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李云龙也纠结的难题:八路军手榴弹如此歪瓜裂枣
美国记者拍摄的三五九旅旅长王震,这位后来的国家副主席手持一枚德式M-24手榴弹
在抗日战争中,土八路善用手榴弹是出名的,连《铁道游击队》里面都要给芳林嫂带上一个砸老松岗。可真正在战斗中,土八路的手榴弹却是经常出毛病的,并不那么好使。
1939年9月下旬,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突袭晋察冀三分区熊伯韬的老巢陈庄,不料正碰上来此视察的贺龙,偷袭迅速变成了硬碰硬的万军大战。打到28日,八路军兵力已经增至六个主力团外加120师师部和358旅旅部直属部队,日军不支败退,被八路军包围于青阳山一带。敌指挥官水原义重少将迅速在坡门口、高阳庄、冯沟里三村构筑工事,形成犄角之势组织防御。当晚八路军发起总攻,七点钟攻占高阳庄,而另外两个团的八路军也攻入了坡门口和冯沟里两村,眼看胜利在望。
不料,转瞬间两个团的八路又让日军从村子里给赶了出来!第二天,日军飞机前来空投,独立混成第八旅团又多撑了一天多。
这什么鬼子啊,垂死挣扎有这么大劲儿?真实的原因是土八路的主要武器——手榴弹出了问题。原来,攻入敌军村落的这两个团来自冀中,是因大雨泛滥而“避难”到三分区的,因此有缘参加了这次陈庄大战。部队是老部队,战斗力也不错,但部队通过泛滥区的时候所携带的手榴弹多半受潮,打起仗来十发九不响,进村用这个近战,招架不住日本鬼子乱扔四十八瓣手榴弹的垂死反击。
抗战中鬼子用的手榴弹就是这位民兵同志腰间的九七式破片手榴弹
它的主体是一个有凹沟的,在爆炸时会散出尖锐破片的“柠檬形”分段弹身,质量精良,土八路同志缴获了也很爱用。然而,土八路自己的手榴弹,一直差强人意。
这不是我说的,您看《亮剑》一书中李团长云龙兄对于这种手榴弹又爱又恨的纠结就可见一斑了。
土八路的手榴弹质量差,原因一是炸药质量较差,二是制造工艺差。
八路军自造手榴弹脱胎于德式M-24式手榴弹(有的是巩县版轻量型)
看这个用法,就知道李云龙去找张万和“磨”手榴弹不是虚构。
这种手榴弹有一个圆柱体的弹体,还有一根木柄,构造简单,比日军的手榴弹投掷距离远,不失于一种杀敌利器。
国民党军也大量使用
顺便说一句,国共双方都喜欢玩手榴弹,通常会自制一些好用的携行装具,显得对这种兵器颇为珍惜。
兄弟,你的手榴弹,平时是放在裤裆里吗?
你们美国佬咋想的呀,那哪儿能呢,那儿还得放更重要的东西嘛。
不过,从保留下来的实物看,土八路的手榴弹质量的确不佳。
土八路的歪瓜裂枣手榴弹,让人很怀疑其杀伤能力
土八路的手榴弹也有造得很标准的,所以我最初的推测是那些歪瓜裂枣的手榴弹,一定是给民兵等辅助部队使用的,较标准的,则是给正规部队用的。
瞧这位老哥
这手榴弹跟冻梨似的
不过,很快发现并非如此,因为正规军的手榴弹,也会夹着两个“冻梨”。比如这位:
四个手榴弹里头有仨“冻梨”。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直到被八路军营救的英国专家林迈可所保留照片被发表,才让人弄清了原因。
林迈可 -- Michael Lindsay,英国贵族,经济学家,还有一个身份是八路军的无线电教导员,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英国还专门提到他。
林迈可在敌后根据地拍摄了不少照片,这张照片开始人们没有明白其内容
仔细看后才明白,这一个八路军战士就是一个兵工厂!他正在用翻砂法制造手榴弹,一个砂箱可以造四枚,照这个效率,他一个人满足一个连八路军的装备需求不在话下。
翻砂铸造是一种简便的金属加工手段,直到今天我国的一些小工厂还在使用。
但这是一种对手工依赖很高的“手艺活”,所以土八路制造的手榴弹,只要大体合格,细节上就完全是随心所欲了。没有经过训练的兵工战士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印象派或者野兽派的手榴弹来。
这算粗制滥造吗?对于那个时候我们的前辈,这似乎更像是一种令人景仰的传奇。
前些天在老八路朱良才将军家见到一枚留作纪念品的八路个性化手榴弹
这枚手榴弹的弹体,居然也铸出了预制破片纹路,而且,上面还有“反攻”两个清晰的汉字。
据说,这是1944年冬天制造的,那时,中国的大反攻,正在酝酿之中。
抚摸这两个字,就不仅仅是抚摸传奇了,还会有一丝感动。
[完]
长按二维码,关注萨书场(sashuchang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