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不幸中,有时也洋溢着坚韧不拔、无法被摧毁的爱,在不幸中也会顽强开出鲜艳的花朵。最近几天,文章《我们的天才儿子》刷屏,全网阅读量超1亿。故事的主人公金晓宇,左眼失明、身患躁狂抑郁症、没有上过大学,但拿到浙大自考毕业文凭,翻译了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多个领域的22本书。这个被誉为“杭州版《美丽心灵》”故事,由杭州日报“倾听·人生”栏目最早报道,像这样的故事,20多年来,该栏目共报道了1000多个。这篇文章的背后,有何创作故事?《我们的天才儿子》为何能刷屏?1月20日,《传媒茶话会》对话杭州日报“倾听·人生”栏目编辑团队,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灿发。《我们的天才儿子》一文全网刷屏,这让作者叶全新既始料未及,又惊喜欣慰。她今年70岁了,是一名作家,也是杭州日报“倾听·人生”栏目的资深作者。巧的是叶全新的儿子孔亚雷也是翻译家,译了大量外国小说。这让她成为撰写金晓宇人生故事的最佳人选。2021年11月11日上午,85岁的金性勇在送走老伴儿,走出殡仪馆时,拨通了“倾听·人生”栏目的电话。“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精神病院,他妈妈今天刚走了。”杭州日报“倾听·人生”栏目编辑团队坦言,这是栏目20多年来,接到的第一个从殡仪馆打来的电话。“这诚然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也洋溢着坚韧不拔的爱,无法被摧毁的爱。爱能催生出强大无比的意志,能承受生活沉重的压力。”确定选题后,谁来写这一篇文章?编辑团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叶全新。“我们请叶全新写过很多人生故事,代表作有《我是海啸幸存者》《我为聋哑人辩护》《革命妈妈》等;叶全新人生阅历丰富,写的报道常常能够超越苦难,折射出生命的华彩。”“倾听·人生”栏目编辑团队告诉《传媒茶话会》。接到“任务”后,叶全新来到金性勇家。她没有列出一二三四的提纲,而是在漫谈式对话中慢慢“拼”出老人漫长岁月里与儿子共处的点滴。据文汇报报道,一个阴暗冬日,从早上9点多到太阳落山,除了午餐休息下,叶全新倾听了9个小时,老人坐在对面靠墙一张说不出颜色的沙发上。她不习惯用录音笔,一字一句写在记事本上。“这个家的老旧、破损和暗藏其中的混乱气息,远不是你能想象的。当我站在找不到桌椅可以坐下的房间,我在流泪,我弯下身时在哭,我站起来上卫生间在哭,我记录时,笔也在‘哭’……”金性勇没有智能手机,只会发短信和打电话,在整理成稿的十多天里,叶全新和他短信沟通,仔细确认一些时间节点、家人细节、病情名称等,这些事实不能出错。2021年12月19日,采访后不到一个月,叶全新把稿子发给编辑戴维。当时,编辑团队就决定,这个稿子要作为重点稿件,在2022年开年首发。
1月17日,《杭州日报》第12版,《杭州日报》微信公众号刊发了金晓宇的故事,后者在24小时后,阅读量破一百万。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以及腾讯、凤凰网等商业网站纷纷转发,目前,该报道已成全网刷屏的现象级报道,累计阅读量超1亿。“太苦了……”“感动……”“看到了艰辛和坚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灿发谈道,这个故事很感人,文章之所以能成为爆款,有两点原因:一是,有话题性,文章聚焦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人性的爱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能引发公众的同情心和对故事主人坚强意志、才华的“点赞”和钦佩。二是,有故事性,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我们的天才儿子》通过讲述真实、曲折的感人故事,直抵读者内心深处,引发读者自动转发、分享。文章的刷屏,也让读者认识了“倾听·人生”这档栏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陈鹏转发文章到微信朋友圈时谈道,想不到这个专栏已经办了20多年,若不是被朋友圈的文章刷屏,还未注意到。陈鹏称赞《我们的天才儿子》正是当下热议的口述史表达方式,这也是非虚构写作该有的样子。《我们的天才儿子》文章刷屏,这背后并非偶然。“倾听·人生”副刊栏目的办报理念、坚守对其他媒体办副刊也不无启示意义。一是,20多年坚持办副刊,始终关注普通人在大时代的命运,把“版面”留给老百姓。据杭州日报“倾听·人生”栏目编辑团队介绍,该栏目是2000年1月创办的口述历史专栏,始终把目光投注到广阔深邃、曲折动人的平凡人生中,讲述真实、普通的故事。20多年来,共记录了1000多个人物故事。他们中,有从被日寇侵略打破平静生活的农村孩子,到胸前缀满军功章、光荣在党五十年的九旬老人;有中国美院美术专业毕业生,当过大学老师,最后阴差阳错成了一名房产中介;有是厨师,也教人做菜,成为教授的大学老师。很多读者为金晓宇和金性勇的人生故事所感动,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折射了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我们身边千千万万个家庭正在经历的生活,正如这个故事一样,有幸福,有无奈,有痛苦。
真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感受并传递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深刻表现普通人的坚韧力量——正是这样的定位,使得“倾听·人生”在碎片化阅读流行的网络时代,依然拥有忠诚度极高的读者群。
“我们选择了一条最朴素的道路,得到的回报,是被采访对象选择——就像金老先生在报头边上记下了我们的电话。”“倾听·人生”栏目编辑团队谈道。
二是,开门办报,拉起一支优秀、分布广泛的作者队伍。“倾听·人生”栏目每周一期,每个故事至少在6000字左右,这样的体量,决定了必须培养和打造一支过硬的作者队伍。《传媒茶话会》了解到,该栏目拥有一批这样的作者,他们分布于各行各业,有大学教师、公务员、工人、农民、医生、警察……他们都对栏目有感情,有深厚的生活阅历,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栏目的主创团队定期开会交流,探讨心得,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造血功能。《我们的天才儿子》首发在报纸端,传播、刷屏在社交媒体端,再次彰显了互联网渠道制胜的道理。“倾听·人生”栏目编辑团队也坦言,这一现象级作品的诞生,再一次证明,好内容乘上新媒体的翅膀,能够迸发出惊人的传播力量。如今,“倾听·人生”故事在杭州日报新闻客户端上设立了专题,每期都在新媒体上同步推出,每一期的“倾听”故事,都会成为客户端当天阅读量最大的作品。《我们的天才儿子》一文的刷屏及其主创栏目的圈粉,深刻阐明媒体该如何守正创新这一内涵。守正——20年始终坚持为普通人发声的定位,坚守创作精品的专业主义,坚持白描、讲故事的表达方式。创新——积极拥抱新媒体,推动深度融合发展,为优质内容匹配好的渠道。同时,这一现象级传播案例再次表明,在短视频、碎片化阅读流行的网络时代,高质量长文依然有市场,这也给予坚持副刊等精品创作的媒体以信心。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61NSNXX6】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