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光琰,中国石油之父,为中国石油事业的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百废待兴之时,他选择回到祖国,希望为这片他深爱的热土贡献一份力量。但没想到,在这里等待他的,却是一场荒诞的死亡。
来源:搜狐网
北京前副市长白介夫写到:"我不能说萧光琰是一个没有弱点的人,但我可以说,我自己,我周围的很多人,愧对萧光琰的赤子之心,愧对萧光琰对我们的信任。他曾怀着怎样的热情踏上这片土地,又怀着怎样的绝望无声离去?历尽凄风苦雨之后,他的一家竟选择了这样的方法驶进人生避风的港湾,这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1920年,萧光琰出生于日本东京,
父母是当地有名的华侨,
家族资产雄厚,豪车别墅应有尽有。
父母为其取名光琰,大抵是期望,
长大之后,儿子能绽放美玉一般的光芒。
萧光琰也并未让父母失望,
虽说是养尊处优,每天被佣人环绕,
优越的家境却没有把他变成性情骄纵的大少爷。
他自幼智商超群,父母又极其重视教育,
从小到大,萧光琰在任何一所名校都成绩拔尖。
1934年,当他初中毕业时,
萧光琰的父母已感觉到局势的不对,
中日关系越发紧张,日本排华愈演愈烈,
于是处理掉家族产业,举家迁往了美国。
到美国落脚后,萧光琰仅凭自学,
就以很高的分数考上了美国坡蒙那大学,
3年后,他又被导师推荐到芝加哥大学化学系,
年仅24岁,便以优异的成绩拿下博士学位。
萧光琰在理化方面的天赋远超同辈,
老师们都赞叹其不世出的才智和钻研毅力。
一毕业,他就被大学留任,
2年后又破格提拔为研究员。
1947年,27岁的他,
进入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短短几年,便在美国石油领域做出杰出贡献,
连续几年获得美国石油的最高荣誉:
"石油金质奖章"。
如果一直留在美国的话,
萧光琰的前途将是不可限量的。
他在化工领域艰深难题钻研的毅力,
他过人的才智和深厚的从业经验,
将会把他推向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从小到大,父母都教育他:
"你虽然出生在日本,生长在国外,
但你身体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长大,
萧光琰心心念念的,当然是中国,
他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
当时在美国,他薪资高达五六万美元,
物质上极大丰富,生活、工作条件无比优越。
当他听说中国战乱结束,新中国成立时,
他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
"战争结束了,日子终于安定了,
国家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这时候,祖国急缺的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
如果我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为他做一份贡献,此生无憾。"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
萧光琰做起了回到中国的准备。
他先是参加了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中国学生基督协会"等进步组织的活动,
由于深受感染,越发对祖国充满向往。
1949年秋,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
萧光琰给中国教育部写了一封信,
详细询问了祖国行业的情况,
并告之如需任何资料,他都会想办法搜集。
随后,他花了几千美元购买了翻印器材,
没日没夜地搜集、翻印和整理资料,
期望自己的心血,能够飞渡大洋,
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点一把热火。
当时,妻子甄素辉并不赞同他,
一来两人在国外生活多年,
二来中美两国的关系尚不明朗,
加之中国连一个亲人都没有,
如果回去,两人的生活将备受困扰。
可萧光琰却说:"怎么会没有亲人?
中国那么多同胞,
哪一个不是我们的亲人?
美国是很好,可现在,
正是祖国需要我的时候。"
经过不断的"争执",
妻子最终被萧光琰的一腔热血感染了。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但回国并不像他们想象得那么顺利,
1950年,美国以掌握国家机密为理由,
阻止萧光琰出境,并派专人暗中监视,
如此重压之下,稍有不慎就会丧命。
当时的石油提炼技术是美国的王牌技术,
怎么可能轻易让萧光琰带回中国?
然而,萧光琰不顾生命危险,
带着妻子暗中辗转,
在担惊受怕之中去到了香港。
最后,大陆派专人接两人回国,
当双脚站立在祖国的大地上时,
萧光琰内心的激动是难以形容的,
这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也是他希望将一身才华挥洒的热土。
大连物理研究所
萧光琰去了中科院,
下设的大连物理研究所。
没有高薪,没有专车和别墅,没有熟人,
一切从零开始,每个月拿120元的工资,
风里来雨里去,夜以继日做研究,
萧光琰似乎有着花不完的精力,
当他发现祖国的石油事业落后美国一大截时,
他又是着急又是欣喜,
经常是几个周呆在研究所里不回家。
为此,妻子甄素辉抱怨连连,
可他根本听不进去,只想给国家做贡献。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
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众所周知,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一个国家要发展,想崛起,
必须要有自己的石油炼制技术。
当李四光带着勘探队四处找石油时,
萧光琰便在后方积极备战炼油厂建设。
中国当时的炼油基础非常差,
连炼油的催化剂都用得不专业。
若不是萧光琰坚持,还会一直用便宜的钼,
而当采用了他说的铂之后,
石油的回收率立马提高了。
北京石油炼制所成立后,
铂催化的方式大获成功,
此后的大型炼油厂皆以此技术建造,
成为了当时中国最重大的五项科技突破之一。
当大庆的石油滚滚而出时,
被外国人讥笑的"小茶壶式"炼油时代成为过去,
"五朵金花"凌寒绽放,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随后,萧光琰又用了一年半时间,
写出了十来篇经典的论文,
成为中国石油化学名副其实的奠基人。
若无萧光琰,我国石油工业,
会落后西方几十年。
尤其是在1961年,
萧光琰主动请缨,
成为青岛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并开发出一项超越时代的技术,生物催化剂。
要知道,这项技术西方1990年才开始研究,
2000年才正式实践。
而因为有萧光琰的不懈努力,
中国于此技术领先西方整整40年。
1964年,大庆油田制取航空煤油,
以及低凝柴油过程中遭遇巨大难题。
萧光琰又一次用自己一个人的肩膀,
扛下了解决关键问题的重担。
他凭自己的毅力和才华,
在短短4个月中孤军奋战,
独自发明出了更高效的催化剂。
然而,在如此耀眼的贡献后,
等待他的却是一场浩劫。
实际上,就在他回国不到9个月的时候,
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已经开始了。
当时他被列为"重点批判对象"。
当人们追问他"回国的动机是什么?"时,
由于事态突然,思绪紊乱,
他忍受了"思想反动"、"有卖国思想"、
"带回资料是为了向上爬"、
"十足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的评价。
那时,他曾向人不断诉苦,
严重的失眠症,令其长期不能工作。
之后,他受到的不公被推翻,
他的研究和中国的石油工业,
一同迎来的一个"黄金时代"。
可惜这"黄金时代"不长。
1958年底,"拔白旗"来袭,
"老白旗-萧光琰"的大字报贴满走廊,
除夕,他去参加化物所的迎新晚会。
在联欢会上,在人们的欢笑声中,
报幕员高声宣布:
"活报剧《洋博士现形记》开始"。
于是,大幕拉开,在小锣声中,
一个按他的特征化装成的小丑出场了。
"小丑"自报说:"在下萧博士,
靠父母的造孽钱,在美国混了个洋博士,
待我偷点资料,混进中国,捞个一官半职。"
这样的侮辱和污蔑让他感到无比痛心、恐惧,
从此,他工作消沉,心情整日抑郁…
头两次萧光琰都熬了过来,
只要祖国需要,他就能重振精神,
迅速投入到石油化工的研究中去。
可惜最后那一次,萧光琰没能熬住。
1968年10月5日,他的外籍身份,
又一次被怀疑为"里通外国"。
工宣队派出专政队,把他抓进"牛棚",
家中一切财物查抄,
其中甚至包括甄素辉的祖传戒指,
据说是孙中山先生赠送的。
随后,他们对萧光琰进行审问:
"你在美国挣那么多钱,
你是不是回来当间谍的?"
"你能把美国的资料弄到中国来,
一定也能把中国的资料弄到美国去,
你老实交待,为美帝国主义搞了多少情报?"
审讯中,专政队对萧光琰拳脚相加,
用特制的刑具猛力抽打,
打得萧光琰皮开肉绽,几度昏迷。
当时人们把"博士"读成"白屎",
专政暴徒还给他起了"白屎"的外号,
不断对他施加精神上的侮辱。
在各种污言秽语的折磨下,
他被迫写下了二十六份"材料"。
但不管他如何交代自己的"罪行"
每次得到的都是更加无情的斥责。
"不 46 33230 46 15535 0 0 3565 0 0:00:09 0:00:04 0:00:05 3564深刻,不够详细,重写!
再不老实,就扒你的皮,抽你的筋!"
如此重压,让萧光琰神志恍惚,
彻夜失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放风时,他像梦呓般反复念叨:
"政策会给出路的…"
1968年12月6日,
萧光琰又挨了一顿毒打,
这时的他肉体饱受折磨,
精神已经濒临崩溃,
一句话,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于是,这位学贯中西的物理化学家,
看不到生的尊严和希望,
只能给自己找一条出路…
12月10日,血肉模糊的萧光琰,
在被毒打了60余天之后,
服下安眠药,自杀身亡,年仅48岁。
他曾怀着无限憧憬与希冀踏上乡土,
但只能在屈辱和含恨中无声离去…
当天下午,正在劳改中的甄素辉,
得知丈夫萧光琰吞药自杀,
居然连落泪的力气也没有。
当时的甄素辉也想不通,
自己跟随丈夫抛下豪车、别墅,
来到四周无一亲人的地方坚守18年,
18年间,却不断被怀疑,
不断被审查,从来没被真心接受。
他们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18年前,她能够阻止萧光琰,
萧光琰的成就,或许已经光耀世间,
至少,两人可以恩恩爱爱,平静一生,
而现在,她只能对着丈夫的尸骨,
欲哭无泪。
随后,甄素辉提出了要求:
"请组织上准我两天假吧,
一来把丈夫的后事处理好,
二来回去看看孩子。"
自从父亲被送进牛棚,被列为特务,
萧光琰的女儿洛洛就孤身一人,
每天在侮辱和孤立中痛苦生活…
在巨大的悲痛中,甄素辉带着女儿回家了,
一回到家里,她就将房门紧锁,
周围人连续3天没见到这对母女。
当后来有人把门弄开,
看到的却是母女躺在床上,
母亲紧紧地搂着女儿,
两人服毒自杀,尸体早已僵冷。
屋子里弥漫这一股腐败的气味,
没有一丝光亮照射进来,
世界的黑与白被颠倒了,
光亮被遮蔽了…
女儿洛洛童年照
最让人感到痛心是萧光琰的女儿,
洛洛是一个健康而美丽的孩子,
热爱学习,以自己的父亲为榜样。
洛洛在经历了各种侮辱、折磨后,
或许对世界最后的留恋也被斩断了。
死的前一天,她曾把自己的照片,
郑重地赠给要好的小朋友,
照片的背上清晰地写着一句话:
作为永久的纪念。
就这样,萧光琰一家三口,
在短短3天之内,全部含冤而死…
改革开放后,萧光琰的哥哥萧光灏,
从美国回来为弟弟料理后事。
非常遗憾的是,
萧光琰一家的骨灰始终未能找到…
历史的尘埃已经被风吹散,
赤子的心灵也被灰烬掩埋,
当晨光再次照亮这片土地时,
我们希望悲剧不再重演,
而每一个走过或听过往事的人,
对于萧光琰和他的妻女,
都该用"不要遗忘"的姿态,
保留一份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