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权威发布·年度盛典】《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奖颁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统筹

中国建设报杨梦晗 美丽城市研究 2023-09-07

美丽中国 城市先行

——《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奖颁发

《中国建设报》记者 梦晗

(来源:2022年3月31日《中国美丽城市》第25期头版)

美丽中国,城市先行。为鼓励美丽城市建设理论实践和经典案例分享,推动美丽城市、美丽中国建设智力提升,全面加强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智库能力建设,提高《中国美丽城市》专刊的传媒影响力和美誉度,报社决定设立《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奖,由政研中心全面统筹。历经初评、网络投票、终评结果公示等环节,日前,《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奖获奖名单正式发布。其中,《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30个、“《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68篇。政研中心还对20名《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优秀通讯员、60名“中国建设智库”年度优秀专家进行了表彰。


据首届《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奖活动总策划刘宏伟介绍,《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参选范围为《中国美丽城市》专刊上公开发表的经典案例和政研中心课题合作城市案例。评选采取指标体系分类参照、综合要素分类评分法。在指标体系方面,主要参照城市体检、海绵城市、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人居环境五大细分评价体系;在综合要素方面,主要选择自然生态环境、绿色循环经济活力、城市更新、新城建、历史文化保护、城市治理、韧性城市、社会和谐、城市印象等方面的公开数据作要素分析。



政研中心根据上述方法形成《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年度名单,由初评专家组对年度名单进行独立评审,产生初选入围名单并进行网络投票。政研中心综合初评网络投票情况和终评专家组意见,产生终评名单并进行网络公示,经公示无异议者正式当选当年度《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


与此同时,为及时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决策参考价值,政研中心因结题时间未能参与网络投票的重点课题单位,结题后可直接进入终评环节,实行动态评审制度,作为当年度《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的课题延伸,结合终评专家组评审意见阶段性发布补充名单。


据悉,“《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原则上每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为当年在《中国美丽城市》专刊上正式发表的所有原创作品。因受疫情影响,首届年度获奖作品参评时间段为《中国美丽城市》创刊日至2021年年底。


“《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评价依据,主要参考是否原创首发作品、时效性、引用频次、转发流量及行业影响力等要素。



2021年12月14日,《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奖初评入围名单产生并开始进行网络投票。其中,《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入围城市99个、“《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109篇。


2022年2月15日,综合入围作品网络投票结果,经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单位的8位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终评,产生了终评获奖名单。其中,《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50个、“《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68篇。随后,进行了为期11天的网络公示。



日前,政研中心根据网络公示期间收到的各方信息反馈和终评专家意见,最终评出了《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奖正式获奖名单。《中国美丽城市》从本期开始陆续推出《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风采系列展,分批次全方位展示入选典范城市风采。


为发掘更多可借鉴的地方实践案例,助力美丽城市、美丽中国建设,政研中心决定在自主选择课题研究案例城市基础上,从即日起公开征集2022年度《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研究对象(含县城、新区、新城)。

★证书及相关资料已在路上→





终评专家






贾海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城市径流控制与河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以来从事城市水环境规划与管理、城市径流控制与海绵城市、城市水环境修复、环境模拟、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担任国家重大水专项标志性成果责任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排水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国际水协联合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国际城市流域管理常委会核心组成员、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设智库”专家等。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等平台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和EI(工程索引)收录。曾出版《城市河流环境修复技术原理及实践》等9部著作,科研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次。




殷成志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兼职副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城市更新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与城市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德国友好协会理事、新华社瞭望智库入库专家、北京城市管理学会理事,发展实践硕士项目全球网络(Global Network of Master's in Development Practice,MDP)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设智库”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德国城乡规划、发展中国家的当代城市化等。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等科研项目13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等重要课题16项。




黄 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研究和教学方向为:(1)城市设计;(2)文化规划,城市发展进程中综合性的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及其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文化及创意产业的空间布局、演化及其机制研究;文化导向的城市更新。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机制及布局模型研究——以北京为例》和众多城市设计项目及文化资源保护、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等课题。出版发表7本论著和数十篇论文,代表性论著《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整体发展策略》是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认证的高被引书籍。


现担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副秘书长及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委员、北京规划学会城市更新与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专家库成员、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设智库”专家、《城市设计》杂志编委和《城市规划》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唐建国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长期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研究工作,有多年排水行业管理经验。


兼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镇水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水专项城市水环境主题专家组成员、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设智库”专家等。主编《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等。




吕永鹏



博士,四川南充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入选水业杰出青年、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计划,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等课题10余项,主参编国家标准10余项,主持长江大保护首批示范城市芜湖,国家黑臭水体治理首批示范城市马鞍山,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及示范城市上海、厦门、珠海和南平等10余座城市的技术服务项目,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项。


担任《Urban Water Journal》等期刊的同行评议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海绵城市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河长制办公室技术专家组专家、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设智库”专家等。




黄天寅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市海绵城市研究院院长,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苏州科技大学水环境与安全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设智库”专家。


长期致力于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带领的“水污染控制新技术与资源化”团队被遴选为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个人先后被遴选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水专项子课题子任务4项、省市级纵向项目十余项,承担各类涉水工程设计、规划近百项。在ES&T(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出版书籍3部,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王文亮



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北京建筑大学海绵城市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第一届海绵城市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给水排水》杂志青年编委,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设智库”专家。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主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城市道路与开发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设计负责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主笔人。曾获2020年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19年度行业优秀勘察设计奖优秀建筑工程标准设计一等奖,第七届《给水排水》优秀论文特等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1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负责、参与10余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水环境治理技术服务工作。负责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工程设计100余项。





侯 雷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建筑师。华侨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市建筑景观艺术委员会委员,厦门市第十一批拔尖人才,厦门市政府海洋专家组成员,福建省规划学会海岸带学术委员会召集人,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设智库”专家。


重点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及海域规划。曾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近20项、省级优秀规划设计奖40项。


带领团队在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设计、城市双修、海域保护与利用、地下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开发等城市试点或重要创新工作中完成大量政策研究及规划。2003年为西藏米林提供规划技术援助,2008年为四川彭州提供规划技术援助,2010年为福建南平提供规划技术援助,2010年至2014年为福建平潭提供规划技术援助,2019年起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提供规划技术援助。


终评专家确认签字:



《中国美丽城市》第25期导读




5

●美丽中国 城市先行——《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奖颁发

《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30个

“《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作品”68篇

《中国美丽城市》年度优秀通讯员20名

“中国建设智库”年度优秀专家60名


详见2022年3月31日《中国美丽城市》第25期头版。


6·7

《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风采展系列(一)

苏州: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匠心筑就自然宜居之地

鹤壁:坚持高标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开创大生态全要素综合治理新模式

●南平: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的海绵城市建设样板

●汕头:海绵城市引领“山水田城海岛”美丽城市建设


详见2022年3月31日《中国美丽城市》第25期第6·7版。

8

《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风采展系列(一)

通榆:深入推进老城改造实现旧貌换新颜

●2022年度《中国美丽城市》城市典范征集启动


详见2022年3月31日《中国美丽城市》第25期第8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