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风清奇,这档经济栏目邀请了四位科学家

陈莹 传媒茶话会 2021-09-07


科学家从小就是学霸吗?

科学家的好奇心从何而来?

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这些话题与严肃的经济评论节目结合在一起实在“画风清奇”!


1月30日、31日,《对话》栏目分别在央视频、央视财经频道更新了一期科学主题节目,邀请4位科学家,不仅认真讨论了这些话题,还从生物聊到医学、从物理聊到经济、从文学聊到宇宙……


2月3日,《传媒茶话会》对话《对话》栏目制片人杜阳、主编刘星、导演李崟,揭开这档严肃经济评论节目“不务正业”的秘密。

 


经济栏目为什么对话科学家?


穿着白大褂、鼻梁上架着瓶底厚的眼镜、对着实验室里的器材一脸严肃,每天除了科研什么事都不想、生活枯燥无趣……这些是不是你脑海中对科学家的印象呢?


在真正接触科学家以前,《对话》栏目主编刘星也是这样想的,直到2个月前,她拿到一份列满50位科学家的资料。


其实,这不是《对话》栏目第一次操作科学类选题。


渊源可以追溯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并讲话,当时《对话》借鉴了郭沫若先生在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主题“科学的春天”,策划了一期题为“科学在春天”的节目,从而开启了与科学、创新长久的不解之缘。


还是2018年,量子计算领域杰出科学家、原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张胜誉加盟腾讯,出任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


这一年,腾讯创立20周年,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携手饶毅、杨振宁、施一公、潘建伟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科学探索奖”,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每年遴选不超过50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且可自由支配。


契机出现在2020年11月,第二届“科学探索奖”在京颁奖。“科学探索奖”以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为宗旨。腾讯对科学家的关照,与《对话》聚焦社会议题彰显经济底座的栏目初衷不谋而合。


这也是促成“好奇心成就科学家”这期节目的原动力。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鲁巍、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刘颖、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郁昱

“我们感觉到国家对科技创新方面的重心有所倾斜。”作为《对话》栏目制片人,杜阳观察到科学话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关心、参与科学俨然成为社交时尚。


过去,《对话》对话经济学家、企业家,从中洞察经济脉搏。如今,《对话》从科技创新、前沿技术等新视角关照国家经济走向。


《对话》选题不仅仅覆盖经济领域,而是以经济为核心,对政治、社会、文化诸多领域有所关照。因为栏目组坚信,站在国家高度看待不同领域就会发现,中国经济核心底盘的内涵非常丰富。


《对话》这期聚焦青年科学家的节目,并不突兀。


然而对栏目组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50余位候选科学家涉及到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天文和地球科学、前沿交叉等重大科学领域。


“科学家们的研究领域普遍专业性极强,如何以受众可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还原专业术语既是考验科学家,也是考验我们。”刘星介绍说,栏目组综合分析研究了诸位科学家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并考虑在性别、表达能力等方面形成差异化,以期给节目带来更多趣味性和信息增量。


最终决定邀请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鲁巍、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刘颖、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郁昱三位科学家。“因为这期节目不仅仅是表达科学家做了什么,更想让受众了解青年科学家的所思所想。”《对话》导演李崟表示。


现在,刘星会这样形容科学家:别再被这些刻板印象束缚了,他们是神童、学霸、领域大牛、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们也是马拉松爱好者、知识科普博主、股票基金玩家,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探索,是这个时代的脉搏


“我觉得大家把科学家平时的生活想得太苦哈哈了。可能在外人,甚至是我们的家人看来,我们每天都做一样的事情,枯燥、无趣。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的研究题目、研究进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满足感。


张胜誉一席话,道出了科学家的另一面。“我只是怕(枯燥的印象)把很多本来想要从事科学研究的年轻人给吓走了,其实我们都过得挺好的。我们的生活都是正常的。”

 


就像刘颖,2019年获得第一届“科学探索奖”时,她只有34岁,业余时间她喜欢跑马拉松,而且成绩还不错,同时她还是一名科普博主。


据张胜誉介绍,“科学探索奖”一直保留“新星机制”,将至少5个获奖名额留给35岁及以下的优秀申报人。到目前为止,共产生了15位35岁及以下的获奖人,充分体现出奖项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初衷。


《对话》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受众关注青年科学家,2020年7月以来,栏目持续进行融媒体“探索”,“好奇心造就科学家”正是栏目变革的最佳注脚。


《科学家的“凡尔赛”,他们的快乐,我们想让你懂》《都是9年义务教育,怎么有的人就成了科学家?》,都是这期节目关联内容的新媒体标题。 

 


前者是节目短视频预告,在央视频的播放量超3万次;后者是节目播出后“CCTV对话”公众号推送的深度文章,阅读量迅速冲到10万+。


在杜阳看来,20岁的《对话》“既变了,又没变”


对标栏目SLOGAN“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栏目关键词“开放、前沿、创新”,《对话》一直致力于呈现引领时代潮头的人、事、物。


2020年7月开始的这一轮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多关注以创新、科学为核心的内容,服务经济大命题。二是全面转战新媒体,践行总台“全网首播”“先网后台”战略,体现出老牌电视节目的新活力。


下一步,《对话》将以财经为核心、深化拓展,寻找时代潮头的趋势与原动力。


其实,《对话》栏目组已经将目光延伸到了高校、B站等机构、平台,通过联合策划更多偏社会性的融媒体活动、节目,提前锁定未来的“三高”人群,进而影响这些未来的企业决策人。


《对话》的核心受众是政府管理者、企业经营者等有决策能力的人,他们具备高收入、高学历、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特点,而《对话》栏目通过更活泼的表达方式、把这个时代最新的东西传递给受众。


据杜阳透露,《对话》正与B站合作策划一系列聚焦“前浪、后浪”典型人物的节目。找到10对前浪、后浪代表两两对话,考虑到大屏播放时长有限,这系列节目将采取融媒体方式传播。


比如“最牛前浪销售员”董明珠和“最牛后浪销售员”李佳琪,知名度最高的前浪老师俞敏洪和人气最高的后浪老师人大附中李永乐……


“立足财经,传递时代前沿气息”,仍是《对话》不变的初心。

 

为青年科学家鼓与呼


“科学家很可爱啊,原来他们也是普通人。”

“我也想成为科学家,我也能成为科学家。”

“这些科学家真的太牛了、太可爱了、太真实了。”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科学家。”


看到这些网友评论,杜阳、刘星知道,这期节目达到策划目的了——打破公众对科学家群体“可敬不可亲”的刻板印象,使他们从“遥不可及”到“触手可及”。

 


《对话》通过融合产品还原有血有肉的科学家,受众能够看到他们的表情、动作、临场反应,更直观地感受科学家的独特风格和人格魅力。


“也有人说这是一定要让孩子看的一期节目,让孩子去感受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什么。”


收到这样的反馈,对于以企业家、党政机关决策者为核心受众的《对话》来说,某种程度上,这期节目已经破圈儿了。


而对《对话》栏目组来说,携总台品牌效应、强大资源转战新媒体以来,内容创新逻辑已经走通了,难点在于传播渠道还需要突破。


“我们希望让好内容被更多人看到,并且他们愿意看。”杜阳说,他有信心只要用户点击、观看就会对科学产生兴趣。


不过,无论如何,重构公众对科学家的观感、对青少年希望和梦想的播种,这期节目的价值,远远大于9万次播放量。


希望主流媒体能够形成一股倡导科学的风气。”杜阳表态,《对话》将持续关注科学、关注青年科学家。


本文图片由访谈对象提供,截图来自央视频







近期热门文章

收藏!和新闻行业相关的这些奖项才被国家认可


怎样打好新闻报道战役


又一批公众账号要凉?微信、搜狐号、百家号等平台出新要求!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2Z3Q2XI9】获取授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