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域海绵”典范项目入围案例】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人文融合自然,科技相携生态/《中国美丽城市》
中国“全域海绵”典范项目入围案例
编者按:
项目建设,示范引领。项目品质直接关系着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成效,为充分发挥可推广、可复制项目的示范作用,中国建设报社正在公开征集中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典范项目(以下简称“中国‘全域海绵’典范项目”),征集活动由报社政策研究中心全面统筹。现在《中国美丽城市》上分批次展示入围案例。
人文融合自然 科技相携生态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变身美丽海绵校园
● 叶 挺 尹冠霖
(来源:2022年6月30日《中国建设报·中国美丽城市》第28期第8版)
临港位于上海市东南角,是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打造海绵城市示范大学城是临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大学城位于主城区西南角,于2004年开工建设,目前共有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建桥学院四所高校入驻。高校现状绿化率高,本底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较高,海绵城市建设条件良好,且人群素质整体较高,教育示范效果好。
电机学院海绵城市建设实景鸟瞰图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位于浦东新区橄榄路1350号,占地面积约58.8公顷(不包含河道),其中绿地面积占比约为43.2%。学校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基本无混接现象,雨水排水情况良好。学校内流经月河,设有水闸与外河隔断,河道流动性差,水质易腐败,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面源污染。提升校园育人环境、建构一个生态、绿色、舒适的美丽校园,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也是该校建校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打造生态校园
提升人文环境
项目结合美丽校园建设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以水环境提升为核心,综合考虑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通过源头减排和系统治理的形式实现水体调蓄和水质净化。考虑到高校项目的特殊性,为避免大规模改造对校园正常学习生活的影响,同时减小对现状绿化的影响,综合分析学校内现有用地和排水现状,最终确定在教学楼东侧及北侧绿地(该区域连接着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学生公寓及体育场馆,是校园核心绿地区域)集中改造。项目不仅局限于改造范围内的源头径流控制,还需考虑汇水分区内的整体水量调蓄净化,因此对校园整体竖向进行精细化分析,确保排水顺畅、安全。
景观水系实景图
总体布局以景观水系为主,辅之以人工湿地、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带等,建立包括水循环系统、水生态系统在内的校园雨水循环系统,打造“渗、滞、蓄、净、用、排”的校园海绵体。
水循环系统:根据月河水位、雨水管网标高和景观水体水位的相对关系,充分利用现状雨水管网用于景观水体补水和排水。降雨时,地表汇水范围内径流雨水进入景观水体周边雨水花园,经处理后进入景观水体,排水分区内其余径流雨水进入学校雨水管网,通过雨水管网及一体化泵站进入景观水体。晴天时,月河中的水可通过现状管网和一体化泵站进入景观水体,经处理净化后通过雨水管网排至月河,形成校园内水体循环。
水生态系统:通过景观水体的生态水功能构建,实现清澈见底的“净水空间”。向景观水体内引入适应临港本地生存的底栖生物,包括底栖螺类和底栖贝类,通过人工监测确保其形成优势物种并有自我繁衍的能力。结合临港地区特色的底栖动物物种,通过采用水下草坪构建技术、调整驳岸形态等措施,加速水体中颗粒物的净化,实现水体清澈见底。使沉水水草覆盖水底,遮挡悬浮颗粒物,提升区域的生态和景观效果。同时沉水植被能够提供底栖动物和鱼类的栖息场所,对夏季水体中的蚊虫滋生有抑制作用。选取的沉水植物为多年生密刺苦草低矮种,秋冬季节不死亡不脱落,管理简单、维护成本低。
沉水植物实景图
项目以提升校园内总体水环境为主要目标,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年径流污染控制率60%,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百年一遇降雨不内涝。雨天汇水范围内的径流雨水首先进入湿地进行调蓄净化,减少入河污染物,雨后3日水体浊度能减小至<15NTU(根据建成后水质检测结果,人工湿地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旱天通过一体化泵站将管网中(月河)的水提升至景观水体,在增强水动力提升水质的同时,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景观水系为校园增加了约9600立方米的调蓄空间,在暴雨前通过预降水系水位,可整体提升学校应对暴雨的能力。
项目的建设丰富了学校的亲水空间,配套建设水上栈桥、园路广场、休憩廊架等,为师生提供一个互动和交流的空间,得到了师生一致好评。
引入高新技术
推进产业发展
为了节省施工周期,减少施工对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的影响,同时推进海绵城市的产业化发展,项目采用成品化的设施,主要包括装配式成品雨水花园、一体化预制泵站、生态多孔纤维棉、环保雨水口、无动力旋流过滤系统、无动力水体调蓄装置等。
积极引入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结合上海海绵城市建设的共性需求,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流程,保障海绵项目质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推进产业化发展,以满足海绵城市建设全域推广的需求。
电机学院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图
项目在规划过程中充分鼓励学校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师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校的建设发展,利用专业所学,共同发挥所长,在具体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与动手能力,使得该项目成为学校首个师生共同参与规划设计的项目,也探索实践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相长、学用结合、技术应用的教育模式。
结合学校办学历史,项目特别设置了带有学校历史照片的坐凳,每一个坐凳讲述一个特别的故事,形成一段校园里的文化长廊;结合学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特色,设计出以工业零件为蓝本的艺术装置,体现工科院校特色,保留教学楼前原有的文化雕塑,传承电机文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各地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继续抓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尽快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项目,经验成熟后及时总结宣传、有效推开。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指标和重大设施布局应纳入到有关规划和审批环节,新建、扩建项目要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未按规定进行变更、报批的项目,不得擅自降低规划指标;改造类项目应全面考虑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项目建设,示范引领。为充分发挥可推广、可复制项目的示范作用,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海绵智库”近期公开征集中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典范项目,入选项目将在《中国建设报》上集中展示并通过融媒体全方位传播推广。
中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典范项目征集要求如下:
1.征集对象为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已完工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不包含无限扩大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传统绿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等建设项目。
2.各级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投融资、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全产业链管理单位企业均可推荐。可单一单位填报,也可多个单位联合填报。
3.推荐项目资料应包含项目概况、建设成效、创新亮点特色及完工项目实景照片。详见附表。
4.原则上单个项目文字介绍字数不少于3000字,完工项目照片5~10张为宜,像素不低于1MB。
5.典范项目征集表填写资料确保翔实准确。
6.邮箱:gjhmcs888@126.com
7.电话:010-58934884 13020007700
8.联系人:杨梦晗 负责人:刘宏伟
9.典范项目信息登记表附后。
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实践”课题组
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