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艇出横塘,西山晓气苍。
吴中好风景,九月水荇香 。
吴中,一个读起来都带着温柔风雅的名字,湖山毓秀,物华天宝。千百年来,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吴文化,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物遗存。
唐寅曾有诗云:“世间乐土是吴中”。吴中,是木渎晴烟万户新,馆娃宫畔千年寺;是橘市桑村的东山、世外桃源的洞庭;是贴水成街、古桥林立的甪直,是古街逶迤、庭院幽深的杨湾……
这些古村古镇古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儒家文化的“耕读”传统及江南鲜明的吴地生活特色,堪称“浓缩的历史书”;“屋上有山屋下水,开门波光眼如洗”,它们如同一颗颗镶嵌在吴中青山绿水间的明珠,是一份凝固的历史记忆,更是一种底蕴,一种文化内涵,历久弥坚。
在这个空气中弥漫着第一丝初凉的九月,吴文化博物馆携新展《世间乐土——吴县文物数字展》如约而至。本次展览由吴文化博物馆和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汇集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和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以数字呈现手段为依托,突破古建展示空间局限,再现了吴中地区的文化遗产、建筑遗迹,以及历史城镇、历史村落和水陆交通网络。
展览依托前期大规模的“吴县文物田野调查”和“数字化记录”为基础,通过全景摄影、三维重建、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记录和呈现了散落在吴中的十余座历史名镇名村、数十座历史建筑;同时还以“吴县”整体作为舞台,通过对不可移动文物材料的全新解读和呈现,借助3D打印、多媒体互动设备等形式,更多关注千百年来整个吴县范围内的日常生活风景。
展览共分为“自得:我的厅堂” “自适:我的宅院” “自如:我的社区” “自在:我的吴县”四个部分,带领观众细细回顾千百年来吴县先民和匠人智慧的结晶,并且深入其中,分辨其中精致巧妙的结构,如“庭”与“院”的和谐、“进”与“路”构成的深宅大院,了解其发展脉络与传承。
而在进行过简单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全面探索吴县乡镇自古至今演变发展的动态画卷:从交通闭塞的水乡到“枕河人家”,从史记中“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到明清时代被誉为“世间乐土”的吴门盛景。漫步行过雨后穿绣鞋的明月湾古街,走过繁华喧嚣的山塘庙会,也曾在寂鉴寺聆听梵梵禅音,品读其后雅俗共赏的吴文化。
在第一部分“自得:我的厅堂”里我们可以发现,吴县居住建筑的主流主要是以“堂”为名的中型宅院。仔细浏览这些明清吴地代表性建筑,不难发现其中吴地先民不铺张不外显的个人审美追求的体现。
有别于主流传统建筑中“明尊卑,别上下”的秩序理念,吴地先民更注重于追求更“舒适、宜居、调和”的生活状态,由此在这些建筑中,经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吴地人民含蓄内敛的审美意趣,比如明善堂的雕砖门楼,中央的匾额并未刻字,做了留白处理,其实这是故意为之,有“白璧无瑕”的美好寓意,这种处理十分寻常,正体现了吴地人民含蓄内敛的追求理念。
纵观这些代表性建筑,不难看出吴县厅堂的设计更多的蕴藏在门户之内,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颇具桃源渔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情趣。吴地先民自觉追求和谐的生活状态,以此自娱,反而于不经意间透露出一种“审美的自觉”,使其脱离了“尊卑上下”的繁冗桎梏,体现出广泛的个人审美意趣。第二部分“自适:我的宅院”则重点介绍了吴县建筑的基本单元——宅院,它往往以其正厅的堂名命名。我们常说“人如其名”,这些古建堂名不仅包含了对后代的美好期望,也隐喻了主人的高洁品行。不仅如此,院宅独具匠心的规划与设计,使四时之景各具异趣,又营造出明暗、宽狭、疏密、缓急不一的空间变化,进退得宜、不失分寸。如惠和堂“五进三路”的建筑结构,布局清晰,使其中众人互不干扰,自得其乐,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朝晖夕阴、春夏秋冬,物候不同,住宅四时之景亦不同,但这些无处不在的宜人细节,都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居住者的贴心关怀,体现出吴地建筑的高级审美理趣与文化自觉,令人与物在自适中达到和谐共居的境界。
第三部分“自如:我的社区”揭示了吴县规划布局的巧妙。我们可以看到吴县的路网、水网相叠,将一个个独立的乡镇串联起来,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吴地居民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村镇的居民因此被连结在一起,互通有无,呈现出共同的社会生活特点。沿着河流缓缓走过桥畔的居民楼,入耳便是米贩菜商的叫卖声,河边居民浣衣洗菜,水井旁亦有热情的居民话闲,好不热闹。尤其是甪直镇内长达两公里的水道驳岸,既方便了往来船只卸货,又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不少居民还利用驳岸为基临河建房,后称“枕河人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
而进入到展览的第四部分“自在:我的吴县”,我们又可以进一步发现,一张紧密的贸易网络已经在这片富饶、宜居的县域空间内形成,文化氛围也日益繁盛。正是自这个共同体中,诞生出了明清时代被誉为“世间乐土”的吴门文化。现代人仍会从古吴地建筑中汲取灵感,获得历史的馈赠。如今商品贸易、手工业、建筑业、医疗等各行各业,亦不乏借鉴前人的智慧,吴县精神正是自古至今在一代代传承中,延续至今。
吴县文物作为吴地文明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蕴涵着无穷的智与美。它连接了时空中的江南梦,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当我们驻足远眺时,当我们行尽太湖山水时,吴地文明就在我们脚下。9月4日起,一起来吴文化博物馆感受“吴县文物数字展”吧,或许你会觉得新奇,或许你会十分熟悉;但无论如何,它都将成为你与“吴县”的独家专属记忆。正是吴中好风景,初秋时节待君临。9月4日,“文物数字化:在江南古建中探寻世间乐土”特展开幕对谈直播,将邀请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瑾、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雍振华教授,一起带领大家从江南古建出发,以“文物数字化”的方式,欣赏千百年来“世间乐土”吴县范围内的日常风景,探寻最江南的生活方式。欢迎大家届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