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典范报告】绵阳:海绵城市建设助力中国科技城崛起和腾飞/住建部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统筹出品
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实践典范报告——绵阳:
海绵城市建设助力
中国科技城崛起和腾飞
● 《中国建设报》记者杨梦晗
(来源:2023年2月22日《中国建设报》第4版《中国海绵城市》)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科技城,是四川第二大经济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城,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国生态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现有野生大熊猫数量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以来,绵阳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坚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系统解决城市涉水问题,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海绵城市建设的创新特色之路。
在2016年被确定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后,绵阳更是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以及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以建设“三江六岸”等海绵型项目为突破口,全力打造“绿色城市”“美丽绵阳”。
赋能灾后重建
服务国防军工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成渝西“西三角”腹心地带,地表水系发达,形成“三面环峙,一水中流”的山水城格局,具有典型的“山前盆缘”地貌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1081毫米,多年平均强降雨频次达6次/年,具备天然的海绵城市建设资源禀赋。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殊荣。
绵阳市区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三江汇合处
这样的先决优势为“5·12”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支撑,绵阳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贯彻低影响开发理念,建成了以北川新县城、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绵阳农业学校和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代表的海绵示范项目。为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部门合力推进;成体系建立完善各类规划、技术规范,在两证一书中实施海绵技术管控,建立完善了全主体参与、全层次覆盖、全流程监管、全要素支撑、全事项考核、全链条带动的海绵城市建设长效推进机制。截至2022年年底,建成区35.8%的面积达到要求,海绵城市建设初显成效。
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中脊岛全景
海绵城市理念不仅为绵阳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指引,还为国防军工单位提供了更好的水安全保障。绵阳注重城内城外统筹谋划,将城外军工单位等区域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范围;注重上中下游综合施策,左右岸同步规划同步整治;注重分区辖区统筹治理,以分区为单元,以防控雨水引发问题为重点,多目标融合,在城郊涪江水域建设了三江、红岩等闸坝调蓄工程;投资5.58亿元,整治内涝积水点39处;投资3.7亿元,排查管网379.19公里,整治179.92公里;为国防军工单位的科研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升人居环境
激发产业阶跃
海绵城市是保障水安全、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组合拳。绵阳将城市内涝点整治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加快构建和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通过增绿留白,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加强河湖生态修复,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形成了“群山环抱、山水共济、林田相伴、城水互融”的绵阳海绵城市生态格局,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2021年以来,绵阳大力实施“生态美市”战略,在三江六岸和安昌河、草溪河等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中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消除了黑臭水体,城市水体水质达标率100%;实施海绵绿色福祉工程,建成三江湖、江油读书台2座国家级湿地公园,海绵型绿道106公里、口袋公园59个,被央视《新闻联播》多次报道,为先行区建设提供了良好支撑平台。
透水铺装儿童乐园
海绵城市建设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在激发产业创新、促进行业发展方面,也卓有成效。绵阳本土企业依托西南科技大学、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开展“污水深度处理”“海绵施工技术”“变废为宝”等研究课题20余项,参与编制《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图集》《四川省彩色透水水泥混凝土技术标准》《建筑室外透水铺装构造图集》等6部国家、省级海绵标准、图集,研制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改为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方法”“一种边坡生态恢复系统”等100余项成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部分产品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海绵城市建设先进技术与产品目录》,全国推广;多家企业获得全国海绵城市最具影响力企业奖、创新创业优秀企业奖等荣誉。
总结实践经验
探索新型路径
“十四五”期间,绵阳将以“建设中国科技城,打造成渝副中心”为契机,在御营坝、朝阳军工区等老城区,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重点解决山洪内涝、配套不足、设施老化、雨污合流、面源污染等问题,有力保障国防军工设施安全,全面提升市区水生态环境,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民生工程”实效,借“海绵”东风、补民生短板,在实践中总结“山前盆缘”地区洪涝统筹经验。
饮马湿地
在安州河东新区、科技城新区等新城建设中,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先导,以强大科创实力为支撑,坚持目标导向,高起点规划,立足绵阳山、水的城市特色,融入绵阳文化,高标准建立“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全面构建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努力打造“举目皆海绵”的高品质片区,积极探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海绵城市建设路径。
五一外滩
未来三年,绵阳计划实施约18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投资达49亿元,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城市内涝积水点将全面消除,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提升,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将不断筑牢……海绵城市建设必将有效助力绵阳这座中国科技城的崛起和腾飞。(文章转载须经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书面授权,图片均由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提供)
相关链接:
2023年度中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典范项目征集启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各地做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继续抓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尽快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项目,经验成熟后及时总结宣传、有效推开。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指标和重大设施布局应纳入到有关规划和审批环节,新建、扩建项目要严格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未按规定进行变更、报批的项目,不得擅自降低规划指标;改造类项目应全面考虑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项目建设,示范引领。为充分发挥可推广、可复制项目的示范作用,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海绵智库”近期公开征集中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典范项目,入选项目将在《中国建设报》上集中展示并通过融媒体全方位传播推广。
中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典范项目征集要求如下:
1.征集对象为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已完工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不包含无限扩大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的传统绿化、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等建设项目。
2.各级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投融资、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全产业链管理单位企业均可推荐。可单一单位填报,也可多个单位联合填报。
3.推荐项目资料应包含项目概况、建设成效、创新亮点特色及完工项目实景照片。详见附表。
4.原则上单个项目文字介绍字数不少于3000字,完工项目照片5~10张为宜,像素不低于1MB。
5.典范项目征集表填写资料确保翔实准确。
6.邮箱:gjhmcs888@126.com
7.电话:010-58934884
13020007700
8.联系人:杨梦晗
9. 典范项目信息登记表附后。
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创新实践”课题组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