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包氏家族简介


姓氏起源

  1、出自风姓包氏,为上古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的后代。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故又名庖牺或包羲。据《路史》载:"包羲氏后有包氏"。


  2、为春秋时楚国大夫包胥封于申史称申包胥之后。


  3、伪说出自鲍姓,据《后汉书》载,丹阳包氏,本为鲍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鲍为包,成为包姓的一支,但各种版本的《后汉书》无此记载。

  4、蒙古族包姓,成吉思汗直系后代,黄金家族,包姓孛儿只斤氏,蒙古族第一大姓。


包羲为包姓得姓的第一人

  《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家风

  " 孝肃家风":都是根据包拯命名的。宋时包拯,除龙图阁 大学士,知 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是著名的清官。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无不敛手,男女老少皆知其名。死后谥孝肃。


郡望堂号

  堂号丹阳:即秦朝的鄣郡。汉武帝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更名为丹阳郡,相当于今安徽省宣城地区。晋代改置宣城郡,治所在宛陵,即今安徽省 宣城县。


  郡望上党:战国时,韩国初置上党郡,秦灭韩后因之。治所在壶关(今山西省 长治市北)。西汉时移治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辖镜相当于今山西省境内沁水以东地区。


历史名人

包羲

       古者包羲氏,仰首以观察天象,俯身以取法地形,观察鸟兽的花纹与大地相适宜,近的从自身,远的到万物,搜集各种形象开始创制八卦,藉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类比万物的情状。


  包羲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包罗万象的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数学.术数.计算机.预测学等一切发端。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作三十五弦之瑟。 包羲的礼成了礼的开端,包羲发明的乐器成了音乐的开端。造书契,发明很多文字,其中道字成为老子诉说的道,包羲也被很多人称为易学道教创始人。包羲创历法,定下了东 西 南 北 中。发明人工取火,成为人类驾驭火的第一位人,也是标志了人类用火的开端。


  包羲氏的伟大功绩,还有许多许多记载。如尝百药,制九针,创立医学;立占筮之法,创立占卜学;立九部,设六佐,分部管理部族事务等。


包胥公

  包胥公:楚上大夫,楚国第一 大将军,复楚 忠臣,赞曰:时为,伍胥反楚,向秦乞师,不辞劳苦,忠义贯日,历代罕有,伟哉胥公,名传万古,配姚氏一品夫人。


包咸

  字子良,后汉时从上党迁会稽为曲阿人。少为诸生,师事博士右师细君,学习《鲁诗》、《论语》。光武即位,举为孝廉,封郎中,迁大鸿胪。明帝即位,以咸有师傅恩,特加赐俸禄,咸皆散于诸生之贫者。永平八年(65年)病逝,终年71岁。


包融

  润州人(一云湖州人)。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皆有名,号吴中四士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直学士、大理司直。子何、佶,世称二包,各有集。融诗今存八首。


包何

  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与弟包佶齐名,世称二包。登天宝进士第。大历中,为起居舍人。诗一卷。


包佶

  字幼正。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诗一卷。


包恢

  (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宋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刑部尚书。包恢生于书香门第,其父包扬、伯父包约、叔父包逊一起先求学于陆九渊,后又从朱熹游学。有《敝帚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敝帚稿略》八卷。事见《桐江集》卷三《读包宏斋敝帚集跋》,《宋史》卷四二一有传。包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包鼎

  [宋]宣城(今安徽宣城)人。贵子。世以画虎名家而鼎最妙。其余子孙袭而学之者甚众,终不能践贵、鼎之阈。 《归田录》、《图绘宝鉴》、《图画见闻志》、《德隅斋画品

  包贵 [宋]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善画虎,名闻四远,世号老包。《图画见闻志》、《图绘宝鉴》、《清河书画舫


包令仪

  包令仪,字肃之,包青天父亲,北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出生于庐州虎山北麓(今安徽合肥肥东原解集乡小包村),北宋名臣包拯包青天的父亲。他自幼刻苦攻读,进士及第。授朝散大夫,行尚书虞部员外郎,出帅 南京,上护军,赠刑部侍郎。” 。 宋真宗祥符五年(1012)任福建惠安县知县,后来任过朝廷虞部员外郎,掌管冶炼、茶、盐的生产;又曾做过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留守等。天圣八年(1030)左右卒,葬在合肥东门外的螺蛳岗。后朝廷追赠刑部侍郎。


包拯

  包拯字希仁 (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包公著有《包孝肃奏议》十卷。明人以他断案的民间传说写成《包公案》一书,流传甚广。


包绶

  包绶曾任,太常寺太祝,少府监丞(掌管大内珍宝),国子监丞,中奉大夫,朝散大夫,宣义郎,朝奉郎,通判,赐紫金鱼袋。宰相 文彦博念及‘包拯之后,唯绶一身。’,便向继位的宋哲宗呈了《举包绶》的奏章,宋哲宗赐包绶做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团练判官,这是包绶第一次做官,处世严峻,办事认真,奉公守法,不贪图财利富贵,濠州知州见包绶身为名门之后,却不以势自居,遇事便常与包绶讨论,包绶也对知州直言不讳,二人相处甚欢,三年任满,离开濠州时,包绶博得一个‘廉洁勤政’的好名声。


  之后包绶调至开封,升为七品宣义郎,分配做少府监丞,负责管理天子使用的龙袍、车驾、宝册、符印、旌旗等物,工作虽千头万绪,但包绶却处理的井然有序,赢得公卿们的赞许,纷纷上奏推举他,尤其是包公的同僚好友、自己的丈人宰相文彦博,奏章写的最为恳切,说:‘故枢密副使包拯身被忠孝,秉节清劲,直道立朝,中外严惮,先帝以其德望之重,擢为辅臣,未尽其才,不久薨谢。’并指出‘包拯之后,唯绶一身,孤立不倚,能世其家,恬静自首,不苟求进’,由于受到满朝公卿的倾力举荐,这以后,包绶先是被任国子监丞,继而进为宣德郎,再升为六品通直郎不久,又被任命为汝州(今河南临汝县)通判,经过包绶的努力,很快,汝州便呈献一片平和清晏的景象。当包绶被晋升为六品朝奉郎,调离汝州时,汝州百姓扶老携幼,为他送行。


包康

  包康,安徽合肥人氏。北宋名臣包青天包拯五世孙。其父包辉,为包公曾孙。包康后随父迁泾县震山。包康从小就怀异志,对北宋王朝的政治腐败,贪官横行,捐税繁重,表示出极端的愤慨。包康青年时期远游讲学,结交朋友颇广,原藉徽州后迁居浙江的方腊就是他的挚友之一。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包康和方腊在浙江发动农民起义。方腊任起义军大元帅,包康任军师和副元帅。起义军以巾饰为标志,严斥北宋统治者的残暴和对辽夏的妥协,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连破浙江、安徽和江西六州五十二县,杀死许多贪官污吏,势力发展到四五万人,使北宋朝庭大为震惊。


  在抵抗北宋军队的战斗中,起义军退到安徽休宁的慈云山,在高耸云霄、四面临空的山峰上,搭建方腊大寨,包康用空城计吓退了敌军十万兵马。在青溪帮源洞的战斗中,包康和方腊英勇杀敌的神威,让敌人丧魂落魄。方腊和包康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起义军足智多谋英勇杀敌的精神,至今仍在群众中流传。


  起义失败后,包康身披战争的尘埃来到贵池 龙山居住,开始了一位军官农耕渔猎的生活。后成为安徽龙山包氏家族的始祖。


包节

  包节 (1506~1556年),字元达,明代漕泾人。5岁丧父,母杨氏教读甚严。每夜燃香一支,香未尽,不得入睡。应试时,有友邀饮于妓家,其母大哭道:“你刚进入社会,就到这种地方去,今后如何做个好男儿?”经亲友再三劝解,责打十板方罢。此后,他愈加奋发读书。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授东昌推官。他不忘母训,洁身自好,为官清正。嘉靖二十三年,任御史,曾劾兵部尚书 张瓒纳贿事。后出巡云南,发现有才干之人,都不愿去荒僻之地,认为这是云南治理不善的原因,提议在当地选拔人才来充任地方官。吏部据言上奏,中央政府采纳他的建议,颁行于云贵、两广等地,颇收良效。嘉靖三十一年,再次出巡湖广,显陵守备中官廖斌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有钟祥县百姓王宪等状告廖斌庇护奸豪周章等,他查实后,斩了周章。廖斌怀恨在心,诬奏包节不先谒皇陵为大不敬云云。他也奏廖斌的种种劣迹。由于诬奏在先,明世宗大怒,将包节发配西宁庄浪卫。包节在庄浪卫,闻母、弟相继去世,悲痛不已,不久病卒。著有《湟中稿》,辑有《苑诗类选》30卷,《包侍御集》六卷,及《陕西行都司志》,均《四库总自》并传于世。


包孝

  包孝,明代官吏。字元爱,包节之弟,嘉靖十四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南京御史。疏论礼部尚书温仁和主宰嘉靖二十年辛丑会试有奸弊,为谏官著风采。 母亡,哀痛而死。


  包孝还是有名望的孝子。因为哥哥在北京,照顾南方家中老母亲的任务就全都由包孝担当,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回华亭陪伴老母亲。母亲去世后,他由于极度悲痛,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子,守丧期未满就去世了,其时才46岁。


包万有

  包万有(1590~1657),字似之,号敬衡,县城北隅人,一代文豪。邑庠生。6岁丧父,由继母抚养成长。18岁补弟子员,屡试优列。后入棘院应试,见主司命题谄媚逆宦,遂投笔而出。自此不复赴考.居家潜心研读群书。建兑谷书院,邀友讲学于中。为赈饥荒,捐输义仓谷100石。为传先贤尹尧庵遗著.会县令钟宇淳筹集资金,梓传《资治通鉴纲目发明》于世。 包万有著作有《五经同异》、《编年合录》、《四礼损益》、《范数赞辞》、《小学遗书》、《食货录》、《月旦会簿》、《书院约言》,《史编余言》、《正蒙集解》、《唐山寤歌》、《讲学刨记》等。


包壮行

  [明]字穉修,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崇祯(一六二八至一六四四)癸卯(按崇祯无癸卯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工书、画,钩勒梅花,水墨竹石,尝作松柏祝寿图,今藏南京博物院。尤喜累石为山。工制灯,能裁纨绮作奇石列树,及车马、宫室、人物其上,以象唐宋画家。纳火于中,夜视之、宛若黄鹤(王蒙)、辋川(王维)之遗墨也。至今传为“包灯”云。 《扬州府志》、《图绘宝鉴续纂


包世臣

  包世臣,1775年生,1855年逝世,安徽泾县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泾县古名安吴,世称“包安吴”。嘉庆二十年举人,曾官江西新渝知县,被劾去官。少工词章。喜兵家言,治经济学。工书法,肆力北魏、兼学“二王”,备得古人神韵。他不但是位书法家,而是一位在书法史上有巨大影响的书法理论家。何绍基称其书名重于江南。著有《安吴四种》,其中《艺舟双楫》下篇为书法理论,提倡北碑,主张转指,对清代中、后期书风的变革影响很大。传世书迹较多。《临书谱》轴,纸本墨迹。草书。凡5行,共57字。纵144.6厘米,横74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包世臣学识渊博,对农政、货币以及文学等均有研究。他为扭转宋代以后帖学的流弊,先后与阮元康有为同倡碑学,最后致力于篆、隶北碑。一般用笔以侧取势是他书法的主要特点。此碑作品亦不例外。


  曾先后为陶澍、裕谦、杨芳等人幕客。他毕生留心于经世之学,并勤于实际考察,对于漕运、水利、盐务、农业、民俗、刑法、军事等,都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盐诸巨政,经常向他咨询,以此名满江淮。鸦片战争时期,他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曾有记述与议论,颇具卓见。

  著有《艺舟双楫》、《管情三义》、《浊泉编》、《齐民四术》等。

 


包兰瑛

  包兰瑛,清代女诗人。字者香,又字佩菜,丹徒人。年幼时,其父包星南即以“儒家女贵有士行,三百篇多载闺闼之诗”为词,鼓励她涉足诗词。曾手钞《离骚》、魏晋六朝及唐宋诗人佳作,朝夕讽诵,吟咏成习。十二岁即有“白雨跳珠”与“赤虹化玉”之对。随父宦游浙江、安徽,“每览山色湖光,觉苏、白之诗宛然在目,性灵所托,篇什日增”(《<锦霞阁诗词集>自序》)。遂有“ 丹徒才女”之誉。惜其早年诗作毁于水灾。光绪十八年(1892)嫁如皋 朱兆蓉,后曾随宦浙江、湖南、湖北等地。在杭州曾与女友结诗社,迭相酬唱,诗名远扬,受到俞樾等文坛宿儒的称赞。俞樾《<锦霞阁诗词集>序》赞其诗“清丽之中犹饶逸气。至登览、咏古、读史诸篇,精思约旨,风格不凡。其尤警拔者则枕胙经史,挥斥百家,或老师宿儒终身有未解”。其诗清新流转,咏月、咏花、怀人,时有尖新人微之句。著有《锦霞阁诗词集》。


包天笑

  (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孙,笔名天笑、拈花、春云、钏影、冷笑、微妙、迦叶、钏影楼主等。著名报人,小说家。1876年2月26日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秀才。幼进私塾,为富家开馆。懂日语。曾任山东青州府学堂监督。


包惠

  包惠[清]一作名蕙,字秋岩主人,上海人。诸生。山水得康恺(乾隆五十七年至一七九二至举人)法乳。《海上墨林》、《墨香居画识》、《画传编韵》


包栋

  包栋[清]字子梁,号近三,一号子良,又号苕华馆主,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寒松阁谈艺琐录作江苏苏州人。刘咏弟子。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画人物,衣褶古雅绝伦,似于必改琦、费丹旭两家外,别树一帜。所作花木,笔意秀雅,苏浙诗笺,多其手绘。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尝作人物仕女册,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作大士像。


包姓目前主要分支(部分)

  1、安徽合肥,桐城字辈:包拯包繶 包永年包完 林正延梦 (排行)裕福德胜仲道相文大宗原一本国泰允长清;礼义遵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康隆敦昌定 普兴常焕仁 景瑞益绍久 茂修贞尚宏《万卷堂》迁桐始祖(元)裕祯,字世龙,号效伯;(迁肥始祖)(明)吏员,行名福三,字生亭。


  2、某支 包氏字辈:诒德燕翼,永应习俗,作辅永远,洪泽延长,兴家有道,安国崇良,逢世楚生,敬少芳宗


  3、江苏仪征谢集月塘:先继志尊祖,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长塘包《授经堂》明朝洪武年间包质朴,字朴轩 配陈氏 宣德年由江西省南昌府进贤县始迁江都后又迁至江苏省仪征市


  4、江苏仪征移居字辈:天生德金永,芝兰祥茂盛,松柏兆长春 (长塘包与民包1993年联谱《芝兰堂》


  5、江苏江阴文林字辈:待叙排行(包拯之孙包景年后裔 孝肃奏折和家谱)《秀干堂》


  6、江苏扬中 三茅镇仁义礼智信,庸熙福泽常,平安节庆春(包旭初,扬州江扬中路568号)


  7、江苏泰州 兴化字辈:良国培庆,允文宗善(包拯35世) (包拯后裔,元代包实迁入)


  8、山东济宁 嘉祥字辈:玉金顺广殿兴, (明朝由山西洪洞迁入)


  9、山东菏泽 曹县 成武县也有包氏居住,自元代世居定陶,明崇祯年间因兵荒等原因迁至曹县。


  10、山东烟台包氏字辈:玉绍世敦德 (300年前由云南省迁入)


  11、黑龙江齐齐哈尔包氏字辈:横同乐恩光(100多年前由山东蓬莱迁入)


  11、山东海阳:作善维贤光宗守法,明胜子先家传元楷(明朝洪武包武,由安徽合肥迁入)


  12、四川成都包氏字辈:文起能光祖, 英华奕世兴,勋尤辉国卓,万代有名真(湖北省麻城孝感乡包元恒于明朝洪武年迁至四川新都一带)


  13、四川大邑包氏字辈:林永文国龙 洪月万朝玉 启先恒煜光 清正德流长


  14、四川遂宁包氏字辈:天国明正九,十大永长安。 四川大英县包九云)


  15、福建 上杭包氏字辈:包拯9世包纯白(1333年)包七郎 包三九郎 包千一郎 万文宗远珊 世卢协韶觐 登歧志杨育儒业承东汉龙图继起昌


  16、湖北麻城:包拯12世包明山(1369年)蛟宣宪仲函 廷远一珠仕 朝必立文才 奎光耀德泽原承先


  17、湖南泸溪包氏字辈:包拯13世包郁山(1380年)包可源 :子文志永显 世大如朝廷 国正天心顺 贤良忠太昌 敦伦承先庆


  18、四川邻水包氏字辈:包拯12世包元恒(1421年) 有子应大丹 志胜永嘉兰 从金万国顺孟季月中安善述光前美


  19、贵州大方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象(1632年)志澄先式永 国正天兴顺 官清民自安


  20、贵州冠英包氏字辈:包拯19世包万嗣(1641年)云源茂廷章 德世学中和 正恩承祖泽祥


  21、贵州普定包氏字辈:包拯20世包学诗(1651年)胜正弘士文 廷大永元其 继兴毓桂


  22、重庆渝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溢海(1660年)洪涌宇从朝 元甲第开明 清正乾坤光 华福寿星


  23、重庆巴南包氏字辈:包拯21世包继祥(1737年)良玉士国大 承永顺明宗 万代兴荣


  24、贵州贵阳包氏字辈:国政育明良 家和发增强 忠孝福泽大 人义方正长


  25、云南宣威包氏字辈: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排行) 必有元兼俨 禳希怡什智 杞凤良 万宣 毓轸文士迎 焕汝于维其 继崇广(广为包拯32世)宇致 庆圣道欣安


  26、浙江乐清柳市:包拯 包绶 包康年(公未禄卒,同宗包闻绍长子包惟莘过继) 包惟莘 汝昂履志许克善 讲明清胪百代兆 吉一朝崇祖成德 尚贤永膺福钜起(礼)秀(义)景(遵)元(先)训 诗书启后昆 诒谋忠厚积 继述事功存 (包拯第32代“起”与安徽省合肥联谱“礼”开始统一排行字辈)


  27、浙江泰顺县 新浦乡:文元一应,君奇士正,兆天起圣,立国长发,其祥邦家,繁荣昌盛,百世奕芳芳 (泰顺的始祖包全公是包驮公的第十代)包宅村始祖包全,生于唐天宝六年(747),唐贞元元年(785)进士,贞元二十一年(805)任福州长溪知县。包全于唐元和六年(811),“沿剡水,跨天台,历东瓯,爱其山水之胜,风物之美,气候温暖……自安固西江溯流而上,盘桓深入,溪水潺湲,林峦峭耸,舸牵既穷,乃弃舟登岸而入……”见其地适于安居乐业,“遂伐木之佳者以为庐,锄活阪以为园,瀹清泉以为池,种芝术,兰芷,委此而终老……”


  28、浙江台州包氏字辈:虎言随祖永成昌


  29、浙江温州 文成县 珊溪镇:德大启文士正昌 明经广学绍忠良 光联上国家声永 瑞兆庆云化日长


  30、浙江东阳市防军: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铉绣邑宗火 孟士永德尧 良尚应烘懋 光佳锡清和 聿焕钟淳秀 炳元钦仕公 祖志恒铭记


  31、浙江景宁县 郑坑乡:景中时上志,廷耀德明良,国佐兴邦泰,熙光永世昌。上党郡清河堂》(石柱村)包驮公约公元557年自润州丹阳(现在的江苏镇江)迁徙景宁县鹤溪镇,后来再次从丹阳到景宁元末明初从鹤溪迁到北山,清朝迁到石柱 。


  32、浙江遂昌县 湖山乡:朝立志定弦明 (建洋村)


  33、浙江宁波市镇海:包拯 包绶 包景年 包安中 包帮直 包必胜 (排行) 有元璋荣容.世胜敬昊干.深本钥仲奎.光士复盛祖.振大起(玉)于斯.贤豪庆济楚.佩玉冠朝家,从云佐圣世,海东沛德长,克承恢宗绪(钟包村名人包玉刚


  34、浙江松阳县横樟:包拯 包绶 包耆(寿)年 包执中 包通直仁绍池寿忠 睿子随文庭 时希有肇大 应继经国涵,玉日士人立,志明绍加学,秉政延宗帮,永定芳世茂,成培祖德光


  35、浙江建德市乾潭芝峰:正大诚(光)明,严熙纪志


  36、湖北省 赤壁市包氏旌义宗谱序记载:月玄丹桂,谟列贤臣,才应世昌,文廷傅能,殿堂传忠,卿所启元,克绳祖功,源远俊泉;时运亨通,家齐孝敦,志同心合,道立法存,谋求卓著,经济超群,儒林学士,美在其中;振奋向前,优风本当,兴旺腾达,华厦精尚,族勇增丁,文武其强,繁衍无尽,章节流芳。 (包月山公字淑.唐朝由河南开封府详符县迁入《上党堂》嘉鱼 崇阳沔阳郧阳 襄阳 公安 谷城陕西湖南澧洲华容河南等地居多)


  37、湖北随州包氏字辈:之宗益德艳义 (殷店镇 大河口乡)


  38、湖北梦县沙河乡:大光其道,振兴祖业,诗书立意,昌明宗德 (黄渡村包家塔)


  39、青海互助包氏字辈:安邦民国泰,中华延世昌。


  40、广东韶关包氏字辈:砚清.贵宗望岐玉,万宏正大光,明发永其祥,承先世泽昌,贤才洵继美,德业自留芳。


  41、山东聊城有个包朱庄,以前叫清朝时包住庄,辈分是玉平金昌德.... 哪位高人可以找到哪里迁来的吗


  42、池州龙山包氏字辈排序:一文美全 惟曰大中 国有良臣 家熙光明 善士常继 魁元绍兴


  43、河南扶沟包氏字辈:玉 林 红 航 (护岭包红伟)


  44、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郭圩乡甘家村委包家村


  45、广西博白 水鸣镇字辈:才如南山维万自毓 世德正承 孔子昌明 书香捷启 仕立宏酋 缉熙祖泽 丕显基裘


  46、广西博白县 凤山镇,上党郡凤山祠堂包氏字派(六十字):文明光祖德 万代绍宗能 仕学登朝正 贤才应国兴 传家怀礼义 治世有洪仁天地永长发 承先显大廷 为其金玉重 启后必昌荣 富贵时思茂 全元福寿升


  47、广西合浦、浦北、灵山包氏(博白迁出)字辈:万国朝林秀才子,福德传家基日盛。修齐治世业春荣,鸿兴盖宇早昭光。


  48、广西北海银海包家村字辈: 以孝辉先德维


  49、广西防城港大录字辈:传世其昌德齐


  50、广西河池字辈:原宇仕启文 子孙升朝岗吧 上大仁义礼 贤良忠泰昌天国名胜久 世代永长安


  51、广西钦州钦北字辈:永尚进达朝堂大广开福祥


  52、江西省九江市 修水县(白岭、古市等)字辈:正武文启光 永世耀宗芳 元清雅彻强 香继保平安 礼乐传先美 诗书卫后昌 忠孝棉德泽 富贵满华堂 人火心庆远 家身养天堂。现传至元字辈到强字辈。


蒙古族包姓起源

  蒙古包姓包尔之金氏,明朝人贬称孛儿只斤氏或博尔济吉特氏之后汉译为包氏。孛儿只斤亦作“孛儿吉德”、“孛儿吉根”,“博儿济吉特”、“孛儿吉济锦”、“博罗特”、“布儿赤金”、“孛尔吉”、“台吉”等,是尼鲁温诸部之一。


  孛儿只斤氏的远流为奇源部贬称乞颜部。自包端察尔蒙合汗【孛端察儿蒙合黑】(成吉思汗十世祖)单建氏族后,始称包尔之金【孛儿只斤】氏,这个姓氏是由“包尔之金”这个尊号演化而来,《蒙古秘史》有段记载,即:孛端察儿为孛儿只斤氏矣。合布勒(成吉思汗四世祖)汗时期,“乞颜”又放在“孛儿只斤”之前,表述为“乞颜·孛儿只斤”。到了成吉思汗时代,单用包尔之金【孛儿只斤】为姓氏。


  在铁木真颠沛流离时期,许多孛儿只斤纷纷投奔到其他分支(即孛儿只斤氏的其他分支)群体,只剩贴木真一门仍为孛儿只斤氏。铁木真成为蒙古汗国的大汗后,只由铁木真兄弟五人及其后裔使用包姓包尔之金【孛儿只斤】氏,并被誉为“黄金家族”。


  自铁木真称蒙古汗国大汗到额尔克洪果尔林丹汗之子)降后金的430年间,蒙古族出任伊合蒙古国大汗、中国元朝皇帝及北元大汗。其中,包尔之金氏外孙绰罗期氏的也先出任大汗一年,其余出自包姓孛儿只斤氏。孛儿只斤氏分布很广,汉译为包氏为蒙古族第一大姓,全世界蒙古族包姓约380万人。中国、蒙古国、俄罗斯均见。久居内地的孛儿只斤氏,多改汉姓为陆、干、屈、梁等姓。孛儿只斤氏中,出现过不少著名人士,诸如:拉西彭楚克,孛儿只斤氏,是《水晶念珠》的作者。《蒙古源流》的作者,著名的历史学家萨囊撤辰也是孛儿只斤氏。


  尹湛纳希(1837——1892),孛儿只斤氏,原名哈斯朝鲁,汉名衡山,字润亭,是一位作家、诗人、哲学家、翻译家。现已发现的尹湛纳希存稿约150万字。他的《青史演义》是一部编年体及演义体相结合的长篇历史小说。《一层楼》、《泣红亭》姊妹篇是蒙古族第一部脱离对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依附,以当时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尹湛纳希的自然观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他说总结古代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凡天地万物皆起源于阴阳二气”,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学之说。他所提的“阴”,蒙古语称“必里克”,包括月、水、雨、冬、夜、冷、女等方面;而“阳”称“阿日格”,指日、火、夏、昼、热、风、男等方面。此二者(阴阳)互相联系,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构成了世界的万物,而不是什么腾格里或神的创造或安排。这包含了唯物辨证法和认识论思想,对当时批驳宗教神学、解放思想,振兴蒙古民族具有进步意义。


  僧格林沁(?——1865),孛儿只斤氏,清代著名将领。1825年被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立为嗣子,袭爵郡王。历任御前大臣,领待卫内大臣、都统等职。1853年,授参赞大臣、亲王,与大将军惠亲王绵愉率骑兵赴河北、山东等地,防堵太平天国北伐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曾在大沽口炮台督军力战,击沉英法炮舰多艘,击伤英海军上将何伯,侵略者大惊,国人齐赞,将士战志倍增。


  贺兴格,近代诗人,孛儿只斤氏,曾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诗作有《梅花》、《成吉思汗颂》、《杂感诗》、《勉学诗》、《悯农诗》等,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


  贺兴格等人共同筹建了著名的“东蒙书局”,编写了大量的蒙古语文课本,还编译出版了《蒙汉合璧字典》、《译解蒙古字典》,审订了《聊斋志异》、《青史演义》以及《六部成语》等文学和工具书籍,其中《聊斋志异》被推为翻译作品的典范。 


  哈诺墨拉(1893——1945),又名奇金山,孛儿只斤氏,抗日将领。他是伊克昭盟 乌审旗人,早年部在本旗担任官职,为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积极兴办学校,修筑桥梁,建立毛纺厂,资助群众办碱场等。抗战开始后,哈诺墨拉联络陕北红军,拒绝国民党反动派的利诱。1943年,组织牧民举行反抗国民党 征粮派马的武装起义,后率部到乌审旗红柳河以南地区,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依托陕甘宁地区,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在大石砭一带建立革命根据地,成为内蒙古 西部地区的一支重要抗日武装。后遭国民党反动派暗杀。


  咱雅班智达(1599——1662),原名纳木哈嘉木苏,孛儿只斤氏。著名佛教界人士,学者。清顺治元年,咱雅班智达将藏文《玛尼全集》译成回鹘武蒙古文。此后,又在回鹘式蒙古文的基础上,吸收卫拉特方言,创造了“托忒文”,将170余部藏文著作译成托忒文。他还用托忒文记录了蒙古族著名英雄史诗江格尔》。在整理和传播蒙古族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


  裕谦(1793——1841),原名裕泰,字鲁山,号舒亭,孛儿只斤氏。裕谦出生于将门世家,嘉庆二十二年进士。他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也是近代蒙古史上的著名民族英雄。裕谦历任礼部员外郎、荆州知府、江苏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两江总督等职。他在任职期间,力行查禁鸦片,积极筹办海防。1840年,英军攻陷定海,清廷任命裕谦为钦差大臣,主持江、浙海防。他上任后,于八月底收复了定海。九月英军再攻定海,裕谦率三总兵五千,同英军激战六昼夜,痛歼英军千余名。十月一日定海再度失陷。十月九日,英军逼近镇海,裕谦亲自登城督战。后因浙江提督余步云逃走,总兵谢朝恩战死。裕谦深知“事不可为”,怀着失地辱国的义愤,向“西北叩头,跳沉泮池殉节”,镇海遂告失陷。事后有人写道:“……此公豪杰之士,以灭贼自任,力竭而死,天下悲之!” 众所周知的反清英雄陶格陶乎和著名独贵龙运动领袖、中国大革命时期内蒙古人民革命军总司令旺丹尼玛,他们二人都是孛儿只斤氏。


包姓黄金家族

  蒙古族包姓主要是指黄金家族。

  “黄金家族”指的是纯洁出身的蒙古人。蒙古族有一个始祖母阿兰,据记载阿兰与她丈夫一起生了两个儿子,在她丈夫死后又生了三个儿子。她的两个大儿子包括她的亲属对这件事有疑问,阿兰说这后边的三个儿子是她与一个黄白色的天神后代,是上天的儿子,从此之后,这三个儿子的后人就被称为纯洁出身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就属于其中的一支包尔之金【孛儿只斤】氏,除此之外,还有主儿乞氏、泰赤乌氏等。蒙古的可汗都出于这个家族,所以就被称为“黄金家族”。


  实际上,在成吉思汗死后,只有他的直系后裔,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四人的后代才被称为“黄金家族”,才有资格继承各汗国的汗位。拖雷之子蒙哥夺得蒙古大汗之位后,这个范围又进一步缩小为拖雷的后代,其后的元朝皇帝和明朝时的鞑靼可汗(如达延汗)均出自这一系。


  整个科尔沁蒙古族直系后裔都是姓包姓,包尔之金氏族【误译博尔济锦氏族和博尔济吉特氏族,贬称孛儿只斤氏族,意为黄金家族】元太祖后裔姓包氏,约380万,蒙古族包姓为中华民族包姓主干。主要分布内蒙,外蒙,黑龙江,辽宁。《清朝通志》记载元太祖弟弟哈撒尔后裔改姓宝;哈赤温后裔改姓赵;铁木哥后裔改姓鲍;别勒古台后裔改姓安,蒙古族包姓全部是元太祖后裔,为蒙古族第一大姓。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不代本公众号立场。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赞赏鼓励



百 家 姓 总 公 会 传播家族文化  凝聚中国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