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氏家族简介
边姓是出现在《百家姓》中的姓氏,据《百家姓》记载,姓氏属地为陇西郡(秦朝),现在甘肃省。现、在浙江省较为常见,有边姓聚集村落大约两万人。
边姓起源
起源一
商朝有诸侯国边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带),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起源二
出自子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朝时,宋平公之子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起源三
出自满族老姓汉化。改为边姓的满族老姓包括:边佳氏、博尔济氏、沙拉氏、额尔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边氏(朝鲜族、汉族)等。
起源四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蛮部领地巴亦答剌黑别勒赤儿,属于以地名汉化为氏。
起源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源出蒙古黄金家族,是元世祖孛尔只斤·忽必烈之子孛尔只斤·忽哥赤的后裔。
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博尔济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蒙古族博尔济氏,源于元太祖“黄金家族”孛尔只斤·铁木真的后裔,世居东城(今黑龙江勃力)。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 Hala。蒙古族、满族博尔济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边氏、季氏、李氏等。
起源七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阿拉边前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是为新满洲姓氏之一。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abiancian Hala。清朝晚期以后,达斡尔族、满族阿拉边前氏多冠汉姓为边氏。
得姓始祖
边伯、公子城(子边)、孛尔只斤·忽哥赤。 子边,中国的边氏族人,由来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说,边姓是宋公子城的后代,城字子边,他的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另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国是传自商汤的嫡系子孙,追本溯源,边氏当然是商汤的后裔了。商汤这一支子孙,最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望族居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陈留郡)。故边氏后人尊子边为边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堂号
堂号
陈留堂:以望立堂。
金城堂:以望立堂。
陇西堂:以望立堂。
腹笥堂:后汉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有几百学生。边韶有一次白天睡着了,学生私下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思经事,寐与周公同梦,静与孔子同志,师而可嘲,出何典籍?”后来边孝先官做到尚书令。
郡望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刘彻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金城郡:西汉朝始元六年(庚子,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治所在允吾(今甘肃永靖),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兰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隋朝大业及唐朝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兰州为金城郡。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迁徙分布
边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四十一万八千余,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6%左右。边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边姓出自子姓。上古商代的时候,有个诸侯国叫边国,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后来边国灭亡以后,边伯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边氏,世代相传。还有一支边姓起源于春秋时期。那时有个宋国,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儿子叫御戎,字子边。子边的后代有的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也称为边氏,形成了另一支边姓的起源。在古代,边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陈留。
边姓源起于春秋宋国都城河南商丘,得姓后很长一段时间繁衍于该地,直到宋亡。下历秦汉,逐渐散居今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等靠近古宋国的地域。西汉时,边姓名人有与朱买臣、王朝合称三长史之一的边通;东汉时边姓名人渐多,有任京兆尹的边凤,九江太守边让,尚书令边韶,此三人均为陈留郡人,表明至少在东汉时边姓陈留郡望已经形成。另有《董卓传》中提到的金城人边章等,表明边姓已经在甘肃落籍,金城郡望初具规模。魏晋南北朝,边姓金城郡望昌盛浩大,人丁兴旺,并有移居与之相邻的陇西郡者。黄河百害,唯富一套,陇西郡自然环境优越,又加远离动荡不安的中原地区,故边姓后来在陇西郡形成大族。此际至隋,中原一带战乱不宁,烽警四起,又加瘟疫肆孽,旱涝天灾,百姓流离失所,不惜颠沛流离,徙奔江南,边姓经此动乱,渐散居今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省。隋唐两代,边姓主流依旧在北方繁衍,今山西、北京、天津均有边姓人的踪迹,河北、陕西、甘肃等地成为边姓人繁衍的中心。唐末五代时,边姓人活动之重心始向江南转移。北宋中期,边肃孙边由于仕宦的缘故,由应天府楚丘(今河南滑县)落籍于吴(今江苏苏州)。南宋至元,边姓在今南部省份的分布区域愈广,今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份均有边姓人入迁。而北方的内蒙亦有晋陕甘之边姓入迁。明初,山西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京、天津等地。历有清一代,边姓逐渐散居于西南、东北和台湾等地。
如今,边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省为多。今山东省的兖州市、青岛市、莱芜市、菏泽市、淄博市,河北省的石家庄市、任丘市、唐山市、霸州市、保定市博野县、涿州市、定县,山西省的朔州市、忻州市、五台县、定襄县、太原市、大同市、榆次市、侯马市、介休县、运城市夏县,江苏省的淮安市,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市,湖北省的咸宁市、宜昌市、襄樊市,浙江省的诸暨市同山县、金华市,河南省的开封市、商丘市、许昌市、叶县、平顶山市、南阳市、焦作市博爱县、河南省濮阳市、禹州市,贵州省的贵阳市,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的辽阳市、本溪市、锦州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吉林省的松原市、扶余县,安徽省的淮南市、凤台县、寿县,山东省的郓城县、临沂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湖南省的宁乡市,四川省的阿坝州小金川、松潘县、广元市等地,均有边氏族人分布。另外,在四川省彭州市军乐镇也有少部分布!
字辈排行
山东滨州边氏字辈:“云喜玉清瑞,田越礼智信”
山东长清边氏字辈:“绍清家丕(培)现克孝衍(延)修长薪(金)传开基业诗书学温良”。
山东淄博边氏字辈:“圣洪昌继凯”。
山东临沂边氏字辈:“永文经(景)俊玉”。
山东郓城边氏字辈:“凤梦广道兆祥庆传同”。
山东蒙阴边氏字辈:“丕景振立田开洪乐成圆”。
湖北咸宁边氏字辈:“作善吉后志友光康林臣佳”。
湖北宜昌、南漳边氏字辈:“世忠厚传……”
湖北沔阳(仙桃市)边氏字辈:“积厚自有光”。
辽宁本溪、锦州边氏字辈:“万宝朝忠(镇)宪成继广”。
辽宁昌图边氏字辈:“国永喜志庆庚生”。
河北河间边氏字辈:“凤西德树增元玄少”。
河南商丘边氏字辈:“申敬传家祥红永.....”。
江苏边氏一支字辈:“学振中华伟业乃仓”。
边氏一支字辈:“孝先绪文祥”。
边氏一支字辈:“宏德志宝……”
边氏一支字辈:“学从广东正志光华”。
资料有待补充。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县辛集乡边庄村边氏字辈:庆 玉 保 洪 之 乐 志
山东省兖州市王因镇王因村、前竹亭村、后竹亭村
山东省邹城市太平镇边庄:广、贻、德、茂、永
河南驻马店边氏字辈:战、理、学、奥、振、思
河北涿州一支字辈:玉、章、文、金.......
四川广元一支字派:德、化、先、元、吉、学......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燕店镇付庄村:计、学、国、立
河南省杞县边氏字辈:“星玉照家永,红中振齐天”
山西省五台县边家庄支系字辈:自4世起至23世:(括号中为一辈多字情况)景廷尧永,崇维学如(崇一四章),成来藩关(业文国彦),奏起远功,定开锡命。2005年新修家谱拟定24世至39世字辈派语:秉承禹贡,鼎泰玺铭,忠善鸿儒,万世韶华。
历史名人
边韶
后汉凌仪人,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桓帝时,边孝先官至尚书令,著有《诗颂碑铭书策》15卷。边韶有一次白天睡着了,学生私自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思经事,寐与周公同梦,静与孔子同志,师而可嘲,出何典籍?"。后来边孝先官做到尚书令。
边让
字文礼(?-1208),陈留浚仪人。生年不详,卒于汉献帝建安中。少辩博能文。灵帝中平中,(公元一八六年左右)大将军何进闻名欲辟之,恐不至,诡以军事徵召。著有《章华赋》,今尚存。(见《后汉书文苑传》)余文皆散失。
边鸾
唐朝画家,长安人。他擅长画花鸟及折枝草木,用笔轻利,设色鲜明。
边镐
南唐升州人,李景时以行营招讨洪抚饶信翕等州都虞侯,攻取建州,王延政降,诸将皆争功,镐独无一言。寻平湖南马氏,进武安军节度。镐御下无法,行师唯以活人为务,时称边菩萨。会有孙朗之乱,竟丧楚地,坐削官。后周师至,镐起为将,军溃被执。世宗命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及割淮南请盟,乃归镐,景置而不用,后卒于金陵金陵。
边肃
北宋太宗真宗时期人,字安国,应天府楚丘人。进士及第,除大理评事、知于潜县,累迁太常博士。三司使魏羽荐为户部判官,祀南郊,超荐尚书度支员外郎。帝以三司钩取无法,至道初,置行帐司,以会财用之数,命肃主之。帐成,迁工部郎中。真宗幸大名府,命肃经度行在粮草。改判开拆司,出知曹州,徙邢州。会契丹大入,先是地屡震,城堞摧圮,无守备,帝在澶州,密诏肃:「若州不可守,听便宜南保他城。」肃匿诏不发,督丁壮乘城而辟诸门,悉所部兵阵以代之。骑傅城下,肃与战小胜,契丹莫测也,居三日,引去。时镇、魏、深、赵、磁、洺六州闭壁不出,老幼趋城者,肃悉开门纳之。擢枢密直学士,徙宣州。车驾朝陵,徙河南府。还,勾当三班院。出知天雄军,徙真定府,累迁给事中。以王嗣宗代肃。嗣宗与肃有旧隙,讽通判东方庆讼肃前在州,私以公钱贸易规利,遣吏强市民羊,买女口自入。嗣宗上其事,帝以肃近臣,不欲属吏,遣刘综、任中正以章示之,肃引伏。以守城功,止夺三官,贬岳州团练副使。久之,徙武昌、安远军节度副使,起知光州,以泰宁军节度副使徙泗州,又徙泰州,卒。子调,终尚书兵部员外郎、福建路转运使。
边鲁
元代书画家。字至愚,号鲁生,宣城(今安徽省宣城)人。官南台宣使。工古文奇字,善墨戏花鸟,名重江湖间。著有《书史会要》、《画史会要》、《春草斋集》、《梧溪集》等。
边贡
明代文学家,济南历城人,文坛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诗作以清新婉转、平淡和粹、兴象飘逸见长, 对明代文坛产生过较大影响。
边复初
洪武壬子(1372)正月初八,直隶莫(河北任丘)明永乐年从军,以武功起家,授昭信校尉,世袭百户,赐田三百亩,赠子永奉政大夫户部郎中,赠孙镛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卒于【明】天顺辛巳(1461)正月二十八,寿九十。
边永
(约1409-1484),字仕远,号朴庵,任丘人。其父边复初以武功起家,因不为人所重,至死耿耿于怀,嘱其儿孙要发奋读书。边永遵从父训,立志读书取仕,终在明英宗正统十年(1444)中进士,被授外交官。
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边永奉命出使安南。安南国君想在阶上拜接国书,边永斥责他不读书不知礼。事后安南国君送黄金给边永,他拒绝了。为此安南人修筑"却金馆"纪念边永的清廉。景泰三年(1452)又奉命出使占城,该地人素称狡诈。边永到了那里,待之以诚,接之以礼,并晓以利害祸福,使该地君臣心悦诚服。景泰五年(1454)哈密贡使离京,边永奉命陪送,一切严加管束,对贡使供应周到,没有任何侵扰。哈密贡使深受感动,对甘肃地方官说:"我到京师进贡十三次,从没见过边公这样的陪送官员。"边永秉承父训,十分注意家庭教育,子孙多有中进士者。据"进士名录"统计,从明正统十年边永中进士起,到清同治10年边瀹慈中进士止,全国边姓中进士者共42人,而任丘籍边姓家族中进士者就达29人,占全国边姓的三分之二强。
边镛
字克振,宣德巳酉年,任丘人,明景泰癸卯年举人,成化初身言书判,科简为河南道监察御史,擢南京大理寺少卿,召为右通政掌武臣,,,洪治辛酉年卒寿七十三。
边宗(三门)
字汝嘉,镛长子。明洪治壬子年举人,乙未年会魁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选司主事。
边寅
成化戌子年,镛次子。南京粮储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进阶通议大夫。嘉靖癸卯年卒,寿六十七。
边宪
字汝成,号桂厳,天顺甲申年,镛三子。明成化癸卯年举人甲辰进士,边永孙,边镛子。授山东青州府推官洪治癸丑年擢湖广监察御史巡按。,,,嘉靖甲申卒,寿六十一。
边寭
自汝明,号东阜,成化丁酉年,镛四子。明洪治戌午年举人,正德辛未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癸丑年卒,寿七十七。
边宁
字汝靖,号东坞。成化丁酉年,镛五子。明洪治甲子亚魁,授户部司务改礼部司务。。。嘉靖壬辰年卒,年五十六。
边宓
字汝周,号莎东,镛六子,大学生。授和州吏目补寿州吏目。
边景昭
字文进。明代画家,字文进,福建省沙县人,一作陇西(今甘肃省)人。永乐年间召至京,以绘事供奉内廷,授武英殿待诏,与蒋子成、赵廉被称为“禁中三绝”。
边连宝
清代约1729年前后在世。字肇畛(一作赵珍),号随园,直隶任邱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世宗雍正中前后在世,年七十四岁。著有《随园集》、《古文病余草》、《续草》、《长语》、《清史列传》等,并传于世。
边楚善
[明]福建沙县人,文进次子。学父法。亦善花果翎毛,工致可爱。《闽画记》
边寿民
清代著名画家。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江苏淮安秀才。代表作有:《碧梧双峙图》、《老圃秋容图》、《寒江秋思图》、《寒芦落雁图》、《芦丛栖息图》、《沙洲雁影图》、《潇汀南雁图》等。
边尔旺
字化之,1863年生,1944年3月17日卒,山西五台边家庄人。四十岁开始,致力于整修五台县边家庄到盂县阎家庄的山路,历二年把崎岖小路修成坦途。此后又被推为董事,组织人马修筑了10公里长的下山驮炭道(牲畜运煤盘山路)。此后又连续修筑山底村至百家庄的上山路、狐峪沟路、金山村至代县的小岭路。此后阎锡山请他到太原督军公署监修南北汽车道,并监修北井沟大桥、石岭关山洞、葫芦河石桥,继而又请他修筑北同蒲360米段家岭隧道,取名尔旺洞,被授予铜叶双穗奖章。去世后,建塔于太原风峪沟泰山龙泉寺,并在边家庄祖坟立墓碑纪念。(据五台县志)
浙江分布
有边姓聚集村落大约有人数2万左右; 从中原迁徙来大约有近千年先祖边肃公。
边肃是诸暨边村边氏宗族的先祖。1920年编写的《暨阳同山边氏宗谱》辑有宋代魏了翁撰写的《边氏宗谱叙》,此文叙述了诸暨边村边氏始祖谨公(字慎夫,号敬齐)与边肃的源渊关系。文中记载:
谨公为承奉郎,由温迁暨宅傍同山,虑遗绪之失传也,遂征寻经理往牒,详布糸图,以示将来。固知肃公有三子。伯子石隐,不仕,名位无稽。仲子守公,西川郡佐,大展其才。令子纪昌遂占其籍。四世之后有经公转抵河南,三嗣纷然星散不能缕述再传。而应隆公起以节度显职扈跸至杭命巡海得道温之松门里,择而居之而锺毓谨公焉,此乃缔暨嫡属之祥也。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江西)人,官至端明殿学士,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边氏宗谱叙》是魏了翁于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撰写的,应是边村边氏溯源的一份重要史料。
元代脱脱撰的《宋史》,在卷301列传第六十中找到了《边肃传》,全文如下 :
边肃,字安国,应天府楚丘人。进士及第,除大理评事、知于潜县,累迁太常博士。三司使魏羽荐为户部判官,祀南郊,超荐尚书度支员外郎。帝以三司钩取无法,至道初,置行帐司,以会财用之数,命肃主之。帐成,迁工部郎中。
真宗幸大名府,命肃经度行在粮草。改判开拆司,出知曹州,徙邢州。会契丹大入,先是地屡震,城堞摧圮,无守备,帝在澶州,密诏肃:“若州不可守,听便宜南保他城。”肃匿诏不发,督丁壮乘城而辟诸门,悉所部兵阵以代之。骑傅城下,肃与战小胜,契丹莫测也,居三日,引去。时镇、魏、深、赵、磁、洺六州闭壁不出,老幼趋城者,肃悉开门纳之。
擢枢密直学士,徙宣州。车驾朝陵,徙河南府。还,勾当三班院。出知天雄军,徙真定府,累迁给事中。以王嗣宗代肃。嗣宗与肃有旧隙,讽通判东方庆讼肃前在州,私以公钱贸易规利,遣吏强市民羊,买女口自入。嗣宗上其事,帝以肃近臣,不欲属吏,遣刘综、任中正以章示之,肃引伏。以守城功,止夺三官,贬岳州团练副使。久之,徙武昌、安远军节度副使,起知光州,以泰宁军节度副使徙泗州,又徙泰州,卒。
子调,终尚书兵部员外郎、福建路转运使。
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姓启边国;望出陈留:
全联典指边氏的郡望和源流。
五经笥腹;四杰蜚声:
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浚仪人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能言善辩,教授弟子数百人。一天,他正假寝,有弟子私下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他听后应声对道:“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盛饭食或装衣物的竹器)。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意旨相同)。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笑他的弟子大为惭愧。桓帝时,官至尚书令。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历城人边贡,字廷实,号华良,弘治年间进士,任兵科给事中,明嘉靖年间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他早年就负有才名,喜欢游览江山,饮酒赋诗,与李梦阳、徐祯卿、康海号称“弘治四杰”。
官称佛子;朝采令名:
上联典指五代时期的南唐升州人边镐,中主李璟时,以行营招讨洪、抚、饶、信、歙等州都虞侯,继而先后攻克建州、潭州,执闽主王延政,杀楚王马希广,分别灭了闽、楚二国,官至武安军节度使。诸将争功时,他从来一言不发。善于以仁慈用兵,时人称他为“边菩萨”、“边佛子”。下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楚丘人边肃,字安国,进士出身,真宗时历官工部郎中、曹州知州、邢州知州。契丹入侵时,正逢地震,城墙倒塌,真宗密诏令他见机行事,他打开城各城门,严阵以待,敌军却退了回去。真宗曾秘密采访朝臣中有令闻(好名声)者,得二十四人,其中有边肃。
孝先笥腹;文礼逸才:
上联典指东汉时期的以边韶事典。下联典指东汉时期的边让,字文礼,善属文,孔融称其有俊逸才。
卢龙节度;闻望名臣:
全联典指北宋时期的楚丘人边肃事典。
五言通用联
稻田留野老;烟翅破寒江:此联为清朝书画家边寿民自题联。边寿民,淮安人,或作山阳,一名维骐,字颐公,号渐僧,又号苇间居士。
七言通用联
唐人爱读边鸾画;明士喜吟仲子诗: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画家边鸾,京兆人。最长花鸟。下笔轻利,用色鲜明。或谓其牡丹图,人畜六七,大小相戏,状态如生,推为绝笔。他如蜂蝶蝉雀,并居妙品。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诗人边习,字仲学,著有《边仲子诗》等。
名列弘治十才子;官居绍兴二侍郎: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户部尚书边贡,历城人。与李梦阳等号称“弘治十才子”。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吏部尚书边知白,字公式,绍兴中历户、吏二部侍郎,直学士院。
负才俊伟驰芳誉;持躬端敏绍家风:
下联典指东汉时期的九江太守边让,字文礼,浚仪人。恃才气,不屈曹操,操杀之。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名人边承遇事典。
十言通用联
闻望崇高,天子殷殷采取;腹笥富厚,门人济济从游: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工部郎中边肃的事典,边肃,字安国,楚丘人。下联典指东汉时期的学者边韶事典。边韶,字孝先,浚仪人。尝言:“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不代本公众号立场。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