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午夜烛台||妙响涤尘--李木生

2017-05-21 李木生 济宁看点

济宁城市生活新媒体 济宁人都在看

点击上方“济宁看点”关注,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编者按:

李木生,中国著名作家。李木生老师在《济宁看点》开设《午夜烛台》专栏,以飨读者 。


妙响涤尘

□李木生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普陀山潮音洞的涛声就在或远或近地涌来。

其实,一九八九年去普陀山小住,纯属一种偶然。虽然只是稍稍一住,似乎就有根须扎下了。当时不觉,后来就常常感到着这种根须的牵拽,尤其是那个潮音洞的涛声,一下一下,或急或缓,就撞击得心上漾起了层层的空旷与怅然。

数十米的山崖裂隙,直上直下,刀劈一般,海浪便没有间歇地进进出出了。是大海没有止境地进退?还是裂隙不知疲倦地呼吸?动,动是大海;静,静是山岩。动静之间,就蕴藏了大千世界的生死轮回。

一个孤单的自性,就这样安立于海、山之间,沉潜在一种繁杂与静明之中,只有微闭的眼睑上,有泪水悄悄地渗出。潮音洞的涛声,也便在这苦到极处的心上,游走无碍了。

大海本是有翅膀的吧,应当与天为伍。只是感于地上无尽的愚暗与丛生的孽障,才死死地厮守着大地,并敞开胸怀,容纳下世上的悲苦与伤痛。一只失偶大雁的哀鸣,一个乞丐于寒夜中瑟瑟的颤栗,甚至一株幼苗在暴风雨中的无助……都被大海发现着、理解着、同情着、接受着。先天下之忧而忧,于是,大海便渐渐地苦了。苦着的大海,又怎能不让自己慈悲的潮汐,起伏不已、涨落不已呢?

人心,竟是那样地隔膜与陌生吗?人,生来世上,又活在世上,当是受苦受罪来的。大海是否可以听到,这颗张开着灵窍的心,正脆脆的如素简的陶埙,常常孤独地呜咽?且不说生老病死、世事沧桑,单是社会的风雨和人置的荆棘,就会将这柔软而又无辜的心,吹淋、刺扎得伤痕叠摞了。真想撕开胸膛,如脚下的崖隙,让这涨落不已的潮水漫过。即使不能抚平叠摞的伤痕,起码也可以让大海知道,在这伤痕之下,仍然有着柔软的地方还在鲜活着。

极目天涯,水色弥望,层层的海潮,正缓缓地却又有力地向我涌来,涌来,一种开显就将叠摞着伤痕的心照彻着。我的心,也就如这海潮般起伏不已、扑向前去。

此刻,大海的每一个浪头,都是一位可以悉心加持于我的上师。苦着的心,在这苦的海之潮水里滤过,一种证悟之后的安恬与怡和,就如春风般翕然煦然了。

但是海潮,越过我的脚下,还是向着不动声色的崖隙冲去,层出不穷、无止无息。是感于世人的痴聋,才在浪岩的相激间炸起着雷鸣?浅蓝的海潮,因为映了山崖的影子而变得墨绿。但是浪石相拥的瞬间,这墨绿的海潮,又陡然化作快乐激扬的银龙,并将这潮音洞自由腾跃得海阔天空了。

不知是什么机缘,让大海与山崖相遇?也不知是怎样的力量,令石崖骤然开裂?也许在石崖开裂之前,大海与山崖都有过漫长的观望与等待?

山崖是粗糙的,甚至还有些丑陋,被世所弃是必然的,被世误会也是必然的。那种寂寞,那种沉默,连同裸于风雪雷电之下的艰辛,甚至屡屡地蒙冤受屈——但是山崖更加的粗鄙朴拙了。如果它能够稍稍改变一下自己,屈屈膝、弯弯腰,或者现出点粲然,庶几可以得到世俗的青睐。但是它却固守着自己的善根,没有退让,也没有畏惧,更不会改了心性去屈服。

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多少轮回过去,天上阴晴圆缺,世上张王李赵,但是海潮自在地涌着,山崖沉稳地立着。涌、立之际,就有净信与悲悯成长在天地之间。当然还有梦想在飞,如在大海上飞掠、山崖上起落的海燕。

只有大海见证了山崖的开裂,那是在一个如墨的夤夜,是山崖自己撕开了自己的胸膛。它要用自己的血去洗涤这个龌龊的人世,它要用自己的心去点亮那无明的愚暗,它还要用自己坦白的胸襟,去迎接大海的善待与信任。

从此,每一层海潮,都有着山崖的峻峭。从此,这裂开的胸膛中,便奏鸣起整个大海的自由吟唱。

连骄傲的太阳,都化作彩虹,去亲近去触摸。我那蒙着厚厚尘埃而又疲惫的心,怎能不凝神谛听呢?江河行地的脚步声,雷车从天庭上轧过时的隆隆声,庄稼在夏雨中的拔节声,婴儿熟睡在妈妈怀中的安恬的鼾声,甚至还有流亡的孔子的磬声、流浪的阿炳的二胡声……都从这包容着大海的潮音洞里,飞翔开来。这个世界,竟是如此复杂、险恶,单纯的心,怎能不压抑而又沉重?好在生命短促,煎熬的时日,该是不会超过生命的长度。能够见到它,听到它,已经是上天的惠顾了,那就让潮音洞的涛声把我的身心淋个透湿吧。大海与山崖,不就是在悲苦中涅槃的吗?而这妙响涤尘的潮音洞,莫非就是天堂的使者,代表着受苦受难者的福田?

不用跳下舍身,心已在其中了。只要用心,还会发现,粗糙的崖壁,经过千年万年海潮的抚摸,已经有了玉的温润与光泽。潮音洞左壁的岩壑上,有一细细的、浅浅的天然小泉,在静静地流淌。虽纤细,却也在下端积起着清清的一泓,有名字刻在壁上:光明池。在这之前,这泓清泉还有过“甘露潭”的名字,只是山民百姓不管这些,古今都叫它“慧泉”。

再苦的心,也会有慧泉光明着。一个“慧”字,不仅示着开悟之后的光明,也含着开悟之时甘甜。而苦中的甜或苦后的甜,相较无边的苦海,哪怕只是细细的、浅浅的,却也有着独自的力量,令这个悲苦着的世界,有了生机与希望。

苦着,甜着;甜着,苦着——这就是人生了。不用回头,心即是岸。

                         2007-3-27于济宁里能集团三楼




推荐阅读午夜烛台||海岸--李木生





     李木生

limusheng


作者简介:李木生 1952年生于山东济宁农村,1968年当兵,1983年转业到山东一家报社当副刊编辑。童年失恃,孤梦飞依星月;少年挨饿,生吞西游红楼;青年国乱,缘遇马列鲁迅,荒漠之心,遂萌诗歌芽苗;中年新闻,发思索之声,醒忌喉舌;八九之秋,寒凝横眉,发配副刊,却得自由笔墨。垦荒散文之僻壤,又操诗歌之杂音,忧愤仍不得抒解,遂偶犁小说之贫地。不觉进入生命初冬,不惧不怠,惟垦荒不止。期待于真相中觅真理,于黑夜里举烛台,于奴役中发战叫,以心血炼文字,以生命荐轩辕。



爆料/投稿有奖

如果您有爆料线索,请您按照事发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包含图片和视频)详细的发至jiningkandian@qq.com邮箱。






关注丨事实丨深度 | 传播

独立视角观天下  看济宁

本期监制/宋恩学 主编/周中祥 编辑/王双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