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当语文老师的爸爸准备教儿子几首古诗
点击上方“章黄国学”关注我们
六一儿童节,当语文老师的爸爸
准备教儿子几首古诗
文|于晓冰
我是初中语文老师,经常会提醒学生,抓住记忆的黄金年龄,多背诵一些古诗文,建立属于自己的记忆存折,会拥有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财富。
家长会经常问起:“于老师,您是不是教儿子背诵了很多古诗词。”说实话,还没有。我儿子现在幼儿园大班,还不太会背诵什么东西。和很多从两、三岁开始就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甚至《论语》的小朋友比起来差多了,和能背诵十几首甚至几十首诗的同龄小朋友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在儿子还在他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陪他妈妈去散步,就常常背诵几首诗,说说相关诗歌的意思,也可能会随口说上几则《论语》,然后谈谈我对“子曰”的这几句话的理解。
等他来到这个世界,哄着他在小床上睡觉的时候,我不会唱歌,只好声调高高低低地背诵一些我头脑中存储的诗歌。有小学生就能背诵的比较浅白的古诗,也有我自己很喜欢的意境朦胧、隐晦迷离的李商隐的无题诗。他还不会说话,也没什么选择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常常是听着我背诗的声音很快就睡着了。
等他再长大一些,似乎就不太爱听我背诵古诗了。我发现他对故事或者对恐龙的兴趣远远超过他对古诗的兴趣。晚上睡觉前,如果让他选择听爸爸背诵古诗,还是听妈妈读故事,他一定选择后者,这当然有情感的因素。但如果妈妈不在,只能由爸爸陪着,他还是首选听爸爸读故事,讲和恐龙有关的科学书,而不是听爸爸读古诗。
刚上幼儿园大班,有一次,他回来对我说:“爸爸,‘砖猪哥’啥意思啊?”我一愣神,什么“砖猪哥”,没听说过啊。他说幼儿园里老师教背诗了,我忽然明白了,原来是“转朱阁”,老师教他们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尝试着给他解释一下,尽管费了很大的劲儿,还是不能让他很明白,这首词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了。
又过了几天,他又问我“凭栏处”是怎么回事,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回我不惊讶了,一定是老师教他们背诵岳飞的《满江红》了。一问,果然如此。
虽然老师要求背诵下来,也有家长在微信群中晒出来自己孩子童声童气的背诵录音。但我对儿子没有要求,如果愿意就背吧,不愿意就算了。因为这些诗词距离他们的生活实在太远了,对他们来说也太难了。到现在,这些诗词他还是不会背诵。
有一天,他让我猜谜语,什么“白胖子,麻点子。”我猜是花生,因为小时候猜过这样的谜语,“麻点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但他和我说不是,是火龙果,原来是他自创的谜语。我告诉他火龙果外皮还是红的呢,不能只说里面的瓤,而且,里面的瓤也有红色的,不都是白色的。
他又问我,“什么东西圆圆的,外面带刺,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很香。”这个很容易,是榴莲,我一边吐着舌头,摆出恶心的状态,一边夸张的对他说,逗得他哈哈大笑。
我和他说,你这个都是自己创作的谜语,我给你来两个“高大上”的谜语。第一个是: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我给他解释了一下,再启发启发,他最初猜是照片,后来我告诉他是“画”。其实猜“照片”也不能说是错的。
我又给他猜了一个,是这样的: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这回稍一解释,他很快猜出来就是“风”。
然后我就告诉他,这实际上是古人写的两首诗,诗歌本身就是谜语,而诗歌的题目就是我们要猜出来的谜底。我对他说你可以把这两个谜语背下来到幼儿园去给小朋友猜一猜,只重复了两三遍,他就背下来了。他喜欢了,觉得有趣味了,所以背起来就很容易。
我没有给他讲这样的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也没有给他这样的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虽然“蝉”和“石灰”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东西。而且,这两首诗从艺术性上来说,比前两首更高一些。但是,对他这个年龄来说,还是有一点太难了,我还是适可而止吧。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了,我准备下班之后,选择写童年童趣的古诗词中的一两首教教他,看看他是否感兴趣。也把这些诗词分享给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为了便于理解,我简单地分了几个类别,做一点解释或者说谈一点感受。
一
每个儿童都拥有无穷的精力和创造力,他们是天生的专业玩家
百忧集行(节选)
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
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
十几岁的小孩子,身体健壮得就象一头小牛犊一样,整天东跑西颠。农历八月间,庭院前梨枣成熟了,他每天都要无数次地爬上树去摘取品尝。一日上树能千回,这是怎样的精力啊。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是儿童最爱的活动,放了学立刻就去放风筝。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童年是人生中的春天,他们在这春天里快乐地玩耍。
题风鸢图(其二)
明·徐渭
偷放风鸢不在家,
先生差伴没寻拿。
有人指点春郊外,
雪下红衫就是他。
放风筝不是只在草长莺飞的时候才可以。就在春雪未融,天气尚寒,孩子们就已经迫不及待了。他们为了放风筝甚至选择逃学,先生查问,派人四处捉拿,有人指点郊外人影,在雪地里穿着红衫的就是那个逃学的孩子。多美的图画,读到这里,我每每都忍不住笑起来了,雪地里的红衫多容易被发现啊,但孩子压根就没想这个,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风筝上了吧。
题风鸢图(其三)
明·徐渭
新生犊子鼻如油,
有索难穿百自由。
才见春郊鸢事歇,
又搓弹子打黄头。
”孩子顽皮淘气,就像是没法穿住牛鼻子的小牛,自由自在。春天刚刚放完风筝,就又开始搓了泥弹丸准备去打鸟了。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在孩子的眼里,有什么不是玩具呢?每一种东西都可以成为玩具,四处飘飞的杨花柳絮,在他们眼里绝对不是让人生厌的过敏原,而是有意思的可以一玩就是半天的最好玩具。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不下雨也要张伞,但也不是为了遮阳,而是要把伞当成船帆,看看“收篙停棹”之后的船还能不能前进,这就是儿童的趣味,儿童的创造力。他们可不管是否真的可行,他们最愿意去尝试。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正当他欣赏这美妙的声音的时候,一不小心,击打的力道过大了,忽然冰块被敲碎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孩子玩冰的时候那种得意快乐溢于言表,而冰块破碎之后,孩子那惊愕惋惜之情也让人感觉如在眼前。
二
每个儿童都是超级模仿秀的冠军,他们在模仿中学习,在模仿中成长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
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
学人拜新月。
七夕之夜,在那些少女们在堂前拜月乞巧的时候,这个刚刚六岁的小女孩怎么可能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呢?她还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但她有样学样,也在堂前拜起了新月。
北征(节选)
唐·杜甫
学母无不为,
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
狼藉画眉阔。
学习母亲晨起梳妆,随手涂抹,一会儿用朱粉在脸上搽得狼藉不堪,把眉毛画得特别宽阔。哪一个孩子没有动过妈妈的化妆品,穿过成人的对他们来说像小船一样的鞋子呢。模仿是最好的学习,他们在模仿中获得成长。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个学习垂钓的“蓬头稚子”是多么可爱啊,侧坐莓苔之上,阴凉之中。当有路人来问路,他远远地招手要路人不要过来,因为他怕惊跑了鱼儿。真是一幅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的小儿垂钓图。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也傍桑阴学种瓜”,他们种瓜不是为了得瓜,他们不会觉得辛苦,他们只是觉得好玩。
三
每个儿童都拥有最自然的情感,天真烂漫、自由自在,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趣味和惊喜
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小女孩刚刚能听懂大人的说话,就咿咿呀呀的也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这些细碎的生活琐事,正表现出儿童的可爱之处。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无所顾忌。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蝴蝶、鸣蝉,这些大自然中最为常见的事物,都能引发儿童的关注与惊喜,他们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的心灵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想一想今日在电子产品包围之下长大的儿童,也真是挺悲惨的。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
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
儿童误认雨声来。
儿童对人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兴味,他们可能并不完全知道其中的奥妙,他们是十万个为什么,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用好奇的眼光去观察它们。他们“骗人”和“被骗”都显得那么可爱,那么天真无邪。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颗童心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次韵和真长四季牧童
宋·黄庶
怯雨宜晴不识愁,
去随青草牧春牛。
无人古路歌兼笑,
归去山花插满头。
孩子是不知道愁烦的,牧牛路上一路歌唱,一路欢笑,回家时用山花插满了头,多美的一幅自然和童心融为一体的画面。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或许,在每一个成人心中都有一个牧童的梦吧,有一个童年的梦吧。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这样两首牧童诗。
牧童
唐·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
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
何愁南北不知音!
牧童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我们成人常常感叹知音难觅,但是对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来说,“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他们要觅的知音不是生意上的伙伴,也不是生活上的伴侣,他们真的是在觅知音,他们只要开心就好。“多少长安名利客”,当我们成人在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追名逐利的时候,真的是“机关用尽不如君”,我们再也难以找到那种最自由、最纯真的生活乐趣。
儿童是成人艳羡的对象,甚至可能让我们成人内心中产生强烈的妒忌之感。但这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千万别打着为孩子(学生)将来着想的旗号,扼杀他们童年的快乐。一个童年都不快乐,缺乏快乐能力的个人,成年之后是很难快乐的。童年也不快乐,成人也不快乐,人生该是多么悲惨啊。
愿每一个成人有一颗不老的童心,愿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水寒说语文”
于晓冰老师
中学语文教师,致力于优秀国学经典在中小学的普及工作,有个人公众号“水寒说语文”。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
长按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丨版权所有丨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葛方圆
美术编辑:张臻 孙雯 高佳玉
专栏画家:黄亭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