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名好记者不仅要记录成就,更要探索现实问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记者 Author 樊云芳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中国广袤大地上两个普通的小山村:安徽省的下吴村与江苏省的洑家村,千百年来田畴交错,屋舍紧傍,溪水共饮,鸡犬之声相闻;它们,也有着共同的命运——贫穷。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而来,这两个只相隔一个小山包的村庄,也先后发生了巨变。


1995年,记者第一次来到这里,发现一样的山水,却是不一样的光景:下吴村靠着大包干,率先解决了吃饭问题,但小富即安的观念,使他们止步不前;洑家村却穷则思变,村党支部请来专家开发温泉资源,荒山秃岭种上了药材和果树,几年下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记者写了报道《山这边,山那边……》,并配发了短评《观念生“金”》。


4000多字的报道激起了洪波大浪,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批示:“经济发展差距实际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领导工作上的差距。”他建议,在全省开展一场“思想解放大发动、大讨论”。时任安徽省省长回良玉也要求“在思想解放上来一次再发动”。


3年后的1998年,记者再次来到“山两边”。两村各自的变化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折——曾经“不思进取”的下吴村,知耻而后勇,村里配强了班子,厘清了发展思路,现已面貌大变;被当成“学习榜样”的洑家村,却因财务纠纷、干群关系严重对立等原因,陷入了困局。


记者百感交集,把所见所闻写成报道《三年再访山两边》。文中指出:“改革也好,解放思想也罢,是一个不断完善、深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又过去了25年,两个村庄各自的状况如何?村民们经历了哪些奋斗的艰辛?收获了哪些成功的喜悦?他们又面临着怎样的困惑?有着怎样的期盼?


今年7月下旬,《光明日报》5名记者,冒着38摄氏度的酷暑,再次走进山这边、山那边,探寻两村40多年发展的路径,解析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密码。


他们一行在两个小山村里一住就是一个星期,走访了200多名村民,召开了8场座谈会,记录下了两村农民在求索路上的一道道坎坷、一场场艰辛、一次次阵痛……


能够把一个新闻题材,锲而不舍地追踪28年的记者,应该不是很多。这种敬业精神是新闻从业人员难得的品格。

一、两个普通村庄的改革史——一份厚重的记载


这一次,记者们写的是长篇调查报告:《苏皖两个相邻山村的岁月嬗变——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

文章很长,但好读。因为这是一份真实的记录,真实到你感觉是在读父兄的故事,故事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这也是一份厚重的记载,厚重到读着它,你会透过历史的年轮看到中国数十万个村庄这几十年的嬗变:如此生动、鲜活、刻骨铭心。


是的,这是两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子,但正因为其普通,也就更具代表性。

在它们的故事里,你看不到华西村用1吨重的黄金打造的大金牛,你也看不到大邱庄的“九龙壁”与“百亿路”——那样的故事只能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人物身上偶尔发生,且多数会像夜空中的流星一闪而过,很难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批量地复制,而下吴村与洑家村的故事,却演绎在中国数十万个村庄里。


从大包干吃饱肚子,到采用股份制改造荒山秃岭;从种药材、种茶叶换来了真金白银,到养蚕桑塞鼓了荷包;从家家争聘“新农人”,到人人争做“技术流”;从“跑断腿、磨破嘴也拉不到几单生意”到“现在,政府在村里建起了茶市场,‘千里买卖一线牵,买家卖家鼠标连’”……记者被中国农民身上蕴藏着的巨大创造力深深震撼。


也正因为这是两个普通的村庄,这份史料就更具厚度。记者一字一句记录下来的“他们的苦、他们的乐、他们的忧、他们的盼”,也正是中国农民的苦、乐、忧、盼,让读者触摸到中国农村改革几十年来的脉搏律动!

故事虽然算不上惊天动地,但却是中国无数个村庄的缩影;40多年的光阴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这浓浓的一笔,会永远留在中国农村变革发展的史册中。

二、记者不仅记录成就,更要探索现实问题


但记者“安营扎寨”7天,并不是单纯来记录农村改革的成就的。他们更注重孜孜不倦地探索“今后的发展之路”。他们邀请了当地基层干部及农口专家,就当前乡村振兴中遇到的新难题、新瓶颈,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索破解之道:


譬如,大批年轻人流入城市,当前农村空心化,造成许多村庄“五人增多”,即老人、小人、穷人、懒人、病人增多,怎么办?譬如,因跟不上变幻莫测的市场行情,造成农产品的一次次“烂市”,培育“新农人”迫在眉睫,却又不可能一蹴而就,怎么办?又譬如,两村正在加大力度推行土地流转机制,但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怎样才算适度?乡村治理又如何避免“一刀切”?……


一道道难题横在面前,破解难题如抽丝剥茧。不同观点的碰撞,各种经验的相互印证,多维度衡量,全方位思考……5名记者静心倾听,奋力记录,平等交流,集中归纳,写下的文字朴实、平和、生动、温暖、理性、睿智,给读者打开了一扇扇窗,让读者看到了前方的曙光。


文章的结尾是:


“故事还在继续。


章节该如何丰富?


史册又该怎样续写?


你我都在期待着……”


看到这里,薄薄的报纸在我的手中变得厚重,一个个问号把我的思维也引入了思索之中——这,就是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不可抵挡的魅力!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中国记者
主编:刘娟
编辑:汪欣
值班编辑:蒋婷婷
校对:李媛 毛洁


——The  End——

6年磨一剑,传媒茶话会主编的《传媒实操小红书》系列新书终于面世啦!





内 容 介 绍


“传媒实操小红书”是由传媒茶话会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实操系列图书,既包含重大纪念日报道防错指南、两会报道注意事项、常见字词标点差错解析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避雷建议;又有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等不可不知的采编技巧;还有10万+选题长什么样、如何打造新媒体爆款等不容错过的爆款经验。



购书方式


即日起,广大网友可以联系工作人员7折购买“传媒实操”系列图书。


图书销售客服专线:刘老师,电话15313967256(微信同号),也可扫码添加微信

  END  


往期推荐

巴以冲突假新闻泛滥,哪些消息是假的?

毛不易的文字里,藏着令人羡慕的共情力和洞察力

7期节目、10地经验!总台这档节目这样展现新时代“枫桥经验”样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