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为啥做不出抖音、快手那样的爆款客户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庖丁解news Author 魏园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读



2009年《南方周末》率先在iPhone上发布客户端应用。十多年过去了,新闻客户端大多偃旗息鼓。


媒体为什么做不出像微信、抖音之类的爆款APP?




客户端十年



今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十年,新闻客户端也已走过十余年。
十年前,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算法推荐型内容聚合类客户端一路攻城略地,不断蚕食着媒体的市场份额。内容为王还是渠道制胜的争论甚嚣尘上。渠道失灵、广告流失、受众转移,媒体的平台焦虑越来越大。
投建APP,与商业平台一较高下。十多年前,媒体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移动客户端。
2009年《南方周末》率先在iPhone上发布客户端应用。2010年,各大媒体相继推出了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的新闻客户端。据《2014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至2014年6月底,全国共有432家聚合类新闻客户端。
然而,十年过去了,新闻客户端大多偃旗息鼓。媒体为什么做不出像微信、抖音之类的爆款APP?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指出,媒体所建的新闻客户端与微信、微博等商业平台有着本质的逻辑区别


新闻未必刚需



互联网商业平台在本质上满足了人们的某种刚需,它们通过数据捕获进行社会链接,通过数据而非内容进行变现,是可编程的协议、是开放的接口。
这些平台发展越大就会越走向基础设施,成为人们生存生活的必需品。


互联网平台只有走向基础设施化,与社会广泛连接,才可能有规模化,也就是产生爆款,但我们的媒体不可能这样。
媒体由于要保证意识形态安全,没有可开放的编程协议,不是数字基础设施,而是内容聚合平台。
这是二者在本质逻辑上的区别。
今天大部分媒体的新闻内容不是人们生活的刚需。
虽然人们有资讯服务的需要,但这些资讯通过社交媒体就直接推送给大家了,人们不需要专门到一个媒体客户端去获取资讯。


资讯是我们的刚需,但未必新闻是刚需。新闻的刚需主要是指我们对重大内容的需求。但我们日常的大部分媒体生产内容对用户来讲,不是那种所谓的重大的、不可或缺的、非得知道的内容,所以它的刚需属性就弱化了。
不是刚需就不会有持久的用户黏性,就不会有持久的用户需求。就很难实现用户规模化,很难实现用户的日常化使用,很难成为爆款、高频应用。

 商业变现难



媒体的平台化是应用的过程,是把所有内容装进来。想打造一个内容聚合平台,但实际上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而且大部分媒体是做不到的。
平台的媒体化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它是通过公众众包生产内容、情感劳动、不求回报,然后日常高频使用,不断去生产内容的过程。
以说爆款APP都离不开UGC内容。用户作为产销者在平台上相互分享、评论、创造,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
而这对新闻客户端来说也是难度较大。
像四川日报的川观新闻客户端,它的用户评论量极大,可以说是省级党报客户端里在互动性上运营最佳的。但是它也面临着巨大的人工成本。


此外,有多少人愿意到新闻客户端上生产内容?

用户在客户端上生产内容很难商业变现,也很难得到足够的流量分配,用户只有在流量平台上生产内容,才能获得商业变现,在媒体客户端变现则较为困难。
媒体一方面没有这么大的用户规模和数据算法推荐平台,另一方面这么多的内容也审不过来。

结语



由此而言,如果新闻客户端从建设伊始就把目标定位为和商业平台竞争,可能从开始就错了。与平台争流量,非媒体所长。 

(本文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张志安专访文章)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庖丁解news”,原标题“十年,新闻客户端为何难出爆款?本文图片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主编:刘娟编辑:陈莹值班编辑:李磊校对:李媛 毛洁

  END  


往期推荐

招聘|中国新闻周刊、财新传媒、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共8家】

年逾七旬办自媒体还能出圈,“老詹”的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挖呀挖”爆火,想复制吗?我们破解了它的流量密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