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午夜烛台||压不住的雷声来了......--李木生

2017-04-15 李木生 济宁看点

济宁城市生活新媒体 济宁人都在看

点击上方“济宁看点”关注,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编者按:

李木生,中国著名作家。李木生老师在《济宁看点》开设《午夜烛台》专栏,以飨读者 。


没见闪电,雷声却接二连三地轰鸣开来。

        雷声是突然间于灯影里开始的。第一声的开始,我甚至不以为是雷声。第一声还没结束,我就惊奇地知道,雷雨来了。看不到云彩,潮湿已经在空气里弥漫。

       一冬无雪,春天的大地,寸寸都在渴望着一场透雨。花是开了,没有雨水,哪有结果的后劲?草是绿了,可在绿里掺着多少枯黄啊。

        想不到,雷雨说到就到了。

        听打雷是一种享受。这时,泵了六十多年的心跳,会有一种年轻的感觉,会想起童年时代的闪电与雷鸣。天就在上面,虽急急地下着雨,我还是觉得它如明镜一般让我看到一些大自然的秘密。比如,这雷声,可谓亘古不变,不会“一朝天子一朝臣”。还有,这雷鸣是谁也压不住的,天王老子也不行。雷是自由的,雷雨之下的万物是平等的。看来天上没有禁止发声的制度,雷这么放肆,照样尽情尽性,轰轰烈烈,没有一次假声,也没谁说它是敏感词而阻拦它。在雷雨里,我会瞎想,比如,如果大自然也有会议,统一口径,规定一致的话语,那会是一种什么情景?可是,作为大自然一分子的人,活着就会有心跳,心声竟然可被一代一代地压抑与泯灭着,连悲泣都被禁止。最近在看《夹边沟记事》,我就感慨:今日的人们,泡在“好日子”里,对于不能自由地发声已经习惯,很难再有那位“上海姑娘”不见丈夫尸体不罢休的韧性了。王小波深刻,他发现了中国几十年来的一种现象:“沉默的大多数”。他将福柯先生的“话语即权力”倒过来形容中国的现实——“权力即话语”,并进而看到“话语正站在人性的反面上”,话语圈已变成“一座声名狼藉的疯人院”,“打聋子骂哑巴扒绝户坟”。

        昨天的雷与雨都已远去。窗外,旭日如洗,那棵垂丝海棠,竟在落尽锦绣之后,又有一支纤条绽放了数朵新的紫花;那几株磬口腊梅早已款款地摇着亮亮的叶子,掩映着绿的果;一朵黄中透红的月季,在晨风里半开着,高高地摇曳不已;当然有鸟儿隐在树丛间,畅畅地说话。

        它们(包括昨晚的雷雨),犹如老师,教我。宁可沉默,也不要进入“声名狼藉”的话语圈,那里是鹦鹉学舌的地方。最好是让心中的雷雨,有个性地隆隆着淋漓着,不管是六十岁、七十岁,还是八十岁一百岁,切切。

      2017/4/14中午于方圆小区垦荒斋



推荐阅读

午夜烛台||岸与河(寓言)--李木生

午夜烛台||他笑得那样甜蜜--李木生






     李木生

limusheng


作者简介:李木生 1952年生于山东济宁农村,1968年当兵,1983年转业到山东一家报社当副刊编辑。童年失恃,孤梦飞依星月;少年挨饿,生吞西游红楼;青年国乱,缘遇马列鲁迅,荒漠之心,遂萌诗歌芽苗;中年新闻,发思索之声,醒忌喉舌;八九之秋,寒凝横眉,发配副刊,却得自由笔墨。垦荒散文之僻壤,又操诗歌之杂音,忧愤仍不得抒解,遂偶犁小说之贫地。不觉进入生命初冬,不惧不怠,惟垦荒不止。期待于真相中觅真理,于黑夜里举烛台,于奴役中发战叫,以心血炼文字,以生命荐轩辕。



爆料/投稿有奖

如果您有爆料线索,请您按照事发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包含图片和视频)详细的发至jiningkandian@qq.com邮箱。






关注丨事实丨深度 | 传播

独立视角观天下  看济宁

本期监制/宋恩学 主编/周中祥 编辑/王双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