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纸媒圈都吵翻了!采编收入三分之一来自新媒体就是真融合?

陈莹 传媒茶话会 2024-03-31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读
“是不是真融合,要看每位员工的收入构成。如果纸媒员工的收入和以前一样,没有创新业务的收入,那就不是真融合。”
这是一名省会城市党报社长提出的观点,引起业内广泛热议。
报纸采编人员的新媒体收入能与融合成果挂钩吗?何为真融合?
传媒茶话会对话多位业界学界专家,就此展开讨论。




01

这些媒体报纸采编人员已有新媒体收入



上述社长不仅抛出从采编员工收入看融合的观点,还提到“现在,我们报社纸媒采编人员收入有三分之一来自新媒体业务,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力度”。

  

其中一个获得新媒体业务收入的方式是这样——通过将报纸内容数字化建起了数据库,以此为基础承接了当地新思想教育基地的建设任务,让数据焕发新的价值。


“我很赞同这位社长的观点。”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主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周劲表示,如果一家传统媒体单位纸媒员工的收入构成和以前一样,没有创新业务的收入,那就意味着这家媒体单位的融合,走的是“相加”路线,而非“相融”路线。


“每个采编一线的媒体人,都要实现从思维到技能的变革。只有个体的质变,才会有集体的裂变。”周劲说道。



焦作日报社社长王爱军也表示:“媒体发展的成果理应惠及每一个人,员工收入随着媒体深度融合的推进得到提高,是检验真融假融的试金石。

  

在盐阜大众报和焦作日报,纸媒采编员工已经有了新媒体业务收入。


“我们员工收入较融合前一直在稳步增长,增长的大部分来自新媒体业务。”王爱军分享说,焦作日报开展的新媒体业务多种多样,主要是三微(微博、微信、微视频)一端N号(央媒及商业平台各类账号),同时全方位开展了焦作市所有城区融媒体和市直各主要委办局政务新媒体合作运维业务以及面向全社会的新媒体广告推广、视频拍摄发布等业务。


在采编经营两分开的要求下,焦作日报社按照“四全媒体”的要求实行全媒体采编架构,所有记者都是全媒体记者,纸媒编辑也可以通过执行新媒体编审任务获得一定收益。


再看盐阜大众报,设有“报、网、微、端、阵、号、厅”七大发布平台,开展的新媒体业务按数字产品分有:全息报纸、电子特刊、短视频、网络专题等。此前,盐阜大众报创造了一天92个版面创收300万元的好成绩。


这些业务与盐阜大众报采编员工收入息息相关。“报纸采编人员的收入构成分为基本工资、管理薪酬、绩效薪酬和调剂薪酬,其中绩效薪酬以工分为计量单位,工分构成细分为内容生产分、产品等级分、产品传播分。”周劲解释说。


据了解,盐阜大众报采编岗细分为全媒体采编岗和新媒体采编岗,报纸采编均为全媒体采编岗,新媒体采编人员主要分布在客户端、数字产品部和公众号运维部,客户端和公众号运维部人员收入相对固定,集团下达工作目标,按人均固定分值交部门,由部门负责人根据每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分配。数字产品部人员的薪酬结构跟报纸采编人员相同。



02

难以界定“新媒体业务”,无法判断融合成果



对于上述观点持不同意见的也旗帜鲜明。


重庆日报副总编辑姜春勇认为,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中,新媒体对党报经营的赋能作用越来越显著,除了硬广,还有政务服务、会展、大型节庆活动执行、新媒体委托营运等,所谓新媒体运营直接收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占比并不高,甚至不足以覆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成本。

党报员工薪酬发放是个综合评价系统,新媒体收入反映在员工收入构成中的对应性并不那么直接和明显。“不少党报采编人员为新媒体写稿有稿费收入,但这部分收入不宜作为传统纸媒媒体融合效果的标准。”姜春勇表示。



不同部门员工收入可以作为媒体融合的一个评估指标,但不能仅用这个指标来简单评判融合成果。特别是对于转型融合中的一些行业媒体,纸媒体和新媒体两者的营收是掰不清楚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丁以绣说,他们单位纸媒和新媒体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单位,各自单独核算,但是纸媒部门的营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媒体赋能的传播力,新媒体的传播力首先需要纸媒部门人员提供的优质内容。

丁以绣还提到,还有的行业媒体,新媒体部门负责整个单位的办公信息化、采编智能化、数据资源化工作,成本在新媒体部门,但使用和收益是整个媒体集团的。这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以后会逐步解决。


一名资深媒体人直言“这是一个伪命题”,在他看来媒体收入都是基于内容和品牌,而内容生产和品牌打造必须依托于融合转型,所以无法直接区分收入来源的比例。


新京报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案例,目前仅留7人办报,但新京报通过深化改革推进深度融合,抓住关键环节,瞄准变革所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全媒体转型之路,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平台建设、运营传播、经营转型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独创性与典型性。



实际上,传媒茶话会调查了央媒、省媒、市级媒体、行业报的纸媒采编员工收入构成情况,通过报纸采编人员新媒体收入倒推融合成果的逻辑或无法成立。


情况一


一些媒体执行工资总额的薪酬模式,这类媒体员工收入往往由基本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较为固定,员工收入与媒体融合转型成果不挂钩。

  

以农民日报为例,据副总编辑江娜介绍,报社采编人员收入主体的考核依据还是报纸文章和版面,不过在各类好作品评选、采编人员评优评先上向媒体融合倾斜。


因此,虽然收入占比有限,荣誉激励效果很明显。目前,农民日报已经建立起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在自有平台建设、优质品牌栏目、内容运营等方面均已取得一定成果。


情况二

据一家行业报副总编辑介绍,该报采编人员兼顾纸媒与新媒体采编工作,采编员工薪资构成有基本工资、奖金、融媒体绩效三块,其中奖金根据不同员工的个人岗位系数设置13档标准,融媒体绩效收入根据相应考核标准执行。此外,该报新媒体运营业务全部由新媒体中心执行,也就是说报纸采编人员完全没有来自新媒体运营业务的收入。


情况三

中国航天报社融媒体编辑部分为报纸编辑和政务新媒体两个团队。其中,报纸采编人员做的网络新媒体基本是报纸内容的延展,几乎没有新增收入。这些人员之外,另辟出几人组成政务新媒体团队,承担上级的政务新媒体任务,对应收取一定经费。


中国航天报副总编辑索阿娣向传媒茶话会介绍说,报纸采编人员的薪酬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构成。报纸采编人员需要承担起《中国航天报》报纸、网站、新媒体的内容编发,进行一体化管理。因为网站、新媒体没有单独经费,所以采编人员只能用工作量整体换取劳动报酬,其中有少量对应着新媒体。

情况四


重庆日报采编人员的薪酬由基本工资、稿酬、好稿奖、季度奖、年度奖等组成。 


姜春勇介绍说,目前对记者写稿考核采取的是对其在重庆日报客户端发稿数量和质量进行等级打分的方式,在纸媒刊发的重点报道可以提高该篇稿件质量考核等级,但不重复计酬。这和媒体融合效果如何没有直接关联度。



真融合的指标不应只是员工工资是否增加一个指标,况且员工工资增加未必能体现融合的真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漆亚林提出了上述观点。“真融合更应体现在跨业务、跨媒介、跨产业、跨文化融合的向度、深度和效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媒体结构性改变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值得肯定的是,媒体在进行融合创新过程中,对拓展业务边界、创新业态、形成新的营收结构和价值模式,以及提高员工待遇起到积极作用,也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媒体行业,进入“主阵地”进行舆论引导,这是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要求和作为。


这一观点启示一些纸媒在融合改革时,打破原来广告+发行=基本收入的营收结构,去依托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基础架构,生成新的业务板块和创收项目。”漆亚林表示。



03

判断融合成果不妨看看这些指标



在漆亚林看来,真融合要体现是否依托技术赋能,通过组织机构、工作流程、绩效考核等业务单元的优化与再造,形成内容、技术、平台、经营与管理融合的一体化发展,创新话语表达体系和产品形态,既有流量,又有质量。


“我认为‘真融合’的‘真’可从两个方面来看:融合态度的真和融合状态的真。”丁以绣进一步表示,态度的真特别重要,在融合的道路上,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融合认同、看得到前景的融合目标、实实在在的融合举措,以及持续的融合产品和服务收入,即便一时在新媒体上有些收入,也是不可长久的。



今年已是媒体融合的第10个年头,可以从哪些维度衡量融合成果?


1.持续的高质量内容生产能力


姜春勇认为,衡量媒体融合成果的维度之一就是“是否具有可持续生产、传播高质量融媒体产品的能力”。他强调说,一定不是偶然地,或者在重点节点才生产几个产品。


索阿娣对此表示认同,在她看来融合真成果,首先就是“作品有策划力、原创力、传播力”,正是持续践行这一融合理念,凭着对新闻精品的不懈追求,中国航天报连续3年获得中国新闻奖,最高至一等奖。


2.新媒体直接收益成为重要支撑


新媒体综合收益是否成为传统媒体营收的重要支撑,应该是判断媒体融合成果的一个重要维度,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媒体直接收益会逐步提高,这是大趋势。但判断的维度不是直接体现每位员工的收入构成比例上。”姜春勇认为。


索阿娣的观点更近一步,她提到融合真成果“不仅有人付费买单,还要能反哺创作力”。也就是说,媒体可以通过营收来反哺优质内容的生产,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正循环。


3.其他指标


除上述指标,王爱军还提到:“员工收入构成是显现的经济效益,更值得考量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


通过深融,距离建成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目标还有多远?通过深融,媒体“四力”和新闻工作者“四力”提高了多少?通过深融,媒体跟人民群众的距离拉近了多少,服务中心工作的水平提高了多少?等等,这些都是衡量融合成果的尺子。 


如今,距离两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已经过去3年时间,加快推进深融的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而喻。何为真融合的问题,值得各媒体思考。


本文图片来自微信公共图片库
主编:刘娟
撰稿、编辑:陈莹
校对:李媛 毛洁
——The  End——

6年磨一剑,传媒茶话会主编的《传媒实操小红书》系列新书终于面世啦!





内 容 介 绍


“传媒实操小红书”是由传媒茶话会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实操系列图书,既包含重大纪念日报道防错指南、两会报道注意事项、常见字词标点差错解析等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掌握的避雷建议;又有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点评、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等不可不知的采编技巧;还有10万+选题长什么样、如何打造新媒体爆款等不容错过的爆款经验。



购书方式


即日起,广大网友可以联系工作人员7折购买“传媒实操”系列图书。


图书销售客服专线:刘老师,电话15313967256(微信同号),也可扫码添加微信

  END  


往期推荐

如何以榜样力量引领可持续的未来?总台这样回答!

周六招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南广播电视台、新京报等【共10家】

甘当“搬运工”“二传手”?记者不该犯“材料依赖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