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午夜烛台||孔子与曲阜(组诗)--李木生

2018-01-27 济宁看点

济宁看点微信公众平台

JI NING KAN DIAN

济宁城市生活新媒体

全 | 济 | 宁| 都 | 在 | 看

编者按:

李木生,中国著名作家。李木生老师在《济宁看点》开设《午夜烛台》专栏,以飨读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52hgstqt&width=500&height=375&auto=0


孔子与曲阜(组诗)


      □李木生


1、孔宅故井

   孔宅故井在孔庙东路诗礼堂后,相传为孔子当年吃水之井。明代高筑井台,立碑设栏保护。井西建碑亭,立乾隆“故宅井赞”碑。

 

井是大地的思索

数千年研着月华

不动声色   却写成

人生  这部不朽的著作

 

井是大地的

一辈辈常饮常新

一辈辈常饮常活

御碑岂能掩尽事实

总是凡人哺育出圣哲

 

恩泽的井比江河长远

思索的井比海洋辽阔

2、少  昊  陵

少昊陵在曲阜城东旧县村东北,面积125亩,宋大中符祥五年(1012)曾又叠石围墓,宋政和元年(1111)又以万石修砌,俗称“万石山”。

 

在这里可以望过去与未来

这是比喜玛拉雅还高的山脉

在这里可以思考穷通与生死

无形的时间已被塑作永恒的立体

经历过无数四季演替盛衰递嬗

才获得了这宠辱不惊的安然

但是   生时辉煌地燃烧过

就是过去千年万年

捧一烧余的灰尘仍然滚烫如火

这就是中国的金字塔吧

嫌城市狭小而落户乡下

伟大于农人的善良耕牛的勤勉中

以万块巨石聚成的秤砣

去称量 

惦记一个中华


3、孔庙龙柱

有时   凝固是一种深广

只要这种凝固

燃烧着常新的思想

有时   静穆是一种力量

只要这种静穆

包孕着飞翔的希望

晴日的热闹里你宠也不惊

风雨的冷落里你辱也不慌

你是一部浓缩的史诗啊

中华民族千百代精魂铸成的

一段海枯不变的热肠


4、孔林鸟瞰

   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两千多年来其后裔葬埋从未中断,面积2平方公里,古树十余万株,碑石林立,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受过苦的眠在这里

享过福的眠在这里

作官的在这里

为民的眠在这里

大家挤挤挨挨不分彼此

就因为祖宗孔子

是在穷滞中辞世的

就因为饭碗子儒学

是在百家争鸣中诞生的

碑大碑小都是一样的

有碑无碑都是一样的

冬日的雪为众魂戴孝

清明的雨为众魂哭祭

历史在这里浓缩

浓缩成一部郁郁葱葱的

《史记》


5、颜庙陋巷井

此井在曲阜城北门里,始建于汉,相传为颜子吃水处。北宋建亭,明嘉靖三十年刻立陋巷井碑。

 

岁月可以流逝

江河可以枯竭

只有水井千古不磨

井在新媳妇的眼睛里映着

井在没牙的老婆婆嘴里嚼着

井在小伙子的肩上担着

井在姑娘家的洗衣盆里盛着

这就是井的根吧

一茬茬人舀它饮它

才使它命脉鲜活

只要人还在一辈辈传着

清清爽爽的井就不会零落

只要清清爽爽的井亮着

就有情味浓郁的绿浪

去滋漫心灵的沙漠

这是一部伟大的影集呀

一个民族在里面活着

 

6、庆寿碑

此碑在曲阜城东黄帝出生地寿丘景灵宫遗址前左侧,碑高16.5米,重近300吨,系宁徽宗为祭祀轩辕皇帝而雕制。

 

风雨飘摇的徽宗

弄下这件万年桩

石碑有幸

流落寻常百姓家

成尺

量。

倏忽间

宋元明清

如梦一场。

八百年

攒多少家常。

终于忍不住

站起

给世人啦——

“朝代短

百姓长。”

7、石门山

石门山在曲阜城北三十公里处,因两山对峙如门而得名,更因清朝著名戏曲家孔尚任曾隐居此山而使其蜚声四海。

 

山曾敞开胸怀

送栋梁

作经世之用。

盛期的清朝

却容不下一个儒生。

世态炎凉

石头坚贞。

张开热怀

将落拓的儒生

揖迎。

也是山野有幸

从此石门掩闭

读《桃花扇》

从夏到冬。

不知“三孔”门票

升了又升。

8、万古长春坊

此坊在曲阜城北门外孔林神道中段,建于明朝,12面夹抱石栋的石鼓,分雕盘龙、舞凤、骏马等,坊额刻有“万古长春”,意为孔子思想万代不衰。

 

不知是谁

种下这个

“万古长春”的愿望。

虽有一代代儒生

用命浇灌

却芽也不发

石坊还是石坊。

四百年寂寥如墓

只有范进疯语

与枯枝老鸦对唱。

 

谁家婴儿坠地

呱呱嘹亮

唤醒鲜灵灵的太阳。

更有雄鸡报晓

和百音杂酿。

原来生活之树长春

思索的头脑常新

长春常新的

不用建坊。

9、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位于曲阜城南十公里的武家村东九龙山下,造像刻于唐天宝年间,共六龛,佛像十七尊。

赴约

揣一腔以身相许的爱

从唐至今

人未来

还是等

痴信人就来

支棱着耳朵

听得见叶落

听得出花开

每一次脚步声

总是激起一阵

心跳加快

10、唐槐与宋银杏

这两树在曲阜孔府诗礼堂前,均高二十多米。虽然千载风霜,唐槐仍根柯蟠结,枝繁叶茂;宋银杏则春华秋实,银果硕硕。

 

只要以身相许

哪管差一个朝代。

根相结共享福

枝相交同抗灾。

不踩践地上的虫蚁

不艳羡如云的冠盖。

春荣时不分开

冬枯时不分开。

向世上

举一双光明的心地

向地下

扎一对深深的情怀。

只是元时默默

明时默默

清时默默

至今未吐一个爱。

11、孔子墓

此墓在孔林孔子墓园内,高6米,直径12米,形似隆起的马背,故称“马鬣封”。

 

太阳会不会熄灭

地球会不会消亡

这几棵古柏不管

只是苍翠地活

出神地品一篇文章——

死了  平常事

却堆这么大个坟

树这么大个碑

香火还这么旺

旺旺的香火

又没挡住秦时的焚书坑儒

和当代的碑碎墓掘

一片荒凉

银河系也是宇宙的

匆匆过客啊

太喜了浅

太悲了妄

只要记住

到底还是

谬误短

真理长

12、子贡手植楷

此楷在曲阜孔子墓园内。孔子死后,其弟子各以四方异树来植,子贡自南方移来楷树,清康熙年间毁于雷火,现仅存枯桩。

 

谁说生死无法相晤?

有子贡结庐守墓

六年不辍

师徒朝夕相处。

孔子挥手催行

还见学生步步回首。

将心留下

成楷

长成乔木。

风里雨里

百年千年

时刻将老师慰护。

雷火无情毁栋梁

枯桩在

心不死

爱如初。

从此天下学子

谁不在生命里

为老师

种一棵楷树?

13、十三碑亭

     十三碑亭在曲阜孔庙内,是历代帝王为保护其修建孔庙,祭祀孔子所立碑而建,共13座,藏唐、宋、金、元、明、清六代碑刻50余幢。

 

不是龟

谁能驮动

如此沉重的孤独?

除了逢迎

天子一生

难有一个平等的人

倾诉。

尽管富有天下

孤家寡人

内心最苦。

终也难忍

找孔子聊天

夫子却又迂腐。

“龙”去矣碑还在

夜深人静

听龟哂笑:

皇帝无福……

 

14、畅想曲

此为曲阜第一座大型城市雕塑,名为“迎宾畅想曲”。其高20米,主体为升腾的巨龙托扶着地球和孔子所子所乘之周车,它矗立在104国道进城口,极为壮观。

 

一幕大剧

在时空的旷野

突兀。

任萧飒的秋雨

鞭笞济世的热怀

蓬勃的情感

依然如故。

封土

祭祀

也无法羁縻你的脚步。

那只流亡列国的马车

辚辚而来

苍凉而又古朴。

一如泗河之水

绵延至今

如泣如诉。

醍醐般

滋补代代学子

绝境处奋起

往往能超凡脱俗。

15、曲阜正南门

明正德六年,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军攻占曲阜,进驻孔庙,明武宗令移城卫庙,遂以孔庙为中心构筑新城,这便是今存曲阜。正南门,建在孔庙正门之前,古时只在祭孔大典或帝王“幸临”时才鸣炮开启。

 

谁说没有门的分割

天空才显得辽阔

一览无余

会使人感到拥挤

于是人间有了门

一扇门便是一方宁静

一扇门便是一片温馨

宁静里

方寸之地可作万里驰聘

温馨中

粗食布衣胜过天堂光景

这里该是中华之门吧

有明月从古到今   听

金声玉振

 

16、中国杏坛

曲阜孔庙内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的地方。宋天禧二年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后移扩建,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树,名杏坛”,金代始于台上建亭。

 

这就是一盏灯台吧

有摇曳的烛炬

千年不灭

人类最伟大的解放

于此滥觞

从此  百千万亿个胸膛里

便有杏坛筑起

诲学间

愚昧的心灵  有

光明与自由的种子长成旭日

照耀人生

难怪

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

得到的爱戴

胜过十个皇帝

 

17、梁公林

梁公林在曲阜城东13公里处,是孔子父母的墓地。孔子三岁丧母,他为了祭礼父母,主张父母合葬,开了“墓而坟,夫妇合葬”的先河。

 

养过儿  悟出

父母的全副艰辛

泪水便流成了泗河

滋润荒芜的心窍

有炊烟缕缕

掣细密的思念

从古摇到今  袅袅

任时间老成古柏

博爱却如

年年常新的青草

口碑是最耐日侵月蚀的

权势不能抢掠

金钱无法买到

善良的人民

总是记着仁义的人

哪干什么皇帝的封号

莫道年代久远

只要有婴儿坠地

便有血脉相承的驿道

梁公林  就是

孔子从春秋寄来的信

还贴着苍翠的邮票

比已逝还要久远的将来

仍将激动地展读

生命的崇高

 

18、夫子洞

夫子洞在孔子出生地尼山五老峰下,相传孔子出生后,其父叔梁纥嫌其貌丑,弃于山下,一只雌虎将其衔到此洞内喂养,故此洞又称“坤灵洞”。

 

老虎真憨

到嘴的食不吃

还要用同情拌奶

喂养那个丑丑的弃婴

还是人精

一旦皇帝佬

为了基业万年

将这个落魄的丑人

封为至圣

人们便挤着朝拜

用他做官

用他发财

用他出名

谁也没想到  背后

有这只千年不眨的

眼睛

 

19、塞门

塞门在孔府内,独立院中,周围不接墙垣,当年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和重大祭祀时才鸣炮开门,故称塞门。因门楣悬明帝世宗颁“恩赐重光”,又名重光门。

 

几片瓦

几块石

几根木头

无尚“神圣”。

皇帝沾了多少圣人的光

圣人沾了多少皇帝的光

谁也说不清。

只是苦了山河

不堪塞门重重。

江河终到海

时间从容行。

中国为何

墙林立

门森森

心不平?

 

20、大成殿

大成殿是曲阜孔庙的主体建筑,祭祀孔子的正殿,宁徽宗亲笔题匾,明弘治十二年重修,殿高31.89米,阔54米。

 

孤独的地球很小

煊赫的大殿很多

 

大殿苍老却锋利

日日将光与氧切割

 

时间久了人去殿空

空空如也有彩塑端坐

 

端坐的泥塑也不甘寂寞

又总是缭绕着香火

 

香火中的大殿极富动感

栩栩如生似狮饥虎饿

 

比大殿古老的是乐府

有杜甫唱“茅屋为秋风所破”

 

21、鲁壁

鲁壁,在曲阜孔庙东路第七进院落,相传孔子九世孙孔鲋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将孔子经书藏于居室夹墙内,汉武帝时被发现,明代立碑并筑此墙志之。

 

焚了又焚

坑了又坑。

想不到儒生有胆

树万里屏障

护万木葱笼。

立这堵壁

悬一面镜

照始皇淫威

成千古笑柄。

立这堵壁

藏一粒种

开花繁衍

结颗颗丰硕的头颅

使一个民族

古而不老

在地球上举足轻重。

 

22、汉石人

   汉石人原在汉鲁王墓前,清乾隆59年移入曲阜孔庙建亭保护,一身高2.54米,腰佩短剑,胸刻“汉故乐安太宁鹿君亭长”;一身高2.30米,双手握枪,胸刻“府门之卒”

 

两千年过去

时间之胃

没能消化得动。

两个石人

于汉时的恢弘

不知魏晋明清。

榜样于世

睥睨委琐

心阔骨硬。

还要从今走到将来吗

春问也无声

冬问也无声。

那日一个女子牵子走过

竟听到石人

轻轻叹息

震颤得秋雨蒙蒙。

 

23、望父台

望父台位于曲阜城北半公里处,为当年伯禽向西望父之处,故又称“伯禽台”。

 

雪野

寥廓而凛冽

严严地揣起儿女

护住生命之根

孕春

啊父亲

 

远离久别

才知父如海岸

遍体伤痕满噙咸苦

只为守卫着家园

那份安宁与欢欣

啊父亲

 

老如隆冬了哇

仍让如弓的背射出太阳

照耀跋涉的路

千缕万缕金子般的爱

便日日在儿女身上吻

啊父亲

 

大雁衔心慰夕阳

儿女也有了新一辈人

 

24、雪的孔林

 

北风

早已吸干万木的绿色

是时间的大树上

摇下的落叶。

大智大勇的先人啊

竟能平平静静造下这

惊心动魂的灭。

灭是生

滞是奔

断是接。

火车的长鸣

在和驿站的马嘶呼应

通向二十一世的大道上

正辚辚驰动着

孔子那流亡列国的马车。

走进老林

就是走进历史的广场

就是踏上远行的台阶。

 

25、奎文阁

奎文阁俗称藏书楼、御书楼,在曲阜孔庙内,建于北宋,高24.35米;上下两层,三重飞檐,四层斗拱,为我国木结构楼阁之一。

 

奎文阁里  住着一个

人类伟大的朋友

他曾在如漆的夜

点亮引路的烛

有他作伴

从最难熬的孤独里

也会品出深厚的幸福

他那温柔的胸怀

总是将破碎的心护住

总是让飘零的心留宿

他是穷者骄傲的财宝

他是弱者无畏的硬骨

只要生命还在延续

只要生活还在沸腾

他就如江河生动不朽

他就如太阳暮落朝出

他那五谷样朴素的名字

叫——

26、唐柏

唐柏在曲阜颜庙仰圣门内,为唐所植,今仅存枯干,高7余米,如龙似虬,旁立《唐柏图赞碑》。

 

月亮好美

热恋的海

永远激动不已

是纷披的枝

 

失恋的柏

枯了

立成生命的华表

向天地

展示痛苦的美丽

 

枯了也站着

将古今

简洁成一句哲理

不死

等那圆圆的月照过

等那透心的雨淋过

枯枝

又会抽绿

27、孔林

孔子走了

子孙来了

生人死了

树木活着

坟墓林立

思想青翠

朝代纷纭

时间如恒

孔林孔林

春秋晨昏

 

28、万仞宫墙

将山切割成墙

将水冻结成墙

连心也被搦碎捣烂

做成森严的墙

谁说万里长城

不就是万里的高墙

孔子做梦也不会想到

当初他那八面透风的杏坛

而后也会被圈进这

密不透风的万仞宫墙

只是当高墙林立的时候

路——

也就一条条地被堵死了

29、孔子的杏坛

一个失意的知识分子

碰壁了大半个中国

蹉跎了几乎一生

只不过他的心头

多了一点热乎乎的想法

便建起了这个杏坛

从此人类便有了一处

再也不老的子宫

一个一个新鲜的人

带着新鲜的情感新鲜的思想

从这里一代一代地诞生

 

古老的土地常有黑暗的时候

常有人无法活下去的时候

这个杏坛就会在黑暗里亮着

给人活下去的希望与力量

其实哪有什么“至圣”

这纯粹是皇帝玩的花招

不过是想将这个醒着亮着的杏坛

从民间连根拔起

历史似乎不大买账

皇帝们一个一个地倒掉了

只有这个杏坛还在蓬蓬勃勃着



     李木生

limusheng

作者简介:1952年生于山东济宁农村,1968年当兵,1983年转业到山东一家报社当副刊编辑。七十年代从事诗歌创作,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散文写作。已出版诗集《翠谷》散文集《午夜的阳光》(百花文艺出版)、《乔木森森》、传记《布衣孔子》《人味孔子》、《孔子传》、《布衣孔子台湾版》、《论语今译》。已经出版与发表诗歌200余首、散文作品150万字,其中近百篇(次)散文入选全国各种选刊、选本、大中小学读本及初、高中试卷。散文集《午夜的阳光》获山东省省委、省政府首届泰山文艺奖,散文《微山湖上静悄悄》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散文《唐朝,那朵自由之花》获中国散文协会冰心散文奖,散文《我爱你泰山》获《人民文学》征文奖。评论家雷达、李晓虹、王开岭、古耜、王剑冰等人曾对其散文进行过专门肯定的评价,被雷达先生称为这些年来让他"眼睛为之一亮的散文作家"。



为了鼓励小编

点击最下面的商家宣传吧!

谢谢您么么哒!

❤❤❤

更多热点


监制/宋恩学  主编/周中祥   编辑/王双全 

投稿邮箱:jiningkandia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