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制示教片到国家精品课,这个金课不一般!
编者按
“我们的学生都很优秀,在大学学习成长的这段经历特别宝贵。作为老师,我常常想:怎么能够把这门课教好?教学目标是什么?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通过什么形式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为了上好《健康评估》这门课,北大护理学院孙玉梅从承担课程教学任务以来,经常这样问自己。不断钻研,适时创新,坚持自己的教学初心,致力学生的学习体验,她和《健康评估》课相伴二十多年。
1997年,孙玉梅留校工作,跟着前辈吴光煜教授学“教课”。2003年,她开始独立承担课程负责人的任务。2019年1月,教育部公布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北大医学有2门入选,她这门课是其中之一。2020年11月,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健康评估》课程再次上榜。
健康评估课程视频
从自制示教片到慕课精品
——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
“这门课应该是一个特别有意思,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课。”孙玉梅说,她从1997年留校就植耕于《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起初是跟着前辈吴光煜教授学“教课”,2003年开始承担课程负责人的任务。
深知《健康评估》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孙玉梅总是紧紧把握这门课“由基础向临床过渡”的特性,也坚定地认为,“要想上好课,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紧密结合,她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彩色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优势,让知识传授和技能学习变得更加形象生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护理学院的老师们在教学准备中是用磁带录制好“听诊音”,课堂上拿录音机来播放,后来,技术改进了,可以把磁带转录成音频文件,用电脑播放。
“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问诊的技巧”,孙玉梅认为,有必要制作一个示教片。于是,她开始自学苦练“网络三剑客”技术,组织学生拍摄了第一部示教片“角色扮演”。有了示教片,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问诊技巧”,也能够更好地体会“技巧”在实际问诊过程的运用。
示教片——角色扮演
“那时候录音录制条件不太好,噪音很大,但也算是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孙玉梅一边回忆,一边讲述她这些年来“追赶”新技术的经历。
在得知学校教育处开始提供e-learning课程平台,孙玉梅当机立断,把所有的教学音视频和学习资料均上传至平台。这样一来,学生可以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只要访问平台即可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她认准了的目标,再难也要攻克。青年学生对新鲜事物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敏锐感,激发着孙玉梅奔跑的脚步。
示教片——身体评估操作示范
从设计拍摄脚本,到录音录像,再到视频剪辑制作,孙玉梅依靠自学,完成了课程教学手段的更新换代。她还带领教研室的年轻老师一起,与网络学院技术人员合作完成《身体评估操作示范》示教片制作,由人民卫生音像出版社出版,成为那段时期重要的教学资源。
此后,又在示教片基础上完成了《身体评估实践指导手册》,使原来的文字版“实习手册”升级为彩图版,更便于学生实践练习过程中参考。
彩图版“实习手册”
2013年,一向注重教学手段与时俱进的孙玉梅,听说“慕课”之后,便被这个“新事物”所吸引。她通过学习新技术,产生了做慕课的想法,随后主动报名参加了北大有关慕课制作的培训。
已过而立之年的孙玉梅,卯足了劲儿接受新挑战。
“起初,我是单枪匹马自行实践,用PAD在办公室进行录制,然后自己尝试后期剪辑制作。虽然没有技术团队的支持和包装,但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半年多的准备,获得了学校的审核。”2015年5月,慕课在edx正式上线。“看到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加入到了课程的学习,还是非常开心的!”
孙玉梅说,当时由于国际网站的访问限制,影响了国内学生的加入。因此,2017年她决定将课程开设在国内的平台。在教研室教师的配合下,对所有授课视频进行了重新拍摄。
忘不了2017年那个难熬的寒假,天天泡在办公室,忙乎后期编辑制作。孙玉梅感慨,当时遇到各种问题,也让自己感觉每向前推进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软件技术的使用。令她惊喜,也颇为感激的是,时任护理学院教学副院长路潜教授发现她“艰苦”备课时,推荐了专业的技术团队,并争取了相关经费支持。
有了经费和专业技术支持,课程推进的效率大大提升。经过两个月奋战,《健康评估》慕课于2018年3月5日正式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参加学习人数很快超过万人。为了满足更多学员的学习要求,6月即开第二期。尽管两期课程间隔时间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课人数,但第二期也超过了8000人。
2018年底,《健康评估》慕课,被认定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几年来,这门课也是在校学生开展翻转课堂的重要资源。
《健康评估》MOOC课程
从案例教学到翻转课堂
——为了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
《健康评估》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就特别强调与临床的结合。孙玉梅提到,自学新技术让自己始终不落伍,力求课程技术手段的常教常新,这只是技术层面,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更为核心的内容。
2003年,已是《健康评估》课程负责人的孙玉梅,为了把这门课上好,在已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创新探索,积极开展了PBL教学。
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大潮中,北医首当其冲,最早开始PBL教育模式的试验和改革。2005年底,孙玉梅参加了在香港大学的短期PBL教学参访活动,回来后即在原来的案例教学基础上尝试PBL教学。
“当时护理专业招生规模还不大,一个班二十多人,三个老师,一个老师带七八个学生,PBL开展的效果很好。2013年招生规模扩大至一百人,这对PBL教学的开展带来很大挑战。此外,PBL需要将案例、问题先提供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开放性地查找材料,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低年级的学生在文献查阅等方面的基础还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
孙玉梅讲到,面对学生扩招,PBL实施中的优势和问题显现出来。教学方法总是需要适应现实,需要持续地改进。此时,恰逢翻转课堂逐渐走入高校。
翻转课堂是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学习,并完成相关的测试和作业,做好相关知识准备,在课堂上则是开展更有挑战的教学任务,比如进行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
通过对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理解不断深入,孙玉梅认为,这是一个解决PBL教学面临现实问题的好方法。于是,她很快着手尝试将翻转课堂引入课程教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参与度也更强。
为了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她积极寻求技术上的解决方案,从最初的Kahoot,到后来的雨课堂。经过两年的尝试,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在有了慕课课程后,开展翻转课堂也更为便捷。
参加相关培训的证书
参加《翻转课堂教学法》MOOC学习获得的优秀证书
从单向讲授到双向交流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离不开来自授课对象的反馈,一门课的好坏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孙玉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牢记着这份初心,除了坚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外,还十分看重学生们的课后反馈。在她看来,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课程体验是评价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公尺。
《健康评估》课程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孙玉梅经常会找机会与同学们交流,一方面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及知识点的吸收与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希望得到学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的反馈。
要么是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个别沟通,要么是在结课后组织学生开座谈会,围绕的主题始终是“如何上好课”和“如何使学生从课中受益”,比如聊一聊上完课的感受或收获、课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然后根据学生或正向或负向的反馈,对既定教学方案、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和安排。
孙玉梅举例讲到,学生按照课程要求学完理论知识后,要去临床见习。在见习过程中,她发现学生的表现普遍比较紧张,有的见到病人或看到家属后甚至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她便产生了开展角色扮演和示教片的想法,出发点就是想帮助学生提前练习问诊过程,先到课堂上来模拟演练,然后再去临床进行实战。通过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演练中呈现出的共性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
此外,学生之间也会针对某些个性问题相互点评并交流,学生个人技能在实战演练和交流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让每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孙玉梅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论实践课,还是理论课,都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作为学生的指导者、支持者,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情境和平台,扮演着幕后导演的角色。
“现在我特别高兴的是,《健康评估》这门课已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许多学校来我们这里访问和学习有关的经验。”看着《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资源和体系趋于完善,孙玉梅十分欣慰。
从2003年开始担任课程负责人,到2018年成为国家精品课程,再到2020年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这一路虽历经艰难,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孙玉梅二十年如一日,一心只为教学,始终注重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程体验。
“其实我也很喜欢做研究,不过作为老师,首先还是要教好学生,不能误人子弟。”孙玉梅说,“人的精力有限,在教学方面投入时间多了,科研方面的投入就会相对少一些。我对教育教学拥有极大的热爱,不管是讲课还是备课,又或是与学生交流,我都乐在其中。”
孙玉梅与学生们在一起
相关阅读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来源/北医报
图片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宣传部 武慧媛
编辑/魏晓莹 武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