒体机构通过搭建内容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辅助融合转型。前有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新物种“中台”在媒体融合转型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什么时候建、怎么建?它能成为融合“杀手锏”吗?


9月3日,《传媒茶话会》对话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亮;四川报业集团特聘首席工程师、封面传媒首席数据官徐桢虎,封面传媒首席架构师王子健;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技术中心(新媒体技术部)副主任、技术总监瞿向雷;百分点融媒信创事业部总经理杨东。






01

中台“香”吗?


过去几年,媒体机构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积极拥抱新技术,有些自建技术团队,有些与技术厂商合作,但基于不同架构、不同标准搭建的技术平台往往难以有效连接,造成数据孤岛或技术孤岛,极大制约媒体机构融合发展的进程。当中台相继被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应用,显现出其价值,也逐渐被媒体行业认可。

当中台被吹上风口,传媒业内抢先试水者有之、持观望态度的更多。“媒体为了满足不同业务端的需求涉足中台业务,但目前只有少数媒体机构搭建了中台,就全行业来说处于早期尝试阶段。”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解释说判断依据有两点。一是主流媒体才刚刚开始尝试搭建中台,比互联网公司起步晚了很多。二是从应用效果来讲,与互联网公司的中台产生的效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无论如何,从中台服务终端的角度来说,传媒业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亮认为,“中台”是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因为它恰好能够解决媒体融合业务逻辑中的一些问题和痛点。“中台”有“硬”和“软”两种属性,“硬”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信息处理和技术架构等方面,从这方面看,它就是一种工具;“软”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业务流程和运营模式等方面,从这方面看,它代表了推进媒体融合的一种新思想。

王亮提出,媒体在将“中台”引入融合转型过程中时,需要从“继承”和“改进”两个方面来研究。“继承”相对比较容易,而“改进”就比较难,一方面需要从传媒业本身的特征来改进,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实施者的个体情况来改进,就是“对症下药”。具体如何对症下药,需要从实践中来,但万变不离其宗,首先要把“前台”和“后台”搞清楚,再把它们和“中台”的关系理顺,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图为数据中台系统规划阶段常用矩阵,媒体可根据自身数据需求后划分前中后台。(图源/王亮)

随着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不少媒体机构的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已经投入使用,中台与二者是什么关系?互补还是互斥?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特聘首席工程师、封面传媒首席数据官徐桢虎认为:“融媒体中心属于‘前端应用+工作区’,用户能够直接看到、用到,集生产、管控、存储、发布、传播分析、运营增值为一体的解决方案,将融合理念贯穿并体现在媒体业务生产的全过程中。而中台则是为融媒体中心提供支撑的技术引擎,但用户是无法直接看到的。”

百分点融媒信创事业部总经理杨东表示,媒体中台是整个媒体能力的底座,需要在全媒体中台建设过程,聚焦媒体行业核心业务场景,以服务于业务为基础,才能规划好全媒体中台的建设。而中央厨房和融媒体中心都是媒体机构的业务系统,全媒体中台的规划需要考虑其数据情况、业务共性、通用技术等,才能实现全媒体中台的顺利落地。

郭全中认为,“建中台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前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如果前端业务场景越复杂、媒体类型越多,用户类型越多、数量越多,就越需要中台、而且需要做的中台的类型相应也更多”。



02

中台怎么用?


如今,已经有一批走在转型前列的媒体机构,将中台与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台的协同能力,不仅重构内容生产全流程,还成为处理复杂产品、业务的中枢神经。

以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为例,走出了一条自建团队、自研中台的融合路径。据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技术中心(新媒体技术部)副主任、技术总监瞿向雷介绍,该台新媒体技术自主研发团队约占整体技术人员的一半,三分之一为高级职称,拥有发明专利1项、已申报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如今,自主研发的数据、技术双中台已与传统融合采编业务顺利融合,并研发出融合采编、智能媒资建设、全网分发平台等应用。

在瞿向雷看来,不应将中台看成一个概念或仅仅是一个平台。“中台的建设根本上是为了解决业务需求相对慢的问题,弥补创新驱动快速变化与技术系统迭代升级慢之间的⽭盾,提供⼀个中间层来适配前台与后台的配速问题,沉淀能力,打通并顺滑链接前台需求与后台资源,不断提升用户响应速度。”

徐桢虎介绍说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封面传媒研发的“智媒云”为智媒体而生,是基于智媒体的全系统解决方案,以数据和业务双中台为底层引擎,完成对智能技术、智慧内容、智库运营、智媒新基建四大矩阵的赋能,从而支撑智媒编辑部、智媒云数据中心、封面研究院、智慧拓展与智慧城市等产品和业务。


目前,智媒云已经被应用于智媒体全场景之中。比如在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智媒云基于传播实践建立的媒体融合系统,能够通过算法重构赋能融媒向智媒进化。目前该产品已经应用在了四川江阳融媒体中心、洪雅融媒体中心等县级案例中,以及多个省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在智媒体内容生产领域,智媒云的“AI机器写作平台”已经实现了很好的人机协同效果,并实现了对外技术输出。

通过与技术公司合作,引入成熟的解决方案也是媒体机构搭建中台的常见方法。如新华社与百分点合作搭建统一中台,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分别仅用一个月时间快速构建并推出了“两会报道”专题和“习总书记出访”专题两个新闻应用创新产品。中台提供专业化数据服务,为前方文字、图片、视频报道记者配备“新华智能采访终端”,助力全媒体采编,该应用也被新华社评选为应用创新产品。

此外,ZAKER的智慧云平台系列产品,珠海传媒集团的“九霄”融媒体生态系统,也都是利用中台服务融合转型的典型样本。



03

中台万能吗?


不难看出,中台的价值已经远超内容生产的“策、采、编、发”,而成为贯穿业务方方面面,激活内容、数据、用户价值。

媒体机构的中央厨房和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大工程,而全媒体中台在其中的角色必不可少,中台本身的角色定位就是使前后台可控可知可管,并且可以自如地提供能力支撑,中台可以看作为媒体机构的中央厨房和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石。

杨东直言看好媒体中台的发展前景,因为媒体机构有海量的数据,这就需要媒体中台将这些数据资源转变成数据资产,并通过AI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最终实现辅助业务,实现数据变现。与大型互联网企业所提倡的中台不同,媒体中台未来一定是集大成的平台,包括数据、技术及业务。

对媒体机构来说,不论从运营角度、内容生产流程角度、数据基础角度来看,中台投入产出比效果都很不错。从机构内部生产流程、媒体资源汇聚整合、运营分析、应用能力支撑、传播效果、内容能力支撑等各方向都可以比较直观看到中台建设展现出的效果,其展现的价值较传统媒体方式和手段都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郭全中也呼吁媒体不必盲目追求搭中台。“不是所有媒体都必须要做中台,如果业务场景单一,用户体量小、结构单一,就没必要做中台,因为仅靠后台就完全可以支撑其产品和服务。因为,建中台也是有成本的,做得不好甚至会带来危害。一方面可能会破坏前台和后台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如果本身后台能做的事,中台又重复做了一遍,对媒体来说不仅是重复建设,还拉长了决策链条,并不利于自身发展。”

封面传媒首席架构师王子健直言中台的价值具有两面性,而其价值取决于媒体对其使用的方式。“建设得不好容易疲于奔命半途而废,建得好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起来,中台才能够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在徐桢虎看来,业界对于中台的认知也存在一定盲区。很多人认为中台是银弹,可以解决企业部门墙、使用数据等方面的所有问题。“其实,中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认为中台不一定要用很大段的时间来进行完整的构建。比如数据中台方面,可以吸收统一数据模型和指标的思想,在数仓建模的时候就注意这些。在业务中台上也可以从规范化,服务化各种中间件入手。”

正如徐桢虎所说,不必看别人建中台也跟风建中台,永远都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媒体机构更应思考如何利用好中台,使自身从中受益。






传媒茶话会宠粉计划




本期获奖名单



精选最多

刘一博听~风,和你  🤓
请以上获奖茶粉联系茶茶告知我们您的收货地址茶茶准备的精美礼物为您送上~


图源:受访者提供

关注“传媒茶话会宠粉号”,热点文章及时送达 

传媒茶话会宠粉计划正在进行中!

我们会在每周一公布前一周

茶茶阅读最多、分享最多、精选最多、留言最多的

前十名茶粉,送出独家“茶”礼~

心动不如行动,快来参与吧!


近期热门文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16QYNLRB】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