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好大宁帮扶“最后一班岗”
登上高铁列车,穿过太行山脉,途经太原,抵达临汾,下车后再换乘汽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盘山颠簸,终于辗转来到此行的目的地——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
大宁位于吕梁山南麓,西依黄河,北靠永和。在这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正迁、刘聪颖作为挂职干部,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定点帮扶工作。潺潺流水,蜿蜒不息,见证着黄土高原之上的故事。
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最后一班岗
在山西一所中学,礼堂座无虚席。台上,一位嘉宾正分享着自己从医学生蜕变为医生的故事。台下师生聚精会神地听着,掌声与欢笑洋溢在偌大的礼堂中。
这位谈笑风生的嘉宾,正是应邀参加北京大学医学部山西招生组宣讲的医生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李正迁。
2022年12月末,他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刘聪颖接到任命,分别挂任大宁县医疗集团副院长、大宁县医疗集团护理部主任,并于2023年2月来到山西。冬天的黄土高原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彼时,大宁县人民医院刚搬了新址,和最近的县城还有几公里距离。他们吃住都在医院,旁边就是黄河的一级干流——昕水河。冬季是河流枯水期,河面又结了冰,和光秃秃的大山显示出“相得益彰”的荒凉。紧邻医院新址的是移民搬迁安置小区,镇子上冷冷清清……筚路蓝缕的帮扶,就从这片土地开始。
李正迁在山西忻州一中与中学生交流
在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的大潮中,国家卫生健康委自2014年便开始定点帮扶大宁县,充分发挥卫健系统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大宁县朝着乡村振兴的方向发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国家队”,自2016年开始先后共派出挂职干部5批共计10人次,对口帮扶专家82人次,为大宁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李正迁和刘聪颖正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派出的第五批挂职干部,也是国家卫健委在大宁县定点帮扶工作的最后一班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召开帮扶交接会议
大宁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交接会
“大宁县人民医院原来基本没有业务学习。我们来了之后,第一个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议医院为每一个科室配备教学投屏,实施教学。”
将科室的教学形成一种制度,这是他们为大宁县带来的第一课。为了积极推进“学习型医院”建设,他们牵头起草制订《大宁县人民医院教学管理办法》《大宁县人民医院进修学习管理办法》,对帮扶专家的教学任务、院科两级的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在医务科设置教学专员定期督导,在软硬件两方面将医院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不仅如此,李正迁带领相关职能科室,与各级学术团体对接,通过承办11次学术下基层交流活动,将“专家课堂”搬进医院,让本院职工对标、检视、找差距。2023年,先后共有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太原、延安等地的90名学科专家受邀来到大宁授课、义诊或手术带教。专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新,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育崇尚学习的价值观。
李正迁指导科室教学
除了将专家“引进来”,他们还积极帮助大宁县的医务人员“走出去”,特意将相对薄弱的妇产科和内科医护送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免费进修学习;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建立合作,依托健康帮扶、党建共建的模式,建设肿瘤医疗工作站。此外,在黄河对岸的延安支边工作过的李正迁,还积极对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持续派出儿科和康复科骨干到延安免费进修学习。
据悉,2023年大宁县人民医院向北京、太原、延安、临汾四地的三级教学医院派遣医疗、护理、管理进修人员共计33人。一年后,大宁县人民医院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2023年度新院区全年住院量同期增长135.6%,手术量同期增长206.3%,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慢病管理甚至排起了长队。医院焕然一新的同时,也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连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师傅,都从之前对医院不太信任,到后来对医院各方面的改善赞不绝口。”
李正迁指导麻醉医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李正迁主持山西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
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从“输血”到“造血”
“我和正迁老师的共识是:要给大宁带来观念上的改变,从‘输血’变成‘造血’。”
作为挂职护理部主任,刘聪颖不仅积极推动大宁县医院护理队伍建设,更将健康宣教落在实处。山西大宁的口味偏咸,长期高盐饮食使当地高血压患者很多,内科也常常接收到急诊脑出血的病人;有些家住山区的孕妇不注重产检,往往等到分娩出现问题时才到医院抢救……亲眼目睹这些问题的刘聪颖决定组织开展健康宣教,从根源上改变居民身体健康状况。从为护士开展健康科普培训、组织健康科普大赛,到激励护士自发制作健康宣教材料,再到组织护士到校园、农村开展健康宣讲。在定点帮扶的一年间,他们走村入户,全年组织下乡36次,覆盖5个乡镇,5个社区和26个村,将健康的知识和观念传达给当地居民。
“很多时候正是看到了这些,才让我们想起医学的初衷是什么。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厚道’是有多么的重要,治病救人是我们最基本的目标。”
刘聪颖进行健康科普培训
刘聪颖带领护士进行主动接种疫苗宣传
多年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持续派出医疗专业人员,与山西省内的帮扶专家一道,帮扶大宁县人民医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同时手把手带教提升当地医务人员理论和技术水平。要让新技术、新项目落地生根,留得住患者,实现由“输血”到“造血”,还需要靠“学习运动”。医院通过聘任帮扶专家为各科室学术主任,规范授课、查房、带教等教学活动;常态化开设专家门诊,在诊室、病房和手术室实行“面对面”和“师徒式”诊疗带教;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强化临床医师带教意识,提升带教意识和教学能力;对医师和护士分别定期组织理论和操作考核,检验教学培训效果。
此外,刘聪颖还针对每一项开展的新技术,编纂相应的新技术护理常规作为培训的范本。在北京和太原帮扶专家和当地医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一年间,大宁县人民医院共开展32项新技术,医院整体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升,实现了真正的学以致用。
刘聪颖进行一级患者访视
刘聪颖指导护士有创呼吸机的使用
“为了破除各不同科室自为战的局面,我们一直在强调诊疗过程中的多学科合作。”
李正迁认为,基层医院的学科观念淡薄,医生多学科协作理念和意识不足。为鼓励科室间互动,他带领医务科不断强化会诊制度,通过病历质控、医嘱点评、临床路径管理等方式,鼓励就疑难病例邀请科室间会诊。他也强调,让病人在住院期间感受到医生的足够重视与关怀。各科责任护士会在病人出院后一周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出院后康复情况,让医疗更暖人心。
李正迁、刘聪颖在大宁县医院进行科室发展座谈
舒适化医疗,让治病不再忍
在建设学习型医院的“学习运动”中,内科主治医师郭闫敏深有感触。2021年,郭闫敏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修学习了近一年的消化系统内镜诊疗技术。回到医院后,一开始找他做胃肠镜检查的人并不多。随着一些消化道早癌的发现,“大宁县医院也能发现早期胃癌”便口口相传,来做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逐渐增多。郭闫敏庆幸自己技术过硬,一年多进修补上了知识漏洞和技能缺陷。
遗憾的是,很多病人为了节省费用,都是做常规的胃肠镜检查,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可以做无痛条件下的胃肠镜检查。麻醉专业出身的李正迁发现这一现象后,一面完善消化内镜室的麻醉及监护设备,提升内镜室硬件配置,一面见缝插针地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宣教和推广,并研究既安全舒适又经济廉价的麻醉方案。目前,医院无痛条件下的胃肠镜检查占比已提升到80%,基本与大城市水准持平。“舒适化医疗不是大医院的专利,基层医院同样可以做到”,李正迁自豪地说。
谈起在山西的帮扶生活,刘聪颖说:“我们来,是补上了基层这一课。”接到任命的电话时,刘聪颖想起自己一岁多的孩子,犹豫片刻后随即给出坚定答案,这一选择也得到家人全力的支持。在最靠近土地的地方,她强烈感受到选择医学的初心。来到这里后,她发现了护理最初的样子,护理是从怎样的情境下发展起来......这些思考一直使她保持医疗工作的初心和使命。
帮扶团队在护士节大会表演诗朗诵
刘聪颖在基层参加义诊
健康帮扶,永不止步
北医三院骨科大夫郝有亮(右)在大宁手术带教
不仅是北医三院,北大医学健康帮扶一直在路上。辽阔祖国,从北至南,从东到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第六医院、首钢医院、深圳医院等附属医院跨越千里,对口支援贫困县医院。自2016年,国家卫健委印发《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方案》起,优质医疗资源持续向贫困地区下沉,健康扶贫向医疗服务“神经末梢”不断延伸。
革命老区、吕梁山脉南端的山西永和县,黄河蛇曲迂回而过,地貌沟壑纵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批派出85人次的帮扶团队进驻永和县人民医院,让一个医疗技术水平薄弱的山区医院迈入了二甲医院的行列。在江西赣南革命老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先后派出了12批医疗队,通过学术讲座、疑难病例会诊、教学查房、重点科室建设等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帮助于都县医院打造重点学科,带动其他学科发展,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北大第一医院组织国家医疗队赴永和县开展巡回医疗
北大肿瘤医院派驻专家在内蒙对口支援
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管张家口崇礼区人民医院,成立崇礼院区,常态化派驻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人员,着力打造国家区域运动创伤诊疗中心,在提升冬奥医疗保障能力的同时,通过规范慢性病筛查与管理,开设专科门诊,开展教学培训等举措,关注贫困人口,实施健康扶贫。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贫困地区正镶白旗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选派骨干力量,大力支持其口腔专科建设;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派驻医疗专家和管理人员,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在贵州、延安,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属(管)的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通过派出专家与接收对口医院进修医等形式,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对口医院全面开展合作。
迄今,已经有数百名北大医学医务专家、管理人员持续不断地来到贫困县级医院,为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有效性持续奋斗。健康帮扶的道路上,北大医学永不止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钧之力,聚于涓埃。”面对亟待改变的基层医疗卫生状况,帮扶专家常常感叹自我力量的渺小。“所幸,我们生在一个守正笃实的时代,背后是值得倚赖的政策支持,心中是北大医学的百年厚道。虽任重道远,但我们始终坚信会越来越好,并将健康中国作为奋斗不息的事业,久久为功地践行着。”
《北医》报2024年2月29日第2版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来源 / 《北医》报2024年2月29日第2版
采访 / 武慧媛、王静宇
图片/ 受访者提供、北大医学部官微
文字、排版 / 王静宇
责编 / 武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