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童氏家族简介


童姓,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四川叙永一带(汉族),河北尚义,山东龙口、平邑、平度,山西太原湖北监利广东新会,云南陇川、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彝族、壮族、苗族、哈尼族等多个民族有此姓。汉代有童恢,姑幕人,丹阳太守;宋代有童贯;明代有童佩;清代有童昌龄。童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八位,在台湾则排在第九十七位,人口约一百零二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4%左右。


姓氏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孙颛顼之子老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上古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有个儿子叫老童,亦叫卷章。在史籍《大戴礼记·帝系篇》中记载:“颛顼产老童。”传说,老童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说话或唱歌时,嗓音就像钟罄一样宏亮清越,很有音乐的韵味,大概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升C调歌王。老童的后代大多是赫赫有名者,例如重黎、吴回、陆终祝融彭祖等等。在老童的后世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该支童氏正确读音作tóng(ㄊㄨㄥˊ)。


源流二

源于风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童,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胥童,是风姓赫胥氏的后代。在晋厉公姬寿曼执政时期,胥童为晋厉公的心腹大臣,由其亲手导演了“晋灭三郤”的历史。胥童的曾祖父名叫胥臣,字季子,是晋文公姬重耳属下重臣。在晋文公称霸春秋诸侯之后,论功行赏,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据史记《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大司空之职,职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有大造大疑、谏争,与汉朝时期太尉之职相同。胥童的后裔子孙族人为避杀祸,纷纷迁逃四方,且改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童氏正确读音作tóng(ㄊㄨㄥˊ)。


起源三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郕国夫童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夫童,亦称夫钟,地在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境内,原为郕国阚邑之地。郕国君主为姬姓,开国君主是姬武。到了战国初期的周威烈王姬午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国宰相田悼子引齐国大军再度攻陷郕国,郕国君主姬鱼亡国。郕国被灭后,居夫童之地的姬姓住民中(郕、鲁国人皆有),有以故国邑名为姓氏者,称夫童氏,后省改为单姓童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童氏正确读音作zhōng(ㄓㄨㄥ),今读作tóng(ㄊㄨㄥˊ)亦可。


起源四

源于职业,出自古代罪犯童使,属于以身份称谓或因故改姓为氏。童使,在先秦时期至宋朝时期男性奴仆的称谓,童使并不是指童年的幼仆,也不包括因战争而俘虏者,战争俘虏为奴仆者,实际上不可称“使”,只能称“役”。童使是由于官吏犯罪后被判罚为官宦人家的奴仆者,包括不致死刑的罪犯、重罪官员的眷属族人等。在童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身份称谓或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童氏人口众多,渊源繁复,不可一论。 在汉字金文、甲骨文、秦汉小篆中 童的本义是奴隶。古时候男子有罪沦为奴者,称童。 童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身戴刑具,站立在土堆上,企足远望的人形。童的本义已不显,其所引申之小、幼之义加重,如童工、童牛等。童人的出现似与奴,或与幼小有关。该支童氏正确读音作tóng(ㄊㄨㄥˊ)。


起源五

源于董氏,出自东汉王朝末期郿侯董卓,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据台湾董渊源所撰写的《董童联宗历史渊源》中记载,有一支童氏是因汉朝末期的太师、郿侯董仲颖的后裔子孙改姓而来,其记载曰:“吾族本姓董,汉董仲颖将军,因女婢所害,后裔为避杀灭,弃‘艹’易立,而为童氏。董童本同宗。”按其童氏族人传说,一谓其先居浙江,后进闽连城。


该支童氏源出董氏,与董氏同宗同源,因此有“董童本同宗”之说,在近代早已经联宗,但仍旧分称童氏、董氏。


起源六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童氏的一支,其远祖就是著名的大蒙古汗国开国元勋札剌亦儿·木华黎,木华黎之子有一为札剌亦儿·安童,后为元朝的开国元勋,在札剌亦儿·安童的后裔子孙中,明朝时期有冠汉姓为童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⑵.蒙古族卓克氏,源出新巴尔虎蒙古卓穆克氏族,世居浩齐特(今河北张家口赤城独石口外一带)、乌尔逊(今内蒙古呼伦贝尔乌尔逊河流域)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k Hala。蒙古族、满族卓克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童氏、王氏。蒙古族童氏正确读音皆作tóng(ㄊㄨㄥˊ)。


起源七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童氏,源出古代西域回回名首音,其中有一人名叫宝童,定居中原后,按汉俗取谐音汉字为姓氏,其后裔分衍有童氏、宝氏两支,今分布在陕西的回族老童家,就是该支童氏的后裔子孙。


起源八

明朝后期,清朝后,满族佟佳氏很多改为汉字谐音童氏,满族觉罗尔察氏也有改为汉字谐音童氏。


近代和现代地名佟佳江,佟佳、佟甲、佟家等诸多村堡名,都是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佟姓或童姓、仝姓,同为满族一姓,是为同音异字,皆源出佟佳。佟佳清初为姓氏佟佳氏。关于清初佟佳氏,在史料记载中,明末清初佟姓为佟佳氏,是以地名佟佳为姓氏的,而其氏族成员多有进入明朝边疆进行贸易之人。作为以地为氏,是明代女真人冠用姓氏的一大特征,他们是处于不断地迁徙及渔猎采集生活中的需求,而以栖居地为姓氏的,诸如觉尔察氏、章佳氏索绰罗氏等都是如此。但这些姓氏是出现在明代的女真姓氏,但是,这些自明代以后所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其所用姓氏并非是他们氏族的原始姓氏,多是改姓后的地名,其以地为氏的范畴近似于今日的佟家村,章家堡等近代以姓命名的地名相仿佛。


在明代中期以前,据朝鲜《龙飞御天歌》记载:“女真中有夹温一姓”。经史料查证,夹温是金、元时期的女真姓氏,亦是夹谷姓氏的谐音。夹谷是金代一个较大的女真人族姓。《金史·列传》中有十数位夹谷姓氏之人载人传记之中。


如:“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 桓笃人也。(金朝)皇统八年,袭祖驶达猛安”。 “夹谷衡,本名阿里布,山东西路 猛安益打把谋克人也。大定十三年,创设女直进士举,衡中第四人,补东平府教授。”关于夹谷这一姓氏, 《金史·国语》注释为:“夹谷曰仝”。仝与佟、童是汉字中的同谐音异字,又同为夹谷姓而演变为朝鲜史料中所载的夹温姓氏。这一姓氏历史上,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先世应用过,史料亦有记载,如“依兰豆漫夹温猛哥帖木儿、童凡察、童叫场、佟塔失、佟努尔哈赤”等。从上可知,今日建州女真人的后裔,冠用汉字姓的佟、童及仝姓,多是出自金代的女真夹谷姓氏。


起源九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苗族、土家族、侗族、傣族、彝族、黎族、藏族、台湾土著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童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童氏,世代相传至今。


各支始祖

童 五:明初自江西瓦洗霸移居合肥之北乡,但其后数世不可考,故此谱断廷为一世祖,时当明中叶。是为金斗童氏始祖。在肥东三百多年后由于清末战乱,由童氏五兄弟从肥东南下至巢湖用三个金元宝在原巢湖市居巢区苏湾镇梁帝买下一个村庄民为王庄,繁衍至今。


童十三郎:守开禧间由长汀青泰里迁居连城北郊水竹洋。是为福建连城童氏始祖。


童景谈:西晋时封丹阳候,西晋末年南渡,居新安仰韩乡。是为新安童氏始祖。


童翼正:乃明朝直隶和州含山县铜城乡东九都人,元季乙未年五月随从高皇帝举义师,因功御封流官世袭泉州十代指挥签事(旧址泉州指挥巷),童氏祖屋解放初建一院时被征用,内有童翼正塑像。是为福建德清、泉州、德化、朋山、南平,台湾及金门,浙江会稽等地童氏始祖。


童章监:童翼正之孙,任浙江、湖州、德清县丞后立籍。官桥曙光童氏从泉州分出居住同安县汀溪镇下崎(蔡坝)任佘石狮。部分从住处迁至南邑田坪溪,后定居内三乡(现南安官桥曙光村),明末清初有人(谱内记载)从内三乡(曙光村)分出,族居台湾、金门等地。是为福建南平童氏始祖。


迁徙分布

童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八位,在台湾则排在第九十七位,人口约一百零二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4%左右。


关于童氏的来源,是记载于唐人所著的《姓纂》一书:“颛顼生老童,子孙以王父字为氏,望出渤海。”老童,在中国的姓氏源流上也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帝喾时专司“光融天下”的前后两位祝融氏——重黎和吴回,便都是老童的儿子。重黎的子孙,是后世的司马氏;吴回的子孙,繁衍更广,后世的岑、胡、彭、钱、曹、坐、娄、苏、顾、温、董等姓,都是吴回的后代。由此可见,把源自老童的这一家人形容为“同宗而不同姓的大家族”,实在是顶恰当不过的。


童氏的先人,早期都是活跃于渤海地区,即今山东省北部地方,然后逐渐向南播迁。


到了宋、元之际,终于成为南方各地的一个著名姓氏,望族居雁门郡(今山西省代县西北),这从两千年来童氏人士在历史上的活动情形,便可获得了解。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童氏人士,是东汉时期山东诸城地方(姑幕)善名传遍遐迩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两位名登《后汉书》的“循吏传”的杰出儿子童恢和童翊。

历史上的童氏饱学高士不胜枚举,例如,唐朝的童翰卿,就是唐宣宗唐懿宗年间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曾任袁州教授的童宗说也是唐朝时期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见称的名士,还著有一部《柳文音注》,被当时的学者尊称为“南城先生”。


江西德兴吉安市鹰潭市、上饶市鄱阳县弋阳县玉山县,安徽省的滁州市、无为市、凤台县、芜湖市繁昌、合肥市肥东、阜阳市阜南县、凤台县、安庆市望江县淮南市巢湖市六安市枞阳县,重庆市的永川县、梁平县奉节县,浙江省的杭州淳安县、金华市兰溪、江山、新安市、海宁市、宁波市慈溪、余姚市河姆渡、绍兴市、衢州市、温岭市,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黄梅县随州市麻城市孝感县、石首市,陕西省的西安市、咸阳市长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容县梧州市,广东省的英德市梅州市,河北省的邢台市,江苏省的南京市江宁区张家港市、扬州市,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湖南省的岳阳市平江县、长沙市、浏阳市、湘谭市、娄底市、衡阳市,福建省的福州市、龙岩市连江县长汀县武夷山市建阳县,四川省的成都市、泸州市内江市乐山市宜宾县遂宁市峨嵋山武胜县,山东省的冠县,河南省的开封市杞县,辽宁省的沈阳市,云南省的建水县,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海南岛等地,均有童氏族人分布。


历史名人

童轩

童轩(约1429-约1492),鄱阳三庙前人,明朝有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永乐初,以精天官学召入南京钦天监。景泰二年(1451)进士。历官南京吏科给事中、太常寺卿、提都松潘军务兼巡抚、南京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精通天文、历学,曾著《历日疏》,强调对星象进行观测、验证,主张“以自然之数求自然之运”。为文渊博雄丽,书法亦遒劲。著有《清风亭稿》、《枕肱集》、《纪梦要览》、《海岳涓埃》、《筹边录》等,其中《纪梦要览》三卷编入《四库全书》。


老童

童姓之始祖, 颛顼之子,黄帝之孙,为童姓第一人。


童钰

清代诗画家。少时放弃学业,专功诗、古文。与同郡刘文蔚等并称'越中七子'。善山水、兰竹、木石、写梅尤其著名,著有《二树山人集》。


童贯

童贯,汴京人 (河南开封)人 ,宋代太师,《水浒传》中有此人。受徽宗宠信,因镇压方腊起义军,进封太师。金将粘罕南侵,童贯为河北宣抚,不战而逃、仓皇逃至至京城。钦宗即位后,朝廷有人诏其陷害忠良、卖国求荣等数十大罪,诛死。


童恢

字汉宗,东汉琅琊姑幕(今山东省诸城)人。早年在州郡当过下等官员,奉公廉洁,为人称道。司徒杨赐对此十分赏识。便把童恢召到自己府中担任职务。后来杨赐官场遭难,以往的追随者纷纷离走,只有童恢有忠心。有胆量为杨赐表白,直到杨免罪获释。童恢的忠贞不贰令人钦佩,光和五年(182年)杨赐推荐他担任了不其县令。童恢到任后,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深入民众,很能体会百姓的甘苦。他宽以待人,逢下属或民众犯了过错,他以理服人。而当下属尽职效力,有了成绩,他总是褒奖有加。但对自身,童恢总是严以律己,不以权贵自居,不图荣华富贵,致力于发展地方经济,除抓紧农业生产外,还大力倡导发展林桑、畜牧、纺织等的生产。经济的繁荣促成了不其地方的社会安定,县境内富裕祥和,无人再去搞鸡鸣狗盗,竟使县狱多年无事可干。这等消息传出来,邻县民众羡慕不已,许多人迁居前来。童恢的政绩也得到官方的首肯,后来他被升为丹阳郡(今安徽省宣城)太守,肩负起更重要的岗位职责。后来,童恢死于任上。不其百姓感念他的功绩恩德,为他推广“童公祠”,将他的衣冠葬于傅家埠山下,寄托百姓的崇敬之情。童恢是青岛古代历史上治理有方、关心民众疾苦、得到百姓衷心爱戴,以至当作圣人敬祀的少有的地方官。在青岛的民间传说中。有不少关于童恢为民除害、驯虎治虎的故事,表达了民间舆论对童恢勤政爱民业绩的神化,不乏感人之处。


童翊

汉代时候人,在乡里为百姓做好事,品德也高,他人还在世,人们就为他竖碑立传,可见受人们尊敬。


童仲玉

汉时山东省诸城人,行善做好事,被称为大好人。他是当地的豪富,平时乐善好施,某年灾荒,百姓无以维生,他拿出全部家产长期赈恤灾民,结果九族乡里,赖他而得以活命者达数百人之多。


童宗说

唐代名士,以眉宇秀整、尚友拔俗而著称,著有《柳文音注》,被当时学者称为“南城先生”。


童伯羽

宋代学者,好读书,师从朱熹,不乐仕进,埋头写作,著有《五经训解》、《情理发微》。


童居易

宋朝人,因为学问好而出名,人称他“杜州先生”。


童朝仪

明代人,文武双全,有能做诗和书画,又被朝廷任命为将军,当时人都称赞他。


童叶庚

清代知县。咸丰年间任德清知县,光绪年间归隐吴门。博学嗜古,手抄群籍,多为海内孤本。著有《益智图》等。


其他

此外,童姓的主要历史名人还有:东汉有丹阳太守童恢,唐代时宣宗和懿宗年间有工于诗词的著名才子童翰卿,宋代有隐士童参,明代有诗人童冀、画家童原、学者童承叙、神童童梓、进士童朝仪,清代有画家童昌龄等。


郡望堂号

郡望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建昌县:东汉朝时期置建昌县,隶属豫章郡,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城县一带地区。


堂号

雁门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建昌堂:以望立堂。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歌传循吏

荐赐逸民。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童恢,早年在州郡当过下等官员,奉公廉洁,为人称道。司徒杨赐对此十分赏识。便把童恢召到自己府中担任职务。后来杨赐官场遭难,以往的追随者纷纷离走,只有童恢有忠心。有胆量为杨赐表白,直到杨免罪获释,童恢的忠贞不贰令人钦佩。下联典指宋·童詧,隐居不仕,或以逸民荐朝。


望出渤海;

名播山阴。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进士童朝仪,字令侯,山阴人。历官后军都督。工书画,善诗词。天性孝友,文采风流,一时推重。初为大同副总兵,名震遐迩,总制杨嗣昌出控三边,称有古名将才,崇祯间以疾归。


敕赐寿考;

民立生碑。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瓯宁人童参,性格淳朴,以耕种为生,仁宗初年寿至一百零二岁,仁宗曾赐敕慰劳。下联典指东汉姑幕人童翊,字汉文,举孝廉,任须昌长,居官有政绩,吏民立生碑来纪念他。


雁门世泽;

杜洲家声。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童居易,居杜洲之滨,学者尊称为“杜洲先生”。


隐居淳朴;

善政廉平。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童伯羽,沉默寡言,好读书,师事朱熹,不乐仕进,人称“敬义先生”。下联典指东汉·童恢,少仕州郡为吏,司徒杨赐闻其执法廉平,乃辟之。


通经博学;

操尚拔俗。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童詧,博通经学,尤长于《易》、《太玄》,著有《发隐》一篇。下联典指唐·童宗说,眉宇秀整,操尚拔俗,为袁州教授,著有《柳文音注》等。


五言通用联

临清人为宝;

益智世所珍。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孝廉童叙,字景和,瓯宁人。性至孝,好学,永乐中有司以教廉荐至京,以母老乞终养,诏许之,终身不仕。有《临清集》。下联典指清代知县童叶庚,字松君,崇明人。咸丰间官德清知县,光绪间归隐吴门。博学嗜古,手抄群籍,多海内孤本。所著有《益智图》等。


农亩时勤业;

儒林日漱芳。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童氏家祠联。秀山岛童姓的源头,是从浙江省慈溪市车厮陆家埠来定居的。古时,娼、优、隶、卒,即娼妓、戏子、衙役、兵士,在当时被人们普遍视为辱门楣、败坏家声的贱业。有些家庭、宗族还将贱业扩大到讼师、奴仆、婢女,以及剃头、剔脚、吹手、屠户、轿夫等。尽管有些人以充任保长为荣,但不少宗族也将保长作为贱业。这可能因为保长要奴颜婢膝地伺候官长,身份多少与衙役有些近似;同时他们又狐假虎威地欺压百姓,鱼肉乡民,为乡民所侧目。众多的家族和宗族都严禁后裔流入下贱,要求族人帮助已沦为奴婢的族人摆脱困境,并对自甘下贱者予以革谱、出族等惩罚。如有的宗族规定:“为奴者出”、“为优伶者出”、“为皂隶者出”、“充任保长者出”。


金事家风远;

指挥世泽长。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童氏宗祠联。


六言通用联

名列越中七子;

功盖天启三边。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诗画家童鲸,字璞岩,号二树,山阴人。少弃举业,专攻诗、古文。与同郡刘文蔚等称“越中七子”。善山水、兰竹、木石,写梅尤著名。有《二树山人集》。下联典指明代进士童朝仪,字令侯,山阴人事典。


非显非藏姓氏;

半耕半读人家。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童氏家祠联。


七言通用联

季昆画苑皆高手;

父子文坛俱名家。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明代画家童原,字原山,华亭人。善画,昆季皆称能手。原尤超迈。花鸟虫鱼,得宋元笔意。其父童垲,精书画。少时为董文敏作小像,文敏书“精一楼”额赠之。见《绘图宝鉴续纂》等。


五经训解垂泽远;

二树山人留芳长。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童伯羽,字飞卿,瓯宁人。好读,师事朱熹,不乐仕进,人称敬义先生。有《五经训解》等。下联典指清代诗画家童鲸,字璞岩,号二树,山阴人。


和气致祥遗泽远;

好山排闼送青来。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秀山岛童氏家祠联。


九言及以上通用联

祀典重千年,岁时报本;

绵延昌百世,忠孝传家。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童湖村童氏宗祠联。


十亩闲闲,年高备邵膺承务;

七龄小小,才奇学业博魏科。

——佚名撰童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隐士童参,瓯宁人。性淳朴。隐于耕。仁宗初年百有二岁,赐敕慰劳,授承务郎,逾年卒。下联典指宋代童姓“神童”童梓的事典。


字辈排行

安徽肥西童氏字辈:“祖功远立家庆广延常修尔业克绍先传”。


安徽无为童氏字辈:“洪文开万祀懋业达天朝忠孝传家宝贤才振国豪”。


安徽凤台童氏字辈:“锦熔恩泽瑞华伟德义长久存兴国志家中杰秀祥树立保平安仁士文学良”。


安徽阜阳童氏字辈:“光江明培大叶”。


安徽肥东童氏字辈:“长兴乃有贤”。


安徽巢湖、四川成都童氏字辈:“茂叶达天朝忠孝传家宝”。


四川内江童氏字辈:“荣华富贵……”


四川乐山童氏字辈:“亭第杰如石应手正大光明志顺华国文章起英贤朝代永传招中兴”。


四川乐山童氏字辈:“建起光中泽尧山远若林”。


四川遂宁童氏字辈:“太庆登启远”。


浙江江山童氏字辈:“宗永得长宣大文行忠信元离亭利贞学圣遵仁义树刚常性明理”。


浙江金华童氏字辈:“德裕百千曾万崇佑寿丙定振礼义智忠匡元熙华存厚金享隆隆宁玉利泰祥康澲贞和瑞恭明钦宽盛敏信维逊绕绪绳综组经纶连”。


浙江义乌童氏字辈:“国家兴起人文永昌元士新志绍祖德光”。


湖南浏阳童氏字辈:“国化庆名良世发隆昌远”。


湖南童氏一支字辈:“明洪德自成中公昭拾索俊业拯家生”。


湖南娄度童氏字辈:“昌主至德清光继”。


江苏六合童氏字辈:“国志世文之万学德如金家长明正有传中在立新”。


江苏童氏一支字辈:“士忠正以月如为爱廉贵科第兴民强才得清云上”。


湖北罗田安徽金寨童氏字辈:“养再仁万廷朝希文胜尚良子承习斯有大光启邦先德荣芳仕维品重家以道昌崇伦务本孝友宁康信义永守庆衍钟祥”。


湖北黄陂童氏字辈:“好仁德广大希胜道光明”。


广西容县童氏字辈:“志裕英佩文国梓里建业宏开长发其祥”。


陕西西安童氏字辈:“首天玉自遵应学”。


山东临沂童氏字辈:“丕彦善纪永远名传”。


江西赣州、广东东莞童氏字辈:“仁义世□广修德兴”。


福建长汀童氏字辈:“如作以忠(则)明其道(斯)学乃成”。


童氏一支字辈:“龙胜德开元运”。


童氏一支字辈:“昭崇同士国朝何祚永宁万邦道德文昌盛家兴诗泽长满元生富贵吉星恒高照庭华耀金辉益寿延年康”。


四川南充广安一童氏字辈:(约明万历起)德成其子 连(宏、弘)启嘉锡 体先之宪 光宗可壁 志秉忠贞 心以纯一 道济大化 仁希达立 有恒作圣 方正永迪。


伯羽{敬义先生}後裔:1618年从江西饶州府鄱阳瓦西坝迁安徽安庆市望江县太慈镇,十来个村童族约1~2万人,有族谱,雁门郡敬义堂,字辈:一世习启,必绍宗功。其祥长兆,品学敦崇。永承祖德,家道昌隆。才高望重,仁义宽宏。今字辈到兆、品、学。明末清初分支到浙江。


赞赏鼓励



百 家 姓 总 公 会 传播家族文化  凝聚中国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