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济宁文学||无家可归的段子(四)--周长行

2017-12-15 济宁看点

《济宁文学》栏目

由济宁市作家协会主办

无家可归的段子(四)

□周长行

今早翻杂志,碰上一则标题:“朋友圈里这些救命神招都是假的”。很想知道哪些神招是假的?就看下去。它说,第一假是"突发心脏病服三颗阿司匹林”。事实上,服硝酸甘油才是明智之举。第二假是"心梗时大力咳嗽能救命”。事实上:千万别瞎咳嗽,可能加重心肌缺血和坏死。第三假是"突发中风扎手指放血能行,最好十个手指都扎”。事实上:把手指扎烂都没用······

这篇文章见自《中年读者》2017年第4期73页。我是扼要地摘了几个重点。里面有更详细的内容。我劝朋友们在转发东西时要慎重,弄不好会出人命。尤其是事关治病救人的偏方秘方之类更需慎重,真正的好东西,它还乱传吗?国家正规渠道为什么不发布呢?特劝诸君“三思而后行”或者“三问而后行”,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

2    

每天不定什么时候,凌晨早醒时,散步走神时,茶余饭后心静气爽时,或晚安无法安眠时。反正总有那么几个时刻,可以谓之为“想人”的时刻。

说起来,这个“时刻”特别微妙。大脑中可能有一个专门的“区域”,叠加、堆积了这一辈子“阅”过的所有的人。有的人,在感觉上你可能与之只有一面之缘,你认为你把他(她)忘记了,名字都记不住了。然而,突然有一天的某一瞬间,你完全想起了他(她),包括名字,包括相互关系和故事,来龙去脉,细枝末节,异常清晰,也有些许的温馨。

这种记忆的变化让人费解,年轻时的记忆功能应该比现在强健些吧,那时怎么就很少有“突然”再现的强烈感觉呢?更微妙的是,“突然”想起某某人时,特别有一种想再见一面的渴望或者欲望,也担心失望。

这种突然而至的“想”,几个人,一群人,或一个人。有的有故事,有的则觉突兀或奇异的让人苍然泪下,有的则顿然捧腹······

这种感觉,随着“老”之将至,愈觉明显。或许是记忆与情愫的“短路现象”也未可知······


3

读过关于美国选举的一些文字,特别是《货币战争》这本书。细知美国选举的背后,是几家决定美国经济命脉的大财团角逐的结果。美国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国家。谁背后实力硬气,谁就当总统。这是毋容置疑的。看美国总统选举,犹如看一场戏。曲终人散,明白人看戏掂量的是导演的水平风格,剧本的优劣。看热闹的人,往往就戏说戏或者议论一下这出戏的大概。美国最表面化的东西,往往最不值得浪费精力。这个既简单又狡猾的国家,它最厉害的穴位,都在最深处。

4

在一次文学座谈会上,我即兴讲了一段话,发表了一个观点:

只要人健康地活着,记忆就健康地活着,往事就健康地活着。趁着健康还能拿笔,尽量把有意思的往事记录下来、写作出来,即使有一天身体出了问题,记忆不那么好了,至少你还有你写出来的哪些健康地往事陪伴着你。說不定它回过头来还能治治你的病,舔舔你的伤口。当然还会出更糟糕的事,让死神带走。可你的记忆,你的往事,还有可能在世间流传。像器官移植一样,属于你的那部分还活着。这个理说起来有点拗口,能够论证这个道理的实际例子却举不胜举。这两年,我不厌其烦地阅读研究红楼梦。边读边感慨,曹雪芹这不还活着的吗?300年前的曹雪芹仍活在他的红楼梦里。活得如梦如幻,有滋有味。活得情爱绵绵,风花雪月,风情万种。所以我说,人啊,趁着能写就得写,趁着能干就得干。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别留遗憾在人间!

然后,是座谈会上的鼓掌声,哗啦啦······



     周长行  

zhouchangxing

作者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传记文学作家、资深记者、社会活动家。主要著作有:长篇传记文学(乔羽授权)《不醉不说 乔羽的大河之恋》、(赵忠祥授权)《赵忠祥写真》、《大浪淘金》(主人公特别授权);长篇报告文学《鲲鹏腾飞的地方》、《乔羽恋歌》及《大型电视系列片“大京九”解说词》。在《解放军文艺》、《十月》等杂志发表中篇报告文学《悠悠玉兰情》、《岩石岁月》、《巷道雪洞》等。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系列片《大京九》总撰稿人;2011年8月出版自选集《伟大的我们》。迄今在海内外发表报告文学、散文、小说、剧本、电视片脚本等总计800多万字。曾荣获解放军文艺奖和国家“五个一”工程等大奖。



为了鼓励小编

点击最下面的商家宣传吧!

谢谢您么么哒!

❤❤❤

更多热点


监制/宋恩学  主编/周中祥   编辑/王双全 

投稿邮箱:jiningkandia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