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委机关报多以行政区划命名,为啥这几家不是?

葛畅 李磊 传媒茶话会 2022-11-24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北京日报》《河南日报》《广州日报》......


通常,省、市级党委机关报都是按“省、市名+日报或晚报”模式命名,但也有“不一样的烟火”,例如《解放日报》《大众日报》《新华日报》《长江日报》等。


今天,小编搜索相关历史资料,揭秘这些不一样党委机关报为啥叫这名?背后有哪些创刊故事?





01


它改名前竟然叫《人民日报》


你知道吗?最初叫《人民日报》的竟然不是现在的《人民日报》。


1945年10月10日,《吉林日报》的前身——《人民日报》由中共吉林特别支部在吉林省吉林市南大路公会堂南侧的一栋两层楼房里正式创刊,第一任社长李之白。


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人民日报》紧紧依靠党组织,以一己之力挑起省委机关报、吉林新华分社、吉林电台三份担子。


除了叫《人民日报》以外,它还先后更名为《吉林日报》《吉林工农报》,最终于1950年2月1日,再次更名为《吉林日报》。1954年8月25日,中共吉林省委决定将《吉林日报》和《长春日报》合并为《吉林日报》。



02


《大众日报》:第一张报纸诞生于村民的婚房


没想到,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竟然是从村民的婚房诞生的!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山东被摆在了全国敌后战场的中心位置。为了发动组织群众,加强敌后斗争,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决定在山东沂蒙山区办一份党委机关报。


据《大众日报》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匡亚明回忆:“当时定下来三条原则。第一条,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 ;第二条,这是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第三条,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叫什么报纸好呢?想一想,报纸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叫《群众报》吧,叫《大众》吧,也可以。最后确定叫《大众日报》。”


受环境所困,它创办于当时村民的房屋里。编辑部设在了王庄王希安家的三间草房里,而印刷所则借用当地群众刘茂菊的婚房。


1939年元旦前夜,刘茂菊夫妇冒着大雪在村外的山头站岗。在他们的背后的婚房里,第一张冒着热气的《大众日报》伴随着漫天风雪和老式手摇印刷机的咣当声诞生了。


1940年3月,日寇对沂蒙山区进行大扫荡。情急之下,云头峪村妇救会长陈忠芳为掩护报社人员,留下与敌人周旋,最后不幸被抓。敌人使出了十八般解数审问她,甚至放火烧死她的 3 个孩子,严刑拷打她的丈夫。但陈忠芳一家坚贞不屈,宁死不泄露报社的任何机密。


《大众日报》在敌后边周旋边办报,成功开展了“联合大会会议”“皖南事变”“减租减息”等重大报道,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动员广大民众,成为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舆论阵地。



03


《新华日报》:除八路军、新四军以外的“第三方面军”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一份党委机关报:“我们不仅有一支八路军、新四军,还有一支新华方面军”。

没错,这支“方面军”正是《新华日报》。


为什么《新华日报》能与八路军、新四军相提并论呢?其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政治机关报(后为中共江苏省机关报),它开辟了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新闻阵地”,让党的声音和意志得以在全国范围公开、“合法”传播。


《新华日报》的创刊十分艰辛,面临重重关卡。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新华日报》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契机。1937年,第二次庐山谈判后,周恩来返回延安汇报谈判内容。同年8月“国防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了公开出版的报刊定名为《新华日报》,蕴含着“反对压迫,建设新中华”的意思。


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明里暗里的“绊子”,花费近两年,《新华日报》才终于在1938年1月10日于武汉汉口创刊。


随着战事吃紧,《新华日报》在1938年10月从武汉迁到重庆城内。1939年“五三”“五四”大轰炸后,总部又迁往更为偏僻的虎头岩,在那里一干就是七年半。


为了保证报纸顺利出版,《新华日报》工作人员在总部的后山亲手挖了一个防空洞,作为机印房使用。就是在这个昏暗潮湿的山洞里,摇曳的煤油灯下,一篇篇宣传抗战、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优秀文章诞生了。


例如,《新华日报》报道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抗战的新闻消息,打破日寇不可战胜的“谣言”,鼓舞了人们的抗战信心与勇气;武汉保卫战时,《新华日报》从战时消息、抗战动员、抗战募捐等多方面发布文章,为前线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质与精神支持,打好“宣传战”和“后勤战”。


《新华日报》用激昂热血的文字,为抗战注入磅礴的精神力量。它就像一支军队,在险恶的环境中为整个中华民族战斗、奉献。



04


《解放日报》:创刊背后有一段“双向奔赴”的故事


《解放日报》原为中共中央机关报,1941年于延安创刊,名称中蕴含“打败日寇,解放劳苦大众”的内涵。它的发刊词中,第一句话就是“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


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将在上海出版的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中共上海市委的机关报命名为 《解放日报》,并沿用毛泽东题写的延安《解放日报》的报头。


73年前,《解放日报》的“下嫁”有一段“双向奔赴”的故事。


“双向奔赴”的这一头是奉命进城办报的解放军南下纵队新闻大队,那一头是等待被接管迎来新生的申报馆。两队人马共同努力推动了《解放日报》在上海诞生。


1949年5月26日深夜,新闻大队冒着狂风暴雨来到在徐家汇交通大学的图书馆。5月27日上午,当海关的钟声刚敲过十下,接管报社的同志们来到申报馆和上海地下党文委的同志会合。


申报馆的摄影记者俞创硕看到这些前来接管报社的同志们,他们排着队伍,穿着褪了色的军装,上衣口袋里别支钢笔,有的鼻梁上还架副眼镜,一看便知这是支有知识的部队。


俞创硕一眼看到带队的居然是熟悉的范长江同志。老友重逢,格外高兴。“他握着我的手,问我怎么没跑掉”,俞创硕笑答:“正因为我了解像你这样的共产党人,所以我留了下来。”


5月27日的短暂会合后,《解放日报》编辑部建立起来了。同日,上海正式宣布解放。经营了77年的《申报》为中国国民党党产宣布停刊,申报馆转为解放日报社使用。


5月28日,上海解放第二天,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解放日报》 的创刊号就从被接管的申报馆印出,发布在了城市的大街小巷。



05


《南方日报》:“华南人民意志的传达者”


1949年10月23日,《南方日报》在广州顺利创刊,后来成为广东省委机关报。


聊到《南方日报》名称背后的故事,不得不提及广州这座城。


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但是并不是全国所有城市都完全解放,国民党残兵败将还盘踞在广州负隅顽抗,企图阻挡新时代的来临。


10月14日,在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3军、44军等部队的强攻下,国民党残敌或被剿灭或投降。广州,这个南方特大城市宣告解放。


在广州解放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决定在广州办一份党委机关报,作为中共中央华南局机关报。经过分局讨论,决定把这份党委机关报命名为《南方日报》。


10月23日,《南方日报》创刊号发布。由曾彦修社长撰写的发刊词《新的中国·新的广东》的最后一段,解释了取名“南方”的寓意,发出南方日报的时代宣言:“本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华南分局的机关报,也是华南人民意志的传达者;除了中国人民和华南人民的利益之外,我们没有别的利益……



06


《长江日报》:随军“千里跃进长江边”的办报故事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同年5月23日,《长江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武汉军管会的报纸(后改为中共武汉市委机关报)创刊。


但要问为啥这份报纸为何取名《长江日报》,里面有一个“千里跃进长江边”的精彩故事。


早在1947年6月,中宣部副部长廖承志就找到黎辛、张铁夫等人谈话,交代说:“现在第二野战军要打到新区去,没有人办报。二野的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找我们要人,我决定派你们几个同志去。你们随军南下时做记者,地方安定下来后办报纸。”


之后黎辛等人就跟随二野当了随军记者,边打边报道,记录战斗中的感人故事,鼓舞军队士气。没想到的是大军打到豫皖苏后,并没有停留而是强渡淮河,进入鄂豫皖老红色区。但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部队“千里跃进”一个劲打到长江边,如入无人之境,席卷到武汉城下。完成分散敌军任务后,部队转战中原,黎辛等人也继续随军采写报道。


1949年5月初,中共中央中原局宣传部的科长刘祖春告知黎辛等人:“要解放武汉了,我们要迅速组织一个班子,等武汉城一解放,就进城办报。”


5月22日,黎辛、张铁夫等人进入武汉城内,与武汉军管会的王澜西见了面。王澜西对他们说:“由于形势的需要,中原局搬到了武汉,要管辖豫、鄂、湘、粤、桂、赣六省以及武汉、广州二市,改名为中南局。即将出版的报纸要叫《长江日报》,毛主席还亲自为报纸题了名!”


当日下午,黎辛等人来到原武汉日报社,开始紧张的创刊工作。经过细致的分工,记者、编辑、印刷等部门开始稳步高效地工作。随着夜色消失,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厂房,报纸一份份被印出来了!“长江日报”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给外醒目、亮眼。


在谈及这些党委机关报取名为何“不走寻常路”时,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臻老师讲到:“这些党报的命名和当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愿景有很强的关联性。例如诞生于1939年的山东《大众日报》,创刊伊始就阐明办报宗旨是‘为大众服务,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必要因素之一,成为他们自己的喉舌,更成为他们所热烈支持的最公正的舆论机关’;《解放日报》的发刊词中,第一句话就是‘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创刊的党报,一部分在建国之后继续以原名出版,还有一些也发展成为了我们今天特别熟悉的报刊,如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报《陕西日报》,它的前身就是1940年3月25日创刊于延安的《边区群众报》。”


除了上述报纸,你还知道哪些报纸名称背后的有趣故事?欢迎在文后留言!


参考资料:[1]《吉林日报》创刊70周年:风雨兼程翰墨香--中国广播网[2]《大众日报》:一张报纸的初心和使命--山东省沂水县人民政府[3]匡亚明.回忆《大众日报》的创刊--大众网[4]《新华日报》筹办中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新华报业网[5]沈轶伦.《解放日报》诞生的故事:69年前申报馆迎来“解放”--传媒--人民网[6]郑重.1938年的今天,《文汇报》在上海创刊 --《文汇报》“文汇学人”副刊[7]杨奇.《南方日报》是这样诞生的-文史广东[8]黎辛.《长江日报》创刊的回忆--《武汉文史资料》
图片来源:花瓣美素
编辑丨葛畅

  END  


往期推荐

任仲平、解辛平、申言……这些署名背后都是何方神圣?

玩出新花“young”,央视频冲刺音乐微综新赛道

周六招聘|中国新闻周刊、中工网、红星新闻等【共8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