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在北大医学,以应用能力服务国家需求

立德树人的 北京大学医学部 2023-09-14

# 编者按 #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国家需求为导向

以质量提升为核心

“新时代北大医学研究生教育卓越发展计划”

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能力

领航探索新时代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之路

为加快推进医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贡献北大智慧


全科医学

药学应用型博士

公共卫生应用型博士

高级执业护师

医学技术应用型研究生

……

面对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

北大医学积极探索构建与医疗健康相关的

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全科医学

全科医学学系成立

2011年,北大医学部成立全科医学系,并在附属医院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2012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招收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校之一。2017年开始招收全科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在充分借鉴国外全科医学领域先进培养经验的基础之上,构建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位一体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以培养未来全科医学领域的教育者、研究者和领导者为目标。

培养特色

全科住院医研究生技能培训

学校科学设置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注重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和反馈科室考核结果;提供海外交流培训机会,资助优秀研究生赴英国考察学习。

经过不断实践,北大医学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医院—社区—政府”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这一探索获得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此培养模式已经初见成效,毕业的全科医学研究生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一线,成为深受欢迎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骨干。2020年建立了全科医生专科医师培训体系,制定了培训细则和考核方案,进一步促进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

作为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单位,北大医学通过多种形式对全国全科医学师资及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促进全科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培养成果

全科医学研究生毕业生接受央视采访

截至目前

全科医生师资海外交流培训开展10批,共培训210人;

全国全科医学师资骨干培训开展12期,共培训4000余人;

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发展国际学术交流会举办8届,共参与3000余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科人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将成为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推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


药学应用型博士

2015年北大医学开始药学(临床药学)应用型博士(Pharm.D)的试点论证工作。2017年列入专项招生计划,正式由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试培养Pharm.D。

培养目标

Pharm.D旨在培养服务于患者合理用药专业领域的领军型人才,即具有扎实的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医学知识,系统的临床药学实践技能,较强结合临床需求的科研与创新能力,适应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模拟教学系统示例图

课程体系

以培养具备合理用药专业知识的高级药学人才、药学相关管理专家以及具有解决企业研发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药学人员为目标,构建了以高级药物治疗学医药政策专论临床研究方法药学实践临床思维与技能训练为核心、其他相关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

培养特色

高仿真模拟人系统案例教学

医院轮转

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理论学习、药学实践和专题研究相结合,注重提升学生药学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相关管理能力。采用学院与实践基地合作培养模式,组建优秀师资队伍,实施双导师制以及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等方法,构建了兼具学校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药学应用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创新性开展博士资格考试与临床技能案例考核的有机结合。在培养关键节点强化教授会制度、培养过程采用导师组责任制和全组定期实践与学术研讨会制度,提升不同实践医院和不同实践专科之间的横向交叉融合,从教学过程、管理机制、质量控制多角度引导以临床用药问题为导向的实践与科研训练培养。

2017年以来,药学院已初步积累了培养经验,形成了具备鲜明的实践培养特色的培养体系,构建了一支以博导和硕导为核心,20多名带教老师为辅的导师组团队,逐步构建了医药紧密结合的药学博士师资队伍。

Pharm.D 国际交流与培养

积极与国外药学院开展教学合作,先后与美国Pharm.D培养著名院校University of Kentucky、Universtiy of Michigan、Universtiy of Connecticut以及Universtiy of Nebraska等多所美国大学密切合作,先后接收美国Pharm.D学生40余人次完成Pharm.D教学高级临床实践(APPE)教学,教学团队融入美国Pharm.D教学课程和临床药学实践情况。借此,成功打造了中国首家具有国际药师师资认证、药学实践培养国际互认的药学博士实践教学平台,保持与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同步且互认,保持现有教学与实践体系的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

共招收25名药学博士生,招生来源主要为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硕士毕业生以及医院

临床药师;

首批药学博士已于2020年5月顺利毕业,并且均在医院临床药师岗位承担关键的临床

药学工作,开设创新服务模式,引领医院药师转型。


公共卫生应用型博士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DrPH项目研讨论证会

公共卫生应用型博士(DrPH)通过论证于2017年正式招生,录取生源为具有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人员。目前招收的学员主要分布在各部委、省市健康相关领域的重要机构,多为单位部门负责人或公共卫生领域的业务骨干。

培养目标

DrPH旨在培养在公共卫生相关应用领域从事现场实践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如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者、公共卫生高级咨询专家以及公共卫生高级研究者等。

培养模式

项目的培养模式以产出为导向。设置“流行病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慢性病人群防治应用”“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及干预研究”“卫生经济政策评价”“儿童生长发育/肥胖流行病学”以及“儿童青少年健康及影响因素”等方向。

依据就业单位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构建公共卫生博士课程体系,强调深入基层发现问题,加强学员宏观、大局思维的培养。

论文选题


结合学员自身的公共卫生实践,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创新价值、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课程设计


强调学习研究方法的同时,注重其在具体公共卫生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政策制定中的运用;
将专题讲座、考察、研讨等方式纳入到教学体系,提高DrPH解决问题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为此,公共卫生学院新开设了7门DrPH必修课程,通过顶层设计、重新设置课程框架体系,打造真正有别于学术学位博士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着手公共卫生专业博士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体系建立、培养教学案例的编写。

培养特色

培养采取导师小组负责制。公共卫生学院优选师资,由具有较高的公共卫生专业领域知识水平的教授专家,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来自公共卫生相关管理或专业机构的行业导师,开展双导师制,联合培养,以真正促进产教研融合。导师小组负责对DrPH学生的培养全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估,包括安排课程、讨论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过程质控、研究结果分析、毕业论文撰写与论文答辩等。

公共卫生DrPH项目代表团赴世界卫生组织交流访问

在北京、山东、广东、内蒙、浙江等国内多地建立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并在非洲马拉维、亚洲缅甸和欧洲格鲁吉亚、瑞士建立了海外教学科研基地。鼓励学生在读期间到国际卫生机构和科研机构实习研修,学习跨文化、跨洲际、跨国家的公共卫生职能和运行机制,了解国际公共卫生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全球健康理念、拓宽全球健康视野、提升公共卫生专业交流能力。

公共卫生学院于2017-2020年招收4届DrPH学员,首届公共卫生应用型博士已于2020年6月顺利毕业。


高级执业护师

高级执业护师培养可行性研讨会

2017年,正式招收了国内首批慢性病管理高级执业护师(NP)方向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9年,与美国中华医学会合作启动了国内首个非学历NP培养项目,并探索NP培养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对接模式,吸引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优秀护士加入NP队伍。2020年,增加高级执业护师(NP)方向非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轨道。

培养目标

北大医学立足国家需求,聚焦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井喷、基层医疗服务人力不足等关键问题,借鉴国际经验,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切入点,以慢性病为突破口,在国内首开慢性病管理方向高级执业护师(NP)双轨制培养模式,激励护士更加充分地实现专业价值,培养具有一定独立执业能力的高水平护理专业人才,促进中国护士传统角色改变。

高级执业护师硕士研究生和学员的课堂学习

培养特色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通过与国外友好院校的交流合作,选派高年资教师前往海外名校访问学习,并邀请国外NP教育专家讲座培训,培养医护共同参与的导师团队,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NP培养体系。

课程体系


以国际NP培养通用的3P课程为核心(高级健康评估、临床药疗监护、高级病理生理);
包括NP专业角色发展、护理与卫生健康中的领导力、常见慢性病预防与筛查、慢性病管理与自我管理等系列课程;

由医生、护士、学院教师共同担任课程教师;

临床实践环节


建立以医疗实践为重心的不同专科轮转计划,通过资格考试、出科考试、阶段考核层层严格把关,培养学生扎实的医疗和护理实践能力;
建立了较为成熟的NP教育课程体系和同质化临床实践及考核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可在全国推广的《北京大学NP培养标准及规范》。

高级执业护师学员参与2020年援鄂抗疫

截至目前

已有两名NP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从事临床实践工作;

第一批顺利完成NP培养项目的16名学员,已经回到各自的城市,为不同执业场所的NP岗位设置而努力。

培养意义

NP培养是开拓性、前瞻性的工作,也是踏出破冰之旅的第一步,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在全国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急需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特色NP的探索之路,也产生了非常积极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全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尊重和认可


医学技术应用型研究生

医学技术研究生1班新生参加医学部新生入学教育

医学技术研究生在机关党总会支组织下参观北京大学校史馆

首届医学技术-康复治疗学硕士学位授予座谈会合影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各种床边应用的抢救、治疗专业仪器不断推陈出新,需要经过专门训练,能熟练操作各种仪器并熟悉临床工作的专业人员。但在国内综合三甲医院从事临床一线辅助工作的医学技术人员处于一种紧缺且水平偏低的状态。在国内,此类医学技术人员的培养只能通过攻读相关专业的科学学位,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北京大学2015年启动专家论证,2017年试点开展呼吸治疗、眼视光、放射物理、康复治疗、口腔修复工艺等领域高级人才的招生培养,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探索与国际接轨、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医学技术硕士专业学位(MMT)研究生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呼吸治疗技术领域

主要培养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者给予诊断、治疗和护理的高级技术人员

眼视光领域

主要培养运用光学技术保护眼睛健康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放射物理治疗领域

主要培养放射治疗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等领域的高级技术人员

康复治疗领域

主要培养主要培养负责康复评定、制定康复治疗处方,对患者进行功能恢复等相关治疗的高级专门人才

口腔修复工艺领域

主要培养用符合生理的方法制作义齿、各种修复体及矫治器的高级技术人员

培养方式

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采取由高校、医院及跨学科专业导师组成的导师小组或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侧重实践技能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的紧密结合,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对该行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素材来源于研究生院和各学院

编辑/宣传部 韩娜

题图/王崇锟

排版/王崇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