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刷屏!我们发现了它的流量密码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全网“敬二舅”!近两天,《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全网刷屏。
“二舅”在苦难逼仄的人生里,让生命开出花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截至7月27日11时,这条短片在B站的观看量已达1965.2万。而全网关于“二舅”的探讨仍在继续。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为何火爆全网?它包含了哪些流量密码?对媒体有何借鉴?
7月26日,传媒茶话会对话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艾红红,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韩亮,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远竹,某卫视频道新闻中心副主任。
观看量近2000万!“二舅”刷屏的3个流量密码
“生活原本沉闷,跑起来就会有风”
“致敬千千万万平凡而努力的人”
“敬二舅”
1. 真实自有磅礴之力
“这个情节太真实了,说不上是人情,无奈还是看开”
“真实版平凡世界”
弹幕里,很多网友留下这样的留言。
这条短片能够打动人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而真实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对细节的刻画。
视频里,UP主用很平淡的语气说着二舅花光了半辈子积蓄给养女买婚房,画面里出现的是发黄的笔记本上记录下的12元、16元、14元、6元……的账单。在讲“不管修啥,二舅总有办法”时,画面里就相应地出现二舅修过的插线板、燃气灶、床头灯......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认为这真实透露出二舅自我悦纳的人生、熟悉亲切的身边讲述、纯净朴素的哲学,二舅平凡的故事中有通透的哲思和人生大悟。
除了细节,真实也体现在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和粗粝的画面。
曾祥敏认为,“尽管画面大多用手机拍摄,没有精致细腻的特写,也不见大气磅礴的远景;尽管镜头画面看上去较为粗粝,但其对镜头剪辑的巧妙编排使其与文案有机融合,在旁白或生动、或深邃的讲述上带给受众视觉的张力”。
如在故事刚开始讲述时便先放出一张能讲故事的脸,在谈及生老病死的中国哲学时,镜头给到静静独坐在院子里的姥姥,以及在视频的最后,二舅沿着山坡拾阶而上的背影……这些画面语言的巧妙设计,进一步延伸了文字中所传达的意义,强化了受众对故事的感性认知,也通过视觉的张力表现出二舅坚韧的生命力。
2. 唯有真情能动人
共情共情,没有情怎么“共”。一个视频只有“情感到位”,才能“流量到位”。
情感不仅“可怕”,而且可以迅速传染,一传十,十传百,以至形成一种现象级的仪式化传播。
正如公众在看完短片后,齐刷刷地在屏幕上打上“敬二舅”,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一位网友在看完视频后表示,“这部片子普通而平凡,不着急不刻意,他的感情就像流水哗啦啦般流到我心里,自然完整”。
曾祥敏在观看时,一样被深深击中。他说,视频中情感连接的建构是多维的。
其一,从视频的标题到整个故事讲述的中心,是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着眼点正是“我们”——当下的年轻人们。
作者希望通过二舅的故事,让年轻的我们能够在大众普遍的焦虑、不安与无意义的情绪中,尤其是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无奈和对未知的迷茫时,去重新审视生活与生命的意义,乐观生活,直击疫情之下人们的心理痛点。
其二,二舅的故事唤起了网民的共同记忆。每个人或许多少能从二舅的故事中唤起儿时家乡遥远而熟悉的朴素记忆,从二舅的身上或多或少能够看到自己、长辈曾经的点滴人生经历。
其三,二舅故事背后所处的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大的历史变迁,是二舅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真切触摸与感受过的岁月,这是历史给这个民族留下的痕迹。
3. 小人物展现的正向价值观
“这个世界上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不回头看的人”
“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
“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和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
“这条人生路最后通向的一定是胜利”。
在社交平台上,短片中饱含正向价值观的金句也颇受欢迎。
央视网、中新网、半月谈、澎湃新闻、四川观察等媒体纷纷发声,“二舅活出了我们向往的饱满人生”“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二舅治愈了多少人”等相关话题在微博得到大量转发与讨论。
“一个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过滤掉了二舅日常生活中数不尽的苦难与无奈,用凝视与代言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不屈’的真实人间故事。这个故事是疲困时代的一剂强心针,带给无数人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艾红红评价道。
“视频击中了当下社会的痛点,传递出创作者在社会变迁中的思考。我们应如何面对时代给予的不幸,是笑着面对还是放弃躺平,激起了受众的思考。”某卫视频道新闻中心副主任表示,不少网友从视频中感受到努力、抗争的力量。二舅虽然是不幸的,但日积跬步通过对家人、养女、村民的奉献充实了自己并不完美的人生,帮助年轻受众在严峻的社会挑战中找准航向、找到力量。
在广东财经大学网络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远竹看来,不仅因为视频直击人心,让平凡的人生闪耀动人的光辉。“这也反映出在吃喝玩乐短视频泛滥成灾时,人们亟需充满温情的视频带来精神抚慰。”
如今,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的背景下,这条正能量视频被不同个体看出了迥异的价值观。
同样有农村生活经历的韩亮看到二舅佝偻身躯下眼睛里闪着的光,一种坚强地活着,不抱怨、不放弃的光。
正是这种光让人感叹,以至于连UP主都说:“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充满机遇的时代,理应过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5个技巧,让视频出圈破壁
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能用一部手机拍出刷屏的视频。这种去中心化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给一向以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为优势的媒体带来了压力。
在短视频已经成为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时,主流媒体如何打造出圈破壁的爆款视频?
1. 好故事胜过一堆大道理
“视频是好内容,也是受欢迎的内容,但这样的内容在主流媒体可能连选题都不会通过。”上述卫视频道新闻中心副主任直言,因为二舅谈不上是个伟大的人物或与时代贴近的典型人物,其经历中没有生死抉择、光辉时刻,甚至于片中有些基本事实也没弄清楚,比如与邻村一对夫妇的关系、二舅致残的原因、是什么让他重新乐观起来。
“但是这条时长11分钟的视频能让不少网友坚持看完并给予好评,说明好的内容是最吸引观众的。不少同行认为如今这个时代视频超过两分钟受众就会刷走,但从二舅的刷屏看来未必如此。”这名副主任还给大家鼓劲,媒体人要坚定树立起讲好故事的信心,好故事仍然具有传播量、影响力。
文远竹认为,在短视频盛行、海量信息充斥的时代,媒体要学会讲好故事,讲好平凡人的好故事,让人共鸣。“许多受众留言说,这个视频像余华的《活着》,又像莫言的小说。现实比小说还生动。受众其实很爱看好故事。”
另外,媒体要善于洞察社会思潮,掌握广大受众的信息获取痛点,如二舅的“精神内耗”。励志、正能量甚至中国梦的宏大主旨,也能通过小人物的真实故事讲出来。
2. 人物为王,找到合适的主人公是讲好故事的重点
好内容从哪里怎么找?韩亮认为最重要就要找到故事的主人公,这个主人公必须是一个“典型人物”。
这里的“典型人物”不一定非得是不平凡的人,自带热点的人,而是需要有一定的共性和个性。
共性在于人物身上的某一点和公众有共同点,可以引发共鸣,而个性在于人物有公众不知道的而又想要知道、没有而又想拥有的东西。
正如网友所说:“在一定程度上,二舅就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映射。他面对身体残疾、生活压力,我们也面对职场竞争、学业内卷。他选择默默撑着走下去,我们也忍着心酸为生活奔波。一切都是那么像,好像二舅就是我们自己一样。”
找到一个能和观众生活产生联系而又有一定距离感的主人公,是讲好故事的第一步。即便是以事件驱动的视频也适用这条建议,毕竟有自己的影子又有个性的主人公谁不爱呢?
3. 眼光向下,挖掘底层好故事
艾红红认为,在挖掘人物故事中,媒体人尤其需要有“破圈”意识,不仅需要眼光向上,树立榜样,更应眼光向下,关照底层的坚强。
“过去很难想象二舅这样的故事能在报纸上占到版面、在电视上播出10分钟。但这样‘平淡’的故事却能治愈千万网友,说明不要放弃身边微小的善良,要用更仔细的眼光发现身边的美好。”上述卫视频道新闻中心副主任表示。
4. 冷静、客观的表达方式
这名副主任还关注了视频的叙事手法,“创作者的拍摄立场是有距离感的,有大量留白让受众可以判断。景别基本上以中景、大景为主,没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特写,这种冷静、客观的表达方式是受众所认同的。”
“视频用了很多电影的表现手法和情节,比如二舅那段‘不明不白’的感情史。”文远竹认为,媒体需要掌握好镜头语言,使用具有历史纵深感的镜头表达,不然好故事也会成为一副“烂牌”。
对于视频中的镜头语言、视角等,要避免给受众带来“俯视”的感受,建议媒体以带有尊重的、平视的镜头,不使用带有任何有目的的情感消费的镜头。
5.善用互联网的无限空间
上述卫视频道新闻中心副主任还提到,二舅这条视频是平淡的、无甚波澜,但正是这样的视频令广大受众共情,因为片中有真实感,也传递出观众对时代和社会的认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二舅的刷屏为记录社会变迁的影像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期望媒体、网友创作出越来越多这样的人物视频记录时代。”
编辑|薛丹阳
END
往期推荐
想破了脑袋阅读量却仅几千?掌握热传播帮你一招制胜!
周六招聘|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澎湃研究所等【共8家】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FB3ZJHI4】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