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刀下留人”!一篇报道如何让地方产业绝处逢生?

瞿长福 传媒茶话会 2024-03-31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 读



新闻,要和时代一起面对——一篇报道如果能够影响或推动问题的及时解决甚至长远发展,这是记者的光荣追求,也是记者的职业使命。
20多年前,时任中国乡镇企业报记者瞿长福,他的长篇调查报道《“小玻璃”恳请刀下留人》不仅让沙河“小玻璃”度过关停难关,而且脱胎换骨,成为国内最大的玻璃集散基地。


瞿长福是如何做到一篇报道影响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


今天让我们来听听瞿长福述说这篇报道背后的故事。


20多年过去,这一幕仍然历历在目。


在高高的烟囱下,一双皱褶无奈的眼睛望着我,似乎在询问:真要立即关停吗?这是长篇报道《“小玻璃”恳请刀下留人——河北沙河市再生玻璃问题调查与思考》采访时的情景。

滑动阅读原文

《“小玻璃”恳请刀下留人》

——河北沙河市再生玻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原载《中国乡镇企业报》第2871期,1998年12月28日,第一版)


本报记者 瞿长福 朱薇薇


12月上旬,几家新闻媒体上发布了国家技术监督局要求关闭河北沙河市29家小平拉玻璃生产企业的消息。与此同时,国家建材局也表示要抓紧关停全国所有小平拉生产企业。一时间,各界议论纷纷,似乎小平拉再生玻璃污染严重、质量极差、扰乱市场、一无是处。


那么,小平拉再生玻璃究竞是怎么一回事呢?它的污染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它是否是造成玻璃市场混乱的罪魁祸首?它还有没有继续存在一段时间的合理性和可能性?是否该对其立即关闭?有没有可能对其进行整整、改造、提高、实行逐步淘汰?记者专门到河北沙河市做了调查采访。


“吃”下去的是废玻璃渣,“吐”出来的是再生玻璃,也排放一定烟雾,但烟雾是可以治理的


小平拉再生玻璃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是将剔除杂质、清洗过后的废玻璃渣,进行窑池高温熔化,平拉为再生平板玻璃,是属于废物利用的再生产品。仅沙河市每年就要消化掉至少85万吨废玻璃,北京顺义飞达玻离厂一家就要“吃掉”近2万吨玻璃渣。


小平拉再生玻璃企业具有明显的环保功能。据《科技日报》介绍,我国每年约有1亿多吨生活垃圾,其中废玻璃约为 200 万吨。玻璃属于耐腐垃圾,200 万吨的废玻璃不能回收利用,将给环境治理带来极大负担。而目前,对废玻璃的处理方法,除去重新回炉生产再生玻璃,并无其它更好的途径。浮法玻璃、格法玻璃与垂直引上玻璃都以石英石为原料,虽要掺一定熟料,但自身裁下来的边角就足矣。记者为此采访过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回答是对废玻璃渣只能通过垃圾分类、把完好的废玻璃瓶罐回收再用,以减少废玻璃总量,另一方面再想些别的办法,想什么办法?从技术上讲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小平拉”在废物利用的同时,由于燃料主要是煤炭,会排放一定烟尘,污染大气,这是导致“小平拉”应予关闭的理由之一。记者曾驻足在没有治理的小平拉再生玻璃厂观察,大约每1小时或2小时填煤工往窑内加煤时,烟囱冒黑烟 10-20分钟,其它时间肉眼很难看见烟尘。但这种“小平拉”的大气污染并非不能治理,也不像“小造纸”的治理费用那么高。沙河市环保局在河北师范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的协助下,对田村玻璃厂进行治理,将以往的间歇加煤改为机械连续加煤并调整二次进风,治理后的烟气黑度经邢台市环保监测站监测,达到国家炉窑排放标准,而且还具有节煤、提高炉温等效果,整个投资不到4 万元。邢台市验收组认为,该技术适用于平拉玻璃窑炉治理应用。记者在田村玻璃厂停留,蓝天下高耸的烟囱几乎看不见烟雾。此外“小平拉”也不存在水污染问题。清洗废玻璃后的水基本上是生活废水,可以循环使用。


就“小平拉”的环保功能与污染环境两相权衡,利大还是弊大,应该很容易得出结论。国家环保总局环保产业处认为,就一种废物利用的产业来说,其环保的功能应该鼓励、支持。但小平拉再生玻璃这一目前环保功能还较突出的产业,却面临”一刀切”的局面。1997 年6月,有关部门曾联合下文要求淘汰规模在 20 万重量箱以下的小平拉玻璃生产线。据了解,有关部门当初提出 20 万重量箱的标准,是为了保证规模经济。这一规模,许多“小平拉”通过治理整顿,可以达到。国家环保总局大气污染控制处表示,不管“小平拉”能否治理污染,都得关闭,不能治理。记者在国家建材局询问,以20 万重量箱来关闭“小平拉”是出于什么考虑。回答是,现在将不以规模来论处了,凡“小平拉”就得关闭。更有人说,你“小平拉”不用改了,否则,你今年达到20 万箱,我明年就定 30 万箱的标准,你达到 30 万箱,我就定 50 万箱。


沙河市远方集团公司一位曾是五金公司经理的老工人激动地对记者说,你让治理我们就治理,我们也知道要治理。眼下我们不正在改第三条线吗,改完之后再改第二、第一条线,全改完为止。


质量标准是一道鸿沟,如果所有企业都跨不过去,挖“沟”者和跨“沟”者应该冷静思考


引起社会对小平拉再生玻璃关注的起因,是今年上半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委托设在一家国有玻璃厂内的玻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沙河市玻璃企业一次大规模的质量抽查。当时抽查的 43 家企业中有29家企业产品检验为不合格,另 13家企业中除3家公开表示拒检,其余均因“厂长不在”而一同以“拒检”作结。消息一经公布,立即把再生玻璃质量问题摆到了公众面前。公众自然要指责玻璃质量差,而“小平拉”企业都觉得有口难辦、有苦难言。


有苦难言的“苦处”主要在于双方对产品检验标准的不同要求。我国的玻璃标准现有两种,一为浮法玻璃标准,二为普通平板玻璃标准,这二种标准都是以吃生料的玻璃能达到的程度来定的。小平拉再生玻璃企业因其原料是熟料(废玻璃),因此在硬度、透光性等方面无法与大玻璃相比。一家国有浮法玻璃厂的总工程师向记者介绍,只要是再生玻璃,就不可能达到大玻璃的标准。


达不到大玻璃标准,是否就说明再生玻璃没有生产价值呢?记者曾采访一家“小平拉”厂长,有人说再生玻璃是“酥玻璃”,这次技术监督局公布小玻璃质量无一合格之后,销售受到影响没有?对方回答,销售没有任何影响,再生玻璃就是低档玻璃,但并不是像有些人渲染的那样糟得很。消费者不是傻瓜,劣质品没人要。


为了取得合法的生产经营许可权,许多小平拉玻璃企业依据《质量法》、《标准化法》和技术监督部门规定,陆续制定了再生玻璃企业标准,并经地方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备案,颁发了产品合格证。记者到这些企业来访时,有的企业拿出了自己的企业标准来说,现在市场要认质量了,质量差,无人要。我们也不能搞以次充好,沙河“小平拉〞厂几乎没有推销员,全是一些农村运销户上门来拉货,而且没有人把自己打扮成“大玻璃“来欺诈顾客,它就是再生玻璃,就这么定位销售。北京顺义的“小平拉”企业基本是按照企业标准,沙河市从1994年起分别对“小平拉”制定了企业标准,近几年再生玻璃质量已大大提高。80年代初,沙河市“小平拉”刚刚起步,玻璃质量的确很差。后来在国家建材局玻璃研究院专家指导下,经过炉体深池改造,增设半煤气提高炉温,产品质量大有改观。不仅销售全国许多农村地区,还出口到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很少发生用户反映质量问题。


但现在的问题是,按照玻璃检测中心要求,再生玻璃企业标准是无效的。1995年,国家为了控制小钢厂的质量,领布过再生钢筋行业强制性标准。再生玻璃作为适合国情的阶段性产物,能否制定一个质量标准呢?记者曾询问国家技木监督局标准化司,得知制定标准须产业部门提出。记者来到建材局采访,得到的答复倒也简单,再生玻璃不是合格产品,不可能、也不应该有再生玻璃标准,也不可能提高、改造。


“小平拉”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质量?据河北省经贸委的同志介绍,有关专家曾提出用40%废玻璃加生料,改变燃料适当提高温度,并添加去色剂除色,可使产品接近或达到现有标准。不过眼前,已不是能不能改的问题,因为有关部门根本就不让改了。


市场是立体的,有富裕地区,有贫困地区,有城市高层建筑,有农村低层建筑,现阶段真要那么着急地将“小平拉”全砍光吗


说来说去,有关部门迫切地要关停“小平拉”的真正原因,是因为现在玻璃市场极大地供过于求,要压缩总量,要“驱逐”再生玻璃以救“大玻璃〞。玻璃市场总量大大过剩是怎样形成的呢?目前,我国已有浮法玻璃生产线 60条,去年产量 1.02 亿重量箱,占总量的61.5%;垂直引上线 67条,计 4600 万重量箱;格法线16条,计1200 万重量箱;小平拉生产线 500 多条,计 1300万重量箱。去年我国平板玻璃总量达 1.66 亿重量箱,而目前的总需求量约为1.3亿重量箱。这么大的生产量,全是近几年调控失衡突击上马、重复建设所形成。据介绍,近3年我国每年有 10条浮法线投产。玻璃是高温炉窑产品,投产了就不能熄火。大企业点了火,产品卖不动,包袱只能甩给国家,请求产业部门给予支持。


关停“小平拉” 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小平拉”企业低价倾销,挤占市场。可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低价倾销的怡恰是大玻璃企业。国家建材局今年9 月、10 月间曾几次派员明察暗访,对大玻璃企业是否继续低价倾销或变相倾销进行查处,并对光华玻璃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厂生产 4.5毫米非标浮法玻璃进行公开报道。而“小平拉”玻璃企业,基本上是私营或农民合股投资,没有能力也不可能负债进行低价倾销。销路好就上,销路不好就减产或停止生产。1989年,许多小玻璃厂就因为市场冷清而自动关闭。


近年,国家建材局每逢召开玻璃企业会议,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在一起总要议论、呼吁关停“小平拉”,以便让出一部分市场,改变行业亏损局面。但关了“小平拉”果真能搞活“大玻璃”吗?山东滕州市平板玻璃厂经营厂长在今年7月“制止低价倾销平板玻璃工作会议”讨论会上说,尽管国家一再强调要求淘汰小平拉玻璃,但它们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他到豫皖两地农村进行市场调查时发现,那里的很多农民连小平拉玻璃都用不起,谈何使用浮法玻璃。事实正是如此,“小平拉”基本依农村贫困地区、偏远山区、落后地区低层建筑而生存。农民由过去在窗户上糊纸、罩塑料片改为装上一块质量低一些,但价格也便宜的玻璃也是一种居住条件的相对改善。另外,建蔬菜大棚、养殖大棚,用玻璃也比塑料好。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一位玻璃专家认为,如果把再生玻璃限定销售使用范围,从国情出发应当可以让它存在几年。


“大玻璃”除了价格高,还因为自身质量、深加工等跟不上,不仅占不了国外市场,连国内高档玻璃市场也被进口玻璃占了一半,只能在中低档市场较劲。目前发达国家玻璃深加工率达60%,而我国才10%左右。而且,一些“大玻璃”在产品营销方式、开拓市场上也显得力不从心。


反观自负盈亏的再生玻璃企业,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以沙河玻璃为例,形成了原料、燃料、产品销售一条龙,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全国各地碎玻璃有专人组织


收购运到沙河,再将产品销到各地,或从产品销售地带回廉价质优的燃料,购销运输不空驶,甚至燃料废渣与原料废渣处理等都有专业户负责,玻璃企业专事生产,无后顾之忧。这样的企业,现阶段非要一刀全砍掉,不大符合国情。


要治理,要整顿,要淘汰。这几步如何走,需要实事求是


“小平拉”作为玻璃工业生产的一个阶段,其工艺已经过时,不可能、也不应该一直存在下去,必须要淘汰掉,否则,就会阻碍玻璃行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调整,还因为能耗相对较高而造成资源浪费。但是,在现阶段,是将它“一刀切”,还是从实际出发逐步淘汰,值得探讨。而且,乡镇企业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还需要加大发展,现在对一个污染可以治理,具有环保功能,有市场需求的产业轻易地就“—刀切”,不大符合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几年前,我国汽车工业也一直被人称为散、乱、差,要整顿,但就是没有亮起“红牌”。因为汽车厂都是大投资,背后不是产业部门就是地方政府,谁也下不了手。但几年过去,市场决定了输赢,全国13家汽车厂占了 90%的市场份额。


但对“小平拉”,却似乎很容易就举起了“禁牌”,这除了“小平拉”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还有一个对农民、对乡镇企业的感情、态度问题,说穿了就是单个农民的利益好像总是无关大局。


从现实来看,对“小平拉”无条件地一刀切,也并不完全切合实际。正如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所言,关“小平拉”很容易,可现阶段废玻璃怎么处理?农民致富问题怎样解決,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消极地动不动就“关、砍”。


因此,产业部门应在不允许新上任何“小平拉”的同时,对严重污染环境、质量极差、整改无望的“小平拉”先行关停一批,其它的责令其限期整改,达标过关。毕竟,“小平拉”有自己的产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从环保的角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都还有一定生存的空间。况且,对地方经济发展、农村脱贫致富它也有一定功能。要从实际出发,允许农民有个发展经济、收回投资的过程,否则,硬性关停,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同时,为了规范“小平拉”的市场竞争,对“小平拉”的企业标准、销售范围等应有明确的严格的要求,以使“小平拉”能够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渐淘汰。


在具体关停整改过程中,产业部门应从宏观政策和技术上对“小平拉”转产进行引导,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帮助“小平拉”尽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作为记者,能够在职业生涯中采写出问心无愧的新闻作品,尤其是作品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影响或推动报道所反映问题的及时解决甚至长远发展,这是记者的光荣追求,也是记者的职业使命。幸运的是,生逢改革年代,《“小玻璃”恳请刀下留人》没有辜负记者心愿,像一滴浪花,汇入滔滔不绝的时代激流。


时值1998年,国企系统正发生一件大事,国务院提出国有企业“三年扭亏”改革攻坚任务。这是第一年,一些行业系统和大型企业向当时主管的国家经贸委报告扭亏喜讯。也有日子难过的,如建材行业,亏损。建材业寻找“病因”,发现“漏斗大户”是玻璃建材,一些国企几十亿投入的浮法大玻璃少有盈利,反倒是乡镇企业“小玻璃”生意红火——看上去,是“小玻璃”抢了“大玻璃”行情。“病根”呢,就扎在“领头羊”河北沙河市,当时这里竖起了几百根烟囱,是国内最大的“小玻璃”集中生产地。


不久,沙河市“小玻璃”企业受到突击检查,检查中暴露出产品质量不合格、生产不环保两大突出问题。有关部门要求沙河市迅速采取措施,拿出“小玻璃”淘汰关停报告。沙河市感到为难,也觉得委屈。此前,当地曾有包括“小玻璃”在内的“小钢铁”“小水泥”“小煤矿”四大支柱,其他“三小”已相继关停,只剩下“小玻璃”一柱支撑。据说沙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接到关停通知后召集四套班子主要成员彻夜开会,商讨办法。实在没辙,时任沙河市乡镇企业局局长的陈家堂主动请缨,到北京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这一找,就找到原农业部主管的《中国乡镇企业报》,也是我入职的第一家新闻单位。通过农业部乡镇企业局介绍,报社总编辑王燕生先生接待了来京“汇报”的河北省乡企局和沙河市乡企局一行人。那是周五,王总听完情况介绍,新闻热情溢于言表,责无旁贷,这就是乡镇企业报应该关注的大事啊!当即,王总召集报社经济部主任朱薇薇和我碰头,并指派我马上到沙河市采访。第二天,随来人一起,我们走高速公路直奔沙河市。


入夜时分,抵沙河,市里主要领导全在宾馆等着,表情急切。此时此刻,也只有乡镇企业报,算是企业的“娘家人”了。接下来我马不停蹄,不分白天黑夜地采访交谈、查找资料,从沙河到北京,从厂房到大棚。一通折腾下来,对报道有了底气。


当时提出关停“小玻璃”的主要理由,集中指向“小玻璃”在质量与环保上的两大“软肋”。质量方面,“小玻璃”属于再生玻璃,质量自然不能与“大玻璃”浮法玻璃相比。但“小玻璃”主要用于乡村民居、养殖大棚等低层建筑,价格便宜,多年来市场已自然形成“大玻璃”“小玻璃”分层,随着技改加力,“小玻璃”质量正不断提升。所谓环保,当时“小玻璃”冶炼燃料以煤为主,燃煤会排放一定二氧化硫,如果改进燃煤技术,或者燃料替换,排放即可达标。而且,“小玻璃”本身具有环保功能,其主要原料就是玻璃废渣。


找到症结,理清思路,《“小玻璃”恳请刀下留人》的长篇报道很快写成,发表时又配评论“抓大不宜砍小”,观点鲜明。还是王总,看过稿子之后当即拍板,头版整版刊发。头版是报纸脸面,扑面一个整版文章,对日报类,破了常规,少有。报道发出之后,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栏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当即摘播,引起更广泛关注。当天上午,建材部门电话就打到电台询问摘播文章有什么背景。

短评原文 

抓大不宜砍小


“小平拉”面临的现状,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乡镇企业发展道路的关注。从关停“小平拉”的角度来看,它产生一定的污染,它的质量也达不到国家平板玻璃标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大玻璃的销售。而且,归根到底说,“小平拉”这种工艺已经落后,已经过时,任其一直存在下去,将不仅玻璃行业的技术进步受影响,而且作为乡镇企业中一个产业,它也会影响到整个乡镇企业的质量意识和技术进步。因此,该淘汰的必须淘汰,该整顿的要迅速整顿。


但是,是否该对整个“小平拉”企业马上一刀切完,也值得探讨。从污染上说,它既不严重,也可以治理,还具有环保功能;从质量上说,它虽达不到大玻璃标淮,但它“吃”的是废料,适应层面与大玻璃也不一样;从市场上说,它的销售范围就在农村低层建筑市场,根本不存在挤占大玻璃的问题。而且,这里面还有个国情问題。大量的农村贫困地区,“小平拉”还有它适应生存的现实土壞和客观条件。轻易地砍了“小平拉”,废玻璃怎么处理?农村贫困地区买得起用得着的玻璃谁来填补?从大的方面来说,轻易地就将一个尚有生命力的产业砍掉,乡镇企业怎样发展?农民怎样脱贫致富?农民的创造热情怎样保护?


近几年,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抓大放小的措施,但抓大放小,不能理解为抓大“砍”小,更不能在操作上简单化。另一方面,面临增长方式转变的乡镇企业,也正该借此时机,对自己习惯了的传统产业进行思考,积极寻找一条更为健康高效的发展道路。



接着,报社将沙河市相关情况反映通过不同渠道报送上级领导。很快,有关部门组成专门调查组再赴沙河市调研,并现场作出决定,给予沙河市“小玻璃”两年时间整改提高。柳暗花明,两年时间整改,沙河“小玻璃”度过一次几乎难以逃脱的“生死劫”,获得攻坚克难、转型提升的腾挪空间。痛定思痛,壮士断腕,如今,沙河“小玻璃”早已脱胎换骨,成为国内最大的现代玻璃生产、加工、销售基地。


一篇报道,与“小玻璃”从丑小鸭涅槃为白天鹅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经济社会效应,这是记者关注社会现实所希望的效果。作为新闻报道,《“小玻璃”恳请刀下留人》大胆关注现实、不回避问题,体现了担当作为的新闻精神,属于新闻人共同追求的“爆款”。为什么这种并不“应景”的“爆款”能够发挥作用?我想,各种原因与机遇都有,但从新闻角度看,主要在于具备了“时代使然、使命担当、扎实采访”等几大关键因素。


新闻首先是时代的新闻,只有时代进步了,记者才能顺应潮流,有所作为。上世纪90年代,实践中对新闻规律积极探索、对报道空间大胆尝试蔚然成风,新闻报道形式更加绚烂多彩,政策层面和社会各界对新闻媒体寄予了更多更高期望。动力与压力,铁肩担道义,成为新闻人的集体精神写照,也由此产生了许多优秀新闻报道。


《“小玻璃”恳请刀下留人》发生时,乡镇企业作为改革开放的“异军突起”,国民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但乡镇企业在产品质量等方面有先天不足,如何弥补“短板”与时俱进,是一道时代课题。“小玻璃”报道与“有关要求”看上去不一致,但其实质精神都是为了更高质量地发展,这是共同方向与目标。因此,实事求是报道问题、解剖问题,就把握了这一时代逻辑,顺势而为,形成促成各方会商讨论的基础。


天时既定,面对问题,能否突破“禁区”,在于记者的魄力担当。手持“发令枪”的总编辑王燕生先生是中国青年报系出身,那时候许多有影响的新闻报道是中国青年报打头炮,包括中国青年杂志早在1980年就推出了轰动一时的“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大讨论,中青系许多骨干还成为其他行业媒体的领头人、创办人,是新闻界的“中青现象”。从中青系出来,王总的新闻观、新闻眼、新闻胆自然带有中青色彩。


“小玻璃”问题一出来,王总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难点与痛点,特别是“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能否爬坡过坎上台阶,既需要自身努力,主动求新求变求强,也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给予转型提升的时间空间,不能物资匮乏时鼓励建厂,现在遇到问题就“一刀切”、一棍子打死,脱离国情农情,违背市场化、法治化精神,造成新的更大问题。由是,他大胆地举起了“发令枪”。


接令起跑,我知道首先脚底要勤,采访必须扎实充分,只有扎实采访,才能成就报道。问题性报道,怕的是事实不准确、事实有漏洞、事实不充分,导致观点立不住,经不住推敲,经不住质疑。反过来,采访深入扎实,事实本身就构成强大逻辑与鲜明主题,写作就有了底气,文章就有了厚度。所以,采访这一关一定守好。


那段时间全部精力都扑在采访中。有不同类型的玻璃企业,如股份公司、家族企业、私人企业、国有企业,好的、差的、转型的,沙河本地的、北京的,等等。当年沙河市人所皆知的“康必得治感冒”企业,就是从小煤矿转身过来的。有不同部门、场所的采访对象,沙河市环保局、建材局、农业局、乡企局、地方能人,中国社科院、原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建材局,等等。还从国内外相关资料中了解到,对玻璃废渣之类的固体废料,仅有少量废渣用于沥青路面防滑,回炉处理依然是主要做法。


几个情景至今难忘。在沙河市乡企局大厅内,第一眼就见到一块大黑板,上面粉笔字工整地写着“谁来帮乡镇企业一把”的文章,是我前几天发表在乡镇企业报上的,局里当时就抄写在黑板上了,这更让我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到原国家环保总局,固废处同志告诉我,再生玻璃以玻璃废渣为原料,是固废处理好办法。事先没有联系,我直接到北京郊区一家有名的“小玻璃”企业摸底,厂长知道我为此事而来,中午特地拧开了热乎乎的小瓶“二锅头”。就这样,一张清晰的“玻璃图谱”逐渐形成。


时光荏苒,“小玻璃”已一去不返,但从中体现的新闻精神并没有成为新闻“易碎品”。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我们都有许许多多的新老问题,有许许多多的新旧困难。这些问题与困难,需要记者与时代一起思考,一起面对,并努力以闪耀着“时代精神、使命担当、扎实采访”生命力的作品彰显新闻责任,点染新闻天空。

主编:刘娟编辑:蒋婷婷校对:李媛 毛洁——The  End——

往期推荐

7平台自媒体大V须前台实名!究竟有啥影响?

443个热搜、话题阅读总量27亿+!总台这档文化节目获国际大奖

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探索十年,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