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黄泥散芬芳,指间塑万象—-泥塑艺人严士利

2017-11-25 济宁看点

一团泥巴,在手掌中揉搓几下变成扁平的泥团,在不同位置用竹签钻出小洞,泥团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泥哨子,放在嘴里一吹,顿时响起嘹亮的声音。在漫长的岁月里,靠着泥塑这一手艺,泗水县中册镇的严家人走街串巷、艰难的养家糊口。这门手艺传到53岁的严士利手里已经是第九代了,如今,从泥哨等传统小玩具到十多米的宗教造像,严士利都可谓驾轻就熟。

“我八九岁就开始接触到美术基础,这里面还有个故事。”严士利告诉记者,当时舅舅来家里做客,留下一只“飞鸽”牌香烟的烟盒,自己看到烟盒上的飞鸽图案很好看,就从学校里捡了粉笔头在墙壁上画了出来。飞鸽图被父亲看到,发现了严士利的美术天赋,决定把祖传的泥塑手艺传给他。后来,奶奶给了他一本《介子园画册》,他就开始临摹学画,从基础的美术功底开始,逐渐掌握了泥塑技艺。

初中毕业后,他一边务农一边从事泥塑制作补贴家用。那时主要是为了养家糊口,制作的也主要是泥塑的小玩具,严士利拉着板车,从泗水徒步到曲阜集市,一趟60多里的路程,有时一天就要赶个来回。后来,严士利在姐夫家住了三年,白天干木工,晚上制作泥塑。再后来,严士利进入泗水县工商联书画院任副院长,专业从事泥塑技艺研究,并在此期间掌握了窑烧技术。采访过程中,严士利的搭档颜成良一直在用锤子反复锻打着一块泥坯。“这是制作的一个步骤,叫做打泥,这一步骤是关乎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颜成良告诉记者,泥塑作品在晾晒过程中会有约8%的收缩率,通过对泥坯的反复锻打,可以让泥坯中的水分更加均匀,这样就能防止泥塑作品在晾晒过程中出现裂纹。泥坯经过反复锻打后,会变得细腻均匀,拿着也不会有粘手的现象。


泥塑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分为选土、晾泥、捣碎、过滤、打泥、造型等十多个步骤。严士利告诉记者,选土也是有学问的,越是成块的泥土越好、块越大越好,这样土里的杂质少。

如今,他和颜成良已经合作了20多年,两人密切配合分工协作,泥塑作品的质量和制作速度都有保证。除了在工作室内研究制作泥塑,严士利经常举办泥塑体验课,让更多人接触到泥塑技艺。“目前,我们已经申请到了邹城市的非遗保护资格,下一步将申请济宁市的非遗项目,让泥塑的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严士利说。


来源:济宁文明

更多热点


监制/宋恩学  主编/周中祥   编辑/王双全 

投稿邮箱:jiningkandia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