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刀下留人”!一篇报道如何让地方产业绝处逢生?
导 读
20多年前,时任中国乡镇企业报记者瞿长福,他的长篇调查报道《“小玻璃”恳请刀下留人》不仅让沙河“小玻璃”度过关停难关,而且脱胎换骨,成为国内最大的玻璃集散基地。
瞿长福是如何做到一篇报道影响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
今天让我们来听听瞿长福述说这篇报道背后的故事。
滑动阅读原文
本报记者 瞿长福 朱薇薇
12月上旬,几家新闻媒体上发布了国家技术监督局要求关闭河北沙河市29家小平拉玻璃生产企业的消息。与此同时,国家建材局也表示要抓紧关停全国所有小平拉生产企业。一时间,各界议论纷纷,似乎小平拉再生玻璃污染严重、质量极差、扰乱市场、一无是处。
那么,小平拉再生玻璃究竞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的污染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它是否是造成玻璃市场混乱的罪魁祸首?它还有没有继续存在一段时间的合理性和可能性?是否该对其立即关闭?有没有可能对其进行整整、改造、提高、实行逐步淘汰?记者专门到河北沙河市做了调查采访。
“吃”下去的是废玻璃渣,“吐”出来的是再生玻璃,也排放一定烟雾,但烟雾是可以治理的
小平拉再生玻璃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是将剔除杂质、清洗过后的废玻璃渣,进行窑池高温熔化,平拉为再生平板玻璃,是属于废物利用的再生产品。仅沙河市每年就要消化掉至少85万吨废玻璃,北京顺义飞达玻离厂一家就要“吃掉”近2万吨玻璃渣。
小平拉再生玻璃企业具有明显的环保功能。据《科技日报》介绍,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吨生活垃圾,其中废玻璃约为 200 万吨。玻璃属于耐腐垃圾,200 万吨的废玻璃不能回收利用,将给环境治理带来极大负担。而目前,对废玻璃的处理方法,除去重新回炉生产再生玻璃,并无其它更好的途径。浮法玻璃、格法玻璃与垂直引上玻璃都以石英石为原料,虽要掺一定熟料,但自身裁下来的边角就足矣。记者为此采访过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回答是对废玻璃渣只能通过垃圾分类、把完好的废玻璃瓶罐回收再用,以减少废玻璃总量,另一方面再想些别的办法,想什么办法?从技术上讲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小平拉”在废物利用的同时,由于燃料主要是煤炭,会排放一定烟尘,污染大气,这是导致“小平拉”应予关闭的理由之一。记者曾驻足在没有治理的小平拉再生玻璃厂观察,大约每1小时或2小时填煤工往窑内加煤时,烟囱冒黑烟 10-20分钟,其它时间肉眼很难看见烟尘。但这种“小平拉”的大气污染并非不能治理,也不像“小造纸”的治理费用那么高。沙河市环保局在河北师范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的协助下,对田村玻璃厂进行治理,将以往的间歇加煤改为机械连续加煤并调整二次进风,治理后的烟气黑度经邢台市环保监测站监测,达到国家炉窑排放标准,而且还具有节煤、提高炉温等效果,整个投资不到4 万元。邢台市验收组认为,该技术适用于平拉玻璃窑炉治理应用。记者在田村玻璃厂停留,蓝天下高耸的烟囱几乎看不见烟雾。此外“小平拉”也不存在水污染问题。清洗废玻璃后的水基本上是生活废水,可以循环使用。
就“小平拉”的环保功能与污染环境两相权衡,利大还是弊大,应该很容易得出结论。国家环保总局环保产业处认为,就一种废物利用的产业来说,其环保的功能应该鼓励、支持。但小平拉再生玻璃这一目前环保功能还较突出的产业,却面临”一刀切”的局面。1997 年6月,有关部门曾联合下文要求淘汰规模在 20 万重量箱以下的小平拉玻璃生产线。据了解,有关部门当初提出 20 万重量箱的标准,是为了保证规模经济。这一规模,许多“小平拉”通过治理整顿,可以达到。国家环保总局大气污染控制处表示,不管“小平拉”能否治理污染,都得关闭,不能治理。记者在国家建材局询问,以20 万重量箱来关闭“小平拉”是出于什么考虑。回答是,现在将不以规模来论处了,凡“小平拉”就得关闭。更有人说,你“小平拉”不用改了,否则,你今年达到20 万箱,我明年就定 30 万箱的标准,你达到 30 万箱,我就定 50 万箱。
沙河市远方集团公司一位曾是五金公司经理的老工人激动地对记者说,你让治理我们就治理,我们也知道要治理。眼下我们不正在改第三条线吗,改完之后再改第二、第一条线,全改完为止。
质量标准是一道鸿沟,如果所有企业都跨不过去,挖“沟”者和跨“沟”者应该冷静思考
引起社会对小平拉再生玻璃关注的起因,是今年上半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委托设在一家国有玻璃厂内的玻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沙河市玻璃企业一次大规模的质量抽查。当时抽查的 43 家企业中有29家企业产品检验为不合格,另 13家企业中除3家公开表示拒检,其余均因“厂长不在”而一同以“拒检”作结。消息一经公布,立即把再生玻璃质量问题摆到了公众面前。公众自然要指责玻璃质量差,而“小平拉”企业都觉得有口难辦、有苦难言。
有苦难言的“苦处”主要在于双方对产品检验标准的不同要求。我国的玻璃标准现有两种,一为浮法玻璃标准,二为普通平板玻璃标准,这二种标准都是以吃生料的玻璃能达到的程度来定的。小平拉再生玻璃企业因其原料是熟料(废玻璃),因此在硬度、透光性等方面无法与大玻璃相比。一家国有浮法玻璃厂的总工程师向记者介绍,只要是再生玻璃,就不可能达到大玻璃的标准。
达不到大玻璃标准,是否就说明再生玻璃没有生产价值呢?记者曾采访一家“小平拉”厂长,有人说再生玻璃是“酥玻璃”,这次技术监督局公布小玻璃质量无一合格之后,销售受到影响没有?对方回答,销售没有任何影响,再生玻璃就是低档玻璃,但并不是像有些人渲染的那样糟得很。消费者不是傻瓜,劣质品没人要。
为了取得合法的生产经营许可权,许多小平拉玻璃企业依据《质量法》、《标准化法》和技术监督部门规定,陆续制定了再生玻璃企业标准,并经地方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备案,颁发了产品合格证。记者到这些企业来访时,有的企业拿出了自己的企业标准来说,现在市场要认质量了,质量差,无人要。我们也不能搞以次充好,沙河“小平拉〞厂几乎没有推销员,全是一些农村运销户上门来拉货,而且没有人把自己打扮成“大玻璃“来欺诈顾客,它就是再生玻璃,就这么定位销售。北京顺义的“小平拉”企业基本是按照企业标准,沙河市从1994年起分别对“小平拉”制定了企业标准,近几年再生玻璃质量已大大提高。80年代初,沙河市“小平拉”刚刚起步,玻璃质量的确很差。后来在国家建材局玻璃研究院专家指导下,经过炉体深池改造,增设半煤气提高炉温,产品质量大有改观。不仅销售全国许多农村地区,还出口到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很少发生用户反映质量问题。
但现在的问题是,按照玻璃检测中心要求,再生玻璃企业标准是无效的。1995年,国家为了控制小钢厂的质量,领布过再生钢筋行业强制性标准。再生玻璃作为适合国情的阶段性产物,能否制定一个质量标准呢?记者曾询问国家技木监督局标准化司,得知制定标准须产业部门提出。记者来到建材局采访,得到的答复倒也简单,再生玻璃不是合格产品,不可能、也不应该有再生玻璃标准,也不可能提高、改造。
“小平拉”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质量?据河北省经贸委的同志介绍,有关专家曾提出用40%废玻璃加生料,改变燃料适当提高温度,并添加去色剂除色,可使产品接近或达到现有标准。不过眼前,已不是能不能改的问题,因为有关部门根本就不让改了。
市场是立体的,有富裕地区,有贫困地区,有城市高层建筑,有农村低层建筑,现阶段真要那么着急地将“小平拉”全砍光吗
说来说去,有关部门迫切地要关停“小平拉”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现在玻璃市场极大地供过于求,要压缩总量,要“驱逐”再生玻璃以救“大玻璃〞。玻璃市场总量大大过剩是怎样形成的呢?目前,我国已有浮法玻璃生产线 60条,去年产量 1.02 亿重量箱,占总量的61.5%;垂直引上线 67条,计 4600 万重量箱;格法线16条,计1200 万重量箱;小平拉生产线 500 多条,计 1300万重量箱。去年我国平板玻璃总量达 1.66 亿重量箱,而目前的总需求量约为1.3亿重量箱。这么大的生产量,全是近几年调控失衡突击上马、重复建设所形成。据介绍,近3年我国每年有 10条浮法线投产。玻璃是高温炉窑产品,投产了就不能熄火。大企业点了火,产品卖不动,包袱只能甩给国家,请求产业部门给予支持。
关停“小平拉” 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小平拉”企业低价倾销,挤占市场。可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低价倾销的怡恰是大玻璃企业。国家建材局今年9 月、10 月间曾几次派员明察暗访,对大玻璃企业是否继续低价倾销或变相倾销进行查处,并对光华玻璃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厂生产 4.5毫米非标浮法玻璃进行公开报道。而“小平拉”玻璃企业,基本上是私营或农民合股投资,没有能力也不可能负债进行低价倾销。销路好就上,销路不好就减产或停止生产。1989年,许多小玻璃厂就因为市场冷清而自动关闭。
近年,国家建材局每逢召开玻璃企业会议,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在一起总要议论、呼吁关停“小平拉”,以便让出一部分市场,改变行业亏损局面。但关了“小平拉”果真能搞活“大玻璃”吗?山东滕州市平板玻璃厂经营厂长在今年7月“制止低价倾销平板玻璃工作会议”讨论会上说,尽管国家一再强调要求淘汰小平拉玻璃,但它们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他到豫皖两地农村进行市场调查时发现,那里的很多农民连小平拉玻璃都用不起,谈何使用浮法玻璃。事实正是如此,“小平拉”基本依农村贫困地区、偏远山区、落后地区低层建筑而生存。农民由过去在窗户上糊纸、罩塑料片改为装上一块质量低一些,但价格也便宜的玻璃也是一种居住条件的相对改善。另外,建蔬菜大棚、养殖大棚,用玻璃也比塑料好。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一位玻璃专家认为,如果把再生玻璃限定销售使用范围,从国情出发应当可以让它存在几年。
“大玻璃”除了价格高,还因为自身质量、深加工等跟不上,不仅占不了国外市场,连国内高档玻璃市场也被进口玻璃占了一半,只能在中低档市场较劲。目前发达国家玻璃深加工率达60%,而我国才10%左右。而且,一些“大玻璃”在产品营销方式、开拓市场上也显得力不从心。
反观自负盈亏的再生玻璃企业,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以沙河玻璃为例,形成了原料、燃料、产品销售一条龙,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全国各地碎玻璃有专人组织
收购运到沙河,再将产品销到各地,或从产品销售地带回廉价质优的燃料,购销运输不空驶,甚至燃料废渣与原料废渣处理等都有专业户负责,玻璃企业专事生产,无后顾之忧。这样的企业,现阶段非要一刀全砍掉,不大符合国情。
要治理,要整顿,要淘汰。这几步如何走,需要实事求是
“小平拉”作为玻璃工业生产的一个阶段,其工艺已经过时,不可能、也不应该一直存在下去,必须要淘汰掉,否则,就会阻碍玻璃行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还因为能耗相对较高而造成资源浪费。但是,在现阶段,是将它“一刀切”,还是从实际出发逐步淘汰,值得探讨。而且,乡镇企业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还需要加大发展,现在对一个污染可以治理,具有环保功能,有市场需求的产业轻易地就“—刀切”,不大符合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几年前,我国汽车工业也一直被人称为散、乱、差,要整顿,但就是没有亮起“红牌”。因为汽车厂都是大投资,背后不是产业部门就是地方政府,谁也下不了手。但几年过去,市场决定了输赢,全国13家汽车厂占了 90%的市场份额。
但对“小平拉”,却似乎很容易就举起了“禁牌”,这除了“小平拉”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还有一个对农民、对乡镇企业的感情、态度问题,说穿了就是单个农民的利益好像总是无关大局。
从现实来看,对“小平拉”无条件地一刀切,也并不完全切合实际。正如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所言,关“小平拉”很容易,可现阶段废玻璃怎么处理?农民致富问题怎样解決,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消极地动不动就“关、砍”。
因此,产业部门应在不允许新上任何“小平拉”的同时,对严重污染环境、质量极差、整改无望的“小平拉”先行关停一批,其它的责令其限期整改,达标过关。毕竟,“小平拉”有自己的产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从环保的角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都还有一定生存的空间。况且,对地方经济发展、农村脱贫致富它也有一定功能。要从实际出发,允许农民有个发展经济、收回投资的过程,否则,硬性关停,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同时,为了规范“小平拉”的市场竞争,对“小平拉”的企业标准、销售范围等应有明确的严格的要求,以使“小平拉”能够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渐淘汰。
在具体关停整改过程中,产业部门应从宏观政策和技术上对“小平拉”转产进行引导,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帮助“小平拉”尽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短评原文
“小平拉”面临的现状,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乡镇企业发展道路的关注。从关停“小平拉”的角度来看,它产生一定的污染,它的质量也达不到国家平板玻璃标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大玻璃的销售。而且,归根到底说,“小平拉”这种工艺已经落后,已经过时,任其一直存在下去,将不仅玻璃行业的技术进步受影响,而且作为乡镇企业中一个产业,它也会影响到整个乡镇企业的质量意识和技术进步。因此,该淘汰的必须淘汰,该整顿的要迅速整顿。
但是,是否该对整个“小平拉”企业马上一刀切完,也值得探讨。从污染上说,它既不严重,也可以治理,还具有环保功能;从质量上说,它虽达不到大玻璃标淮,但它“吃”的是废料,适应层面与大玻璃也不一样;从市场上说,它的销售范围就在农村低层建筑市场,根本不存在挤占大玻璃的问题。而且,这里面还有个国情问題。大量的农村贫困地区,“小平拉”还有它适应生存的现实土壞和客观条件。轻易地砍了“小平拉”,废玻璃怎么处理?农村贫困地区买得起用得着的玻璃谁来填补?从大的方面来说,轻易地就将一个尚有生命力的产业砍掉,乡镇企业怎样发展?农民怎样脱贫致富?农民的创造热情怎样保护?
近几年,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抓大放小的措施,但抓大放小,不能理解为抓大“砍”小,更不能在操作上简单化。另一方面,面临增长方式转变的乡镇企业,也正该借此时机,对自己习惯了的传统产业进行思考,积极寻找一条更为健康高效的发展道路。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