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午夜烛台||贼骨头——读《夹之边沟的记事》小札之七--李木生

2017-05-12 李木生 济宁看点

济宁城市生活新媒体 济宁人都在看

点击上方“济宁看点”关注,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编者按:

李木生,中国著名作家。李木生老师在《济宁看点》开设《午夜烛台》专栏,以飨读者 。



贼骨头——读《夹之边沟的记事》小札之七

□李木生

故事梗概:右之派俞兆远,在夹之边沟以偷盗出名,并因偷盗而活了下来,这篇文字的题目也被杨显惠先生命名为《贼骨头》。

本来,最不该成为偷盗者的应是俞兆远。这个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不仅从小父母就教育他做老实人,要正直要本分,更从小就读《论语》、《孟子》,向往“曾子之廉,不饮盗泉”。就是在1959年右之派们陆续饿死了一百多人、自己因饥饿脚肿得穿不上鞋、头肿成了大南瓜的时候,他仍然坚持着不偷一粒粮食。


但是1960年眼看着春天就要到来的时候,他彻底改变了,从一个正人君子,变成了一个屡受惩罚而不改的惯偷——他亲眼看见了两个难友活活被饿死的情景。一个是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学教师的巴多学,一个是留美博士、甘肃农大教授沈大文。两个都是真正的老实本分,别人摘个黄瓜给巴多学,他都怕犯错误、吓得一把推开。沈大文饿得不能行走,还不愿麻烦别人替他打饭,自己跪着打饭再跪着回来。俞兆远不愿意死,他要活着,哪怕去偷!这年11月中旬,每天都有数十人死亡,俞兆远却活了下来,因为他去偷一切可以吃的东西。


我曾热爱并相信过“专之政”这个词,以为是天经地义。但是事实打碎了我的相信与热爱。我庆幸这种打碎。只是还有那样多的人仍在执迷地做着“圆满”的梦,并且正如那个写过《人类精神进步史纲要》的法国启蒙哲学家孔多塞所说,“时间的夜幕会遮蔽了事件的大部分”,让触目惊心的事实也漫漶不清起来。这个孔多塞,还说过这样的话:“强制力也像舆论一样,是不可能铸成持久不坏的枷锁的。”俞兆远就因为反叛这种枷锁而活了下来。我曾那样情热地写过孔子,终究还是感到孔先生的体制味较重,不如那个体制外的庄子自由与洒脱。比如庄子就看透并说出了中国的真相:“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2017/5/11凌点二十四分于方圆忻居垦荒斋,新绿的梧桐叶中,那盏古韵味的路灯就在窗外亮着柔和的白光,圆圆的月正悬中天,撒播着降央卓玛歌声一样的清流。




推荐阅读午夜烛台||许霞山放羊——读《夹之边沟记事》小札之六--李木生




     李木生

limusheng


作者简介:李木生 1952年生于山东济宁农村,1968年当兵,1983年转业到山东一家报社当副刊编辑。童年失恃,孤梦飞依星月;少年挨饿,生吞西游红楼;青年国乱,缘遇马列鲁迅,荒漠之心,遂萌诗歌芽苗;中年新闻,发思索之声,醒忌喉舌;八九之秋,寒凝横眉,发配副刊,却得自由笔墨。垦荒散文之僻壤,又操诗歌之杂音,忧愤仍不得抒解,遂偶犁小说之贫地。不觉进入生命初冬,不惧不怠,惟垦荒不止。期待于真相中觅真理,于黑夜里举烛台,于奴役中发战叫,以心血炼文字,以生命荐轩辕。



爆料/投稿有奖

如果您有爆料线索,请您按照事发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包含图片和视频)详细的发至jiningkandian@qq.com邮箱。



关注丨事实丨深度 | 传播

独立视角观天下  看济宁

本期监制/宋恩学 主编/周中祥 编辑/王双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