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政治大學2017潘黃雅仙人文講座講座:艾爾曼教授(Pro. Benjamin A. Elman)

2017-09-12 台湾人文与学术



政治大學2017潘黃雅仙人文講座講座:艾爾曼教授

(Pro. Benjamin A. Elman) 

講座現職: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所及歷史系


活動日期: 2017/10/20(五) - 2017/10/25(三)

 時間:10:00~12:00  

地點:政治大學百年樓330309中文系會議室


本傑明 艾爾曼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所及歷史系任教多年,曾擔任東亞研究系系主任,正式職銜為「胡應湘58年中國研究講座教授」。艾爾曼教授的研究範圍含括並融匯歷史、哲學、文學、宗教、經濟學、政治學及科學多個領域,他一直以來所關注的課題聚焦於重新思考西方以及中國、日本、韓國如何看待東亞歷史。他現在的研究課題是18世紀東亞各國之間的文化互動,尤其是中國經學、醫學及自然學對日本德川王朝(江戶幕府)以及韓國朝鮮王朝(李氏王朝)的影響。艾爾曼教授編輯、撰寫或合作撰寫了諸多著作,近期著作包括《經典、考試與文化史》(2010),《中國現代科學的文化史》(2009)及一本世界史教科書:《世界的聚散分合:從人類起源到今天的世界史》(2008)。艾爾曼教授在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東方研究博士學位後,在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及日本東京大學多年的教學生涯中積累了豐厚的教學經驗,並有效地推動了普林斯頓大學與東亞諸多學府間的學術交流。


這三場演講的日期、題目如下:

1. 重新思考中國在全球史的印象, 1590-1890
時間:10月20日(五)10:10至12:00


2.至1800年的東亞思想與科學思想史
時間:10月23日(一)10:10至12:00


3.為什麼「賽先生」中文叫作「科學」?
時間:10月25日(三)10:10至12:00 


詳細活動網址:http://www.chinese.nccu.edu.tw/


以下內容轉自

棠梨明代文献整理工作室_王紅春


 本杰明·艾尔曼 (Benjamin A.Elman) ,1946年9月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66-1967年在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中心(East-West Center)学习,1968年在汉密尔顿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夏,在菲律宾接受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疟疾流行病学的培训,后赴泰国为泰国国家疟疾根除计划工作至1971年,并为泰缅边境地区的公共卫生计划服务过;1972年,回国担任了纽约州Onondaga县的公共卫生官员;1973-1974年赴台湾的斯坦福大学汉语中心学习,后又于1976-1977年前往日本的斯坦福大学日语中心学习。1980年,师从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席文教授,在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东方学博士学位。1992-1997年担任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副主任。1992-1999年担任《中国科学》(Chinese Science)杂志编辑,该杂志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和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主办。1997-1999年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系双聘教授,中国教育部特聘长江讲座教授,中国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和历史系特聘讲座教授(2011-2013)。

     本杰明·艾尔曼 (Benjamin A.Elman)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明史、清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思想文化史(1000-1900),中国科学史(1600-1930),中国教育史(1600-1900)以及中日文化史(1600-1850)。目前从事有关中华帝国晚期的近代科学文化简史,以及18世纪东亚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国经典儒学、医学和格致学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的研究。

他的学术著作主要有:

1. 《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From Philosophy To Philology: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哈佛大学出版社,1984;1990;2001年。

2. 《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Classicism, Politics, and Kinship: the Ch’ang-chou School of New Text Confucian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90年。

3. 《晚期中华帝国科举文化史》(A Cultural History of Civil Examinations in Late Imperial China),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00年。

4. 《自我主张:中国的科学,1550-1900》(On Their Own Terms: Science in China, 1550-1900),哈佛大学出版社,2005年。


    他的学术著作还有:《清代的教育与社会,1600-1900》(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600–1900),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亚历山大•伍德赛德(Alexander Woodside)合编,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94年。《儒学再思考:中国、日本、韩国与越南的过去和现在》(Rethinking Confucianism: Past and Present in China, Japan, Korea, and Vietnam),与John B. Duncan和Herman Ooms合编,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02年。

    以下几本著作是他中国学研究的代表性作品。《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受到很高学术评价,《亚洲历史学报》认为“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呈现了18世纪中国学术的壮观场面”,《亚洲研究学刊》报道说,“中国的思想交流活动从来没有像这本著作被探究得如此详尽明晰”。两部书提供了西方语言中关于今文经学内容及其演化的最丰富解说。他的《晚期中华帝国科举文化史》是关于中华帝国晚期科举制度的一部新文化史,叙述了科举制度从创立到终止的历程。其考据详瞻,征引广泛,内容翔实,被认为是当代有关考试制度专著中罕有的重要著作之一,是西方研究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制度之一(科举制度)的力作之一。《中国近代科学的文化史》是“On their own terms”的简写本,已翻译完毕,2009年11月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艾尔曼教授主张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新方向,他认为中国思想史在引用了文化、政治和社会史以后会更为丰富。他认为这样做,中国思想史家和社会史家,能够从对方学到很多东西。他将这种重叠称为“文化史”,他认为思想史家在包容了这类探究领域后,可以扩大思想史的范域。他的这一研究主张,受到国际中国学界重视和关注。

    1996年以来,他还编辑了一部在线的中国经典文献工具书录(Classical Historiography for Chinese History)。在国际中国学界有广泛影响。

     艾尔曼教授的本科课程包括中国的文化社会史,中国和亚洲在西方的形象,以及中国历史(包括马可波罗游记、中日战争以及在华耶稣会士等);研究生课程则涉及中国的经典文献工具书、中国的教育史、中国的科学史以及中国的物质文化与技术等。

    艾尔曼于1982-1983年获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资助在日本和台湾担任研究学者;1983-1984年和1990-1991年获美国福布莱特计划资助在台湾担任研究员;1983年和1994年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研究员;1991年冬春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Japan Foundation)资助在日本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担任研究员;1991年秋,获台湾“国家科学委员会”资助在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担任客座研究教授;1994年9月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担任国外客座研究员;1999-2001年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院访问教授;2000年1月担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研究所客座研究学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6006da0100v2m8.html


個人照片: 49 25622 49 12550 0 0 2069 0 0:00:12 0:00:06 0:00:06 2607

https://history.princeton.edu/people/benjamin-elm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