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北大医学做了八年!
编者按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这件事
北大医学一做就是八年
一批批援藏专家们压茬交接
不仅把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
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经验带到了高原
还大力提升了罕见病、疑难病的医疗诊治水平
为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国内优质医疗服务
和“大病不出藏”的兜底目标
做出了不懈努力
西藏自治区首例
下颌骨劈开颅底咽旁肿瘤手术
2022年9月26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章文博担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期间,完成了首例“下颌骨劈开入路左侧腮腺深叶、颅底咽旁肿物切除术”,实现了该院口腔科在口腔颌面外科专业领域的新突破。经西藏口腔医学会确认,该手术在自治区尚属首次。
CT显示肿瘤位于颅底咽旁区域
范围大,紧邻颈部重要血管神经
患者今年30岁,2年前发现左侧咽部肿物。3个月前,自觉肿物逐渐增大,有轻度吞咽困难,在外院检查发现“左侧咽旁占位性变”。近一个月来,口腔内肿物增大迅速,已经严重影响到进食和呼吸。
患者于9月24日来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急诊就诊,口腔科旦增念扎主任与章文博医生对患者进行了仔细的临床检查和增强CT检查,发现患者左侧腮腺深叶、咽旁颅底区域有一巨大占位性病变,最大直径达到7cm,患者的气管已经受压移位,咽腔变窄。一旦肿物进一步增大,将阻塞呼吸道,病情危急,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
章文博和旦增念扎主任共同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经医院疫情防控办、医务处、急诊科、缓冲病房、手麻科等多部门协调安排,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原则的前提下,为患者开辟了救治的“绿色通道”。
手术团队在手术中
患者于9月26日中午入院,下午5点半进入手术室,全麻下行“下颌骨劈开入路左侧腮腺深叶、颅底咽旁肿物切除术”。由于肿瘤范围大,位于腮腺深叶、颅底咽旁,需要采用“下颌骨劈开”的手术入路显露肿瘤;并且肿瘤紧邻颈内动脉、迷走神经、面神经等重要血管和神经,存在很高的手术难度和风险。
在章文博的带领下,手术团队经过3小时的奋战,顺利切除肿瘤并完整保护了患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手术成功!
西藏自治区首例
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正Nuss手术
2023年1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团队开展了西藏地区首例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正Nuss手术。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胸部肿瘤研究所执行所长陈克终和心胸外科尼平主任的带领下,胸外科团队联合麻醉科合作,同一天成功完成3例不同程度的胸廓畸形手术。
患者术中腔镜情况
其中一位患者为一名15岁男性,入院诊断为胸壁畸形:漏斗胸;患者于出生后发现胸骨下凹陷,随着生长发育凹陷越发严重,因患者就诊时已超过漏斗胸较好的手术年龄,传统漏斗胸手术对患者来说风险较大,经科内讨论后,拟定行“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正Nuss手术”。
术前术后对比
胸腔镜外科手术是使用现代电视摄像技术和高科技手术器械装备,在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被认为是上世纪末胸外科手术的最重大进展。自从人民医院王俊院士1992开展我国大陆地区第一例胸腔镜手术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胸腔镜手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胸外科的绝大部分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几乎无出血,患者术后当天即可活动,复查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
西藏自治区首例胸腔镜辅助下漏斗胸矫正Nuss手术的开展,标志着人民医院胸部微创手术的全面性上升到新的高度,也为西藏地区广大漏斗胸的患儿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积极救治危重症患儿
创造生命奇迹
2022年10月,北大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挂职)茹喜芳指导当地儿科、肾脏内科、普通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联手救治了一例危重症患儿。
10月的拉萨,一名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循环不稳定、感染指标严重超标、多器官功能障碍的6岁女童紧急转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按照此前制定的疫情防控措施,她立刻被收入儿科缓冲病房,此时的她还伴有消化道出血及肺出血,生命危在旦夕。
儿科缓冲病房团队积极救治患儿
据家长讲述,孩子因出现突然“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在外院就诊,进行了“小肠扭转复位术+坏死小肠切除吻合术+阑尾切除术”,并予积极抗感染和支持治疗,术后出现了合并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多器官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持续少尿、肌酐和尿素氮持续上升等严重情况。眼看孩子有生命危险,家长决定紧急把孩子转到自治区医疗救治水平最好的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特别是这里有北大援藏专家,这是挽回孩子生命最后的希望。
了解病史后,茹喜芳当机立断,制定了诊疗方案指导患儿救治;儿科副主任赵蓉带领儿科缓冲病房医护团队积极给予患儿呼吸循环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专家们判断,需要给孩子马上进行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作为关键的生命支持,从而改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横纹肌溶解。但是,患儿生命体征不平稳、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最低14×10^9/L)、存在多发出血,这项治疗措施的风险极高。
儿科缓冲病房团队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等综合救治
儿科缓冲病房并未常规配置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装备,茹喜芳马上协调其它学科进行支援:向肾脏内科借调血液滤过仪供紧急使用,请麻醉科紧急给患儿进行气管插管。经过大家的精诚合作,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和综合治疗顺利开展。
当一项项救治措施落实后,时间已是深夜,此时的儿科缓冲病房灯火通明,大家要亲眼看到患儿脱离生命危险才能稍稍放心。吴红主任医师、护理教学组长巴桑和洛桑平措护师一直守在患儿床旁,密切观察着病情和每一项检查指标,根据病情实时调整,大家全力以赴,同患儿一道与病魔殊死抗争。
经过综合救治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患儿有所好转,但仍旧反复发热,白细胞、CRP等指标进行性升高,吴红主任医师一次次来到床前查看孩子的情况,持续调整着救治方案,特别是控制感染的方案。
专家们判断,孩子病情的关键仍为腹腔感染,需要积极干预,因此为她紧急安排了腹部CT检查,提示存在肠梗阻、大量腹腔积液。在茹喜芳协调下,儿科立即发起了多学科会诊,请求外科专家协助治疗。
普通外科团队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普通外科副主任边巴扎西、云丹副主任医师、索朗达杰医生以及麻醉科团队马上响应,冒着极大风险紧急施行乙状结肠切除术和结肠造瘘术。术中见乙状结肠全段坏死、腹腔内大量脓液,手术团队克服各种突发情况,积极配合,有效衔接,严谨细致、争分夺秒地操作着,顺利完成了手术。
茹喜芳(右)带领儿科PICU团队为患儿查房
虽然孩子病情依然危重,但大家总算看到了一丝曙光,经过几天悉心的护理,患儿由儿科缓冲病房转入儿科PICU,在茹喜芳的指导下,蔡桂梅副主任医师、卓嘎副主任医师和平措央吉主治医师仔细观察着患儿病情,为患儿救治进行着细微的调整。
事实证明,多学科团队的精诚合作和儿科医护的精心救治是有效的,患儿感染一天天好转,器官功能逐步恢复,医生们先后停止了血液净化治疗,撤除了呼吸机支持,拔除术后引流管……当看到孩子开始小口小口吃着饭、喝着水,家长面容舒展地和她说笑时,前来查看病情的所有专家都格外欣慰,大家再一次创造了生命奇迹!
京藏携手
成功救治罕见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
2023年1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在援藏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郝一昌副主任医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帮扶下,成功救治一例罕见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
患者旺姆(化名)4个月前发现右侧腹部肿物,近期,肿物迅速增大,并且还伴有腰腹部疼痛、不适,严重影响旺姆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旺姆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住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发现右侧腹膜后间隙巨大包块。郝一昌副主任医师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考虑旺姆患脂肪肉瘤可能性大。
脂肪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易复发,首次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意义重大。
看到旺姆的病情,郝一昌非常重视,迅速联系了他的“大后方”——北医三院泌尿外科,开展了一次跨越3000公里的远程会诊。
北医三院泌尿外科张树栋主任、马潞林教授、张洪宪主任医师等多位专家参与讨论,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团队共同商讨最适合旺姆的手术方案。
由于肿瘤体积较大,影像学资料提示肿瘤与腹部大血管、肠管等重要脏器组织边界不清,手术难度大,经团队充分讨论后,为患者制定了经腹开放切除肿瘤的手术方式。
郝一昌副主任医师(右一)在手术中
1月20日,农历春节前夕,在麻醉科等相关科室的密切配合下,郝一昌和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张宝鹏主任医师为旺姆进行手术,历时100分钟,顺利完整切除约23cm×13.5cm×7.1cm的巨大肿瘤(最长直径和排球相当),后经病理结果证实为脂肪肉瘤。
患者为郝一昌副主任医师(左二)和医疗团队献上哈达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出院时,患者及家属向郝一昌医生献上哈达,以表谢意。旺姆说:
不用大费周章去内地,在家乡就能够得到同北京大医院一样专业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这都是党和政府给予我们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素材来源于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北医三院、口腔医院
组稿、编辑/宣传部 韩娜
排版/王崇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